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三十三章:唇亡齿寒的道理

第三百三十三章:唇亡齿寒的道理


  乾熙二年,七月十三日。

  日落之后。

  漠西。

  和林城。

  顺宁王府。

  “大王,小使刚才所言,便是太师的意思。”

  一位满脸大胡子的鞑靼使者,躬身向顺宁王脱欢行礼道。

  使者口中的“太师”正是鞑靼部如今的实际掌舵人阿鲁台。

  阿鲁台探知大明乾熙皇帝要亲征瓦剌、讨伐脱欢之后,便立即派出使者替他向脱欢递话。

  他认为瓦剌与鞑靼皆为蒙古,双方虽有仇怨,可如今大明势大,乾熙皇帝显然是要一战灭掉脱欢。

  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决定派兵援驰脱欢,助脱欢打退明军,否则乾熙皇帝灭掉脱欢之后,绝不会放过他阿鲁台。

  如果脱欢同意,那么他将会调动一切所能调动的精锐,亲自统兵前来援助脱欢。

  当然,为了确保获得最终的胜利,他阿鲁台不会拿手下的精锐去硬抗明军的火炮。

  因此,他会先埋伏起来,并悄悄绕到明军后方,待明军与脱欢部正式开战,且在明军火炮打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会亲率精锐从明军后方杀出,杀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请转告太师,就说此次若能击退明军,小王愿意去掉王号,重新归顺太师。”

  脱欢收起了高傲的姿态,俯身扶起使者,郑重道。

  “大王放心,小使必定将您的话一字不差的转告太师。”

  使者低头恭声道。

  “海西答,你亲率三十骑,护送使者出城,三日后必须把使者送到怯绿连河畔。”

  脱欢对他的绝对心腹兼亲兵队将海西答吩咐道。

  他口中的怯绿连河,就是大明称呼的胪朐河,即朱棣更名后的饮马河,也即是后世的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流域是蒙古草原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包括匈奴、鲜卑和蒙古等族。

  成吉思汗早期活动的地域基本上在克鲁伦河两岸,称汗在克鲁伦河,传说中的埋葬地之一也在克鲁伦河。

  如今的蒙古太师阿鲁台就居住在饮马河。

  “是。”

  海西答领命道。

  “父亲,既然明军火器犀利,又有车载大炮,我们为何非要坚守和林城?”

  也先见海西答领着使者退出了书房,此刻房间内仅剩下脱欢与他父子二人,于是忍不住把心中疑惑说了出来。

  “不错,守城并非我们所长。”

  脱欢用眼神示意也先坐下,然后不答反问道:“你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已经在心中憋了好一阵子?”

  “父亲说的对,自从得知大明皇帝要率兵讨伐我们之后,孩儿就一直在想如何打败明军。”

  也先认真的说道:“孩儿思来想去,觉得应该扬长避短,既然打不过明军,但可以发挥我们本身的优势,举部西迁,暂避明军锋芒,以图东山再起。”

  脱欢闻言,不禁苦笑了一声。

  “父亲何故发笑?”

  也先疑惑道。

  脱欢道:“若如你所言,举部西迁,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这漠西我们还能夺回来么?”

  “父亲应该听过南人(明人)说过的一句俗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那些牧民就是我们的青山,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

  也先憧憬着辉煌的未来,胸有成竹道:“不需要二十年,只要十五年,孩儿相信我们绰罗斯部必定可以东山再起。”

  脱欢暂时不愿打击也先的雄心,于是笑着问道:“你为何如此笃定?”

  “父亲,如今大明乾熙皇帝已经四十六岁了,听说他极为好色,后宫佳丽三千,每日都换人侍寝,十五年后,这乾熙皇帝必定已死。”

  也先一脸认真的分析道:“新皇帝要么是日渐衰老的当今太子朱瞻域,要么就是个啥也不懂的少年,而孩儿却正值壮年,孰强孰弱,岂不一目了然?”

  “哈哈,我儿说的好啊!”

  脱欢忍不住抚掌道。

  他笑过之后,却脸色一沉,低声道:“可惜,如今的大漠,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大漠了。”

  “为何?”也先问道。

  脱欢解释道:“主要是青壮人口骤减,近十余年来,很多牧民因为日子过得太苦,又信奉佛祖,都不愿意生孩子。”

  “根本问题还是日子过的太苦,大人们都吃不饱,没有过多的食物喂养孩子。”

  脱欢父子也信佛,因此他急忙补充道:“我们南下又打不过明军,而且明军修建的每一座要塞都是坚不可摧的雄城,内可屯兵数万,这些年,牧民过的太苦了。”

  自从瓦剌、鞑靼等草原诸部向大明称臣之后,草原诸部与大明朝廷已经和平共处了十余年。

  这些年,大明朝廷不遗余力的派出工匠为草原诸部修建寺庙,更是从乌思藏为草原请去了数百名高僧常住寺庙担任主持。

  僧人们传播的“若是这一世吃苦受罪、侍奉佛祖,下一世必然能投到富贵人家享福”的理念,特别适用于各部落首领统治牧民,于是众首领大力推广,甚至强制牧民信奉。

  这就导致草原上的人,从古稀老者,到垂髫幼童,全部信教。

  以至于年轻一辈的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

  再加上大明严格控制对草原物资的出口量,基本维持在可以满足各部头领、贵族对物质享受的一个需求量的程度,压根不管底层牧民的死活。

  朝廷更是严令禁止把冬薯、甘薯等农作物售卖给草原人。

  因此,近十余年来,瓦剌、鞑靼等草原诸部的人口可以说是骤然下降。

  “若是举部西迁,恰好正中大明皇帝的下怀,他们恨不得我们西迁,好派人来占领漠西。”

  脱欢沉声道:“当年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便花了三年时间,重新修建了这座雄伟的和林城,就是为了凝聚人心。”

  “如今,我之所以要做出一副坚守和林城的样子,仍然是为了凝聚人心啊!”

  和林城原本就是蒙古帝国的首都,窝阔台汗七年建都于此,又是大元帝国的岭北行省首府。

  此处地缘位置极为重要,有所谓“天策桓桓控上游,边庭都付晋藩筹。河山表带连中夏,风雪洪蒙戍北楼”,以及“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之称。

  和林城所在地区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带,这里森林繁密,盛夏时遍野开花。

  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政治中心南迁汉地,此地不再是首都。

  元亡后,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但在不断的内战中沦为废墟。

  洪武三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死于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即元昭宗,元朝廷退据哈拉和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

  北元政权仍以和林为首都。

  洪武二十年,明军攻克和林,此城被彻底毁灭。

  之后虽然数次重建,可永乐初期蒙古诸部分崩离析,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和林也逐渐没落。

  脱欢想自立为汗,统一草原,所以当年才会重建和林城,凝聚人心。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75327983_74287685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