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皇帝下诏,太子南下
“陛下,若是心有顾虑,末将建议由朝中重臣,护送太子先行一步。”
朱云飞见上首的崇祯,双手紧握,表情复杂,眼神迷离,心知皇帝这是又犹豫不决了。
“末将愿意率领帐下人马,护卫陛下坚守城池到最后一刻。”
深知人性的朱云飞,知道这个时候,只有他与皇帝站在一条线上,皇帝才能相信他。
如果他这个时候,要是敢说先行护送太子南下,崇祯定然不会相信他的。
“朱爱卿,可否容朕与内阁和六部尚书再商议商议?”
崇祯听到朱云飞愿意留下来保护自己,也终于松了松口。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朱云飞态度坚定道。
“陛下,你可知道,前武英殿大学士谢升家中有多少浮财吗?”
朱云飞突然话头一转,说的崇祯满头雾水。
谢升已经罢官快两年了,这人跟现在京城危机,还能有什么牵扯不成?
“朱爱卿,这话何意?谢升能有多少浮财?”
崇祯皱眉看着朱云飞。
“陛下,济南府治下的武定州,德州治下刚刚经历了暴风雪袭击,死伤百姓高达十万人,数十万百姓遭灾。”
“谢升作为朝着致仕官吏,家中钱财数百万之多,粮食堆成山丘,宅院三百亩,良田万顷。”
“可是,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他和家人不赈济百姓,还在压榨百姓卖儿卖女,盘剥百姓手中的田产房屋。”
“您可知道德州的百姓,曝尸荒野,有多么的凄惨吗?”
……
“你、你可有凭证?”崇祯听到朱云飞这触目惊心的话,一时也忍不住颤抖问道。
“陛下,这是德州万民血书,请您过目。”
朱云飞从衣袖中掏出一张白娟,双手摊开说道:“末将若不是为了赈灾,在德州耽误了几日,早就赶到了京城。”
“陛下,末将说这事,不是为了邀功,也不是像你告状。”
“末将只是想告诉您,我大明朝中这些父母官,他们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清廉。”
“您可知道,前首辅陈演大人,现在在那里吗?”
“是因为他的家产太多,现在返回四川的陆路不通,为此他雇佣了三艘漕运船只,准备沿运河南下江南,把他的万贯家财带回老家去享受。”
“而据我所知,比陛下前番筹措军饷之时,陈大人是不是说自己没钱,仅仅捐了二百两银子吧?”
“可陛下您知道吗?陈大人雇佣的三艘漕运船只,被末将在天津卫拦截之下,搜查出多少银子吗?”
在崇祯和王承恩的目光注视下,朱云飞悲痛的说道。
“整整七十五万两银子啊!陛下,这就是咱们大明的首辅大人呀。”
“在此国难之际,他但凡有点良心,拿出一半财产,用作国用,前线将士,何至于吃不饱,穿不暖?”
“这个奸臣,朕要杀了他,杀了他……”
崇祯老脸涨红,气急败坏的吼了起来。
“陛下,现在您知道了吧,我大明不是没钱,只是您和老百姓缺钱,那些当官的,那可是个个腰缠万贯呢。”
“就拿刚才末将说的谢升来说,他在朝为官三十年,末将调查过,德州连续十五年,五任知州,不是谢升的乡党,就是他们的门生弟子。”
“德州地处运河之策,地处河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鼎盛之时,高达二十万人,良田十万倾。”
“可您知道吗?德州给山东布政司缴纳的赋税,从崇祯二年,也就是谢升出任户部郎中开始。”
“德州缴纳的赋税的人口,和田亩税,逐年递减,到谢升出身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之时,州里一年夏税,只有一万三干贯,秋粮为十万石。”
“可实际上德州的夏税,一年是九万贯,秋粮则是三十五万石,这些钱粮消失的夏税秋粮,尽数落入了那些贪官污吏口中。”
坐在上首的崇祯,听着朱云飞说的这些血淋淋的数字,震惊的目瞪口呆。
“他们怎么敢啊?这些奸臣,统统该死,该死啊!”
愤怒不已的崇祯,恶狠狠的拍案而起。
他作为天子,大明的皇帝,内帑私库穷的常年不足十万两银子。
甚至身上的龙袍,已经三年没有换过新的。
可现在他听到了什么?
他一度信任的内阁宰辅陈演,谢升竟然都是巨贪,这如何不让他愤怒与震惊?
“陛下息怒,末将说这些,不是要弹劾谁,而是要告诉陛下,京中那些反对陛下南迁的官吏,虽然不一定都是奸臣佞臣。”
“但末将可以肯定说,其中大多数人,是舍不得他们在京城的宅院钱财,一旦南迁,他们的宅院就会一文不值。”
“他们贪墨的钱财,就会暴露在阳光下。”
“他们自始至终,所思所想,不是为了陛下,更不是天下的黎民百姓。”
“末将再次斗胆,请陛下为天下为重,为大明社稷为重,下旨让朝中重臣,扶送太子殿下先行南下。”
朱云飞费尽心血而来,唯一的目的,就是扶送太子南下。
所以他今日面圣,他也是做足了准备的,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说动崇祯皇帝,答应让太子先行南下。
未来的大明,能不能延续,朱云飞不关心。
但是,若没有太子这个大明的合法继承人在,未来的大明,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最终被女真建奴的铁蹄践踏。
富庶的江南之地,亿万的大明炎黄子孙,就会被建奴鞑子奴役。
至此留下一条狗尾巴辫子,断了脊梁,弯了膝盖。
为了大汉子民能够延续下去,挺起胸膛傲立世界之巅,他朱云飞无所畏惧,也可以不在乎得失。
“王大伴,传朕旨意,召集内阁、六部、五寺、二监堂官,前来养心殿议事。”
“让太子也来,朕决定让太子前往孔庙主持祭祀大礼。”
崇祯不是个笨蛋,甚至可以说他是个聪明人。
只是他的登基,靠的是东林为首的文官集团。
加上阉党魏忠贤当年,闹得民怨沸腾,为了稳定朝中局势,他不得不依靠着文官集团,铲平了魏忠贤的阉党一派。
但很快他就发现,东林一当的人,竟然企图架空皇权,把他当成提线木偶。
这个发现,让他惊恐万分,虽然他迅速出手,罢免了朝中一批东林一当的官吏。
这才让朝局,稍稍得到平稳。
虽然东林一当之后,在朝中再也没有得到高位。
但是自从阉党失势铲除之后,朝中再也没有势力,能够与文官集团抗衡。
这就导致了即便东林一当倒下了,但鲁当、楚当、浙当等等各派官吏,却层出不穷的冒了出来。
可以一说,崇祯一朝,整个朝局都是文官集团在把持左右。
大明的武官勋贵集团,早在土木堡之变之中,就已经彻底没落。
而大明皇帝手中牵制文官集团的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三大利器,也在魏忠贤倒台之时,被文官集团忽悠了的崇祯,主动削弱了。
可当崇祯发现问题,想要恢复东厂和锦衣卫的职权时,却再也没有了机会。
反倒是那些监军使太监,进一步削弱了武官职权,让前线统兵将领,一个个成为太监手中的提线木偶。
养心殿大殿之上,心意已决的崇祯,态度坚决的当着朝中众臣之面,直接让王承恩宣读了太子离京的诏书和人员名单。
“皇太子听旨,朕授予你尚方宝剑,孔庙祭祀大使,南下孔庙主持祭祀大礼。”
“加封蒋德璟为太子少师、方岳贡为太子少傅、范景文为太子少保。”
“倪元璐为左春坊大学士,姜曰广为右春坊大学士。”
“刘理顺为左詹士,宋玫为右詹士。”
“施邦曜为左庶子,凌义渠为右庶子。”
“王家彦为左谕德,马士奇为右谕德。”
“孟兆祥为左中允,吴麟征为右中允。”
“周凤翔为左赞善,汪伟为右赞善”
“陆完学为太子东宫六卫率提督,张云汉为监军使,两日后启程离京。”
【作者题外话】:这两天有推荐,加更一章。
求一张银票,感谢大家的支持。
欢迎指教批评。
作揖!!!.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77068392_12082070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