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926章 第九百二十五 居然一致好评

第926章 第九百二十五 居然一致好评


万历皇帝也知道今天大明朝的政治格局是皇权和文官之间长久斗争的结果。

即使他指出文官们的错误,也不可能真的把已经流落到官员手中的权力拿回来。

但拿不回权力,不妨碍他恶心想天下文官。

“传朕口谕,着司礼监经厂开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稿……”

万历皇帝说干就干,真决定把这本制度史书籍发给满朝文武。

……

常州,东林书院。

安希范拿着一摞书信走进高攀龙的雅舍。

“存之,京城消息。”

高攀龙连忙从里屋出来:“情况有什么变化么?”

这一年的京察,东林党损失的太利害。

连东林书院的君子们都要一起为顾宪成做名誉保卫战,京城之中连续几个月传来的都是坏消息。

不是这个东林官员被端掉,就是那个东林御史被弹劾。

安希范叹口气:“王图告老还乡,孙丕扬情况也是危急……”

高攀龙听的皱眉。

东林党掌天下舆论十几年,这一次的党争着实是伤了根骨。

“奸邪小人之辈倒是重新上位了!”

安希范和高攀龙是儿女亲家,知道高攀龙的脾气执拗,连忙安慰他道:
“情况已是这样,我等更要及时适应,改善自己心境,方能够重新开局。”

“除了这些书信之外,当今圣上倒是又弄出一个奇事。”

高攀龙皱眉:“圣上又如何了?”

和万历皇帝周旋几十年,东林党人对他实在是没啥好评价,高攀龙下意识觉得万历皇帝肯定又在作妖。

安希范笑道:“倒也不是大事,不过是圣上把王文龙关在京城写书,如今书成,圣上突然将之刊印,遍发于京城百官之手。”

高攀龙听的苦笑:“天下许多大事不去做,倒做这等小儿般的事情。”

“就是这本书么?”

高攀龙接过安希范手上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看了一眼标题,他还以为这是万历皇帝逼迫王文龙所写的吹捧书。

瞬间鄙夷:“怕不是将我中华历代政治,与当今之时局而比,专门要粉饰太平?”

“我中国历代,哪见到这等惫懒时政!”

“王文龙也是个人才,被圣上留在京中一年,真将他当个词臣来用。岂非埋没了人物?”

安希范笑道:“存之这回却是没有猜中,此书还真不是吹捧之作。”

“这本书籍比对我中国历代的政治治理,开篇立论颇有意思。我想存之或许会喜欢。”

高攀龙这才稍稍惊讶,请安希范坐下,自己也坐在院中翻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和万历皇帝不同,只看了第一章,高攀龙心中就对王文龙这本新作产生极好印象。

这乃是因为高攀龙的学术思想。

高攀龙的主要思想就是批评王守仁,认为儒家学者不应该务虚谈玄,而应该干实事。

总结起来就是,“人生向道理上去”“道理向身心上去”:
对于修身养性的学说,高攀龙认为不应该讨论什么人生的本质,而应该把四书五经之中的道德实际用来规范个人行为。

不需要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多么深刻,只要能照最简单的方法实行,便能称作君子了。

而对于治国理政的方法,高攀龙同样认为应该要把儒家学说中的倡议落实在制度上。

他的这些思想,成为了东林书院的主要思想内核。
高攀龙自己就喜欢做制度研究。

他所写的《周易孔义》《春秋孔义》都是典型“六经注我”的书籍,通过解释四书五经的方式,为自己的党派学派争取话语权。

这种行为本质上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中历朝历代统治者根据自己利益而制定制度的方法一样。

高攀龙花费一下午时间看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深感认同。

他笑着对安希范说:“王建阳真写出一本好书也。我当在学院报刊上推广此作。”

东林书院也有自己的报纸,而且在江南的上层文人中影响力不低。

高攀龙就是报刊的重要撰稿人,他放下书本就开始想如何撰写书评。

万历皇帝想要东林党看一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学会做实事,不务虚名。

但却没想到东林党还真是同意做实事的。

只不过对于东林党人来说,用政治制度恶心皇帝、限制皇权就是他们要做的实事。

万历皇帝可谓是完全没骂到点上。

他主动推广的书籍反而成为东林党做舆论战的好工具。

……

顺天府大兴县。

方从哲也通过三党的朋友拿到了一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阅读之下十分喜欢。

他欣赏此书的方面则是认为此书立论足够公正。

钱穆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一个很重要目的乃是让当时的人不要武断的批评中国古代治理,立论自然要平和一些。

甚至很多方面在王文龙看来过于褒扬吹捧,王文龙在改写的过程中,将一些对中国古代政治吹的太夸张的地方删去不少。

但一本书的基调还是留了下来。

方从哲是个裱糊匠性格,反对激进改革,这种温吞和尚的论调瞬间击中他的喜好。

他甚至比高攀龙更喜欢王文龙的这本书。

从写作内容到遣词造句,全面欣赏。

方从哲在书评写道:

“《政治得失》一书,书名虽起的惊人,然则内容中正平和,甚得中庸之要旨。”

“如时人皆以为科考拘泥僵化,圣有读书人鱼跃龙门,反诬八股为‘臭篓言荃’,实不可取。”

“《政治得失》详查科举选人之源流,读此书方知,科举之初是真正为国取材,八股文之出现,也是为录取真名仕。”

“无有八股文之前,则写诗也可科考、读经也可科考、甚或字迹写得好也可科考,致使读书之人上升渠道不清,高门大官可做手脚之处极多。”

“八股规则既明,则上至宰相之门,下至扶犁之子,皆可同场而较技。乃是制度上一大推进也。”

“故而知道每个制度创制之初,虽然有偏弊有流还,但这乃是与时代不符,并非创制之人全出自私心或言愚昧不智。”

“若真愚昧,则何能流传数百年而不致反叛乎?”

“读此书可知制度之变化,教人不断、不专横,不至于手指规章律令曰:制定此条律法之人不如我远甚!”

“仅此一条,此书便大有可观了!”

万历皇帝把书籍发给东林三党本来是想气气他们,却没想到取得各党各派一致好评。

万历都无语了。

(本章完)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85324094_2020107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