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唐称心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厚颜无耻罢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厚颜无耻罢了


  今日里的老薛又是在对他的徒弟房遗爱进行狠狠的敲击,不过近来遗爱小朋友也是大有长进,至少如今是看着皮糙肉厚,算是脱离了原先的骄蛮了。

  对于房遗爱的改变,最欣喜的莫过于是房玄龄和其夫人。

  房玄龄的夫人不必多说,虽心疼孩子,但也是有望子成龙的心。

  而房玄龄就更显得开明了,他本就是马背上的“才子”,自然是不会看不起习武躲得功勋的武将,甚至也为遗爱能吃下苦而满怀欣慰。

  而罗逸此时再看老薛,虽然板着脸,但偶尔也会露出赞许的眼神,现在看来得到老薛的指点,房遗爱的武艺以后也不必多说了。

  毕竟老薛本身就是勇武冠绝三军之人。

  但是很多人其实对于老薛是有误解的。

  罗逸以往经常碰上一些历史帝嚷嚷:你们不要看小说啦,薛仁贵就是小说吹起来的,正史上压根只是一个猛将,没什么指挥能力,大非川之战还被吐蕃人打得大败!

  更有白左圣母表示,薛仁贵坑杀铁勒人十三万,夺取财宝纳入私囊,是破坏民族团结的冷血屠夫!

  但真相是这样嘛?

  要是翻开《旧唐书》,看到这么一段记载:仁贵便并海略地,与李绩大会军于平壤城。高丽既降,诏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仍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移理新城,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原来薛将军不但【精于问学。其著《周易新注本义》四卷,盖卓有经术矣】,堪称文武双全,而且民政也可圈可点,国内自不必说,哪怕是高句丽遗民,他都能仁慈对待,选贤用能,抚恤孤弱,宛如高丽百姓的生身父母!

  那个对铁勒人凶狠残暴的屠夫到哪里去了?这还是同一个薛仁贵么?

  灭高句丽一战,往往归功于李勣。李勣与李靖,大唐英、卫二公,并称军神。那么是否李勣真的那么神?

  李勣早年在李密麾下,不如秦琼、程咬金受重用。投降李世民,先被窦建德生擒、再被刘黑闼大败。

  而唐高宗以李勣为帅攻打高句丽,此时高句丽已经被李世民本人于贞观十九年(645年),以及契苾何力、苏定方于龙朔元年(661年)的讨伐,加上多次小型骚扰,损弱了很多国力,又因为权臣渊盖苏文病逝,诸子争位,国内不稳。

  然而即便如此,号称军神的李勣率领巅峰大唐举国之师,率领薛仁贵、契苾何力、高侃等当世名将,从乾封二年初正式开始作战,到总章元年末攻克平壤,花了几乎整整两年时间,才平定高句丽。

  速度慢一点倒也不说了,毕竟灭国大战,高句丽又是东北强国,补给也不容易。

  问题在于,在征战高句丽的时候,拿下新城后,李勣居然想将主力部队南下绕过扶余川,居然没有察觉泉男建的主力就在扶余。如果不是当时薛仁贵护送新罗使者及时到了新城,以两千人抵挡主高句丽主力对新城的偷袭,那战争的结局肯定要改写。

  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薛仁贵居然以两千人将高句丽整个打穿,这让李勣颇感意外。然而,战后史书写下的居然成了李勣灭高句丽。

  泉男建偷袭新城的时候,你李勣在哪里?金山之战唐军不足万人的部队,对抗号称20万的高句丽大军,你李勣又在哪里?薛仁贵以2000人杀退扶余川高句丽军10万的时候,你李勣在哪里?结果等到薛仁贵靠着两三千人把高句丽整个鸭绿江以北的战区打个稀烂,李勣趁机打援扩大战果,攻破鸭绿江防线。在薛仁贵合围平壤的时候,李勣又冒出来了……

  再说说所谓的坑杀铁勒人十三万。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实际上,总兵力十多万不代表杭爱山防线就有十多万。薛仁贵打垮杭爱山防线,坑杀至多二三万人,以雷霆之威令敌人魂魄皆丧,而后趁着敌人恐惧失去斗志,直捣中坚擒获敌人首领,“安抚余众”,收降十万,这正是恩威并施的兵法正道。

  薛仁贵在天山之战后显然从投降的士兵或者将领那里得到铁勒最高统帅的具体位置,为了不贻误战机,扩大战果,一鼓作气灭掉铁勒,之后立即跨漠北袭击了叶护王庭大营,难度不下卫霍的漠北之战。从这个角度上说,坑杀俘虏也有保密和去除拖累的原因,实属不得已。

  此战之后,在贞观初年就已经势力煊赫的铁勒又被压制了上百年,直到安史之乱后才以回鹘的名号得以重新崛起,可见薛仁贵此战的影响力之大。

  至于被黑子们拿来说事的大非川之战,薛仁贵的部置也没有大错。

  【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

  高原反应影响下,只能速战速决,薛仁贵选择急战而且大非川并没有全军覆没,虽说【死伤略尽】,然而【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即便是大败薛仁贵,论钦陵也没有把握将薛仁贵全歼,只能任由薛仁贵败而不乱,将残兵整个带回。如果是一般名将,怕是会仅以身免。

  从青海战役初期薛仁贵一举袭击成功吐蕃的辎重部队来看,薛仁贵是有赢的把握的,在此的战前部署来看,薛仁贵是想直接攻击高原腹地的,由于青海地势过高,突击部队不宜带过多辎重,于是郭侍封的后勤部队的推进速度是决定战局的关键。

  试想薛仁贵能顺利的得到辎重,那么,他必然会立即向高原腹地进军,这时候,钦陵就算攻击郭侍封也于事无补。因为一旦腹地被攻击,对于吐蕃来说后果是极为严重的。而时间往往决定了战局,郭侍封的贻误军机,造成了此次战役的唐军严重的被动。

  薛仁贵作战一向主动,从他的任何战例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然而,补给不到,让数万人在大非川望天等粮,那可真是让唐军的主动完全消失,战略上极为不利。

  当然即便如此,论钦陵号称无敌名将,在战略态势、地形、主客、兵力、天时全部有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全歼薛仁贵所部,则两人的优劣,可见一斑。

  有趣的是,郭侍封正好是李勣所推荐起来的人,在高句丽战役中担任李勣的副将,而郭侍封之父郭孝恪与李勣同出瓦岗系,在瓦岗时代于李勣镇守黎阳时担任李勣的副将!

  正是因为李勣的“举贤不避亲”,才招致了薛仁贵大将军的大非川惨败!千载之下,谁知道薛将军的冤屈与无奈?可笑还有人认为郭侍封是为薛仁贵背锅……

  【今年岁在康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薛仁贵如此长叹,可是邓艾是战败身死嘛?不是,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也许在苏烈老将军因为不是李世民李治父子嫡系或是瓦岗系出身,在被压制二十年之后,虽然灭三国皆擒其主,却依然被从高句丽前线赶到雪原边上,即便击斩了吐蕃大相禄东赞,战绩还要被刘仁轨雪藏,甚至凄凉病逝之后一年李治才知道时,薛仁贵就已经有这样的觉悟了。

  大非川之战之后,郭侍封只是罢职为民,薛仁贵却又遇罪被流放到广西象州的瘴疠之地,只是因为他不是开国功臣或者开国功臣的子孙而已!直到11年后,后突厥复兴,薛仁贵才重新被起用。

  【于是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突厥问曰:“唐将为谁?”曰:“薛仁贵。”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牛马如是。】

  即便是六十八岁的老将,依然威风如许!

  这已经是薛将军最后的辉煌。在象州的流放,已经摧垮了他的身体,而对朝廷的失望,也销蚀了他的锐气,只剩下那无比光芒的灵魂。

  云州之战后的次年,即永淳二年,在秋风瑟瑟当中,薛仁贵去世,年六十九岁。

  在罗逸看来,老薛的一生,远比演义小说写得伟大而辉煌。

  这里罗逸得说要一件事,他上辈子喜欢看京剧,虽说很多场景不符合史实,但好歹京剧也是国粹,具有相当大的文化价值。

  而京剧中有摩天岭一节,说的是李世民时代薛仁贵跨海征东,大破高句丽军于摩天岭。

  实际上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受阻于安市城,并未能接触到摩天岭山地。京剧中的摩天岭之战,原型是薛仁贵讨伐铁勒的三箭定天山之战。

  但这并不是说李世民打高句丽就表现不怎么样了。李世民在驻跸山之战中,率数万唐军精兵与10万高句丽、靺鞨联军(号称15万)会战。在此战中,李世民命李勣率1.5万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利用地势让高句丽援军看不到李世民及长孙无忌等部,误以为唐军绝大部分都在围攻安市城,结果进击之下,反被唐军以少围多,并遭居高临下压迫,陷入死地,最后几乎全部被歼灭或俘虏,主帅高延寿、高惠真率领3.6万人投降,足以证明这是一次毫无水分的大型歼灭战。此战之后,靺鞨人脱离了与高句丽的联系,再不敢支援高句丽人。

  而出身民间,以兵募从军的薛仁贵正是在此战中崭露头角。

  【会有雷电,龙门人薛仁贵著奇服,大呼陷陈,所向无敌;高丽兵披靡,大军乘之,高丽兵大溃,斩首二万馀级……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寻迁右领军郎将,依旧北门长上。】

  在驻跸山之战中,薛仁贵冲锋陷阵,表现极为出色,从此得到重用。驻跸山离摩天岭并不远,因此薛仁贵在摩天岭附近确实曾经扬威过。

  不过既然说到了高句丽,罗逸又想起了后世一个乱认祖宗的南棒国。

  罗逸在这里简单捋一下高丽半岛政权这边的历史,想来大家就会知道唐征高句丽和朝鲜半岛这边到底有多大关系了,以及南棒在认祖宗这事上有多矛盾了。

  唐朝初年,先是地处高丽半岛南部偏东的新罗被南部偏西的百济给揍了,同时也受地处高丽半岛北部和辽东的高句丽的欺负。

  新罗是不少南棒人自认的历史源头,这个时期半岛上的三个政权也只有新罗的统治阶层是三韩人,百济和高句丽的统治阶层都是扶余人,被统治阶层里倒是有不少三韩人。

  高句丽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的关系,类似于宋与金,明与后金。

  新罗自己不仅打不过高句丽,而且连百济也打不过,想生存下去只能抱大腿,于是遣使来唐告状。

  其实,在中原王朝重建统一政权之前,新罗曾受倭人势力控制,更一度向日本称臣纳贡。

  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派使臣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但是遭到拒绝。

  本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就是汉朝四郡范围,为“旧华夏之有“,

  同时隋朝征高句丽之后,导致高句丽长期对中原王朝怀有警惕之心和敌意之情,

  再加上高句丽曾与突厥眉来眼去,甚至一度结为联盟。

  基于以上三点,唐太宗早就打算修理高句丽了,高句丽强硬的拒绝刚好是最佳的借口。

  于是唐朝征高句丽之战开打,前前后后打到公元668年,高句丽覆灭。

  这段时间里,新罗一直在半岛上为唐朝摇旗呐喊,并借机吃掉了百济。

  战后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立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其地为鸡林州都督府。

  但是新罗野心膨胀,想要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直接统治权。

  于是唐朝开始揍新罗,这场战争从公元670年打到了676年,后面因为吐蕃局势动乱,唐朝暂时没有精力理会高丽半岛这边,就以大同江为界,和新罗重划了势力范围,新罗也重新纳贡称臣,求得唐朝谅解。于是新罗成为高丽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记住!在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的这段历史里,本来高句丽是以侵略和奴役三韩人的面目出现的。

  再后来,在9世纪末期,统一新罗分裂。

  此后,在经历数十年的战乱之后,高丽太祖王建于公元936年重新统一了高丽半岛。

  史称高丽王朝,或王氏高丽。

  但是这个高丽和200多年前被唐朝覆灭的高句丽没有任何本质联系。

  高丽太祖王建的祖籍是礼成港,家族历史和高句丽的扶余人没有本质联系,定国号为高句丽主要是

  因为其在开城,即高句丽故地建都称王,声称复兴高句丽而已。

  包括被王建篡位的弓裔,也只是在即位时曾声称自己是高句丽报德王的后裔,随后又自称是弥勒转世。而史料记载他是新罗第47代王宪安王的庶子,或者新罗第48代王景文王的庶子,甚至有可能只是平民而已,连新罗王室后裔的身份都是自夸的。

  用今天的话说,王建其实就是个精神高句丽人。

  王建的高丽和唐初的高句丽的关系,类似于完颜阿古打的金朝和努尔哈赤的后金,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关系比金和后金还要遥远,毕竟金和后金的统治阶层和主要民族构成都是女真人,而高句丽和高丽的统治阶层和主要民族构成是扶余人和三韩人。

  再后来王氏高丽被李氏朝鲜取代,最终演变成今天的高丽半岛两个国家。

  捋完这段历史,我们就能大概明白后世的南棒人夸耀高句丽的历史战绩是个什么概念。

  南棒人自称三韩后裔,却把侵略和奴役过三韩人的扶余人历史按到自己头上。

  相当于是欧洲小国非把罗马帝国的辉煌说成自己祖上的功绩一样。

  即所谓的别看老子历史上没阔过,但是统治过老子的爷爷可是阔得狠这种。

  更可笑的是,南棒人拿出来炫耀的居然不是一场全胜的战争,而是战争中一个阶段内把暂时将敌人逼退兵而已的“丰功伟绩”。

  为什么只拍安市城啊?怎么不拍到高句丽覆灭呢!

  为什么只拍唐朝和高句丽之间的对抗,为什么不拍拍新罗政权在和唐朝联合消灭高句丽和百济期间的各种划水,消极“抗高”,积极偷吃唐朝胜利灭高句丽成果的小人嘴脸呢?

  而且以新罗和高句丽的历史关系,南棒人在认祖宗这个事非常不好办,如果认新罗为祖先,那就得承认在新罗时代以前,三韩人的大部分一直处于被侵略被奴役的状态,是唐朝爸爸救三韩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认高句丽为祖先,那就得承认厚颜无耻,先背叛高句丽,后背叛大唐的新罗贱人们是第一次高丽半岛统一的胜利者,其肮脏的血脉还混进了南棒民族当中。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懂了,乱认祖宗的家伙在自相矛盾的背离之中。又或者说,并不是自相矛盾,而是继承了他们原本先祖的厚颜无耻罢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88554731_65921275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