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华夏历史3ooo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古圣先贤酿酒的选材料都是纯粮,而纯粮酿造的酒有一点跟酸酯分离的裸体酒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酒液都是浑浊的”,所以历史上经常把酒称做为——浊酒。三国不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吗?到了元朝才出现了蒸馏酒,但酿酒工艺还是在纯粮之中加入大曲、小曲或麸曲,然后在窖室中进行酵,到了一定程度后粮食中的糖分会转化成乙醇,酒浆初成后再进行过滤,入酒甑蒸馏。
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锅,形状像个大蒸笼。在锅中烧水,将加了曲精之后的酒糟放入到蒸锅里,用锅炉往蒸锅里压住蒸汽。乙醇的沸点是78.3度,而水的沸点是1oo度,所以在用蒸汽加热的过程中,水还没有沸腾,乙醇就已经先沸腾了,这样就可以将酒从酒糟里蒸馏出来。乙醇蒸汽会顺着锅盖上面的管子上行,经过冷凝后就得到了蒸馏酒。这就是传统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原理。
这种酒的第一个特征是——用粮食酵。因为粮食是固体的,而且酿酒的粮食都要整颗圆满无缺,所以这种酿造工艺被称为固态法,全称是“纯粮固态酵法”。
这种酒的第二个特征是一定要加曲。什么叫曲?曲就是:糖化酵剂。粮食里的淀粉和糖必须要经过酵才能转化为乙醇,而酵需要有一个媒介来促进粮食的糖化,这个媒介就叫糖化酵剂,也就是曲。曲和老百姓家里蒸馒头用的酵母是一类东西。有一种说法叫“粮为酒本、曲为酒骨”,充分说明了“曲”的重要性。为什么曲这么重要?因为曲决定了酒的香味,曲里面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决定了酒的风格和味道。
曲有很多种。采用纯粮固态酵法酿酒时加的是大曲,大曲是用麦子高温制成的,酵期长,菌曲很长,微生物含量非常丰富,成本较高。和大曲相对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制成的,酵温度低,酵时间较短。小曲的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好酒在酿造工艺上的三个基本标志就是“大曲、纯粮、固态”。这是传统的酿酒方法。
因为爷爷是壶不离身,酒不离口,他当然知道酒的孬好。
“我们成功了,今天趁第一漕酒,第一架豆腐,我们庆贺一下。”爷爷高兴极了,拉着大伯爷爷胳膊。
大伯爷说,“好,值得庆贺。叫伙计捞几条鱼,杀几只鸡鸭,吃自家菜,喝自家酒。你去安排一下。”
爷爷叫两个大伯分头去请河边叶家爷爷,瓦屋张家爷爷,几个稍有身份的人来家吃饭,按习惯主人不当面请可以叫长子代请。
几个伙计开始捕鱼,门前大氹里放养了很多家鱼(鲢鱼当地叫家鱼)和其他杂鱼,每天早上鱼儿浮在水面呼吸新鲜空气(农村叫吃露水),还有很多大虾,只要你往水里一站虾就围过来在腿上碰,弄得腿痒痒的,用手一抓就能抓几个。
氹东边沿埂两三丈都是芦苇,水面有浮萍,四家养的一百多只鸭子和鹅整天漂在氹里,不需喂食,他们自觅,黄昏时分他们各自归家,一只都不会错,这就是动物的灵性,正是它们的粪便喂养了氹里的鱼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而且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一年大水,鸭池山的水一泻而下,淹没了门前几百么良田,大氹也没了,一片汪洋,爷爷有感而,即兴赋诗,
“氹面游鱼唼柳花,
氹边茅屋住农家。
昨夜新涨添三尺,
短尽门前芦荻芽。
东山旭日冉冉起,
风撩薄雾似轻纱。
伙计将网撒下,爷爷坐在门前一袋烟还没抽完,几条水灵灵活蹦蹦的鱼、三四斤大米虾摆到爷爷面前,村里杀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中午十二点左右,按爷爷吩咐在屋前广场一排摆五张八仙桌,大伯爷、爷爷、三叔爷、小叔爷、请来的叶家爷爷、张家爷爷和客人、两个师傅坐正中席,全家小辈们都坐席,也是第一次正规入席,爷爷是想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自立了,所以,今天特地由两个大伯主持。
四道菜上桌,各人面前斟满自家酿的酒,正元大伯(大伯爷儿子)开始讲话,
“各位长辈,各位亲友,兄弟们,今天是我们家漕坊、粉坊正式开业,出产品,我们今天吃的豆腐、喝的酒都是自家的,从今天起我们就不需要买别人的酒别人的豆腐了,我们还要做大,把产品销出去。这是大伯爷和爷爷共同创办的,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产物。为庆贺我们漕坊、粉坊开业,大家开怀畅饮。”
大伯爷和爷爷听了心里大喜,孩子能见场面,可以掌事了,但他们却不说说出去,以防孩子骄傲,这就是给以历练吧。人们一片掌声后端起杯子,迫不及待往嘴里送上一大口,都说好酒,又夹起豆腐品尝,又细腻又爽口,加之烹饪时加了香葱,一清二白,香气扑鼻,看了闻了食欲大增。酒到兴头爷爷唤人,
“拿碗来,我要学武松,喝他个三碗。”
自家酿的酒不用酒精勾兑,醇香绵口头不疼。武松“三碗不过岗”大概也是这酒吧。大家正尽兴,正茂大伯提议按辈分依次给大伯爷、爷爷、叶家爷爷、张家爷爷和客人们敬酒,轮过的、没轮到的就开始行酒令、划拳,好不热闹,就象过节一样。爷爷虽有些酒量,今天太高兴,已微醺。大伯爷见状,叫正茂大伯扶爷爷休息。
大伯和奶奶帮爷爷解带宽衣,扶上床。奶奶刚走到门口,一老者手持拐杖,挎一布袋,佝偻身躯,左手拿一只瓢,朝奶奶看了一眼,是个乞丐。奶奶赶忙接过他手里的瓢,给他盛了八分满一瓢饭,递给二伯正志,去给老人多夹些鸡鸭鱼肉,把新鲜豆腐夹一些,少点蔬菜,装满一点。志按母亲交代尽量多夹好的,装满满一瓢,双手递给老人,他千叩万谢,
“奶奶好人,少爷厚道”转身就要走,奶奶拉他进屋,端了一条小板凳叫老人坐下,
“你趁热慢慢吃,别噎着,不够再添。”
晚辈们看奶奶这般对乞丐老人,记在心。
一番热闹尽兴后,客人散去了,主人各种搬回自家桌椅板凳,清洗锅碗瓢盆。
晚饭,奶奶做了几道菜,大葱烧豆腐当然少不了,爷爷和奶奶坐上方,几个孩子老大正茂、老二正志、老三正松、老四正和、老五正祥和老小正青两边和下方坐下,全家。爷爷喝着自家的酒,津津乐道,品酒论豆腐,悠哉乐哉,其乐融融,小兄弟们看父亲高兴他们也逗乐着,期间老二正志突然想起中午那乞丐老人,问母亲为什么要夹那么多好吃的给他。奶奶回道,
“孩子,你想,这样年纪的老人,佝偻着腰,不是无奈他怎么可能要饭?古语说穷死不做贼,饿死不要饭,气死不告状。做人要讲良心道德,哪怕自己少吃一口。”
听了母亲的话,孩子们肃然起敬,顿觉这就是农村女性朴实善良的体现。爷爷也觉得奶奶做的对说的对,“孩子们,记住妈妈的话,做人要有准则,古人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做官别忘要饭时。”
孩子们都点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记住父母的话。”
(本章完)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0929_1610293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