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

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


环球航行,单靠这几个学生自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首先一点,资金就是最大的问题。

        无论是船只还是航行所需的各项物资,都不是这些学生能够负担得起的,即便他们之中不乏有出身权贵的,可在环球航行这个大课题面前,那么一点资产微不足道。

        还有安全问题也是个大问题,航行的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遇到文明国家还好一点,要是遇到那些土著部落,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极有可能爆发冲突。

        没有军队这样的武装力量介入,单靠这些学生,是绝不可能应对得了这种情况。

        即便是麦哲伦也是在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后,这才完成了这一伟大航行。

        要是真让他们自己搞一艘小破船出行,那么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葬身鱼腹。

        在得到杨宪的许诺后,在场的京城大学学生们一个个都是难掩心中的激动之色。

        现在好像所有人都形成了这么一个共识,那就是杨宪要做的事情,那就一定能够做到。

        从京城大学出来后,徐妙云脑袋瓜子还是有些嗡嗡的。

        为了验证天圆地方,竟然就要航行到世界尽头?!

        这听起来实在是太疯狂了。

        杨宪看着徐妙云强忍着,欲言又止的样子,嘴角微微扬起,轻笑道:“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你这样忍着多辛苦。”

        徐妙云开口问道:“杨先生,你真的打算让这些学生去做这件事吗?”

        “为什么不呢。”

        杨宪笑着说道:“科学的核心,在于实践,而且一句老话不是说得好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即将开始的这一趟旅途又何止万里路,这对于他们来说同样是一种学习,一种修行。”

        徐妙云抬头看着杨宪,眼前这个男人即便说出这样常人觉得疯狂的事情,却偏又不会让人觉得离谱,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的。

        这与他的身份无关,抛开杨宪的官职、爵位,这是他身为个人带给徐妙云,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感觉。

        二人又走了一会儿,临到分别时。

        徐妙云忍不住又问道:“杨先生,如果之后有人质疑,这天是不是圆的,难道还要上天去看一下天的尽头吗?”

        杨宪笑着说道:“总有那么一天,咱们人也能够飞起来,到时候自然也要到天的尽头去瞧上一瞧。”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杨先生你能带着我一起吗?”徐妙云抬起头,死死看着杨宪的眼睛,开口道。

        杨宪没有丝毫的躲避,开口笑道:“一定。”

        第二日,杨宪便是在军机处会议上,提出了环球航行的提议。

        当然了,站在大明国家的角度,这一次远航意义远不止验证天圆地方这么简单。

        如果杨宪那份世界地图是真的,那么大洋的彼岸那块未知的大陆上,可是拥有着大量的银矿,比东瀛的石见银山的银矿还要多得多。

        朱元璋早就有了征服世界的决心。

        为此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先前准备工作,富国、强兵,先是解决北元,然后紧接着控制大明周边这些小国,避免出乱子。

        而现在时机终于是成熟了。

        朱元璋当即大手一挥,答应了杨宪的提议。

        出海的决定已经下了,接下来要决定就是人选问题。

        带着如此一支如此庞大远洋船队,领航之人,不仅自身资历威严这些都要够,而且还得有出海的经历。

        船队总兵这个职位,还真不是随随便便找来一个人就能胜任的。

        朱元璋想了良久,最后还是将这个主意打到了自家兄弟徐达身上。

        之前打小日本,就是徐达带的队。

        有海上航行的实操经验,而且军中没人不服他。

        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次远洋是带着特殊使命与任务去的,作为同样进过朱元璋那间神秘大殿,见识过世界真正壮阔的徐达,无疑是最佳人选。

        换了别人,朱元璋也放心不下。

        而且这一次出海,京城大学和扬州大学一部分学生也会一起随着船队远航,这一批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是重点学习星象和航海知识的,理论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徐达的实操,再加上这些学生的理论。

        这一支船队在朱元璋他们看来,就是完美的。

        对于朱元璋的这一次请求,徐达并没有拒绝。

        因为在见识过世界地图后,他同样想要去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的辽阔。

        事情就这样敲定下来。

        接下来便是出海前的各种工作筹备。

        包括出海人员名单的筛选。

        士兵方面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当兵那一刻开始,所有士兵就已经做好了我国家献身的准备。

        而学生们却完全不同,杨宪必须提前和他们讲清楚这次出海的危险性。

        海上发生任何事情,都不意外,更何况是长达数年之久的航行。

        很有可能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告知利害关系后,如果最后这些学生们之中还有人选择愿意去的,那么就是他们自身的选择。

        杨宪会选择尊重。

        接着他们会和朝廷那边签一份协议,然后加入到这一次的远洋船队当中。

        出海物资方面,好在如今罐头普及,各种水果、肉类罐头,还有去年发明的压缩饼干,以及最新发明的烈酒一起统统都给安排上。

        至于船队,用的都是明记船坞出厂的最新式的远洋船只,配备有最新的蒸汽动力,能够最关键时刻解决船只动力问题。

        这些船只足以抵御海上任何风浪,同时杨宪还在这些船只上都设计了雨水搜集器,能够在下雨天气搜集雨水,毕竟在海上岂是淡水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

        另外随行的大明水君,都配备了最先进的火器,在这样绝对实力面前,无论是沿途的那些小国,还是未知大地上的那些土著部落,都是碾压的存在。

        杨宪能够做的,就是给大明的这一支远洋船队,提供这世上最好的基础条件。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一次的准备,比原时空郑和下西洋,还要来得充足得多,更不用说和哥伦布、麦哲伦那些比较了。

        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徐达他们了。

        与横渡日本海不同,这一次是真正的远洋航行,在途中他们可能遇不到任何岛屿。

        在茫茫大海之上航行,可以说这是一趟完全未知的旅途,对于人的意志考验还是非常大的。

        半个月后。

        朱元璋更是直接带着一干大臣,来到大明最东边的莱州府港口,亲自送别徐达,为他赐酒践行。

        “天德,咱没有什么可以赏你的了,就赏你这一片大海,你带着大明的荣耀和朕的威严,去开辟这未知的海域吧。这世界之大,咱怕是没有机会亲眼看到,希望你能够代替我好好看一看。”朱元璋抬手拍了拍徐达肩膀,目光灼灼,开口道。

        “臣定当不辱使命!”徐达躬身道。

        这是属于他们君臣两个人之间独有的秘密。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朱元璋便是示意徐达可以出发了。

        徐达双手抱拳一连退了数步,一直到了港口,这才起身转身上船。

        登船的同时,徐达大声喊道:“圣旨下,传令各船。”

        “启锚(起锚)!”

        “解缆(解缆)!”

        “启航(启航)!”

        就这样徐达带着这个世界最先进的远洋团队,为大明开启了一页崭新的篇章。

        随着徐达带领的大舰队,开始远洋航行,大明王朝的大航海时代,彻底拉开了序幕,足足比西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足足领先了100多年。

        虽然原时空,几十年后,大明永乐朝,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郑和下西洋运动。

        可郑和下西洋与徐达的这一次远洋航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背景,并不存在开荒与掠夺的情况,主要是以国与国之间的礼节性交往为主。也正是因为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与这一次徐达带领的大舰队航行路线,是截然不同的。

        郑和下西洋是从应天府抵达海边之后,一路以往南、往西这两个方向为主,这是因为当时大明王朝所掌握的信息,这些区域是存在众多国家的,因此,目的性也比较强。

        而徐达的这一次远航探险,则是从莱州府出发,穿越东瀛,一路往东。

        目的性同样很强。

        对于学生们是为了验证大地方圆的问题,而对于朱元璋和徐达来说,则是为了确定世界地图上画着的那块大陆是否真的存在。

        大明的这一次远洋航行,在朝堂上,同样引起了一片热议。

        即便如今距离徐达他们出海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可热度依旧没有减少。

        中书省,左丞相屋子。

        涂杰拿着一塌公文走了进来,小心放到胡惟庸身前的桌子后,开口道:“义父,则是工部递上来的最新公文。”

        胡惟庸并未抬头,继续伏案工作。

        “还有什么事吗?”胡惟庸见涂杰没走,于是开口问道。

        涂杰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义父,这几天满朝文武,不应该说就连整个京城街头巷尾都在讨论中山王这一次出海远洋的事情。”

        “义父,你说中山王他们真的能够走到大地的尽头吗?”

        因为直到现在,杨宪送给朱元璋的那份世界地图,还是朝廷最高机密。

        因此这支远洋舰队,朝廷对外宣传的还是帮助那些学生们去验证天圆地方这件事。

        胡惟庸听涂杰这么说,冷笑一声,放下手中的公文,抬起头看了涂杰一眼,开口道:“这大地的尽头,岂是说走,就能走到的。”

        “有可能,咱们这一辈子都无法再见到中山王了。”

        胡惟庸喃喃低语道,而心里则是想着,自己等了这么久,机会终于是要来了。

        在胡惟庸看来,大明这边少了一个军神徐达,那么他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又多了一分,简直是天助我也。

        而事实上是,徐达这一次远航真正的目的地只是美洲大陆而已。

        从大明莱州府到美洲的直线距离,大约在一万公里左右。

        为什么原时空,明明大明的航海技术领先全世界,却并未发现发现美洲大陆真正的原因,在于海上的季风与洋流。

        为什么东南亚,会有这么多华裔。

        是中国人向东南亚殖民迁移的结果。

        那么,为何古时候中国人出海总是向南?而不是向东?

        以冬季季风举例,从福建和广东出海的船民,如果向南航行,正好是顺风方向。而到了夏季,西南季风正好是从东南亚吹回中国大陆。

        这意味着一个明朝人驾船。在冬季可以顺着风,从中国沿海向南航行,很平稳的到达东南亚,在东南亚地区销售出瓷器和各种中国商品,然后到了夏季,他可以再悠然乘风返回。

        大自然仿佛在鼓励中国人向南,向西航行。如果中国人执意要去美洲,他必须绕过日本九州后一路向北,气候越来越冷。才能赶上北太平洋暖流,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中以绝死的心态奔入太平洋深处。而他甚至不知道对面到底有没有陆地。

        因此即便以郑和时期的明朝巅峰水准的远洋航海技术,地理洋流知识来看,恐怕并不具备完成这一壮举的能力。

        而历史上之所以会是哥伦布完成这一壮举。

        首先从葡萄牙港口到哥伦布在美洲的第一个登陆地巴哈马群岛只有6368公里。

        哥伦布当时率领三艘探险船向西航行时,海洋非常平静,以至于船员们可以使用小艇在三艘船间来往,从葡萄牙到巴哈马群岛只花了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但尽管只有这么短的时间,但哥伦布和他的水手们还是面对前方的大洋产生过犹豫,一度考虑返回。如果哥伦布从明帝国出发,那么他很可能走到一半以后就放弃返回了。

        当然如今大明科学发展,已经解决了这问题。

        蒸汽动力的远洋船只出现,令徐达此次出海航行,不再需要完全依赖风向和洋流。

        按照杨宪的估算的话,理论上大约一个月时间,徐达他们的船队就可以抵达美洲大陆。

        因此胡惟庸的谋划最好能快一些,迟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93183580_10337563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