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鸿鹄儿
成喜躬身来到天德帝身后,声音轻柔飘忽:“陛下,程总督密折。”程总督,单名鹰,字万里。出身扬州府巨贾之家,原浙江府千户出身,专职漕运。祥泰十五年,接替死于刑部大牢的云阳侯陈佐陈兆启,成为漕运总督。
云阳侯陈家,开国功臣,军功封侯。陈兆启获罪后,其子陈景陈文璧承爵,陈氏一族并没有完全退出朝堂。
天德帝看后交给成喜:“你觉得真假?”成喜回答道:“陛下,这种事情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这件事情困扰天德帝很太,都快麻木了:“鸿鹄儿还活着吗?”鸿鹄儿是昭德太子独子,皇孙元照的乳名,有白凤之意。
这种事情,在没有明确证据面前,都是猜想。“事发突然,秦氏太子妃当夜身在东宫,大业殿又被捂得严严实实,就连皇后娘娘,都是事后得知的。元照小皇孙想要逃出宫去,比登天还难!再者说,秦氏太子妃放火,有求救示警之意。夜里风大,火势不受控制蔓延。太子妃和小皇孙的尸身皆已找到,随着昭德太子葬入皇陵。元照小皇孙之死天下皆知,乱臣贼子打着小皇孙的旗号,祸乱我大齐江山!可怜小皇孙,死后不得安宁,陛下要为小皇孙讨回公道才是!”
成喜的意思很简单,昭德太子之子,皇孙元照死于祥泰十五年正月初五的东宫大火中。金口玉言,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情,不管真死假死,“元照”都不可能复活!
东宫大火扑灭后,于主殿中找到一大一小两具尸体。均已烧焦无法辨认,且有幸存的宫女太监交代,亲眼看见太子妃火烧嘉德殿。
不管那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是否真的属于元照。秦氏太子妃死于东宫大火,是千真万确的。还是幼童的元照根本不可能独自出逃,且东宫并没有人员缺失的情况。
太子妃秦氏为人极是刚烈,天德帝不接受殉情自焚这个说法。况且元照才丁点儿大,没有哪个母亲会带着儿子一起赴死的。
难道真的是纵火示警,不慎引火烧身?她在给谁示警?为何后续一丝反应都没有?难道是得知了元照的死讯,放弃挣扎了吗?
心病还要心药医。这些年,天德帝一直没有放弃对元照的寻找,收获不大,都厌倦了。“宣程颐之。”天德帝已经懒得思考,只要将所有的怀疑都掐灭,就好了!
还没等成喜退下,天德帝改了主意:“明早儿再说吧,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必兴师动众的!”
天德帝喂完猴子,依旧没什么睡意,打算回徽猷殿继续看奏折。“李老身体如何?”李阁老七十多岁的年纪,每日操劳,确实挺不容易的的。天德帝是不喜欢李阁老,但又离不开他。在没找到满意的内阁首辅之前,天德帝还是希望他长命百岁的。
成喜是天德帝肚子里面的蛔虫,在天德帝想到之前,早已经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陛下放心,太医按时问诊,李老的身体很是康健。”
天德帝放下心来:“李广明不能死,他死了李执明还要丁忧。他李家人不配夺情!”成喜则说:“李执明丁忧,从范阳前线自然而然的退下来,陛下重用李家孙辈,也算是给了他体面。”
现如今范阳全靠李家父子撑着,天德帝本想收复范阳后李家子弟全部还朝的。谁成想,范阳收复一拖再拖,李家也逐渐成为范阳的主心骨,让天德帝气闷非常。
“阿锦找到了?”洛阳城中多少小公子,宗室子弟个个丰神俊逸,皇帝偏偏觉得华寄锦最投缘、最像自己。
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没地方说理去!天德帝对待华寄锦,是和颜悦色的长辈。转回头看见两位皇子,就跟看见冤家似的!三皇子放言不让华寄锦好过,至今也没从华寄锦手中讨得便宜。天德帝更加看不上三儿子了!
年初华寄锦失踪时,成喜都跟着紧张。华家少爷不是被骗了吧?江湖人心眼最多,还有乱七糟八一大堆规矩,洛京里养大的小公子,哪里是江湖客的对手!
谁成想大半年不见,竟然成了大齐边军,在肃慎的刀剑下游走。“华公子可真让老奴佩服,您说这丁点儿大的孩子,竟然能手刃肃慎人了!华尚书好福气!”
天德帝也很满意:“这孩子可文可武,是我大齐栋梁之才,不可大材小用!”成喜顺嘴说了一句:“李家和华家是姻亲,将来华公子接替范阳留守之位,也未尝不可!”天德帝很是满意:“还是你想得周到!”
前朝末年宦官乱政,本朝立国,□□皇帝定了规矩,不许宦官干预朝政。成喜牢记祖训,且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本本分分的当他的第一内侍。
奈何天德帝总喜欢和成喜说些有的没的,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总会习惯性问一句“你怎么看”?
成喜总不能一次次提醒皇帝,祖宗规矩,宦官不能干预朝政,让皇帝自己拿主意吧?好在成喜揣摩皇帝心思一流,总能说到皇帝心坎里去,有惊无险的过了这些年。
皇帝很是记挂华家小公子,比亲生儿子还上心几分。“寄锦此次北行,想必长大了许多。”成喜最喜欢闲话家常,因为天德帝的心思,还是很好猜的:“老奴倒觉得,寄锦少爷吃不了苦,退缩了。”
这话天德帝可不爱听了:“寄锦可不是只会享受的浪荡子!他呀,他肯回洛阳,一定是有更大的图谋,你看着吧!”
成喜不信:“那老奴就等着寄锦少爷大放异彩!”天德帝这才想起来:“寄锦这个出身,走仕途终究是拖累。”
成喜不这么看:“华公子有陛下保驾护航,谁还会揪着出身不放?华尚书一点儿不为寄锦小公子着想,就算是庶出,也比外室子好听些!”
大齐以孝治国,华家两处宅院的相争,往小了说是家宅不宁,往大了说那就是华寄锦不敬嫡母,不孝!
就算是皇帝,也要在乎天下悠悠之口,何况他华寄锦一小小官宦子弟!天德帝决定和华北溟好好讨论下华寄锦的前途问题,好好的孩子,可不能给耽误了!
华寄锦踩着八月的尾巴回到洛阳。彼时,中秋已过,秋意渐浓。禾正堂中,父子二人相对而坐,相顾无言。
最后,是华寄锦打破了沉默:“我不想一辈子困在洛阳城中,我不想当被摆布的人,一辈子稀里糊涂。”
华北溟喝茶:“你看明白了什么?”华寄锦回答说:“天德一朝,是不会收复范阳的。寄希望于新帝,更是虚无缥缈。两位皇子的资质,还不及当今圣上。将来……恐怕……只能保住半壁江山苟延残喘!”
华北溟没想到儿子这样悲观:“所以呢?”华寄锦说:“尽我所能,不后悔来人间走一遭!”
华北溟提醒:“这天下毕竟姓元,如果帝王不支持,再大的抱负,也只不过是有心无力。李留守上的折子还少吗?皇帝看得见吗?”
华寄锦不服气:“我和李留守不一样。今上的气量,能容下李家,已经足够让人惊叹了!”这些都不是重点,华北溟最在意的是:“准备武举入仕?”
华寄锦摇头:“老老实实考科举当个进士比较妥当。”华北溟有些吃惊:“为何?”华寄锦直白道:“皇帝不信任武官。”
华北溟吃惊:“为难你小小年纪想得这般深远。”华寄锦不觉得:“我不小了,总要为未来考量些。”
华北溟关心儿子:“这半年过得怎么样?受伤了没?”华寄锦不在意道:“新兵营到近卫营,我驻防地都没出过几次,爹爹放心。”
华北溟可不好骗:“李逐明信中说,你杀了几个肃慎人,还去了定襄走一圈。”华寄锦就知道瞒不过亲爹,恭维道:“爹爹真是明察秋毫!”
华北溟懒得和他废话,华寄锦更加知道,亲爹心情非常不好,不是耍嘴皮子的时候:“休养生息,所图甚大!”
华北溟指出事实:“肃慎连范阳都没牢牢握在手中,南下?贪心不足蛇吞象,也不怕撑死!”
曾经,鲜卑一族是山海关外白山黑水的霸主,肃慎只不过是鲜卑属族,夹在鲜卑各大部落之间艰难求生。
而后,鲜卑拓跋部(元氏祖先)一统鲜卑诸部,成为关外霸主。元氏祖先并不满足关外之地,这里苦寒,风雪如刀。再强壮的勇士,都会在严寒中丧命。
元氏祖先迷恋锦绣的中原大地,那里才是鲜卑勇士一展风采的舞台。如何加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元氏选择了称臣、朝贡。
前朝节度使泛滥,不听中央调遣,元氏成为了中原皇帝的雇佣兵,变成了维持皇权的武器,如愿入关,居于燕地,最终成为范阳九州节度使,为前朝皇帝镇守边陲。
先后有二十余万鲜卑族众随着元氏先主搬入燕地。他们随着元氏改汉姓、穿汉家衣、说汉话、遵汉俗,很快和当地居民融合在一起。
这样的举措,为齐太|祖元楚荆问鼎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鲜卑离开关外后,昔年被欺压的肃慎成为了关外之主。元氏为节度使时期,没少与肃慎为敌,是老对手了。
元氏逐鹿天下之后,大后方安宁,并且能提供大量粮草物资,足以证明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元氏始终是赢家。
国传三代,武宗朝时,大齐北方最大的敌人是占据草原的鞑靼部族。在武宗与鞑靼大战的间隙,肃慎趁机崛起。
肃慎三大部族,定襄、西海、东州。定襄肃慎打败其他两部,一统关外,建立定襄汗国,自立汗王。
大齐与肃慎,新仇加旧恨,理都理不清,向来以肃慎称之。其实,定都定襄城的定襄汗国,才是南侵肃慎的正确名称。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97327244_1575157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