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穿越四十年 > 第三十八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第三十八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自从1979年全国知青大回城开始,上山下乡运动在华夏大地上宣告结束了。

  值得坪乡知青深感欣慰的是,在他们离去的时候,给坪乡留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希望的种子,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以及锐意进取的正能量。

  坪乡知青农场已经改名为坪阳农场,将梁海涛在扶贫调研中对明阳生产队柑橘园和茶园的规划,与原坪乡知青农场的柑橘园和茶园连成片,直接归属宁境公社管理。

  而原坪乡知青农场种植的山林和水稻田划归坪乡生产队。

  坪乡竹器厂也更名为坪阳竹器厂,同属于宁境公社管理,并在明阳生产队设立分厂,总厂暂时在坪乡生产队。

  就在知青大回城的高潮中,王强和张小强坚持留在坪乡。

  如今,王强是坪阳竹器厂厂长,张小强是坪阳竹器副厂长兼分厂厂长,玉莲爷爷依然是坪阳竹器厂技术指导和顾问。



  王强对梁海涛和潘毅说道:“现在全国知青大回城,很多知青回城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听我爸说,就拿咱们小小的唐宁县来说,回城知青就三千多人,这个就业压力对唐宁县政府来说可不小。“

  梁海涛说道:”这不只是唐宁一个县遇到的困难,全国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我和小强不想给家里添麻烦,正好竹器厂也放不下。再说知青都走了,总厂和扩建后的分厂里很多岗位并不是当地农民一时半会儿就能接替的。”

  张小强说道:“自从坪阳竹器厂和坪阳农场归属宁境公社管理之后,解决了不少家在宁境公社找不到工作的知青就业问题。

  尤其是如今坪阳竹器厂的产品销售情况越来越好,普通工人至少每个月还能拿三十块钱工资。坪阳农场的职工每个月也能拿到二十元工资。大大减轻了宁境公社面临的回城知青就业压力。”

  王强接着说:“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竹器厂的生产规模上不去,跟不上销售进度需求。

  省供销社多次提出要跟我们合资办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希望我们把竹器总厂搬到唐宁县城。

  我们最近正在统计唐宁县回城知青人员的实际情况。

  如果能把竹器厂办到县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知青的水平和能力,毕竟大多数都是中学毕业生,素质比较强。而且还能缓解县里的就业安排压力。”

  梁海涛说道:“你们的想法非常不错,一个企业不能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得失,更应该考虑在创造利润和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现在正是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



  潘毅接着问道:“你们算过了没有?如果在县城办厂,估计能解决多少就业知青?”

  张小强说道:“如果按照目前省供销社的销售需求,估计第一年就能解决500多名唐宁县回城知青就业。如果明年省供销社的出口外贸项目能拿下来,估计还能增加2000多人就业。”

  梁海涛高兴的说道:“太好了!这样,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提交县里。“

  ”海涛,可行性方案我们早就准备好了。“说着,王强从包里拿出一大叠的资料:”这是我们俩加班加点花了快一个月才整理出来的。一式两份。“

  梁海涛说道:“真没想到你们俩做事还真是雷厉风行。”然后转身对谭小红说:“小红,你拿一份,今晚回家跟你爸汇报一下这事儿,我今晚也向刘书记汇报。只要县委没问题,相信场地的事情就能很快解决。”

  谭小红接过梁海涛递过来的资料点了点头。

  “这可是一件好事,咱们坪乡知青农场里还有不少知青回县城后,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袁姗姗说道。

  “海涛,场地问题用不着麻烦县委和县政府梁,我们已经解决了,而且是按照五年规划进行选址的。

  地点就在离县供销社不远,那片空地是县供销社的。我爸说了,如果是为了建竹器厂,可以无偿让我们使用,到时候算县供销社的一份投资。”张小强说道。

  “县供销社用场地入股,这个办法不错,你们这帮唐宁县的干部子弟,我真服了你们。”



  潘毅接着说道:“王强,小强,你俩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在坪乡、明阳,甚至整个宁境公社培养当地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在坪乡办厂的目的,要带动当地老百姓,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放心吧!自从开始招手宁境公社的回城知青后,管理人员的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相信等到县里的工厂办下来,坪阳两个厂的管理基本都能放心交给他们了。”

  ……

  此时,正是坪乡柑橘硕果累累大丰收的季节。

  临别时,张小强用竹器厂制作的竹篮,给每个人装了满满一篮子的柑橘和一大袋的茶叶。

  “这份就麻烦你带给范丽她们家吧。”张小强对邱明仁说道。

  吃了午饭,跟前来送行的郭书记、玉莲一家等人告别之后,一行人坐上车子匆匆离去。

  到唐宁县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

  袁姗姗、张岩、谭小红约好开学前在宁洲集合的时间,然后就各自回家了。

  邱明仁、潘毅和庄妍直接回宁洲。



  梁海涛和刘娜向着县委大院走去。

  “总算回家了!没想到坪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坪乡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学校和卫生院了。”

  “那确实是值得我们深爱的一片土地。我们有责任把它建设的更好。”

  ……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华夏的形势变化的很快,对于农村包产到户的这个问题,你们俩是怎么看的?”刘长远看着梁海涛和刘娜问道。

  刘娜说道:“爸,这个问题,我跟海涛在学校多次讨论过。对于包产到户,我总结了三句话:完成国家的任务,满足集体的利益,剩下的归自己。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是一个能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稳定的模式,也是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

  梁海涛接着说:“小岗村在1978年底偷偷搞了大包干,第一年就迎来丰收。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干了一年够吃五年。这个事实就证明了包产到户的优势,它让农民看到了希望。”

  刘长远说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在我国各个领域逐渐开展起来,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起步最早,发展也最快。其突破点就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但也是争议最大的。”

  刘娜说道:“继1978年11月份,小岗村18位村民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以后,全省大约有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到了1979年上半年,全国还有五个省的一些贫困的生产队也搞起了包产到户。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人心所向。”



  梁海涛说:“由于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就拿我们燕大经济系来说,不少老师和学生对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还存在着很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的下去会不会削弱集体经济。”

  刘娜接着说:“更有一些人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失去了集体劳动和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梁海涛说道:“其实,我们当初在坪乡知青农场的时候,在不同的农活中,也采取了一些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当然,主要形式还是定额定工责任制和联产到组责任制。对于个别农活,采取包干到人、包干到户的形式,起到积极的效果。

  比如清理大粪池,不仅是清理,还得负责挑到柑橘园里施肥,完成任务之后记一定的工分,通常是100个工分,也就是10块钱。

  采取包干的方式,工分总额不变。

  五个人完成和十个人完成的工分总额一样。

  一天完成和两天完成的工分总额都是100个工分。”

  刘长远问道:“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梁海涛回答:“是袁姗姗,就是袁启亮部长的女儿,当年她是坪乡知青农场的知青队长。自从知青农场的养猪场和厕所建起来之后,每个月都得掏一次粪池。

  一开始郭书记还不同意她的提议,说这是搞单干,走资本主义道路。



  问题是不这么干,没人愿意下到膝盖深而且臭烘烘的池子里掏大粪。包括那些从各个生产队抽调来的青年农民都不愿意干,一天下来浑身的臭味,用香皂冲洗三遍,三天都消除不了。

  后来姗姗只能征求我、邱明仁、潘毅的意见,我们决定不让生产队知道,自己偷偷搞。

  没想到这么一搞,大多数男知青积极性都很高,最后不得不采取抽签轮流的办法。

  八个人干完,每人可以拿到十几个工分,这一天一块多钱了,比平时干活一天多了三四毛钱。

  而且只要搭配好,又快又轻松,就是身上臭一点而已。

  两人高个子在池子里往上抬粪桶,两个矮个子在上边拉,另外四个人负责挑到后山施肥,通常不到一天就能完成任务。对于力气大的,六个人就包干了。”

  刘长远沉思片刻说道:“在以往的观念中,很多人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性质弄错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最根本的是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端,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纠正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缺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梁海涛接着说:“还是拿坪乡知青农场举例,在1976年那场双抢之前,74届之前的老知青因为招工走了一大批,就剩下我、邱明仁和潘毅三人了。这个时候,农场里的十几名从各个生产队抽调来的农民青年都得回原生产队帮助双抢,而像谭小红他们76届的二十几名新知青刚来农场什么都不会,真正能干活的就剩下袁姗姗他们75届的二十几个人和我们仨。

  马上就要投入紧张的双抢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可是五百亩水稻田啊!不仅得收割,还得翻田、插秧。把袁姗姗着急的嘴上都起了大泡。

  为了充分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袁姗姗和我们仨商量之后,认为只能而且必须采取包干到组的办法。”



  “包干到组,你们是怎么干的?”

  “这件事情当时还得瞒着生产队,否则传到郭书记耳朵里,肯定不让我们这么瞎胡闹。

  我们四个人花了三天的时间,把五百亩水稻田根据面积大小和水田深浅,分成了十三块。

  最后决定由两个老知青带两个新知青组成一组,每组派一个人抽签,抽到哪块就是哪块。

  每一组完成任务就可以计2000个工分,也就是200元,如果平均分的话,每人可以分到50元。

  那次双抢,是坪乡知青农场有史以来积极性最高的一次,而且提前完成任务。第二年,依然采取这个办法。但这件事情一直瞒着郭书记。”

  “其实,无论是包产到户还是包干到户,本质上仍然还是集体经济,只是分户经营,联产计酬,多劳多得,是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农民分户经营的积极性统一起来的较好方式。”

  “没错,但如果把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说成是单干,把单干说成是搞资本主义,这就把事物的性质搞错了。”

  “多少年来,人们在观念上误认为只有集中生产资料、集中劳动、平均分配,才是社会主义。实际上,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按群众的愿望,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

  “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就应该采取。强迫推行单一模式,不仅对社会主义发展生产不利,甚至会造成破坏。”



  “对!关键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客观标准。”

  刘长远跟梁海涛和刘娜又讨论了一会儿后,沉思了片刻。

  他想起一年多前和杨丛武在电话里交谈的那些话题,抬起头问道:“你们两个想过大学毕业后的去向了吗?”

  “刘书记,我想过了。尤其是这次回到坪乡,看到坪乡发生的变化。我希望回到唐宁,我想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实际工作经验。”

  “你没有想过留在燕京?那儿也许对你的锻炼更大,机会更多。”

  “并不是没有想过,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为基层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而且根据华夏的形势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华夏的重点,甚至多少年之后,华夏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依然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它关系到华夏的全民富强。”

  “很好!海涛,看来我从一开始就没看错你。娜娜,你对毕业后有什么想法吗?”

  “爸,说心里话,我想能跟海涛在一起,我不希望像有的夫妻那样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海涛回唐宁,我也回唐宁。我们俩也多次讨论过这方面的想法。”

  “你们俩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爸,在这么小小的唐宁县,如果我们俩都在公职人员队伍里,对您,对海涛,对我,会不会工作上都不方便?尤其是对您,这是我们有所顾虑的。”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俩多虑了。只要我们不以权谋私,只要我们不贪污枉法,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只要我们能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办实事。一家人都是公职人员有什么不好?”

  “爸,对此您有什么想法?”

  “无论对公还是对私,我和你妈都希望你俩能在身边。但是,首先是在服从国家和组织分配的前提下。另外,我告诉你们,今年上半年,我的工作会有所变动,春节前省里已经找我谈话了。”

  “爸,难道你要离开唐宁县?”

  刘长远点点头:“不完全是!撤地设市的计划已经到江宁省了,省里的意见是让我到怀宁市任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唐宁县依然属于怀宁的市管县。”

  “刘书记,那您对省里安排的意见是?”

  “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今年上半年就会到怀宁上任,到时候,我们全家都得搬到怀宁市去。与此同时,省里为了充实怀宁市的领导班子,谭斌和袁启亮也会调到怀宁,谭斌任怀宁市副市长,袁启亮任怀宁市委副秘书长。他俩在来唐宁之前,都是怀宁的地方干部,对那儿比较熟悉。“

  ”哎呀!到时候,我们三个好朋友又能经常在一起了!“刘娜高兴的说道。

  ”今后,你们站的角度就不同了,不仅要考虑唐宁县,还得要站在怀宁市的全局考虑问题。”

  梁海涛和刘娜点了点头。



  “你们两个都是学经济的,我希望你们大学毕业后,能回到怀宁。而且有必要的话,我希望你们都能深入到基层去。怀宁在全省的经济一直排名靠后,现在怀宁的首要问题是人才紧缺。

  这个问题我跟谭斌和袁启亮交换过意见,他俩和我的观点一样,估计他俩今晚也会跟小红和姗姗讨论这事。

  尤其是谭斌,他今后是怀宁市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压力不小。

  我们希望从唐宁走出去的大学生都能回来,至少我们三个人的子女要带头做出榜样,能为怀宁的发展尤其摆脱落后的面貌做出贡献。

  整个怀宁的经济要发展,离不开你们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年轻人。

  还是伟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84156374_8270684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