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红叶书》(八)
太和十年盛夏,梁风抵达京城。
城门口,接待他的人引他入宫。他一行车马悄无声息地进了未央宫,什么都没惊动。
此时日头接近巳时末,宫墙在太阳底下白得发光,皇帝在天禄阁内传见,李晟一行人等留在大朝殿外等候,梁风独自一人随太监步入天禄阁。
“十九殿下,天禄阁中太后娘娘也在,还有您的母亲,邓八子。”夏培是梁究身边的贴身太监,年近四十。
梁风颔首,脑海里翻出对母亲残留的模糊印象,他几乎已经想不起来母亲长什么样子了。
这么想着,跨过天禄阁门槛的脚步带了轻微的急切。他一眼看见坐在上首的皇帝和旁边的太后。两道威严沉沉的目光看向他,急切顿时被刹住,他下跪行臣子礼。
梁究道免礼。
梁风谢恩起身,再抬头注意到垂首跪坐在太后身后的一名女子,女子三十多岁,低垂的目光向着太后,身上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丫鬟,但穿的衣服却比丫鬟精致许多。
梁风睁大了眼睛,呼吸滞了一瞬,浑身血液涌起一股温暖,即便母亲外貌比印象中老了许多,但他还是一眼认出这女子就是他的母亲。
他几乎想要冲上去,让母亲抬头看看他,也让他仔细看看母亲,可是梁究注视在他身上的视线像一堵无形的墙,挡了他的去路。
“十九弟,一路可还平安?”
梁风立刻道:“一路平安,多谢陛下挂心。”
“你在越国这些年,淮南王常上折子提及你的现状,说你勤奋好学,日夜苦读。朕还听说,前几年淮南王请了郑熹丘做你的夫子?”
“是。勤奋一些才不负淮南王对臣弟的栽培。”梁风一边说,一边不时去看母亲。而母亲始终不看他一眼,甚至头都没有抬起来。
太后笑道:“皇帝,快到午时了,热起来人也乏得很,哀家便先回长乐宫了。”
邓氏立刻扶着太后站起来,梁风退让一边揖礼,看着母亲目不斜视地搀扶太后离去,仿佛不认识他这个儿子。
“那是你母亲,你还记得么?”
梁风压下心底的失落,忙道:“臣弟记得。”
然后梁究不说话了,端杯喝茶。
开了个头又不说了,梁风一颗心被悬起来,仔细打量着皇帝的神情,大哥脸上一笑不笑,什么情绪都看不出,不像二哥没有情绪时脸上至少会带一点点笑容。
或许是这屋子里的气氛给他带来的,他心里莫名有点惴惴,一点都不喜欢这种气氛。
可他实在惦记母亲,斟酌着用词,想说能不能让他跟母亲说一会儿话。梁究突然开口道:“你的封地,朕定在襄国。”
他忙颔首,“是。”
“至于封号——你有自己喜欢的字么?”
这个可以让他选吗?梁风道:“封号用字,陛下斟酌即可。”
梁究沉吟着点点头,又说:“朕听说,淮南王在教你用兵?”
“并未。臣弟只粗略读过几本兵书,并不懂得如何用兵。”
“那你想学着如何带兵么?”梁究语气闲散,似是不经意一问。
梁风却是心里一惊,道:“臣弟不想。”
“不想?可你学了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未免可惜,也让朕看看你这几年的成果如何,淮南王是否有把你教好,朕也能尽尽当兄长的责任。”
梁风还想多说,皇帝却抬手制止道:“泰郡桑河以北常年受到匈奴侵扰,三不五时就有十几个装备精良的匈奴专抢劫桑河上游一带村民的粮种与牲畜,抢完就跑,朕也是不胜其烦。你带兵三千前去平乱,此去若是能平定桑河以北的匈奴乱,朕便让你见见你的母亲。”
梁风一愣。
“朕命定北侯崔固协助于你,你既无带兵经验,随行你可听他指挥,首次带兵,多多学习才是。”
突然间给他兵权,梁风久久反应不过来。
梁究眼神示意夏培,夏培便将一道圣旨递到他面前。
梁风随即意识到即便皇帝不拿他母亲作为条件,这事先就已准备好的一封圣旨,已经不允许他说出拒绝的话。
他只能下跪,“是,臣弟遵旨。”
“待你回来,朕便给你举办封王典礼。”
梁风再礼,“是,谢陛下。”
夏培引他出去,梁风离开天禄阁,看见了大朝殿门口站着的李晟一行人。
已经快午时了,李晟和随同他上京的一众仆从,全都在大朝殿外的烈日下站着,几个人都被晒得满脸大汗,而夏培完全没有让人安排他们去某间殿内休息或是整顿行李的意思。
梁风就这样被请出了天禄阁,请出了未央宫。
迢迢路远行了两个多月,好不容易抵达京城,进了宫,没人让他坐下休息,没有茶水,从入宫到出宫前后小半个时辰,短暂地见了皇帝一面,丢给他一个镇压匈奴的任务就将他请了出去。
整个未央宫递来一种不欢迎他的气氛。
梁风心里涌起一股说不上来的委屈,但也知道没人会听他说话。
夏培领他到京城的驻兵区,梁风见到了崔固,和皇帝为此行调拨的三千名步兵,以及随行的辎重粮草。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他了,梁风一入队,大军即刻开拔。
他抵京甚至没有落脚休息,直接随崔将军北上桑河。
李晟拉着行李,跟在他身后什么都没说。
梁风全无准备,底下突然多了许多的人凡事要他拿主意,可他不知道该怎么拿主意,所有事宜只能听从崔固的意见。崔固对要以一个十五岁的小将军为首没有流露出半点不满,可是梁风很不自在,他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身上没有任何一处符合规矩的地方,每一处都显得格格不入。
崔固十分有耐心,每遇到问题,梁风都还没反应过来是个问题时,崔固就会告诉他该怎么解决。
“殿下不用急,如何带兵是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的事情,您慢慢来就好。桑河以北的匈奴乱虽然最近几年持续发生,但每次人数都不多,只是对我朝的一种挑衅,将他们打回去就好。”
梁风皱眉不解道:“崔将军,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会突然命我出征。”
崔固一顿,说:“殿下,我们做臣子的只需听从陛下旨令,至于为何,那不是我等需要关心的事情。”紧跟着又道:“即便是淮南王,也需遵从陛下的旨意。”
梁风愣住,还想问什么,崔固却走了。他只能咽下满腹心思,自己想明白。
又走了两个多月,大队在距离怀县四里地的郊外扎营,崔固派出斥候去匈奴盘踞之地打探。
怀县位于中原北方边境,气候极端,风沙大,但入眼空阔,四野少山少树,夕阳与夜晚的景色很美,秋色正浓。梁风一安顿下来就开始水土不服,在小半年内从南边的越国跨过中原抵达北境,身体难免吃不消,上吐下泻了两三日后才缓过来。
“数十里地外,有一座匈奴在这边境之地自建的联络口,用来将在桑河沿岸各个村县劫掠来的牲畜铁器与农作物中转,桑河百姓起了个名叫‘三口’。殿下,我们此行的目标就是剿灭这个三口,以防其做大。只是这地十分隐蔽,目前暂未找出所在。”崔固道。
梁风刚喝下一碗汤,汤里煮的是李晟从越国带来的食材,几天来难得感觉舒服。他问:“需要杀人吗?”
崔固的目光向他望来,眼神被头顶的铠甲压得沉沉。
崔固缓缓点了点头。
梁风低头沉默下去,想起被自己一箭射死的周敦,喝下的汤顿时返上来一股油腻恶心。
“不过,殿下既然是第一次亲临战场,您不带刀也可。”
梁风神情恹恹,没有说话。
十一月底时,一支十二人的匈奴小队趁夜潜伏过河,崔固得报,立即带领两千人迎敌,梁风则另带领一千人尾随崔固,提供后援。
匈奴小队远远看见崔固一行,立刻掉头就跑,根本不敢和崔固正面对上,直接逃往三口。
梁风骑马奔驰在夜空下,听见前方不远处浪涛般的马蹄声,心里有点紧张,心脏咚咚跳得比马蹄还响。
对战之前,崔固告诉他,匈奴多是趁夜偷袭,对沿河民屋强抢搜刮,大肆劫掠一番再趁天不亮回营。此战不在全歼这一小队,而是顺藤摸瓜,追击其大本营。
可他心里有点犹豫,真的要追击吗?如果此战赢了,皇帝会怎么想?二哥会怎么想?二哥会不会就此觉得他站在了大哥身后?那如果不追,大哥会怎么想?他母亲还在太后身边,大哥会不会觉得他不想尽孝了?
可是不追的话,匈奴仍会继续侵扰桑河百姓,那他们这一战的意义是什么?
或是在怀县留下这三千兵力,他和崔将军回京
或是故意输给匈奴吗?那绝对不行
一想到要杀人,他握着刀的手就在发抖。
为朝廷对抗匈奴,为皇帝对抗匈奴,为大周对抗匈奴,这是为人臣子,应尽的本分。既然是本分,他又为什么要顾虑那么多,这本分到底是对谁的?
崔固一路尾随,顺利带到三口。这地方藏在群山之间,隐蔽极深,当中甚至还混有大周的商人,最近一年已经快形成为一个小型村子了。
崔固什么话都没说,直接带兵冲入,扫荡群山,刀尖割出的每一圈都是骁勇。山群骚动震天,匈奴猝不及防从黑暗中逼出,惨叫声划破夜空。
崔固手下的兵黑甲黑马,融入夜色,看都看不清,几乎是单方面屠杀。
梁风作为后援的一千兵力几乎没动过。
他这时知道了,大哥的真正意图,也知道为什么歼灭区区匈奴小队居然派了三千兵力。
梁究根本没想让他在这次出征中真正表态,只要派了崔固随行,他都不可能会输。明面上的旨令是他带兵平定匈奴,而只要赢了,这一仗的功劳会记在他头上,看到二哥眼里,就变成了是他叛变淮南王,站到了大周朝廷的立场。
他的犹豫纠结又有什么用?谁在关心他心里想着什么。
仗打赢了,百姓开心了,可他真的高兴不起来。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97480662_1573720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