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明祀 > 156、乔尚书义利之辨

156、乔尚书义利之辨


  “这……”群臣语塞,随着皇帝读的书越来越多,特们他们感觉奏对越发困难,有时候明明好意,却变成宛若奸臣一般。

  “什么这,那,如《大明律·卷4·户律1·赋役不均》文:「《大明令》载洪武三年定: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至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閭,除免本家差役。」此条也可用之?”

  当朱厚熜第一眼看到这条规定之时,整个人都变得傻眼了,也不知道是说朱元璋理想主义入脑,还是说明初文人脑瘫,居然设置这么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定。

  随着一年时间,观看有关明朝典籍,如《实录》、《会典》等越多,朱厚熜越发感觉有些头痛,就这样居然也能躺过二百年,实在是奇事。

  当然,即使感叹也没啥用,他只能进行慢慢的缝缝补补,把一些害民的条律,一一重新修订。

  随着朱厚熜说完,群臣面色怪异,拱手而问:“敢问圣人有何不妥?女子守节,难道不应该嘉奖?若不嘉奖有德,何人又愿意遵从道德?”

  朱厚熜眉头一挑,然后便道:“这还妥当?难道道德不是靠修身而来,而是靠着利益引惑不成?

  即使有德之士当嘉奖,但妇人已出,何故除免本家差役是何缘由?

  如此一来,一些钻营小人,岂不是为了这免除差役好处,迫使已经嫁出之女守节?”

  朱厚熜连连发问,百官一时莫敢作答,盖皇帝所言诚为至理,自古以来,“道德”二字,皆是修身基本,而非受利驱使。

  如果以利益驱使的道德,又何谈道德二字?而且用利益所驱使的道德,又何谈真道德?

  正如朱厚熜所言,若是有人为求免除本家差役,故而逼迫女儿,不得再嫁,又岂非人间悲剧?

  虽然为了免除差役,本家会让出嫁的女儿活着,最少活到五十岁以后,但其中二十年的心酸,又有谁来体会?

  寄人篱下,难免受人掣肘。

  诚然再嫁,未必能够嫁的如意,或许比守节更加难堪,但世间万事,岂能因咽废食?

  如此种种之下,故而百官一时不能作答,但仅仅只是暂时,很快乔宇便出声:“圣人之言,犹如三王述道,臣等深以为然,只是陛下谓诱之以利,导之以德之说,恕臣不敢苟同。”

  “这是开始论道了吗?”朱厚熜不停扣着后脑勺,他发现在开政事会议之时,总能开着开着,就变成了君臣论道。

  不过既然谈到这里,那么朱厚熜就听听,看这些人能够玩出什么花样,于是说道:“有何不同之议?”

  “《论语·里仁》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义。」又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是故《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载一事,鲁国有法,鲁人在外为臣妾者,若是有人赎回,可于国库取金。

  后子贡赎人归鲁,未受金,孔子闻之,不见称赞子贡贤德之举,反而谓之有错。

  而子路救溺水者,被救之人,以牛为报答,子路坦然接受,孔子闻之而谓:‘鲁人日后必救溺水者’。

  何也?盖子贡为孔子门徒,大德之士,受孔子敦敦教诲,故而懂何为仁义。

  子贡当时向使接下金钱,无损君子德行,反而不受,而天下无数人未曾受过圣学熏陶者,又何能领会其意。

  故而见子贡不受,无利可图,则便不会再有赎人之事,只待君子而行之。

  反而子路之举,一待传扬出去,他人以为救人必有重利,如何不趋之若鹜?

  由是《左传·成公二年》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即是如此也!满朝诸公皆知道德,然为生计操劳百姓,岂知何为德?若是真知,则天下大同,三代再复,何至于今日国事蜩螳?”

  朱厚熜细细品嚼乔宇的话,却发现还真有那么些道理,毕竟现在百姓,不是二十一世纪,基本上人人都受过九年义务,知道何为道德,何为廉耻。

  眼下的百姓,大多只懂些世间常识,靠着人类虽朴素行为,前去维护最基础的道德。

  可守寡其实并不算是道德,充其量就是一个“节”,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巨大不同。

  比如守寡,会被人所推崇,但不守寡,而是改嫁,并没有人敢置喙什么,法律也没有不允许改嫁。

  但如果涉及到,与人野合,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可能会被嚼舌根,再更进一步,比如与有妇之夫有不清楚关系,那就更是涉及到道德、法律问题,处理的方法不一样。

  而且乔宇潜在的意思他也听懂了,对方并非是在说寡妇应不应该守寡,而是寡妇守寡,以小见大,该不该忠心。

  这道不是他一个人看法,而是封建主社会之下,必然会产生的东西——“以小见大”。

  寡妇守不守寡,对于满朝公卿而言,并不算什么事,只要不是犯七出,官员不会去管这些闲事,他们看中的是,该不该忠的问题,这是一个核心。

  朱厚熜觉得有道理的地方是,因为百姓教育不足,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是太过了解,不同意的是,这些人以偏概全,不从具体事情分析,只是简单的一刀切。

  而且忠心与否,跟守不守节,并无因果上的关系。

  明清两朝守节妇女比比皆是,翻开一本方志,即使里面什么都没写,必然会有孝女、节妇一卷,可投降派,依然不见减少,这说明即使妇女再如何守节,也抵不住人们趋吉避害的本能。

  于是朱厚熜道:“这些圣人大道理就休要再讲,既然你都说了,百姓不懂,说这些又有何用?

  从即日起,凡愿改嫁者,皆从自愿,若有阻拦者,捕以严惩。

  另外增加凡男子娶,不经妻同意者,不可纳之,若强行纳入,妻可入衙门状告得实,家产允合离,夫妻家产一半归女方。男子若偷养外宅,官府强制合离,夫妻家产归女方所有,若有子女亦归女子。”

  “圣人如此,百姓何如从之?”

  朱厚熜怒目而视:“是你们无法从之,还是百姓无法从之?”

  “皆无法从之,昔日司马温文正公(光)、朱徽文公(熹)等皆崇女子进学,何以今日难以为继?无外乎那男女之妨也!

  丈夫在小,为家之梁柱,在大,为国之梁柱,躬耕田亩,砍柴担水,征战沙场……此种种皆是男子为主,若女子势大,动辄悍妇盛行,因一时冲动,而状告丈夫,日后何以为继?此陛下不可不明查也。”

  “嗯?你不说朕还忘记了,即命将教坊司内,有才德的官宦子女发还民籍,设立女子学堂,一应与男子一般,有司即刻执行。”

  不说朱厚熜还忘了这茬,女子学校还没有搞,这个必须要有,虽然效果肯定不怎么样,但起码算是个好的开头。

  “陛下……”

  “朕已经数思,如果谁无法办到,可立上致仕,朕折日批发,另外王琼战报酌情处理。”群臣一句话还没说完,朱厚熜直接打断后续,然后又一次扬长而去。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2630015_65486688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