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民国之道士风云 > 第十一章 几素赣菜得好评

第十一章 几素赣菜得好评


  等姜听云说完,大家商量了一下。张恩龄本来就是江西人,南昌万寿宫的净明宗又是道教正一派门下,对游万寿宫没什么兴趣,但被许至川拉着去当向导了。

  小和尚禹净精力充沛,昨天虽然来了这里,但是光陪着史蒂夫牧师逛小吃了,并没有进万寿宫,所以也跟了去。

  周老六从村子跑出来后一直没有好好休息过,艾米丽体质虽比普通人强上许多但现在毕竟有了身孕。姜听云给他们两个在后院安排好了休息地地方。

  白合清从牛皮纸上裁下来几张小块的,誊写了几张缩小版的地图以便大家随身携带。

  待将其他人安排妥当,又核实了一下禹净餐食上的忌讳,姜听云来到厨房。他先把徐三爷的那个大碗仔细地刷洗干净,然后用一块干净的棉布擦干放到一边。

  离四点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了,姜听云就开始准备晚餐的食材。

  姜听云是一个很精细的厨师,但也是一个很慢的厨师。出家人本不应该将如此多的精力放在口舌之物上,但是周围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去规劝他潜心修道了。

  因为,如果万一规劝成功了,大家就再也吃不到姜听云做的菜了,这是一个大家都很难接受的结果。侥幸成功者会成为诸多位大师、掌门、神父发泄不满的众矢之的,这个压力是任何人不愿意承受的。

  姜听云喜欢做菜,喜欢用心的做菜,喜欢别人吃到他做的东西后开心的样子。无论是修行的前辈,还是文人名士,大多喜欢将吃归为末节。吃饭是为了活着,然后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但是大部分人从来没想过,一个人如果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是理解不了那些春秋大义和君子之仪的。

  华夏国人自古讲究礼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然而相声里有一段叫《吃元宵》说的是:孔子带着子路和颜回周游列国,没遇到懂行的伯乐,结果终于有一日混到了身无分文,饿的前心贴到了后心。

  这时路遇到一个卖元宵的,一文钱一个。孔老先生万般无奈,趁人不注意在门口的招牌的一上加了一竖,改成一文钱十个。孔先生师徒三人分了十个元宵,自己吃了四个,两个徒弟一人三个,结果是越吃越饿。

  好在元宵汤不需要花钱,孔子带着徒弟是一碗一碗又一碗,直到把汤都喝干了为止。结账的时候孔圣人从笔袋上拆下了最后一枚当锁眼用的铜板交给掌柜的。

  掌柜的提出异议后,孔圣人让他自己去看招牌。

  在掌柜的看蒙圈了,给圣人道歉后,他老人家还不依不饶道:“一文钱十个,这是读书人积德,不然上面再填一撇,一文钱吃你一千个。”

  这个故事诚然是虚构的,但是故事说的道理确是不假的:就算是圣人,饿急了也得先顾肚子,别说春秋大义,脸面都得先放一边。

  姜听云并不懂得民生是国之根本的大道理,更想不到十几年后有一位叫马斯洛的犹太人提出了需求层次论,把人的欲望升华成了一个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大学问。

  他就是喜欢料理这件事,学习前辈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技艺,更喜欢将对人生和世界万物的感悟融入料理之中,将传统进行微不足道又或是精彩绝伦的演绎。

  他真心地觉得料理是门艺术,即使是书法、绘画,哲学这些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门类,和料理相比都不值一提,料理才是这个世上最崇高、最神圣的艺术,自己情愿为之奉献一生。

  因为禹净来自的大悲禅院,修的是严禁荤腥的佛门禅宗,姜听云做饭的时候并没有放任何肉、蛋和奶类食材,连韭菜、葱、姜、蒜等也没有放,仅用素菜做了几道江西特色的家常菜。

  临近四点的时候,见大家都回来了,姜听云开始起菜。

  先上的是四碟江西小菜,同时给每人上了一碗江西特色的木瓜粉。

  姜听云道:“丽姐和禹净都是第一次来江西,先尝尝我们江西特色的小菜。口味有点重,配着木瓜粉吃。”

  凉拌柚子皮、江西干凉菜、双椒大蒜须和酸辣蕨根粉,都是江西寻常的小菜,口味各不相同,但都离不开一味辣椒。江西之地气候湿热,自古江西人喜欢食辣椒驱寒。

  木瓜凉粉也是江西非常常见的一道甜品,由木瓜粉制成豆腐状,放碗里配上薄荷水、黑糖、蜂蜜及小麻油清爽可口。与寻常的木瓜凉粉随意捣碎的凉粉豆腐不同,姜听云做的凉粉豆腐每一颗都是二点五厘米见方的正方形,透过晶莹的木瓜豆腐表面可以看到中间有一小块鲜木瓜果肉。

  艾米丽用勺子舀起一块木瓜豆腐,咬了半块入口。半块豆腐入口后,首先触及味蕾的是浓浓的木瓜汁水,然后随着牙齿的咬动,木瓜果肉、木瓜汁和木瓜豆腐同一种食材三种不同形态的食物带来多层次却又和谐交融的口感。

  艾米丽看着勺子中剩下的半块食材,向姜听云问道:“第一眼看到果肉,我想你应该是先做了木瓜豆腐的底下部分,然后把木瓜放在上面,最后再用未凝固的盖上去。但是如果中间还有液体的话就行不通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许至川说道:“是不是和元宵一样呀,做的时候加糖和猪油是固体,包进去之后再行办法把他弄成液体。”

  张恩龄说道:“你不是又想吃元宵了吧?那个和这个能一样吗?我们江西的木瓜粉是凉的,怎么加热?加热了豆腐不都化成水了。”

  姜听云道:“这个需要用我新做的一套模具。简单的说:第一步要把豆腐做成一个像碗状的样子;第二步把木瓜果肉和浓稠的果汁填到碗口中;第三步再把快要凝结的木瓜粉浇到碗口把碗口封住。这个如果给你们看了模具,你们谁都会做。

  不过这个比较占时间,饭馆里用的豆腐一般都是师兄每天早上就做出来。每天卖完为止,限量供应。另外丽姐,你最好先别吃这个。江西菜一般都比较辣,你留着这个还可以解点辣。”

  艾米丽道:“哦,那你再给我上一碗呗。”

  姜听云道:“限量供应,每人每天只提供一份,这是规矩。”

  艾米丽道:“我不是自己人吗?限什么量呀?再说了我远道而来,就没有点特权吗?”

  姜听云道:“规矩就是规矩,如果一家饭馆定好的规矩随便就能失效,那它和一把没有准星的枪有什么区别?”

  艾米丽:“我开枪很少看准星,你不也是?再说了,我怀孕了,我现在是两个人。”

  姜听云心想,艾米丽是怀孕之身,算她两个人吃两份也说的过去,道:“得,说不过您,看在您是外国友人的份上,我这碗给您。反正实验模具的时候这凉粉我也快吃吐了。”

  接着又上了几样江西的本地菜:米粉肉、文山鸡丁、兴国豆腐、井冈山烟笋。菜中的肉和鸡丁都是用菌类或者豆腐提前用调料卤制而成,虽然口感总归没有肉类特有的醇厚口感,但是偶尔吃一次也别有风味。

  兴国豆腐仍然延续着“舒云轩”豆腐菜的特点,无缝的豆腐中间夹了香味独特的蘑菇酱汁。

  “老大,这个蘑菇酱汁用的什么蘑菇呀?好吃。”许至川一面问姜听云,一面竖起了大拇指。

  姜听云道:“这一种产自云南的蘑菇,当地人叫松茸。新鲜的松茸不易保存,当地人通常会做成松茸酱或者切片做成松茸干。这个是爷爷去年去云南拜访老友的时候带回来的。万寿宫那边松茸酱和松茸干还有很多,你们走的时候都带一些,回去给各位掌门也尝尝鲜。”

  因为晚上还有要事,大家吃的都很快。姜听云见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就让后厨把汤也上了,是江西当地家常的糊羹。

  姜听云道:“这个糊羹是将香菇、荸荠、冬笋、豆腐、腐竹、红萝卜、酱干等全部切成丁状,下锅煸炒之后加入提前用松茸等菌类煨好的高汤。

  糊羹的起源还有个故事:传说朱元璋还没做皇帝时,一次败北,逃跑途中又饥又渴。途经一户人家,找人家讨一点吃的东西。这农夫家很穷,看家当兵的也不敢惹,就把剩下的蔬菜、红薯、萝卜、加盐加水煮了一锅汤给他吃。

  朱元璋当时也是饿疯了,吃罢便觉得这杂合汤是他一生最好吃的汤。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把这个汤想起来了,于是派人把那农夫找来在做给他吃。御厨延续原来的做法的同时,又将各种山珍海味的荤菜也切成丁加入汤里。洪武帝吃后觉得这汤深得朕心,又赐给大臣们吃,后来慢慢传到民间。”

  许至川道:“北平说相声的也讲过一段,说朱元璋逃跑途中喝的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呀。”

  姜听云耐心解释道:“恩,朱元璋元大都逃跑那次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打陈友谅那次喝的是糊羹。”

  许至川又问:“朱洪武不是在鄱阳湖以少胜多胜了陈友谅吗?”

  姜听云对于许理川的刨根问底只能继续编词:“开始的时候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朱元璋只有二十万。朱元璋哪打得过人家?只有节节败退,最后退到鄱阳湖一带,吃了几只大闸蟹,感觉浑身有力量,然后一举歼灭了陈友谅你看行不?朱元璋一个和尚起家最后当皇上,中间多打几次败仗,多喝几碗汤这都很正常。”

  白合清实在听不下去了,见许至川又要刨根问底,对许理川言道:“民间故事,你不要太较真,赶紧喝汤吧。”

  许至川是个一根筋的人,只有白合清说的话最有用。白合清一句话,许至川便乖乖地闷头喝汤了,生怕惹她不高兴。

  不多时,众人都已经吃喝完毕。大家马上换好了黑色的夜行衣。姜听云把刚才放在后院的箱子重新放到车顶上,然后让大家上车开始出发。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97204212_51640165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