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劝降
“舅母是这样说的?”公孙佳再三向钟源确认。
钟源叹道:“是。”
公孙佳望了一眼门板, 常安公主一直不肯出门,钟源道:“她心里过不去。你们见了面能说什么呢?是她说谅解还是你说谅解?你的心情她明白,她的心情你也知道。造化弄人罢了。”
他在中间左劝右劝, 左右为难。别人都还好些, 公孙佳与常安公主处得最好,反而是关系最好的人最想不开。两个人都是心志坚定的人,常安公主就是不出门, 公孙佳就是得空来门外站一站。钟源哪一个也劝不动,他自己就快要被亲娘赶出门了。
公孙佳道:“罢了, 我先走了。照顾好舅母。我也不想这样,可总怕不过来走一走,以后就没有勇气再过来了。”
钟源道:“你也该忙一忙正事了。”
公孙佳无聊地笑笑:“有什么正事呢?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她自己心里有数, 彭犀更是不停地在完善着纲领, 别人治国千头百绪,他们是从一开始就搞明白了的人。人丁、土地、财税、各项政策的优劣、哪里需要调整,统统门儿清。
他们还有个巨大的优势,这事儿余盛揣着小本子在她书房里打滚的时候就给她说明白了:旧族损伤巨大!阻力都变小了。她可以在尽可能顺利的条件下推行她对人事制度的改革, 将科考录取的人数增加。
她在北方经营几十年, 人心向背是很明白的。即使是还没拿下的南方,单宇等人对南方的环境也有所了解。税制方面,凌峰是参与了苏铭的盐税改革的,拣起来就能用。
二章相争, 把人都伤了,她只要正常对待都能安抚人心。
步骤也都想好了:先北后南。
钟源认真地说:“不能这么讲!你可用的人才,比起太-祖太宗时如何?他们当年那么多能臣辅佐,如今还不是……”他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公孙佳道:“当年的旧人还有些在的呢,你我说起来还是太宗朝的大臣呢?有用吗?”
看到她情绪低落, 钟源又转了话题:“无论如何,现在你要立起来!否则……咱们就这么与南朝耗着?”先是章嶟,章嶟死了是章砳,章砳你难说他好或者是不好,但是他不但有霍、梁,还被南方士人包围着!钟源愿意与南士分享权利,却不愿意被南士压一头。
公孙佳道:“最后还是要打一打的,又要与霍叔父对上啦,我想,他现在的日子应该很难过。”
钟源道:“他与我们不太一样。”霍云蔚更死心眼儿,钟源心里有外家,更有整个贺州老乡的利益。
公孙佳道:“顶多再挨点骂,我挨习惯了。还好,嫂嫂她们没有更生气。”延福公主已开始为儿子操持了,湖阳公主女儿一家没了,自家现在又乱糟糟的,也没心情怄气,平嘉公主亲家被自己侄儿给杀了,都不知道要怨谁。
一地鸡毛。
钟源道:“回去吧。我送你。”
公孙佳与他两个慢慢往外走,公孙佳道:“还记得那天晚上吗?你背着我。”
钟源道:“当时不曾想,你会有今日。”
公孙佳道:“我也未曾想过,在那之前,我连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去想的。”
两人说着闲话,绕过一道门,妹妹小跑着迎了过来:“阿娘,舅舅!舅婆她……”
钟源道:“没事儿,别想太多。这是谁?”他看到了妹妹身后一个高个儿的年轻男子,长得很好看,一双桃花眼。钟源马上警觉了起来。
公孙佳看了一眼道:“哦,他是妹妹带回来的人。东方狐。”
“瑚琏?”
男子轻笑了一声:“狐狸。”
他娘的!钟源心里泛起一股不喜,哼了一声。妹妹被他哼得莫名其妙,说:“这名字有来历的,刚好出生的时候打到了只狐狸嘛。”
钟源磨了磨牙,说:“想来是将才?”
“嗯。”
钟源放软了声音问妹妹:“你爹也这么说?”
“嗯……阿爹说,年轻人,要再磨炼磨炼才好。反正接下来不愁仗打。”
钟源心里舒服了:“年轻人,是得磨炼磨炼。好啦,接上你娘,回去吧。”
“哎~”妹妹闲不住,上前挽了公孙佳的胳膊,低声问,“舅婆还是不高兴是吗?”
“怎么可能开心呢?这座江山,她也出过力,弄到现在这个样子,她心里怎么会没有遗憾?甚至恨意?”
“那,那怎么办?”
公孙佳道:“什么怎么办?把章旦的头给雍邑送过去。”
~~~~~~~~~~~~~~~~
内部就是否要举行燎祭朝廷了一场辩论。
公孙佳认为彭犀等人建议,国号为雍,现在连雍邑都不在自己手里,这不搞笑呢吗?她也不想现在就过份的刺激舅母她们。
公孙佳道:“我还不是天子。”
彭犀与单良心中怏怏,彭犀认为应该“正名”既然已经说了不当章家的臣子了,而且这一年多以来百姓归附,为什么就不能祭天了?你得打起旗号来,有人望风归降的时候才有得说道。再说了,你行了燎祭不就是了吗?
单良更是对公孙家一片热炭团一样的心思,他很不理解公孙佳的畏手畏尾。现实摆在眼前,章旦一平,收拾收拾就是杀回去把章碛拉下龙椅了,到时候总不能没个名号吧?你让章碛降什么呢?你弄完了章碛还有章砳,那就没完了。大不了天下一统的时候你再祭一回天嘛!
最后讨论的结果,乃是先拿章旦的头做了一场法事,祭奠了京城变乱的亡灵。再将章旦的脑袋转手送回雍邑,以示最后的切割,为章氏的朝廷尽最后一点义务。公孙佳再下令妹妹之前率领追击章旦的兵士回归雍邑去听“朝廷”的指挥。因为他们名义上还是旧朝廷的官军,是妹妹在尽最后的义务。这群货也是“谁带的兵像谁”,当时散了,跑出营地转了一圈又原封不动地回来了。与熊孩子玩游戏那种耍赖的心态完美地契合了。
然后再举行燎祭。
拿到了章旦的脑袋,上至太皇太后,下至京城逃难过来的流民无不拍手称快。快意之余还要再啐两口,骂一声“杀千刀”,恨意更浓的还要骂“断子绝孙”。
行宫里,章碛还戴着孝,分辨了一下发黑的人头,说:“示众吧。”然后很和蔼地问赵锦:“丞相可好?”
赵锦虽然年纪一把了,仍然十分精神,担了个来送头的使者。她看着这个小年轻跟她面前装镇定心中十分好笑,章碛经历也算丰富了,丰富的经历也确实增长了他的一些见识,他倒是能发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赵锦不卑不亢地先回了一句:“敝上已非丞相。”然后才说公孙佳现在还好,正在收拾章旦那一路逃命留下的烂摊子。他的溃兵,他对沿途的破坏,以及对曾经收留过他的人的处理。公孙佳奖励了擒杀章旦的头人,没有问罪公公只是容留过章旦一段时间的人,只是对曾经给章旦提供了粮草、兵马的人予以惩戒。
章旦的溃兵有部分是京城的守卫,有部分则是无业流民、游手好闲的混混之类,这两类也是区分对待的。士卒,另行编队,也不重责,但对有官职还陪着章旦疯的,有一个算一个治起来毫不手软。
总之,层次分明,很符合她的一贯风格。
再有就是善后了,恢复生产是必须的。乱军过处必然有损,因此受到损失的百姓要有减免税的措施——不减他们也拿不出什么钱粮来了。因此受损负债卖身为奴婢的,官府出钱赎回,务必不能减少良民的数量。等等。有被乱军挟裹的人,开了条子许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等等。
章旦与章嶟一样,逃命也没忘了带金银珠宝,熊孩子妹妹直接分了一半给献头的首领,拿了另一半回来交差。公孙佳也不好骂她,分了一半让熊孩子犒赏三军,另一半就用来填窟窿。
章碛微微怅然,挺能干的一个人,可惜就这么走了。他试探地问公孙佳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赵锦也很坦率地告诉他:“现在敝上应该已经行完燎祭了。”然后拿出正式的文书,算是通知章碛。
章碛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既然拦不住,他也没有再当面责问赵锦。事已至此,他更加希望可以与公孙佳联手,把南边那个章砳给干掉!那个才是他的腹心大患。赵锦此来却不是为了这个的,她说:“这不是在下可以做主的事情。”便告退了。
章碛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是可行的,他想了一下,召集了容逸又命人请来赵司翰,这两位曾是昔年的丞相,想必会有更好的办法。
容逸与赵司翰面面相觑,心道:你还没看明白?赵司翰就更是懊悔:当年三个皇子,为什么不好好教一教?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两人都没有对章碛当面挑明,而是说会与赵锦谈一谈。看到章碛一副放心的样子,两人不知是该心疼他,还是心疼自己。论理他们都是老鬼了,该心疼天真的年轻人,想到自己的一腔抱负、想到天下的百姓,又觉得自己真是太可怜了!
出了行宫,赵司翰道:“去见见文华?”
容逸道:“本就打算见她的。”
赵锦在雍邑的宅子都还没被没收,也是奇景了。容逸、赵司翰与在雍邑的几位京派望族的话事人都到了,再见面时感慨万千——赵锦越活越精神了,谁能想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妇人还能跑这么一趟呢?
她还与他们平起平坐。
容逸等人还要顾及身份,再确认一回:“果真没有转圜余地?果真是敌国了?她真的已然自立?昔日君臣之义,就这么断了吗?”
赵锦道:“是要敝上为臣?敝上也曾为臣,可君呢?要拜哪个君啊?你们还想做左右逢源的忠臣吗?再扶立一个庸主,再小心伺候着,再担着所有的事儿,再来乱一回?怎么从京城逃出来的,都忘了吗?这年月,庸主安排不好天下事。别跟我抬杠说英主,你们的英主在哪儿呢?”
容逸问赵锦:“如果我们愿意遵从天命,又如何?”
“顺天应命,那不挺好?”赵锦说。
容逸也跟她摊牌了:“这事太大,你得说明白。”
赵锦道:“你应该比我更了解她呀!她什么时候没有成算,什么时候骗你玩儿了?再给你们说句实话,你们有多久没有收到下面的公文了?”她一口气报了七座城的名字,“都已闻风献城了。郡守还是郡守、县令还是县令,该抚民的抚民,该征粮的征粮。”
赵司翰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我来的时候,”赵锦说,“他们已献城,自然不会再给你发文书啦。敝上让我把这个消息先告诉你。”
容逸与公孙佳是有默契的,也一直在配合,但他仍然坚持要赵锦给一个明确的说法,赵锦道:“我在行宫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国书都递了,人头也交了。刚才对你也说得很明白了,一切如旧!她之前请走章嶟的时候,何曾损害过大家?咱们现在还有得‘损’吗?是咱们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既有兵马,又能把道理和利害都看得明明白白的,还不会趁机把咱们当肥羊给宰了,又能安排好大家,你们说是不是?”
几人早就有预感,且私下与交好的人不知道说过多少回了。反正,他们不能让南朝得势,既然如此,那谁当皇帝确实也没什么区别了。再说了,换一个人当皇帝,说不定就此转运了呢?
直到此时才有人想起来:“可她是个女人呀!”
赵锦斜眼看他,这个人赵锦也认识,谢普。她笑道:“您终于想起来了,要么,让她走,咱们拜您为主?”
容逸道:“莫说气话!”
谢普道:“不是我多事,可这礼仪怎么弄?元铮呢?他算什么?后嗣怎么立?她只有一个女公子呀。还有七庙……这……后宫……礼法……”
赵锦道:“现在想后宫是不是太早了点儿?先把眼前过下去吧,再等等,梁平该来叫你起床了。再说了,非得照着旧样子来?制订礼仪这不正是诸位的长处吗?真要让别人把一切都做完了,要咱们有什么用?看看,看看,这里还剩几个人呐?!还等着别人来求吗?!换一个人,不会这么需要你们的!”
赵司翰想了一下,赵锦后来说的这些话倒真是为了大家着想,他的心也软了些,说:“也罢,我去劝太皇太后。”
赵锦压住了他的袖子,姐弟俩眼神交汇,赵锦的心也软了,当年她也曾求过这个弟弟的庇佑。她说:“别自己去,叫人记下来了,好看么?让王济堂去劝,那老货,心里明白着呢!你只要对他说,太宗的血脉会被保全,章嶟已经死了,公孙不会报复到别人头人,他是会做这个说客的。你劝,不如他劝。”
赵司翰道:“几乎忘了还有这个人啦,好,我去找他。”
容逸当机立断:“那就这么定了!”
~~~~~~~~~~~~~~~~~~~~~
游说太皇太后是很无趣的一件事儿,她与章碛一样,至今仍然是有个合纵连横的想法。被王济堂说明了,才如梦如醒:“原来她是想干这个事?!她怎么能呢?她一个女人家,这心是不是太大了点?”
王济堂道:“娘娘!”怎么这个时候还跑题了呢?他把太皇太后的魂儿给叫了回来,对她说:“她怎么想的,咱们也猜不到,咱们只看自己好不好?”
“好,你说。”
王济堂道:“上皇已然驾崩了,可三郎还在,咱们说他是伪帝,他有土地有兵马。咱们现在是被两面夹击,公孙要南下,咱们在路上。三郎更不用说,他现在也够不着公孙。已然有人献城降了公孙了,唉……”
太皇太后垂泪道:“我怎么就不死在京城了呢?死在那里,好歹不用亲手把玉玺交出去啊!你让二郎怎么办?”
王济堂道:“落在公孙手里,比落在三郎手里下场要好。”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取舍”。害!当初还给公孙佳当老师呢,人家倒好,是真的能舍,也是真的能取。
太皇太后想了一下,问道:“公孙佳当真决意要反?”
“要反也不必迎您过来,也不必接着二郎了,路上一只枕头就能送娘娘上路了。那时雍邑群龙无首,又深恨章旦、上皇,她登高一呼,又何必多生以后这些事呢?”王济堂小心地给太皇太后分析。
太皇太后道:“那是碍着她外婆,她外婆,唉……你要我死后怎么见太宗啊?”
王济堂道:“保住太宗的祭祀。三郎得势,太宗的祭祀恐怕也没有您的份儿。”
太皇太后严肃了起来:“还有我儿。”
王济堂道:“您在乎的,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儿。您想想双方的性子,谁更能善待您?”
太皇太后道:“罢了,去请二郎过来吧。”
章碛被太皇太后召来,并不知有何事发生,他仍然在琢磨着合纵连横。被太皇太后说了,才大惊失色:“怎能如此?”
太皇太后道:“降了吧,大家面上都好看。你的姑母们也能庇佑你,撕破了脸就什么都没有啦。”
章碛还想挣扎:“世上难道就没有忠信之臣了吗?容逸怎么说?赵司翰呢?贺州那些老人呢?”
王济堂躬着身子说:“他们说,怎么着都成,相处几十年了,彼此还不知道么?都是贺州出来的,都是自家人!谁当头儿罢了!”
章碛惶然无计,道:“那我呢?”
王济堂道:“既然他们要体面,咱们也就可以讲条件。”也是正常的前朝的条件,章碛算是“国宾”,不称臣,仍然保留他的仪仗、保证他的待遇。
章碛道:“那,要怎么做?”他就没投降过。
王济堂道:“召集大臣,写国书,让大臣们议礼,派使者与赵锦去见公孙。”
章碛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你去办吧。”
~~~~~~~~~~~~~~~~~~~
王济堂还真办成了这件事儿,他出面比赵司翰要有用得多,史官记下来也显体面大方。
太皇太后、章碛同时临朝,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许多人心里都知道一定有这一天,真正听说了之后还是喜上眉梢,看得太皇太后一阵心酸,又想哭了!当下选定容逸作为使者,与赵锦一同去见公孙佳。
容逸心道:这一趟是一点也不辛苦的。赵锦带来有人献城的消息之后,容逸马上就下令各地汇报。得知公孙佳派出赵锦的同时也没有闲下,她正缓慢地向雍邑行来。她没有像之前出兵时那样选派元铮长途奔袭,而是一步一步缓慢推进。
北地原就是她经营许久的地盘,不知有多少官员是经过赵锦的教导的,又不知有多少官员是原本晋升无望被她提拔的。当年京派与南派互相扯皮的时候,公孙佳的势力范围内不知收留了多少夹缝里的人。
一路献城的不说,还有弃城而逃员,又有不献城被百姓、士绅绑了的地方官。抵抗也是有的,但都不激烈。公孙佳有一条好处,她从来不屠城,拿下了城池之后再给城池里安排得好好的。不愿意留的,给路费送你走,也不杀你,也不杀你的家人。然后她在城池里重开学校,选拔能者为官做吏。征粮时给百姓留下口粮,征兵时也不随意拉伕。
所以容逸不用走想象中的那么长的路就能见到公孙佳了。
公孙佳现在过得还挺好,除了每天到常安公主院子外面站一站,再没别的什么烦心的事。
这一天,接到容逸到来的消息,她很高兴地去见老朋友。
容逸气色也还不错,见到公孙佳也笑了:“你终于要回雍邑了。”
公孙佳道:“说了会回去的。”
容逸先与她谈妥了太皇太后与章碛的优待条件,公孙佳一点异议也没有。容逸又提到了雍邑官员的问题,公孙佳也与赵锦说的那样,并没有把他们全部清理掉的打算。公孙佳道:“只是人还有点不够,还会再挑选些各地英才共襄盛举。”
容逸道:“那是您的事了,我只想把之前没做完的事做完。”他还是惦记着他那个学校的计划。
公孙佳道:“只要能腾出手来,如今谁的手头都不宽裕,你知道的。我如今只能保住之前的官学生,给他们发些口粮,不致饿死罢了。”
容逸道:“只要你有心,总能挺过去的。”
条件谈妥了,容逸才递上了太皇太后加了玉玺、以章碛名义发布的诏书。这大约也是章碛发布的最后一封诏书了,诏书还是容逸写的,内容无外乎“连年天灾,上天抛弃了我们章家,我才疏学浅德行差点,干不动了,为了顺应天意,所以我不干了,体面退场。她一直很能干,大家都知道的,现在大家能够保全身家性命也是要感谢她的。家当都在这儿了,为了百姓免于遭受又一次兵火的摧残,我俩商量好了,我投降,她接管,你们该干啥干啥。”话都是场面话,谁退位也都说那么几句。随后是奉地图、并有户口等等。
公孙佳看了这封名为诏书,实为降表的东西之后,轻轻说了一句:“天命。”
容逸听到“天命”二字也是百感交集,这些年来他们都被这“天”折磨得够呛,他说:“只求上天不要再折磨我们了。”
“你说天命是什么呢?我近来在想,让天自己告诉我,什么是天命吧!如果我真的做对了,就让这天下风调雨顺。”
眼看他们越说越危险,彭犀果断地插言道:“还是余盛说的好,民意就是天命。哪怕有灾变,只要上下同心仍能度过难关,咱们就是。纵然没有灾变,内耗不止,也不是什么好年景,南朝就是。”
“彭公,莫慌,莫慌,”容逸安抚地说,又对公孙佳道,“佛喜欢你,天也会喜欢你的。”
公孙佳笑道:“但愿。”
她安排容逸先住下来,将章碛的诏书公布了出去,自己仍然是不慌不忙地行进,这一次先进就顺利得多。皇帝自己先降了,虽然只是半壁江山的皇帝,他在这半壁江山里仍然是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官员有急惶无计的,也有心内早就有底的,此时也都没什么抵抗的心思了。公孙佳这个人,你说她是敌国,其实她是个故人,还是个老上司。要说是自己人,那还真是自己人。
公孙佳一路收束兵马,怎么走的又怎么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支大军。
章碛亲自到雍邑城外迎接,公孙佳也不能托大,被妹妹扶着,下车来与章碛见礼。章碛的背后是一群表情各异的雍邑官员,有欣喜的,那是余盛等人,有凑热闹的,那是贺州纨绔一类,还有矜持含蓄的,多半是京派官员。
章碛要拜,被公孙佳扶住,她的力气不够,妹妹又从旁搭了把手,把章碛给提了起来。
公孙佳待章碛很客气:“您辛苦了。”
章碛道:“我有什么好辛苦的呢?总算解脱了。都是贺州出来的,都是自家人!谁当头儿罢了!”他倒记得住这句话。此言一出,后面官员里就有人喝了一声彩:“说的对!”容逸转脸望去,依稀是个贺州纨绔的模样!
话音刚落,便有人大声叫道:“谁与她是自家人?有逼迫自家人的吗?”
有人不同意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98197441_1279822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