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鲁迅 > 32阿Q是何人

32阿Q是何人


          1921年11月,北京《晨报》编辑部研究决定,从下月开始增加“副刊”版,将原来《晨报》的第五版改为《晨报副刊》,责成孙伏园担任“副刊”编辑。编辑部负责人蒲伯英主张星期天“副刊”要编得好玩一点,便决定在“副刊”中开设一个“开心话”专栏。办好一个新栏目,关键是要有好文章。孙伏园作为《晨报副刊》的责任编辑,主持“开心话”专栏,首先想到的是要找自己的老师鲁迅写文章。

          说到鲁迅和孙伏园的师生关系,那还得从10年前说起。那时候,鲁迅(那时还叫周树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孙伏园在绍兴师范学校念书。后来,鲁迅到北京在教育部任佥事兼科长,去年秋季,又兼任了北京大学的讲师,孙伏园正在北京大学念书。今年,孙伏园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在北京《晨报》报社工作,担任着《晨报副刊》的编辑,没少找老师约稿。现在,开辟“开心话”专栏,首先想到的还是老师。

          11月27日的晚上,孙伏园走进了老师鲁迅的八道湾新居。师生很熟了,寒暄了几句之后,孙伏园便马上转到正题上来:“先生,现在《晨报副刊》又增设了一个‘开心话’新栏目,编辑部责成我来主持这个栏目,还请您支持……”“好啊,支持,支持。”鲁迅微笑着说。看到孙伏园欲言又止,对于他的来意已经清楚,“无事不登三宝殿”又是索稿子来了。不过,现在手头没有可以供他副刊用的稿子,所以只好含含糊糊表个态。

          “那,我什么时候来取稿子呢?”

          “稿子刚刚拿走没有几天,怎么又来挤了?”

          “先生,您常常说,您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我要是不来挤,怎么能得到先生的文章呢?”

          “嚯,伏园,你当编辑没有多久,这嘴皮子倒练得蛮厉害的啊!”鲁迅呵呵呵地笑着,“好吧,那就让你再挤一次。”

          “那……”孙伏园踌躇了一下,“先生,我想在下个星期天的‘开心话’栏目用,您看……”“唔,那你就下个星期六来取稿子吧。”

          “好,好。”孙伏园见老师如此爽快,真是喜出望外,便高高兴兴地告辞了。

          孙伏园走后,鲁迅便考虑给“开心话”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蓦地,他心目中已有了好几年的一个阿Q的影像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于是,经过一番构思之后,便动手写起了阿Q的“正传”。

          一眨眼一周就过去了。12月3日晚上,孙伏园按照约定时间走进鲁迅的住所。当他从老师手中接过稿子时,看见上面写着“《阿Q正传》第一章  序”,心想既然是“第一章  序”,那么,后边必定有“正文”第二章、第三章以至更多章,约了一次稿,竟然会如此丰收!真是喜出望外,他几乎要跳起来,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他迫不及待地翻看着,作为一名编辑,他预感到这是一篇会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的作品,明天的《晨报副刊》一定会很抢手,要多印一些才是。

          12月4日早晨,署名巴人的《阿Q正传》一见报,马上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鲁迅在教育部里工作,星期一早晨上班,就听到周围的同事对《晨报副刊》上刊登的《阿Q正传》纷纷议论,自然是毁誉不一。有人竟然说这篇文章是在骂他,鲁迅在旁边茫然相对,觉得很有点滑稽意味儿。鲁迅不禁摇摇头感到实在是可笑。鲁迅之所以署名巴人,并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因为言论激烈所以匿名。他实在是不求闻达,只求自由的思考和创作,不要学者文人的名,当然更不是为了利,《新青年》是无稿费的,《晨报副刊》也不过一千字五角钱罢了。治学问或搞创作,只有以鲁迅这种态度,才能有独创之才,有独到之见,有自己的成就,因此,不管工作大小都是有价值的。

          《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中国人的典型形象,展示了一个中国人的悲剧命运,揭露出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劣根性。因此,当《阿Q正传》一章一章发表出来的时候,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便轰动起来。有许多人以为小说中的某一段仿佛是骂自己,甚至有人指着《阿Q正传》中的一段说是在骂他,猜疑这篇文章一定是某人所作,因为只有某人知道他这一段私事。还有许多人栗栗危惧,恐怕接下来要骂到他的头上。因为不知道作者是谁,从署名“巴人”二字看来,猜想作者是一个四川人,疑心是《晨报》的蒲伯英所作。甚至于,一些人做了好长时间的骂人的“嫌疑犯”。其实,鲁迅署名“巴人”,取自“下里巴人”,自谦并不高雅,没有其它意思。

          这篇文章要切合“开心话”栏目,必须幽默滑稽一些,但是,幽默滑稽之中还必须饱含深意。鲁迅觉得胡乱加上一些不必有的滑稽,其实在全篇里也是不相称的,于是便认真起来。孙伏园拿到《阿Q正传》的“第二章  优胜记略”以后,觉得这篇小说并非是一篇纯“开心”的滑稽逗乐的作品,不适合放在“开心话”专栏里,便移到了“新文艺”专栏里继续连载。

          自从第一章登出以后,鲁迅便“苦”字临头了。每七天必须做一篇。鲁迅居住的条件很差,夜晚睡在做通路的屋子里,连好好的写字地方都没有,哪里能够静坐一会儿想一想埃孙伏园又很善于催稿子,每星期必定来一次,一见面就笑嘻嘻地说:“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鲁迅不喜欢这种按时交稿写作方式却又没有办法,心想:“俗话说:‘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我既非秀才,又要周考……”笑嘻嘻催稿的孙伏园和板着面孔监考的老师没有什么两样,鲁迅就像一个学生每到周末就要向孙伏园交稿。

          两个月过去了。《阿Q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作为一个编辑,孙伏园自然希望小说连载时间越长越好,可是,作为一个作者,鲁迅觉得小说情节发展已经到了收束时候了。这时,鲁迅可有点为难了。如果将小说“第九章  大团圆”交给孙伏园,他说不定会把它压下,然后笑嘻嘻地要求说:“让阿Q再多活几个星期吧!”要是这样,就要节外生枝平添一些故事,然而,阿Q却已经走到了他的末路了。怎么办呢?恰巧此时,孙伏园回家探亲去了,接替他的编辑是何作霖。鲁迅便将《阿Q正传》最末一章“大团圆”送去。“第九章  大团圆”登出来了,待到孙伏园回京,阿Q已经被枪毙一个多月了。这样,1922年2月12日登完了小说的最后一章。

          阿Q是一个民族的类型,四千年噩梦般地造就了的生命幸福名誉道德的观念,这个人集中了旧中国病态社会中病态人的品性特征,具有中国人坏品性的综合症。正如沈雁冰(茅盾)所说,阿Q这个人要在社会中实指出来,是办不到的,但人们读了这篇小说觉得这个人很面熟,是呵,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埃正因为如此,沈雁冰认为,《阿Q正传》实在是一部杰作。

          鲁迅小说的特点,就是对中国民族的深刻的观察。他从小就“杂览”群书,在从书本得来的知识的基础上,又加上他亲自从社会里得来的经验,便看见一个充满苦痛与黑暗的人生,然后就让它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从而便形成了他的作品。由此说来,《阿Q正传》是他的代表作,被人所骂也是很自然的。寄悲愤于滑稽,这正是:不被礼教吃了肉去,就难免被做成“药渣”。这是鲁迅对世间“吃人”在作品上所表现出来的。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97610471_3054459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