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老裴神武(上)
可以说对于罗逸而言苏定方裴行俭以及老薛都是名将,三人里坐下更多的是谈论的兵法。
而在这一点上罗逸知道就是老薛的短处了。至于裴行俭在这方面这是侃侃而谈,让人相当敬佩。
罗逸知道裴行俭是大唐的后浪之一,显然得到的资源是和老薛这家道中落的子弟不大一样的。
老薛更胜在的是勇猛的实力之上。
说起老薛的勇猛,就不得不说起老薛暴揍东突厥的事了。
历史上的682年,归附大唐已经50年的东突厥也反了。
李治把前几年,因为在百济吃了败仗而被贬到今天广西的薛仁贵又叫到了京城。
此时的薛仁贵已经69岁高龄了,多年的流放生涯,让他的身体已经接近了崩溃的状态。但是接到李治的诏书以后,他根本顾不得身体的不适,憋足了浑身的力气,快马加鞭3000里,一口气从广西狂奔到了长安。
他要报仇,报两次失败之仇,他要证明自己,证明他还是那个被李世民特意夸赞过的名将。他要与时间赛跑,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没有几年岁月了。
所以,刚刚回京见过李治,他就又马不停蹄的狂奔了2000里,到达了云州前线。
阿史那骨笃禄听说裴行俭已死,高兴的直想坟头蹦迪,自以为唐朝已经没有了能打的将军。所以,这次他没有等唐军进攻,反而派出了手下大将阿史德元珍打云州去了。
刚到前线,就有人要找打,薛仁贵当仁不让,率着大军就冲出了城去。
双方摆好阵势,正准备开打,也不知道哪个突厥人看小说看多了,就嘴贱地问了一句:来将何人,报上姓名?
薛仁贵就很配合的回了一句:我乃龙门薛仁贵也!
没想到,对面一听到这个名字立刻吓傻了,因为他们真的是被薛仁贵给吓大的。20年前,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打的实在是太狠了,导致以后的几十年里,突厥的爸妈哄不住小孩哭的时候,就拿薛仁贵来吓唬他们。
试想一下,你爸妈拿来吓唬你的人,要和你同擂台干一架,你啥反应?
眼看还没有开打,突厥兵就要崩盘了,几个当年见过薛仁贵的突厥人,赶紧出来给大伙打气,大场喊道:“大家不用怕,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可能还活着!”
听到对方说自己死了,薛仁贵也不生气,也不怕对方朝自己放个冷箭,脱掉头盔一拍马腿就冲到了突厥军前。那几个见过薛仁贵的人,一看还真是他本人来了,腿立刻就软了。仗也不敢打了,急忙下马就拜,拜完之后,骑上马就整队整队的往回窜。
已经将近10年没有打过大胜仗的薛仁贵,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只见薛仁贵率领大军在后面一通狂追,斩杀了一万多突厥军,俘虏两万多人,牛马羊三万多头,最后,因为马实在是跑不动了,才悻悻而归。
但是,这一战也彻底的耗干了薛仁贵的精力,先跑了3000里,又跑了2000里,又打了一大仗,马上70的人了,怎么可能受得了这种折腾。所以云州大捷的第二年,薛仁贵就病死在了前线,享年70岁。
那么罗逸如何评价老薛呢?
虽然他打过两次败仗,但罗逸始终认为老薛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名将。因为只要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真正的战场之上,哪有几个常胜将军。
华夏上下几千年以来,像韩信、霍去病、李靖这种只胜不败的天才型将领,恐怕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另外,名将不单单是指那些只会打胜仗的人。那些经历过失败,在痛苦中不断挣扎,不断反省,不断自责,最后依然战胜了对失败恐惧的人,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老薛用他最后的战绩,证明了他的坚韧、勇敢与无畏。名将之名,实至名归。
那么此时说到苏定方的徒弟裴行俭,罗逸也是有话要说的。若是说老薛是勇猛过人,那么裴行俭在罗逸看来他的经历就像是开了挂一般。
罗逸可以说裴行俭简直就是前期的大唐高富帅,后期的励志典型代表。
裴行俭被评为史上最牛气的64员名将之一,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刚刚出生,父亲就被杀害。30多岁因为得罪武则天,被流放连疆,但是他并没有被生活所打倒,60岁时终于一战成名,兵不血刃平定数十万大军的叛乱。61岁时他又率军30万大军横扫北疆,演绎了李治时期最后的辉煌。
公元670年和678年,大唐和吐蕃砍了两次,结果失败了两次,所以信用值一下子就跌到了低谷。已经归附大唐19年的西突厥见状,马上就表示了不服。
公元679年,西突厥左厢五部落老大阿史那都支、右厢五部落老大李遮匐,因为唐时突厥人被赐姓李,私底下和吐蕃结了盟,准备一起武装上访,攻打大唐的安西都护府。
左厢五部落和右厢五部落,就是以中亚的楚河为界,西突厥分为了两个部分,河西为右厢,河东为左厢,苏定方当年灭了西突厥之后,唐朝在那里分别设置了濛池都护府和昆陵都护府。
西突厥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李治正在为兵败吐蕃的事情而揪心。所以,一听说西突厥也要反,他当场就火冒十几丈,嚷嚷着要打回去不可。
但是,还没等李治发完火,又一个60岁的老头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那就是裴行俭,他爹是大名鼎鼎的裴仁基,当年就是裴仁基带着儿子裴行俨,大将秦叔宝和罗士信投降的李密。
这四个人全都属于“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那种类型的猛男,但是裴仁基要更优秀一些,比其他三个人脑瓜子更灵敏。
如果李密最后听了裴仁基的意见坚守不出,王世充必死无疑,唐朝肯定也不会那么快统一天下。
可惜李密不听劝告,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因此被王世充所俘,619年又被杀害于洛阳。
也就是父亲和哥哥双双遇害的后一年,小小的裴行俭作为遗腹子出生了。
不过,与我们想象中的孤儿不同,裴行俭并没有因此而十分的凄惨。因为他爹还给他留下了一大笔财富——人脉。
他们家属于河东裴氏,本身在隋唐时期就牛的上秒天、下秒地,要知道唐朝一共22个皇帝,河东裴氏就出了17个宰相。
再加上他爹裴仁基对秦叔宝、罗士信等名将都有大恩,李世民灭了王世充之后,还是罗士信亲自出资,把他爹给埋到了洛阳的邙山。
所以,裴仁基从小就受到了各种牛人的格外照顾,刚到上小学的年纪,他就被送到了弘文馆学习。
我们在讲唐朝科举制度的时候说过弘文馆,这就是朝廷给皇亲国戚,国之重臣的孩子开的小灶,讲课的全是唐朝一等一的大师,学生们也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百分百毕业,百分百包分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种贵族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纨绔子弟,上学时只会打架泡妞,毕业后只会混吃等死,但你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事实可能与大家的印象正好相反。
贵族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还是贵族,平民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还是平民。因为人与人的竞争并不只是学历的竞争,身世、人脉、机会、能力、格局往往比学历更加重要。
更何况,贵族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往往还要更优异。例如我们现在讲的裴行俭。
他在弘文馆不仅熟读了历代经典,还学会了阴阳八卦。注意,这里的阴阳八卦可不是咪着眼睛算卦瞎叨叨,而是属于天气预报专业,以后他打仗的时候我们会提到。
除此之外,他还练就了一手的好字。把唐高宗李治还发展成了他的小迷弟,李治每次看他写字,就跟后世的年轻人看美女搞直播一样,忍不住就给他刷大游轮、大火箭。
有皇帝当粉丝,裴行俭慢慢的也飘了,经常对人吹牛皮说:“如果没有好笔、好墨,褚遂良一般不写字,只有我和虞世南,不挑笔墨,拿起来就能写。”
褚遂良、虞世南在书法界什么地位?初唐四大书法家啊,裴行俭有自信和他们一较高下,大家想想那字得有多漂亮。
更牛的是,毕业以后,他就被分配到了禁军,担任了八品的参军。当然,这个职位并不牛,禁军里一抓一大把。但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大贵人,砍人界的杰出代表人物苏定方。
正四品的苏定方,一见到裴行俭就觉得这小伙骨骼惊奇、天赋异禀,非要把自己的绝世武功传授给他。
这么有才,这么牛气,又这么传奇的人物,自然要被重用。所以他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担任了长安县的县令。
但可惜的是,在他36岁的这一年,李治非要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按说这种事跟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也扯不上关系,但是裴行俭听说之后,那叫一个义愤填膺,找到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就发了一大通牢骚。
刚好这件事又被武则天的狗腿子袁公瑜给听到了。于是,前途一片光明的裴行俭,一下子就被贬到了西州吃葡萄去了。
而这一贬就是10年。
但再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裴行俭简直就是一个神人,在得罪武则天的情况下,在被贬到老少边穷的情况下,竟然还能步步高升。等到665年的时候,他靠着一身才华,就已经升为了安西大都护,如今的新疆、中亚五国、阿富汗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由他管辖。
唐朝有个优良的传统,就是边疆大吏做出成绩之后,就会被调到中央委以重任。裴行俭自然也不例外,很快他就又被调到了吏部,担任了二把手。武则天拿他竟然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过,裴行俭刚被调走,西域就出了乱子。670年,吐蕃军攻陷了安西都护府。673年,唐朝又夺了回来。679年,又有了我们文章开头讲的那一幕,西突厥在吐蕃的怂恿下,准备造反了。
作为曾经的安西都护府大都督,裴行俭给李治提出了一个废人利用的好主意:“波斯王的儿子泥涅师正好在长安,陛下可以派个使者,假装护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从突厥和吐蕃经过的时候……嘿嘿嘿嘿……”
这里说的泥涅师,是位于伊朗高原的萨珊王朝的亡国之君的儿子。
632年,阿拉伯帝国创始人穆罕默德死了以后,他的继任者开始四面出击,同时对东罗马和萨珊王朝发起了进攻。
萨珊王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亚兹德格尔德三世,十分不扛揍,竟然把希望寄托在了唐朝的身上,从公元638年到648年,10年间给李世民写了四封求救信。
李世民一看地图,差点想骂娘,从长安到伊朗高原20000多里地,中间还是一个沙漠挨着一个沙漠,如果大军能够随随便便派过去,他早就统一欧洲了,哪里还有穆罕默德什么事。所以,李世民连续拒绝了他4次。
但是,萨珊王朝的国王仍然不依不饶,亚兹德格尔德三世被杀以后,他的儿子卑路斯,又向李治求救了两次。
刚开始,李治也认为太远了,不愿意派兵去救,但后来实在受不了人家的百般请求,就派过去了一名使者,随便应付了一下,把卑路斯封为了波斯都督府都督以及波斯王。
675年,萨珊王朝彻底被阿拉伯帝国吞并之后,卑路斯拿着李治当年给他册封时的印信,带着儿子泥涅师一溜烟跑了几万里,到长安要求再就业去了。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李治就给他找了个右威卫将军的工作,好吃好喝的养了他两年。677年,他终于病死在了长安,他的儿子泥涅师也就成了一个比花瓶强一点的废人。
现在要把泥涅师送走,李治自然是很高兴,即便平定不了西突厥,省一个人吃饭那也是省啊。
所以,按照谁出主意谁干活的原则,很快李治就让裴行俭带着诏书和泥涅师上路了。
当年夏天,裴行俭一行经过5000多里的跋涉,终于溜达到了西州,也就是裴行俭工作过10几年的地方。
升官的老领导回来了,按照官场上的优良传统,西域各个属国的官员们,自然要好吃好喝的巴结一番。
裴行俭也毫不客气,走到哪,吃到哪,玩到哪,结果是越玩越嗨,越走越慢,最后干脆一屁股坐下不走了,理由是酒太好,人太美,天太热,要等到秋高气爽之后再走。
西突厥的两个造反派,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人家还是知道啥叫假途伐虢的,所以,刚听说裴行俭要去波斯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危险,所以,老早的就派人盯紧了裴行俭。
但是,当裴行俭胡吃海喝,说要等到秋天再走的以后,他们终于还是放松了本就不太敏感的神经。
眼看敌人已经上当,裴行俭立刻决定对西突厥发起突然袭击。但是,他的手下们不干了,因为两个字——没兵。
原来护送泥涅师回国,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裴行俭只带了几百人。而当时西突厥两个部落加起来将近10万大军,这几百人也许都是以一当百的战狼,可对方不是东吴的孙十万啊。带着几百人冲上去,肯定破不了当年张辽的世界记录。
当时西域还驻扎了2-3万的唐军,调动他们也可以,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调兵遣将,又必然会引起西突厥的警惕。
既想调兵,又不想打草惊蛇,怎么看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但是,裴行俭却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给破解了。
他把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安西四镇的酋长都叫了过去,表于自己吃饱了、喝足了,但是手痒痒又想去打猎了,希望大伙能派点人陪陪他。
领导要打猎,酋长们自然又想趁机去巴结,所以,这些人回到老家以后,有人的找人,没人的想办法找人,硬生生的给凑出了一万多人。
裴行俭大喜过望,立刻调转马头就向左厢五部落的老大阿史那都支扑了过去。
几天之后,这支打猎队经过数百里的急行军,终于赶到了距离阿史那都支的营帐,仅有10几里的地方。
而此时的阿史那都支对此依旧浑然不知,还正在吃着火锅唱着歌。如果趁机进攻,一定能够大获全胜,缴获无数金银珠宝,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这最紧要的关头,裴行俭竟然停了下来。
和以往的无数名将一样,裴行俭深刻的知道,有时候,比起杀人,更重要的还是诛心。杀过去固然解恨,但是这一杀必然要失去民心,唐军一走,西突厥必然再次反叛。
所以,裴行俭只是给阿史那都支派去了一名温文尔雅的使者,讲解了一下,抗拒就死全家的优待政策,阿史那都支还没听完,就举起双手投降了。
紧接着,裴行俭又如法炮制,挑选了几千名精锐骑兵,迅速地扑向了右厢的李遮匐。李遮匐那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好汉,从来不吃眼前亏,听说阿史那都支投降之后,当场也就怂了。
随后,裴行俭在碎叶城刻石记功,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一起押送到了长安。
至于泥涅师,裴行俭当然也没有忘记,帮他招募了几千人之后,就让他自己回波斯去了。但是,这几千人显然不是阿拉伯人的对手,不久之后,泥涅师就又被打回了长安。
就这样,裴行俭几乎不费大唐的一兵一卒,就搞定一场中外勾结的叛乱。虽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金戈铁马、大砍大杀,但是他的一举一动,仍然充分体现了一个名将所应有的品质:冷静、机智、勇猛、果断、坚强。
啥叫人才?不是说万事俱备,只等你一声令下,冲去大砍四方,才叫人才。这种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找到办法,在不可能处创造可能的人,才是更大的人才。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此人不成,何人能成?
回到长安之后,正在为名将凋零而发愁的李治,又一次兴奋的直想拍武则天的大腿,不仅亲自设宴招待了裴行俭,还同时把他授予了文臣、武将两种官职——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但是,还没等李治和裴行俭高兴几天,大唐的边疆又传来了一道十万火急的军情——东突厥24州全部反叛,数十万敌军正在南下,大唐名将萧嗣业被打得大败而回……
想来那时候的李治着急的看了看裴行俭,露出了一副慈祥的微笑……
所以罗逸一直就说,李治这个人就是腹黑小正太起家的。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88554731_66038865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