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出兵北伐 第1章经抚房
王黼对李处温父子之死感到很惋惜。这天午后,他悄悄走出皇城,来到相国寺大雄宝殿,为李处温父子奉上几柱香火,以表示自己对他们的哀悼之情。
相国寺是一座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占地五百多亩,殿宇磅礴,院落深广,僧侣千余人,僧房万余间。宋徽宗有时也来这里举行一些祈祷、祝寿或者外事活动。
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每月初一、十五和逢八的日子是开放日,那时候,相国寺就变成了一个大市场。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来烧香拜佛的,有来摆地摊做各种买卖的,有来闲逛看杂耍的,也有来偷鸡摸狗的,各色人等无所不有。
今天不是开放日,庙内很清静。花草幽幽,古树肃肃。大殿里头,佛祖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面相庄严,佛光闪闪。大殿两廊,悬挂着一些当朝历代名公的诗词名句墨迹。王黼来过多次,每次都要对这些墨迹欣赏一番。
王黼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蔡京题写的一首诗:
“万物生乎天地间,荣枯造化皆大观。四时气运无穷尽,天下文章意在先。”
蔡京书法很有特色,笔法姿媚,字势豪健。但今天吸引王黼的,既不是蔡京书法的艺术性,也不是这首诗内容的哲理性,而是蔡京的落款: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尚书左仆射、太尉、太师领三省、鲁国公蔡京。
名字落款越长,说明资历越老职位越高。对于蔡京这么长的落款,王黼深有羡慕之色。
随行幕僚张世礼问:“为何关注蔡元长?”
王黼回答说:“无他,没想到元长有这么多官职!”
张世礼说:“太宰若能承当一大事,元长官职不难致。”
王黼没回答,但他心里明白,张世礼所说的大事就是收复燕京。
张世礼与王黼是老乡,都是开封相符人,但年龄比王黼大十几岁。他身材瘦小,脸似马面,一对三角眼经常眯缝着,深不可测。他跟随王黼已经多年。
现在燕京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耶律淳死了,萧德妃执政,这应该是出兵北上收复燕京一个大好时机。王黼暗想,收复燕京大计不能停顿,要继续说服皇上出兵北伐。对于宋神宗留下的那份关于收复燕京的遗嘱,王黼当然也知道。他与童贯都有封王的梦想。
如果将来收复燕京成功,不知皇上能不能给自己封王?自己曾在仕途上连跳八级,开创大宋历史之先河,不知能不能再开创一次?到那时,自己的落款肯定会超过蔡元长。
这天,宋徽宗接到中山府知府詹度的奏章,说耶律淳病逝之后,有不少燕人越境而来,他们都说现在契丹国家无主,女真大军即将占领燕京,所以,燕人人心惶惶,都愿意归土大宋。詹度建议,可趁机出兵北上,收复燕地故土。
宋徽宗有所心动,但又顾虑重重。他既想趁机捞一把,又怕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所以,左右为难,难下决断。
王黼支持詹度的建议,说:“詹度所言十分有理。现在耶律淳已死,燕京人心慌乱,萧德妃乃一女流之辈,能有什么见识?我军完全可以趁机北上,一举夺取燕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当机立断,不能让女真人抢先占据燕京。”
这话说到了宋徽宗的心坎上,宋徽宗最担心燕京被女真人抢去。宋徽宗说:“时机很好,这毫无疑问。可是,朕担心财政困难。上次平定方腊暴乱花费很大,现今若再起兵北伐,朕担心拖垮国家财政。”
对于财政问题,王黼当然更清楚。现在朝廷虽然每年收入不少,可支出太庞大,难免捉襟见肘。虽然精简了一些机构,裁汰了一批冗员,但成效并不很显著。如果一旦正式对辽开战,所需费用物资,的确不可计量。
王黼开始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寻求对策。
张世礼见王黼闷闷不乐,便问道:“相公是不是有啥心事?”
王黼便将朝廷目前财政困难,皇上无心对辽开战之事,讲了一遍。
张世礼嘿嘿一笑,说:“这有何难?下官有一办法。”
王黼眼睛一亮:“说出来听听。”
张世礼说:“收复燕京,乃我大宋举国之大事,全体子民皆应出力。若不能出力,那就该出钱,此钱可称之为免夫钱。从全国范围内,按照人头收取免夫钱,这不就成了?”
王黼顿感豁然开朗,称赞说:“高见!高见!”
王黼觉得,这个办法虽然可能面临一些阻力,但能快速将军费集聚起来。于是,他入宫向宋徽宗做了详细汇报。
宋徽宗听后,有些疑虑:“这不就是募捐吗?百姓能人人出钱吗?”
王黼说:“这与募捐不同,这跟征税有些相似。为保证专款专用,臣建议,在三省设置一个专门机构,就叫经抚房,全权处理收复燕京所需军费问题,不用枢密院过问,由臣本人亲自掌控,以保证北伐所需费用及时到位。”
所谓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作为中央政府机构,三省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其组织形式和权力范围,在发展过程中也各有演变。尚书省产生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时期。到隋朝,三省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三省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是审核机构,长官叫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叫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称为尚书。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系统。
但北宋初期的政权体制与隋唐有些差别,三省名存而实亡。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北宋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掌管政务和军事。中书门下又叫政事堂、东府,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枢密院又叫西府,长官称枢密使,又称枢相。三司即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三司号称计省,长官称三司使,又称计相,主管全国财政。这样,政、军、财三权独立,互不统属又相互制衡,他们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如果说,三省六部制是从程序上对相权的削弱,那么二府三司制则是从实体上对相权的消弱,目的都是加强皇权。
到了元丰五年(1082),宋神宗亲自主持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的三省制度,将朝廷政权体制变为三省一枢密院制。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首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次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三省既掌管政务又掌管财务,枢密院依然主管军事。政和年间,蔡京担任太师,将尚书左右仆射改称“太宰”和“少宰”,他自己则开创了总领三省的先例。而现在,总领三省的便是少师王黼。
应该说,成立经抚房是王黼的一个创举。宋徽宗很喜欢带有创意的提议,这可能与他的思维中广泛散布着艺术细胞有一定的关系。而在政治决策中,如果掺进去艺术思维,其结果恐怕会很危险。
在得到宋徽宗同意后,王黼马上开展工作,他的工作作风也是雷厉风行。他迅速向全国各路府州下达指令,要求他们限期完成免夫钱的征集,并派督查官员下去,对各路府州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与官员政绩挂钩。不久,六千二百万缗钱,陆续转入经抚房。
对于王黼独专经抚房,兵部员外郎李熙靖提出过疑问,他对王黼说:“应奉之职,非宰相所当预。尚书、枢密皆有兵房,足以治疆事,经抚何为者哉?”
王黼听后很不高兴,李熙靖因为这话四年没得到提拔。
蔡京对王黼成立经抚房也很不满,他虽然已经致仕,但他对朝廷大事还密切关注着。当他听说,为收复燕京,朝廷要面向全国按人头征收免夫钱,他不禁为之垂泪。
王黼与蔡京都是以善于理财而被宋徽宗选中担任宰相的,但二人的理财理念和路数大相径庭。蔡京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富人和商人弄钱,花样众多而且手法巧妙。王黼则不分类别,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收钱,手段简单粗暴。
这天,蔡京入宫对宋徽宗说:“老臣听说,现在三省设置了一个经抚房,人人都要向它缴纳免夫钱,这是真的吗?这不是从老百姓饭碗中捞取钱财吗?此非正道,这有损于陛下形象。陛下圣仁,泽及四海,可当朝大臣此举,并非为陛下着想,也不是为大宋社稷着想啊。”
宋徽宗听后默然不语。宋徽宗知道,有些地方官员为完成经抚房下达的任务指标,为获取政绩,强迫百姓出钱,弄得民怨沸腾。征收免夫钱的确是一项害民之策。可是,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想改正也已经来不及了。
宋徽宗已向童贯和蔡攸二帅下达御笔手诏,令他们不用班师回京,朝廷将出兵二十万,九月在三关会师。当时,童贯和蔡攸已从雄州撤军,接到手诏时,他们已到达河间府。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4037750_1512183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