第十章:领命回京
兵部宋应昌如期收到了快马捷报,当即拆阅细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颗久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些许。要说原因,其一,自李如松部出兵朝鲜,5万人的装备给养和日常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户部每每都有微词,朝堂之上也经常争议不断,这让力主出兵的他压力太大;其二,力荐沈惟敬出使朝鲜谈和,为李如松部争取时间的,也是他,在使用沈惟敬的事情上,他是孤立的,朝堂上没有哪位大臣可以理解选用一位江湖术士去充当上品钦差,吏部尚书夏邦谟甚至当堂说出了难道朝廷官员都死光了?为什么非要去外聘一位炼金师到朝鲜丢我大明脸面?
庆幸的是,圣上对用沈惟敬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圣上私下里对宋尚书说的意思是,万一这沈惟敬不靠谱,丢人丢脸的,就让兵部找个职能部门去担责,就说是该部门私下外聘了一位临时工滥竽充数,不至于让朝廷太没颜面,所以沈惟敬出使朝鲜,只有口头听封,并未当庭下旨,沈惟敬要的那(嘉兴沈半仙)这五字御笔,代替不了圣旨。
李如松在战报中,特意提到沈惟敬的一石三鸟计谋,夸沈惟敬胆大心细,独闯敌营、舌战小西、麻痹敌军,为此役全胜做了很好的铺垫,赞沈惟敬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参谋,同时这李如松还不忘大加称颂宋应昌是伯乐相马、慧眼识珠。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老宋看完这捷报,顿时就心花怒放。等不及第二天早朝,旋即进宫觐见圣上,将战报一五一十的报给了神宗皇帝。
恰好今儿个圣上心情不错,一听到朝鲜战报,整个人儿都特别的精神起来。
神宗:爱卿,自打朝鲜李国主上书,求我发兵入朝,驱除倭寇,朕其实心里也没个底。最近几年东瀛那边掌权者都是一批好战的疯子;而我大明这些年人心稳定、天下太平;朕也顾忌这战端一开、不是死人就是破财,你也知道这些年国库并没有账面上那么好看,天军入朝,短时间还问题不大,如果长此以往,光是每天的粮草军需,也会拖垮我大明国库啊。
宋应昌:启禀圣上,臣这些年跟在您身边鞍前马后的,知道您不容易;光是这满朝文武的吃喝拉撒睡,都冲着您伸手要钱。
神宗:还是你体谅朕啊。这次援朝,全凭你会算计,先派个算命的沈半仙去拖延时机,再派小李将军一战定乾坤。这仗打的漂亮啊,杀敌10倍、连夺三城。此役下来,朝鲜北方无忧也!
宋应昌:这是托圣上洪福。目前,小李将军已光复北部半国,而倭兵聚王京坚城死守南部,其实倭贼更是不易啊。
神宗:此话怎讲?
宋应昌:圣上,倭贼兵马逾十万,今贼粮已被李家军悉数缴获,再筹不易,需从东瀛本岛源源不断运之,长此下去,则我胜算在手,当徐以图之。着急不得啊。
神宗:爱卿言之有理。你即刻拟旨,宣李如松、沈半仙回京。朕要当面嘉奖,并授机宜。
宋应昌:是!
黄海战役20天后。
黄海前线指挥所收到了圣旨:尔等东征将士不避艰辛,智取开城、再捷海州、巧夺黄海,扬我国威、显我军威,朕感欣慰,特赏银20万两,以犒诸军;今贼众已退王京,尔等切忌悬军深入,急切难胜,切勿操之过急;特宣李如松携沈惟敬回京述职,钦此!
李如松、沈惟敬及领众将接旨,山呼万岁。
神宗下旨后,李如松当即将所有兵力收缩至黄海道以北区域,号令全军筑城固防、囤田种粮。
布置停当,即准备跟沈惟敬一起返京。
这一日,李如松正在指挥所聚将交代事宜,忽有传令兵来报,说是接到倭贼箭书一封。
李如松当即让沈惟敬拆开,没曾想竟是一封求和的书信!
信说:既已跟沈钦差初步达成调停意向,未料李军偷袭海州、抢夺开城、豪取黄海;此役日军虽惜败,但两军对阵,胜负未分,现割据南北既已成事实,不如罢兵讲和为上,若明军有意,可派特使沈钦差再赴王京面谈议和事宜,以便封贡东归。如若不允,东瀛10万将士抱定必死决心,誓与明军决一死战。
沈惟敬读罢,冷冷一笑,环顾众将:李将军,诸位将军,这倭贼好一个胜负未分啊!分明是倭贼已无粮可续,莫说是继续再战,便是拖上一二个月,也非把他们拖垮了不可。
诸将:不错!这倭贼如此贪得无厌,若不是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又怎会主动来议和?
诸将议论纷纷:干脆回战书一封,约他们在大同江边决战!
李如松摆摆手:诸位,沈钦差判断无误,倭贼定是已经断粮,所以我们无需回书,只需严阵以待,请诸位将领,尽快传令所部,高度戒备,密切关住王京倭贼动向,切勿主动出击。
诸将:是!得令!!!
沈惟敬:李将军,为显示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建议咱可回书一封,就说沈钦差回京述职未归,我李如松作为主战首领,对议和之事未敢擅自主张。如日方真有心议和,需待钦差返朝,并需容我方请旨,若圣上能准尔所请,降诏赦罪,封赏诸将,我等方可退兵罢战。
李如松:还是钦差此计完全。
当即吩咐下去按照沈惟敬的意思送回书信。
第二天一早,沈惟敬便随李如松车队返京。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88854158_7409990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