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明末称雄 > 第699章 先打了再说

第699章 先打了再说


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西夷的威胁,并没有在京师造成什么影响,甚至连各大报刊都没有提一句。皇帝甚至都懒得拿到朝堂上与大臣议论,而是直接给刚到南洋上任的南洋总督刘允升下了一道旨意,让他全权处置此事。

        “若西夷敢主动挑衅,必以严厉反击。”

        刘钧授权刘允升在南洋便宜行事,有应战之权,无须向朝廷请求即可发兵反击。

        下完这道旨意,刘钧就把这件事情扔到一边了,临近新年,各种事务很多,刘钧每天还得抽出许多时间来,分别召见入京的地方督抚总兵们。

        “如果西夷真的在南洋与我们开战,将会对我们的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麻烦。如果时间一长,甚至会对朝廷经济产生连环效应。”

        三江总督李春江穿着紫袍玉带,坐在皇帝的面前,他心怀忧虑的道。朝廷去年的贸易顺差多达一亿多银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意味着如今大汉有无数的人在信赖着出口。外贸商人、海上航运船商,以及那些生产加工外贸商品的农民、工人、商人,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运输业、造船业等等,甚至还会牵涉到那些投资给跟出口相关行业的金融业,银行、钱庄、甚至是个人投资者。

        如果海上出口航线被封锁堵住,出口产业上的无数人都将受到影响,承受巨大损失。这对于新兴的大汉工商业来说,都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放心吧,在南洋的只是三国的部份殖民者,他们并不代表三国。他们在南洋的实力也十分有限,三国在远东的所有武装力量加在一起,战舰包括商船加一起都顶多凑一百艘,所有雇佣军加一起,都凑不齐一万人。这么点实力。还远离三国本土,你说他们拿什么在南洋封锁我们,跟我们一战?”

        刘钧给李春江倒了杯茶,“对于南洋的冲突。朝廷其实也早有预料,平定日本后,几大舰队调整防区,刘允升新任南洋总督,这都是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

        “不能通过协商解决这个问题吗?”李春江问。战争的事情总是不能百分百保证胜利的。虽然大汉海军实力很强,可毕竟南洋很远。

        就如大汉在缅甸的用兵,到现在也都还没有取得什么很好的进展。

        郑芝龙这位拥有五千多万块银元庞大资产身家的开国侯,上任中南总督到现在,却是屡屡打不开局面。

        到现在为止,郑芝龙还仅仅是控制着三宣六慰这片新开拓地,再难进一步。道路不畅、运输困难、水土不服,疫病,土著的叛服不常,雨季。变化无常的气候。。。。

        总之,郑芝龙是焦头烂额。

        东吁、南越、南掌等中南小国已经建起了一个反汉联盟,甚至不少原先跪迎王师的土著,都又转而叛乱了。

        朝廷不少官员弹劾郑芝龙,认为郑芝龙无能,毕竟郑芝龙上任的时候,形势还是很喜人的,可他上任一年,没半点进展。

        他在中南,尽是修路。修路,修路,然后就是安抚土著,设官衙、建医院、建学校。大搞贸易,据说郑芝龙没少从中得利,他引进大量商人到中南,收购土著手中的各种药材,还雇佣土著挖矿伐木,大赚特赚。

        虽然弹劾的奏章很多。但皇帝到现在都还没有换下郑芝龙。

        皇帝的意思是郑芝龙虽在中南一年没有取得土地上的进展,但稳固了老挝和大理二省,把三宣六慰地区控制住了,甚至面对东吁的几次反扑,也稳稳守住了,并没有失利。中南的现状,是由于气候、交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话虽如此说,但如李春江等一些重臣,也发现了中南确实比预料中要麻烦的多。这也让许多人不再一味的迷信大汉的军力,在中南那样的崇山峻岭中,在那些原始丛林一样的地方,大汉的将士们面对的困难比想象中要多的多。

        因此对于在万里之遥的南洋跟几个西夷国开战,李春江等都是没太多信心的。他们不是怕打不过,而是怕战事太久。尤其是就算朝廷能打赢南洋之战,但这些西夷还控制着印度洋航线、太平洋航线啊,大汉的商船要去美洲去非洲去印度去波斯湾去欧洲,总不能一直在海上航行,得靠岸补给,如果他们不对大汉商船开放港口,不肯补给物资,大汉的商船根本无法远洋航行。

        最终影响的还是出口贸易,影响的是大汉的经济。

        李春江所主政的三江省,控制着后世包括安徽、江苏、江西三地,只不过后世的安徽和江苏二省,是以东西划界,而如今的两省却是以南北隔江划界。但地方还是这些地方,这三省组成的三江区,也是朝廷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区。

        商品经济与转口贸易的发展,使得三江区从事商业、运输业的人口大幅度增长,也使得三江区有大量的人口在从事着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商品加工制造。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市场机制的渐渐形成,经商人口的急剧增加,这些都是建立在以外贸为导向,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经济格局上。

        一旦外销出口贸易出了问题,那么三江区的经济就会出现极大的问题,甚至崩溃。

        三江区的江南省,如今已经发展为大汉最重要的纺织业基地,去年一年产布量达到了四千五百万匹。

        丝和布,成为江南最重要的产品,种桑种棉的面积,大大超过了种植粮食的面积。

        “今年三江区江南省一省,生产的棉布就达到了四千五百万匹,其中四千万匹是销往外省,其中销东北以及北京一千五百万匹,销两广一千万匹,销海外出口一千万匹,其余销浙江以及福建等地。其中内销每匹价银六角,商品值银两千一百万。外销每匹价银七角,价银七百万。一省棉布销售值银两千八百万,是江南省的税收重要来源。”

        李春江给皇帝算帐。说明外销出口的重要性。

        “在江南,种粮虽有价格保护,但上米一担不过两块,一亩田精耕细作。每亩产值不过五六块银元。而江南有不少地方地少且不适合种稻,那些地方种稻收益不如肥沃之地的一半,种稻亩收益不过两块左右,如果再除去投入,收益更低。但江南的棉花价格却是每担四块,种棉一亩平年可得皮棉八十斤,折银三块二角,在这些地方种棉远超种粮收入。”

        “而种桑收入更明显高于种稻。”李春江担任三江总督,也并非只依靠着与皇帝的关系,百是很认真的做好封疆大吏,他对于治下的生产情况了解的很详细。说到种植稻、棉、桑,各种数据是张口就来,全是有凭有据。

        “江南因为田少人多,且天时好地较肥沃。因此种地不比北方搞广种薄收,而是精耕细作。在江南,种稻一亩需要投工十一个半左右,还得用肥料,一般的河泥、草木灰之类的已经不够了,还得专门花钱买粪肥和豆饼肥,一亩田得用肥主要是豆饼一百六十斤,再加上种子、农具等各项投入,总计得投入四块半银元左右。而以每亩稻田平均产谷四百五十斤左右计算,以每担谷折银元一块三左右计算。亩产值将近六块银元。”

        “亩收六块,除去每亩投入的四块半,能获利一块半。种十亩,不过收入十五块。就算现在推广双季稻,但肥料得加大投入不少。”

        “可如果改种桑,则每亩需投入人工四十八个,用豆饼七百五十斤,加上其它桑苗、农具等,各项投入总计为每亩七块七。投入比种稻高出许多,但种桑每亩产值却能达到二十块,除去各项投入,还能得利十二块三,是种稻的八倍收益。”

        “如果以每个男丁可种桑四亩,或种稻八亩计算,那么种稻能获利十二块,种桑则为近五十块,种桑依然是种稻的四倍多。尤其是江南地少,种桑的土地还有相当一部份能够由不宜种稻的土地改造而来,经济方面提高更高明显,今年三江区还在推广桑基鱼塘,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再以蚕屎饲鱼,塘泥肥桑。使得种桑收益更高。”

        有着这些详细的数据一对比,江南百姓当然更愿意种桑而不是种稻。

        而且种桑比种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种桑养蚕后,还能再把茧缫丝出卖,甚至再加工为丝织品,这让种桑养蚕有了进一步的附加值提升,收益更高。

        刘钧听的直点头,李春江的这番话不是空话,说的很透彻且有数据做支持。

        种桑能有四倍种稻收益,百姓为什么还要种稻?反过来,种桑养蚕最后产出的还是生丝和丝织品,而今年朝廷出口的大宗商品中,就有生丝和丝织品,占到出口商品价值的很大一部份。

        如果出口遇阻,那么国内的市场肯定消化不掉所有的产能,到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商人滞销,价格降低。

        原来种桑是种稻的四倍收益,就可能成两倍,甚至可能更低,桑农收益降低,不但政府能收到的税收减少了,而且桑农们消费也会降低,会使得其它的商品销量也会降低。

        现在三江区,已经形成了三个相对集中的作物分布区。

        濒江沿海一带,以棉花种植为主同时种植部份稻谷,成为棉稻产区,闽浙区的杭州东部等地,也属于这一类型。主要的棉稻产区集中在松江、太仓、苏常等地。这些地方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六成甚至七成以上,稻田反而只有三到四成。

        第二个区域,则是以桑为主的桑稻产区,主要是在江南省的南部苏州地区,以及闽浙区的湖州、嘉兴等地。桑田比例,依然占到耕地的六成以上。

        第三个产区,则以水稻为主的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运河东北至沿海沙地之间的狭长地带,苏松常州等地。

        三江和闽浙两个区,如今是粮食内流大区,每年从中原、湖广等地要输入上千万石的粮食,另外因为种桑种棉,这两个区也对用肥需求极大,每年还得从外面输入用做田肥的豆饼数百万石。

        其次油也主要靠其它省输入。

        但这两个区每年输出的丝和丝织品、棉布、蔗糖等的数量是极大的,其中还有极大一部份是外销出口。

        “我很清楚贸易对大汉的重要性,贸易能带来大量的税收,给百姓带来财富,还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贸易顺差,赚回许多真金白银,然后可以在外面买到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商品回来,让我们的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说到这里,刘钧顿了一顿,“但是,这样的生活我们不能靠乞求得来,如果谁想来抢我们嘴里的这块肥肉,我们不会给他们分上一块,而是应当直接挥刀剁掉他的手。”

        “放心吧,我并不是那种唯武独尊之人,但也绝不害怕战争。这场贸易战争真的打起来的话,肯定会来的快去的也快,而且,我们还要用这场战争,让那些西夷彻底的清醒一下。”

        “朕不反对和西夷谈一谈,但现在的情况,谈之前,朕会先跟他们打一仗,等仗打完了,我们再坐下来谈,那时,他们才能看的清形势,而不是一味的狂妄自大,只想着怎么欺骗敲诈。”

        刘钧并不担心这场战争会无限扩大,大汉需要贸易,但英荷西三国更需要贸易,尤其是英荷两国的东印度公司,他们可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殖民公司,真的全面开战,只会两败俱伤。

        等他们被好好教训了一下,明白了双方之间实力的差距之后,刘钧相信到时再坐下来谈,大汉提出些全新的贸易合作协议后,这些人会愿意谈的。

        当然,那时的贸易合作协议,大汉会在大块吃肉的时候,给他们扔几块骨头,也让他们分享一点利益的。

        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未完待续。)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753_406308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