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产业升级
“今日之会,不论其他,咱们就说一说这天底下最根本的事情,那就是填饱我大楚数千万黎民百姓肚子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你们每个人都是父母官,也都是最有发言权的,朕今天就想跟你们好好搞清楚这件事!”
宁渝清朗的声音在奉天殿当中回荡着,他的语气并不严厉,甚至带着一些商量的意思,给大伙传达的信息很明确,这不是在问责,而是真正在问计。
一名身形粗壮的络腮胡汉子站了出来,他身上裹着的官服看上去有些紧巴巴的,可是此人眼里散发的光芒却显得十分自信,令人有些不敢直视。
“臣文鼎之启禀皇上,这天下唯独以农事为重,可是亦也农人最苦。臣汗颜,乃勋阳府房县县令,可是麾下百姓至今都无法吃上饱饭,如今虽有朝廷周济,可是毕竟难以自足,若是遭遇大灾,饿殍遍野也不是虚言了。”
在场的其他县令们,听到文鼎之这一番话后,眼神里却是带了几分担忧,这等实情说出来,岂不是让皇帝下不来台?当下便有人打算,待会皇帝发怒之时,出来应声救上一救,好歹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不能就这么折损了。
宁渝闻言便陷入了沉默,而殿中诸臣也不敢发出丝毫动静,他们脸上的忧色却是越来越重,直到片刻后宁渝才长长叹口气,望着那一脸正色的文鼎之,脸上露出几分愧色。
“两年前,朕曾深入过勋阳府巡视,曾经跟勋阳的百姓说过,三年后保证他们不会被饿死,可是如今已经两年,我大楚虽然建立,可是勋阳的百姓们,还没有真正从苦难中解脱出来,这是朕的失职啊!”
当初宁渝从勋阳带出了两万人,后来又间间断断在勋阳府募兵了一万多人,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已经战死在了沙场之上,还有许多人成为了复汉军的高层,这一次光封的将军当中,就有不下三位来自勋阳府的将军,可以说勋阳人为大楚流的血,绝不会少。
文鼎之脸上带着坚毅的神色,他撩开了官服,毅然地跪在了地上,尽管大楚新的宪法当中,他们已经无需再跪,可是此时的文鼎之,却根本没有想那么多。
“陛下对郧阳百姓的恩情,百姓们心里都是一清二楚,陛下离开勋阳之前,还为勋阳百姓写下十条发展之策,后来郧阳知府郭崇郭大人亲自带着下官一点点开拓勋阳,将许多百姓的命给拉了回来......可是勋阳太穷,地太少,人又太多,文鼎之不怪皇上,只怪自己无能啊!”
堂堂一介七尺汉子,就这么泪洒奉天殿,倒是惹得一旁众人心有戚戚,当官当官,这最难的怕就是这些地方知县。
宁渝叹口气,他轻轻挥手,殿外便进来了两名侍卫将文鼎之给扶起来,“朕心里清楚,我华夏以农耕立国,可是农人之苦,农事之艰,难以言表......终究原因,还是我大楚地狭人多,地力实在是难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咱们得给百姓们找条出路出来!”
一番言辞情深礼切,却是将众人给吸引住了,他们都知道目前的现状,可是这天下不都是这么回事吗?到哪里去寻找出路?
“什么是出路?朕曾经听大学士恩斯特说过,西欧各国中的百姓也没有多少田地,破产者更是不计可数,这些人都是怎么活下来的?一部分去了那海外求生,还有一些人就变成了城镇手工业人员.......朕的意思是,咱们不能只在田地里刨食!”
宁渝望着众人的面孔,却是将自己的野心吐露了出来,“说来说去,这田地能够承载的人口很有限,不管怎么精耕细作,都很难将粮食一下子提升太多,既然如此,咱们就得想办法把眼光放长远,眼下只有发展工商,才能将更多的人养活下来!”
与会的县官们心里都清楚,皇帝是大力支持工商的,在还未立国的时候,就在江南成立了工商总会,还专门颁布了一批江南工商促进法令出来.....可是眼下说起来,大部分地方跟工商都没啥关系,如何发展工商?
“陛下,若是江南物华丰茂之地,促进工商或可有用,可是像勋阳府这种地方,什么都没有,如何促进工商发展?”
“因地制宜,产业升级。”
宁渝似乎早就料到了有人这么问,当下便抛出了自己的答案,随后进一步解释道:“像有些地方确实先天发展不良,可是不代表没有后天发展的机会,因此得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专门针对性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好比郧阳府,当年朕给郭崇布置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探查全府的矿产资源,这件事已经做了有两年,虽然没有收益,可是至少咱们知道郧阳矿产资源丰富,像铁矿、银矿、铜矿甚至是金矿都有发现,这些矿产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文鼎之轻轻叹口气,“陛下,那些矿产虽然被勘探出来许多,可是缺乏开采资金,根本没办法真正挖出来,只是在纸面上的财富罢了。”
“这些矿产不一定都由官府来出面开采,完全可以成立一个资源管理司,然后将这些资源集中勘探,然后竞拍发售,由工商行业自行开采,朝廷只需要收取发售费用,然后还有相关的税收即可,得想办法把它们给利用起来才行。”
宁渝脸上带着微笑,朝廷没有钱不代表商人手里没有钱,那些大族的钱都留在了田地上,可是只要有比买田利润更高的产业出现,不怕这些人不心动。
一番话下来,却是听得众人心里一片忐忑,许多人开始盘算着自家地盘上能卖些什么,可是还有很多人担心这一过程中会有人中饱私囊......他们望向了始作俑者的皇帝,希望能够拿出一个更加详细的方案。
“朕不会限定你们,这些资源都是可以拿出来利用的,但是有一点,朕在工商部下面设立了一个资源管理司,所有的的交易层面都会有他们参与进来,所有的契约也都需要通过他们的审核,否则将是无效,朝廷随时有权利收回矿产资源。”
宁渝嘿嘿一笑,“除此之外,都察院也成立了一个经济调查司,到时候发售的一应资源契约,都将会被经济调查司全程跟踪调查,中间但凡有存在营私舞弊之状况,均有权终止该项契约的进程......”
一听到这中间存在的限制,当下便有人在心里轻轻松了口气,若是真的毫无限制,那几乎是将真金白银送到他们面前,考验他们的定力一般,可是人性如此,有几个人能够经得住这样的考验?
宁渝希望他们能够放开思想,可是不代表会容忍贪污,这两个部门的成立,其实都是在给孙悟空头上戴紧箍咒,它自然无法彻底根除未来所存在的营私舞弊和贪污腐败的情况,可是至少能够控制局面不会出现彻底失控。
“将来,你们的相关政绩考核,都将会加入这一部分进去,咱们要解决的是农民问题,可是关键还是在于工商,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而且这农事和工商并不背道,咱们既要抓农业,也要抓工商!”
随后在宁渝的敦敦教导下,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官员们,却是更深刻的明白了扶持工商的想法,而宁渝也专门针对各地的情况,提出了矿产、商贸、造船、制茶、缫丝、制糖以及外贸等支柱性产业,令众人却是听得内心一片沸腾。
这些行业将会在宁渝的建议下,率先开始规模化尝试,而他们所出产的原料和财富,在满足一部分内销的情况下,另一部分便是转向出口,因为眼下的宁楚已经拿到了出海口,也在恩斯特的帮助下,与这个时代的外商建立了联系制度。
其实就算没有宁渝的干预,这个年代中外交流也不算少了,只是不成规划而已,后世所谓的“十三行”如今虽然只是萌芽状态,可是起到类似商家已经有了,他们成为了海外洋行在华夏的代理人,也就是买办集团。
只是对于宁渝而言,他可不愿意将这部分的收益让渡给这些买办,因此外交部和工商部已经在联手准备,开始针对对外贸易形成一份决议,新的关税法也在紧急制定当中,未来将以更大的规模去出口国内的相关强势产品,并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
县令们听到了后面却是感觉到一阵麻木,若说前面还能听懂宁渝的意思,到了后面却是有些迷迷糊糊了,还要跟蛮夷做生意赚钱?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只要能让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咱们就得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得主动去做生意,主动去跟那些西洋人沟通,看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看咱们能从他们手里得到什么,银子也好,粮食也罢,互通有无嘛!”
到了最后,宁渝轻轻拍了拍御案,意味深长道:“你们,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
七月,南京下了一场暴雨,可是这场雨却浇不灭参与过县令们那颗滚烫的心,他们带着宁渝的殷切嘱托,纷纷赶回了自己所在的驻地,可是对于宁渝而言,如今这一次举动无非是给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可是真正什么时候发芽,还需要等待很久。
当然,这一次县令们也不算是空着手回去,他们又带回去了另一条法令,那就是减租减息令,即基于新政之背景,所有的地主都需要在原基础上降低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三的租额,针对已经存在的借贷关系,年息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
这条法令是宁渝旨在减轻农民和佃户生存压力所出台的政策,当然也是一条更直接损害士绅利益的法令。无论宁渝怎么重视工商的发展,也不会忽视农民的根本生存处境,因为在这天下士绅们很难真正有决心会造反,可是农民们如果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是真的会揭竿起义的。
但是这一份法令只是临时平稳局势的政策,在宁渝的心里绝非万事大吉,因为无论如何降低农民的生存压力,将来也会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工业革命初期,大量的用工缺口将会逼得农民们不得不抛弃田地,走进工厂当中。
因此在宁渝的设想中,未来的地主将会有计划转变为农场主,从而更好的提高单位生产力,获取农业经济收益,而不是为了承载就业人口,简单来说让更少的人去耕种更多的土地,让这些多出来的人口,成为工业革命的劳动力。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太难,因此宁渝也不会想着一蹴而就,因此针对眼下改善农民们的生存状态,也就成为了关键。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以废除火耗杂项为初始,再到摊丁入亩,再到减租减息,宁渝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圣君。
“陛下实乃圣君啊!”
在南京的街头上,新一版的《清流报》已经正式出炉,而这一次县令大会也成为了上面的重点内容,‘因地制宜,产业升级’的核心内容并没有出现在上面,反倒是宁渝最不重视的减租减息令,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百姓们不太懂什么所谓的国家大政,也不懂什么是永不加赋的大道理,可是针对皇帝提出来的减租减息令,却涌现出一股深深的感激,这个皇帝是真正的在为老百姓着想,也是在为农民们着想。
汪景祺的手上也拿着一份《清流报》,自从上一次心神激荡之下,将自己书写的那些文字给遗失后,他便有些后悔,倒不是舍不得那些文字,而是如果被他人探知到了,却是多有不便,只是已经丢失,却是再也没有寻见了。
看完了清流报上的一字一句后,汪景祺心里却是涌起了一片热诚,以他的敏锐性,当然能够看出减租减息令背后的激烈交锋,皇帝能够在当下还未一统天下的时候,就开始下此狠手,可见其决心之重和爱民之深。
这一番让汪景祺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心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想法,随后愈来愈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不免有些痴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87456156_53370110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