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明祀 > 124、彭泽建议开武举

124、彭泽建议开武举


  “臣以为,霍韬因非词臣,却妄图阿附上意入阁内,故而有此谬论,请陛下黜之!”

  “霍韬者,张璁沆瀣一气,实乃国之奸臣,望陛下圣明远鉴……”

  “……”

  一时间喊打喊杀之声,又一次充斥午门,其中不止翰林院,甚至部曹、科道亦不在少数。

  或许霍韬之策,能够让这些非翰林者入阁,但霍韬此举,无疑是在挑衅朝廷原有制度。

  亦如此前所言,内阁并无掌国家大政之权,根本无须如同前朝一般,宰相必起于州部。

  本朝内阁只需要承上启下,燮理阴阳即可,国家政务早有部曹处置,然后上传内阁,由内阁选择一个合适办法批复交给皇帝。

  换言之,只要你个大学士不蠢,想一出是一出做事,基本上再毫无才能之人,也能安安稳稳治理。

  这也是为何李东阳虽无才能,但却能够稳稳当当,做华盖殿大学士原因之一。

  明朝内阁不是前朝宰相,所以是否需要经历外官,已经无足轻重。

  因为内阁根本无法决定国策,所以哪怕内阁才能再强,只要六部非其一党,或者皇帝不听,他就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尸位素餐。

  当然霍韬也不是无缘无故提及,而是随着明代皇帝却来越懒,所下放权利越来越多,帮着侵占部曹权利越来越多,所以需要承担之事,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故而为了谨慎起见,选择有施政经验的外官充入内阁,期颐更好辅佐皇帝。

  至于眼下内阁权利是被剥夺,但杨廷和等人能够猜到,皇帝早晚会犯懒,难道霍韬就无法猜测?

  霍韬同样能够猜到。

  既然猜到皇帝会变懒,那么内阁早晚必有掌权一天,或许当今皇帝不会,但下一朝,下下一任,总归是有可能。

  防患于未然,这也是一个有志之士必备技能。

  所谓不谋一世,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居,不足以谋一隅,即是如此。

  《吕氏春秋·尽数》有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加大内阁活动性,内阁、翰林院才会充满生机。

  至于皇帝勤政多久,以后皇帝会不会勤政,这一点霍韬不知,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肃静!”

  面对着弹劾之声不断,朱厚熜无可奈何之下,只有让黄锦再次发话,不过同时他也决定,下次必须要给这种临时会议,设立礼仪,不然这三言两句之下,就只剩下弹劾之声,那还议论什么事?

  众人停下之后,朱厚熜脸色阴沉呵斥:“今日乃奏对,有事可依次建言,而非如同市井泼妇一般,成何体统?”

  呵斥完群臣,又转头对霍韬再问:“渭先可还有话说?”

  他虽然对霍韬建议并不感兴趣,但确有借鉴之地,于是也就想再听听高论。

  “伏望太祖皇帝陛下,以神圣之资,一统山川六合,设立百官诸司,所定官制,翰林学士及各殿大学士官止五品,其防微杜渐之意为虑至远,然后密察内阁诸臣,有忠实可任者,留兼师、傅。

  或不称职,即调外任,其部院卿佐,有宏材伟器,可大用者,即补内阁……

  仍于部属州邑,有司官员文学优长、器度宏远者,亦许推调翰林,则人皆振奋,仕优而学,真材不患其不出也。”

  如果说先前是给翰林院找对手,那么此刻霍韬之言,则是给翰林院掺沙子。

  自政治治国越发成熟之后,则天下官员,无不耻于笔墨小吏,甚至到了明朝,连亲民官一职,也是厌恶至极。

  凡选官若是知县、知州这般亲民官,则被选之人如丧考妣,则会想尽办法换掉,即使换不掉,也会尽量拖延。

  若是被选京官,则必然欢欣鼓舞,若能位居清流,则更是引以为豪。

  可如今霍韬居然建言,让皇帝将翰林院清流下放州郡,这谁能忍受?

  此时杨慎、谢丕、陆釴、杨维聪等人皆怒目而视,盖霍韬此言,已然损害个人利益。

  按照国朝考核规矩,三年一考,九年考满之后便升迁,遇到修史等事,也会加快升迁。

  可若是去了地方,以地方政务繁杂程度,想要获取功绩,无疑是天大难题。

  更兼之,翰林常伴天子左右,只要讨好皇帝,升迁之事早晚。

  可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虽然成为一方霸主,执掌万民生死,可对于官途而言,则是怕是遥遥无期。

  不过鉴皇帝还没有说话,众人虽然胸中怒火万丈,但并没有在此刻发作,而是选择稍后谏言弹劾。

  朱厚熜看着百官表情,也没有多加声张,而是点点头同意:“渭先之言甚合我意,去岁庶吉士,无须再入翰林,有司铨选,命庶吉士担任国子监助教、学正,或是各地教谕、训导等职位。

  以后所选进士,除状元、榜眼、探花外,不在录取庶吉士,翰林选材,功绩卓著、博古通今者皆可入选,不再拘泥庶吉士之选。”

  群臣瞠目结舌,哪怕霍韬也没想到,朱厚熜会如此果决,居然连庶吉士都不再选,除了三鼎甲之外,其余进士全部外放。

  要命的是,在霍韬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功绩卓著。

  如此意味着,只有在地方有了政绩,而且文才优长官员才能入翰林,成为皇帝心腹。

  正当众人还想要说之时,朱厚熜又开口:“至于内阁甄选,便按照旧制,有司退班之后,即刻准备,此朝廷新政,不可轻易。”

  朱厚熜这番话说了与没说一般无二,连翰林院都是外官所选,那内阁即使不是外官,而是在翰林选,最后还是外官。

  除非每次选任内阁大学士,都是三鼎甲,不然必有外官入内阁。

  当然最令人气氛的是,大家已经准备好了谏言,朱厚熜却直接堵住悠悠众口,不让在此刻说。

  气的杨维聪等人,胸口上下一阵浮动,若不是因为面君,只怕杀人的心都有。

  然而朱厚熜却不管不顾,自以为自己做法无错,遂继续询问群臣:“诸位还有何策论,还请继续畅所欲言,凡有益于朝者,朕必纳之。”

  “臣以为今朝廷武备松弛,请陛下开武举,录取天下学子,兴国朝武德,中兴皇明!”

  兵部尚书彭泽想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彭泽,字济物,号幸庵,兰州人,弘治三年进士,正德时与仇钺一同围剿刘惠、赵燧等义军,又入四川讨伐四川廖麻子、喻思俸叛军,不久转入江西平定内江、荣昌叛乱。

  后因与王琼不合,被王琼追嘉峪关战败之责,贬为庶民,朱厚熜继位之后才被起复,升迁为兵部尚书,执掌天下兵戎大事。

  PS:嘉靖年间武举,的确是文官提议的,所以不要抬杠。

  至于改组翰林院,改生员制度也是嘉靖年间霍韬提议的,所以没什么好争论的,只不过我把时间提前了一点,也就是间接性的忽视此时的经济问题,至于为什么,大家心里清楚就行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2630015_65692564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