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两位名将的千古奇冤
此时的罗府倒是打长安来了客人,而罗逸也是出门相迎。
这二人都是和罗逸认识的,江夏王李道宗不必多说,而名将张士贵更不必多说,那日里在朝堂关于吐谷浑的“会议”里,罗逸也和这人打过了照面。
至于他们前来,不算是因为他,很大的原因就是李渊是住在这里。
那么李道宗显然就是来探望离远点。
而薛礼和二人见面也算是行礼,毕竟二人都是初唐名将,志在成为大唐武将的老薛显然对二人也是有几分推崇。
而李道宗看到薛礼明显有几分心有余悸,毕竟二人在皇宫比试过一次,是以他完败告终……
而罗逸想起他们和老薛在演义里的故事,也算是有些哭笑不得。
说起李道宗的话,其实有许多的事能说。就好比在贞观十七年,李二设立著名的凌烟阁,将唐初诸多开国功臣都纳入其中,伴随着凌烟阁的评选,一些争议也随之而来,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开国名将李道宗没能入选凌烟阁的事情。
李道宗在唐初可能还没有他在后世的名气大,这可能是很多人想不到的。看过所谓演义里薛家将的人,都知道李道宗多次设计陷害薛仁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可实际上,李道宗与著名的苏定方一样,都是被小说演义黑化的人,真实历史上李道宗堪称一代贤王。
武德元年李渊正式称帝,当时李道宗仅仅是一位因亲戚关系而获封的年轻贵族,可次年年仅十七岁的李道宗就上了战场,与李世民一起征讨刘武周。
面对实力强大的刘武周,宋金刚部,李道宗就提出坚壁清野,利用对方后勤供给问题消灭敌军,这个想法与李世民不谋而合,他们俩人当时都还是很年轻的小伙子,却已经有了这番见识,此后李世民南征北战,在他指挥的开国战役中,李道宗随他一路征战,立下了无数战功。靠着军功晋身,李道宗二十岁就被封为郡王,成为一方的封疆大吏。
在李唐开国初期,李道宗很少独当一面,更多是跟随李世民一起作战,因此史书关于他这几次大战的具体表现,没有太明显的记录,可后来在《旧唐书》这些典籍中,经常是把他与著名的李孝恭俩人并列在一起,这俩人是除了李世民之外,李唐宗室涌现出来的军事奇才。
可李道宗过于年轻,因此他真正表现的舞台是在贞观年间,自武德五年开始,李道宗就常年带兵驻守灵州这些边疆重镇,与突厥形成对峙局面,他多次打败来敌入侵,因此李世民在后来对突厥的大决战中,也提拔李道宗,让他与李靖配合一起攻灭西突厥。
此后李道宗多次在李唐边疆打退敌军,从十七岁正式登上战场,一直到贞观二十一年退隐,李道宗将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战果累累,北破薛延陀,西灭吐谷浑,随后与李勣征讨高句丽。
在贞观后期,李世民也点评朝中名将,他认为李道宗与李勣,薛万彻一样,都是当朝最为出色的名将。他与李道宗的关系也是非常不错,甚至亲自为李道宗针灸,由于李孝恭早死,在贞观年得到重用的李唐宗室唯有李道宗一人。这么出色的一员名将,为何没能进入到凌烟阁呢?
第一点是资历浅。
在贞观十七年评选的时候,李道宗当时也才刚过四十,他的年纪确实比较小,而李世民当时是准备怀念过去那些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友,因此像一些开国就战死的人,也能进入到名单中。
李道宗当时虽然有不少战功,可他更多都是随军作战,他在军中威望没有显露出来,我们看到唐朝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李世民虽然没有杀什么功臣,但在贞观灭突厥之后,李唐就很少会用之前那些叱咤风云的名将了。
比如李靖,尉迟恭这些名将,他们在贞观朝渐渐就淡出了军界舞台,处在半归隐的状态。反而像李勣,薛万彻这些之前战功不显的人,他们倒是能在贞观朝渐渐得到重用。李道宗也是由于这个因素,才渐渐获得皇帝的重视,自己也能独当一面。
第二点则是因为其宗室身份。
李道宗的身份是比较敏感的,他作为李唐宗室,不仅有着极高的战功,他的能力也相当出色,而李唐开国之后,就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虽然这次政变主要是皇帝的几个儿子,但这件事之后,唐太宗对于宗室就比较忌惮,李孝恭平定江南之后就交出兵权不再打仗,此后十多年都没有碰过军队,其他的宗室更是基本都不被重用,皇帝在调兵遣将的时候,多次提拔一些新晋将领,这也是为了限制元老贵戚们的权力。
此后李唐江山政局动荡,从李世民开始,一直到唐玄宗年间,多次爆发宗室的政变。后来唐王朝下严令限制宗室的权力,因此李道宗在后来中晚唐凌烟阁的评选中,也没能进入这个名单。
可见唐朝对于宗室是多么忌惮,他这样以军功晋身的宗室,不仅被皇帝忌惮,还被朝中文官们忌惮,唐太宗一死,李道宗立马就成为长孙无忌等人的眼中钉,很快就编织谋反大案,把他也给牵连进去,一代贤王最终惨死,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第三点,李二为了平衡多方势力。
李二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他对于朝中势力派系相当了解,他树立凌烟阁,也是在魏征死了之后,当时朝中的形势比较复杂,李世民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也渐渐感到岁月不饶人,因此李世民设立凌烟阁不仅为了怀旧,更是为了笼络多方势力,这里面像李孝恭代表着李唐宗室中的功臣,长孙无忌等人代表着秦王府旧人,参与玄武门的功臣。
此外,像屈突通,萧瑀这类的前隋旧臣,也在这份榜单中,可见李世民是想尽力让前隋势力被李唐消化掉。
这份名单没必要把所有人都列进来,况且李世民对于李道宗的任用,还有一些别的用意,我认为他放任李道宗归隐,也是与苏定方,李勣这些人一样,名义上是贬谪,实际上是保留他们,让他们能在新朝继续效力,他在死前就让李治用这种手段笼络功臣,再加上李道宗还太年轻,自然就没必要列到里面。
可惜李世民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死,朝中就出现大变,长孙无忌等人没能按照他的想法好好辅佐皇帝,反而是在朝中大肆兴起冤狱,李道宗作为当时宗室最能打的人,也没能继续为国家效力,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他的早死实在很可惜,虽然李道宗尽力避免受到猜忌,自己贪污之类的坏事也干多少,可他的威望能力摆在那,长孙无忌这些人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当然说起李道宗,他和尉迟敬德的矛盾也是罗逸觉得值得津津乐道的。
不得不说,后世“尉迟恭拳打皇叔李道宗”是古代隋唐系列小说和评书的经典章节,塑造了尉迟恭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经典艺术形象。在真实的历史上,尉迟敬德确实差点把李道宗的一只眼睛给打瞎了,但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却跟小说完全不一样!
罗逸在前面也说了尉迟敬德的事,尉迟敬德本是刘武周麾下大将,归降秦王李世民后屡立战功,数次救了李世民的命,是秦王府一等大将。“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干掉了齐王李元吉,逼退了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迫使唐高祖李渊交出大权,可以说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因此到了贞观时期,尉迟敬德自然成为朝廷的首席功臣之一,得到了很高的奖赏和优待。尉迟敬德此人性急耿直,自然开始居功自傲,甚至当面讥讽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而这种居功自傲的行为最终导致尉迟敬德惹了一场大祸。
贞观六年,李二在宫中宴请群臣,尉迟敬德也是赴宴的嘉宾之一。可是在入席的时候,尉迟敬德发现竟然有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坐在他的上席,当场发怒地说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
当时江夏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位,便上来解劝。没想到尉迟敬德发起恶性,对着李道宗就是一顿暴打。李道宗虽然也是一代名将,但个人武艺比不上尉迟敬德,况且又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结果被尉迟敬德差点打瞎了一只眼睛。
李二当时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非常不高兴地对尉迟敬德说:“我以前经常责怪汉高祖不能保全功臣,所以在登基后一直想让功臣们安享富贵,子孙平安。但见到你当官后还经常惹事,我才知道韩信、彭越被杀,并不是汉高祖的过失!”
李二此言是非常有分量的,当时就把尉迟敬德吓得跪地谢罪。不过唐太宗念在多年的功劳与感情的份上,没有真的惩罚尉迟敬德。而尉迟敬德在此事之后也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得以高寿善终,获得了生荣死哀的完美结局。
那么关于李道宗和老薛的事,先前二人也有在宫里比武,可以说罗逸也算是见证人。所以压根就不存在李道宗迫害老薛的事……
那么老薛的“演义故事”里,还有一个人也被黑的老惨,这人便是跟着李道宗一起来的张士贵了,张士贵也是罗逸见过认为相当不错的初唐名将。
跟《说唐前传》中的苏定方一样,唐初名将张士贵,在袍带书和演义小说《薛仁贵征东》中,被塑造成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故事中李二让兵马都总管张士贵寻访应梦贤臣薛仁贵。结果张士贵让有意欺君,将薛仁贵等人收为火头军。李世民征讨辽东盖苏文,张士贵所部担任先锋,薛仁贵立下无数战功,结果张士贵让女婿何宗宪冒领薛仁贵的战功。
驸马薛万彻得知其中内情,张士贵杀人灭口,在为薛万彻打箭时,将其杀害。及至事发后,张士贵领兵返回中原,想要夺取大唐锦绣江山,最后众贼人被薛仁贵生擒活拿,张士贵父子翁婿伏法,这是演义小说中张士贵的结局。
但正史中的张士贵,跟苏定方一样,都是李唐的开国名将。张士贵,字武安,本名忽峍,降唐后改名为士贵。其曾祖张俊,在北魏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其祖父张和,在北齐担任车骑将军;其父张国,在隋朝时担任陕县主簿,硖州参军,并因军功擢升大都督。
586年,张士贵在卢氏县出生。张士贵少年习武,《旧唐书》称其“善骑射,膂力过人”,《新唐书》则称其“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后来家道中落,张士贵在隋炀帝末年,起兵造反,攻城略地,人称“忽峍贼”。
等到李渊起兵,有意谋取中原,向中原群雄,各路割据势力送出橄榄枝。张士贵拒绝郑帝王世充和魏公李密的拉拢,投奔李渊,被任命为右光禄大夫。张士贵被重用,成为李唐在中原,牵制王世充和李密的重要力量。让其无暇西顾,为李渊进军关中争取了时间。
此时,割据陇西,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起兵反隋,欲图关中。秦王李世民率军御敌,张士贵也被从东线战场调回,但李世民身染疟疾病倒。唐军由行军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指挥,结果在浅水原之战,唐军首战失利,损失惨重。但整军再战,唐军士气如虹,击败薛举大军,张士贵因为在西征中立功受赏。
唐朝建立后,李渊击败割据陇右的薛举父子,获得为数不少的良马。为图谋中原,刚即位不久的李渊,下令组建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张士贵因为擅长骑射,被任命为“马军总管”。熊州之战,前来支援的张士贵所部,遇到王世充的主力,虽然敌众我寡,王世充军队步骑兵多达五万。但张士贵审时度势,抓住战机,一举击败王世充大军。张士贵凭借此功,被唐高祖李渊封爵为新野县公,此时的张士贵才三十三岁。
张士贵当初投唐时,曾隶属于东讨大元帅李建成,在其帐下效力吗,转战中州,经略河南。等到李建成受封太子,不再领兵出征,张士贵转隶秦王李世民,并被李世民看中拉拢,成为其帐下得意干将。在击灭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张士贵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骠骑将军。
在《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的“玄武门之变”中,张士贵成为追随李世民,处置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十二功臣之一。一年后,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心腹张士贵被委任为“玄武门长上”,并擢升为右屯卫将军,并统领皇帝的私兵—北衙禁军。
贞观七年,张士贵统军,平定西南獠人的叛乱,李世民称其“以忠报国”,封爵为虢国公。贞观十五年,张士贵随兵部尚书李勣北征薛延陀,被任命为庆州道行军总管,此役唐军获胜。贞观十八年,唐太宗筹备东征高句丽的战事,尉迟恭、张士贵等元勋宿将被重新启用,而后起之秀薛仁贵,则是在张士贵军中,被发掘并脱颖而出的。
所以在罗逸看来眼前的二人加上苏定方都是在演义上蒙受千古奇冤,也是相当让人觉得无奈。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88554731_66294426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