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有鱼
“看,这亩田就是我们的。”拥有自己的水田,苏山觉得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苏灵雨让毛驴放下她,站在田埂上,低头检查禾苗。
水田的上一任主人没精力照顾,长期处于缺粪肥状态,禾苗状态偏黄。
“蛇。”她拉着苏山,指着水洼说。
“水蛇没毒不怕……这是黄鳝!”苏山喜出望外,撩起裤管,打算下田。
苏灵雨见他专心捉黄鳝,走到水田的入水口处,将灵泉注入水洼。只要水流经稻田,这亩水稻的不足就会弥补。
小小的水洼倒映一角蓝天,一只鸟从镜面掠过,她不禁看入迷。
“鱼,鱼,是泥鳅。”苏山踩着泥巴,甩着两手跑来,吓着了她。
她这才回神,察觉自己走了神,导致灵泉释放过多,吸引一群大鱼小鱼。最大不过三指大,小的比小拇指还小。
泥鳅滑手得很,苏山又没有趁手工具,浑水中摸了许久,不见摸着。即便捉到了也被它逃脱了。
苏山把捏着的黄鳝放田埂,“三儿你看着它,别让它跑了。”说着双手去摸泥鳅。
苏灵雨很为难,她对付不了黄鳝,眼看着黄鳝要爬下田埂了,短小的两手往前一扑,压制黄鳝尾巴。
苏灵雨力气小,双手扑过,去压不住圆溜溜的黄鳝,被黄鳝滑了出去。
眼睁睁看着黄鳝,在手里逃走,傻傻地看向苏山。
黄鳝逃了,怎么办啊?
“哎呀,你怎么这么笨呢?”苏山赶紧去摸黄鳝,结果啥也没摸到。
泥鳅没捉到,黄鳝又逃了,苏山气着跳脚。
“你在这等着,哪也别去,我去找大哥来。”
拇指大的黄鳝,连成人都难捉住,更何况是年幼的苏灵雨。
苏灵雨站在田埂上叹气,望着苏山远去,摊开自己小手,再次因为年幼感到无力。
毛驴的头撞撞她,问她要不要回去。
“且等着。”她说。
毛驴低头继续吃草。
不久苏山与苏重跑来,一人盯着簸箕,一人拿着麻袋。渔网过大,不适合用于水洼,簸箕刚刚好,既然过水又能捞鱼。
两兄弟知道有黄鳝,有泥鳅高兴极了,嘴角拉起来就没放下。
“三儿,三儿在哪?”
苏灵雨指指跟前的小水洼,又指指身后的大水洼。
苏重卷起裤管,就跳进水洼里去,拿起簸箕捞泥巴,打水草。
“怎么样?”“有吗?有吗?”
“有!有!好大的黄鳝。”
怎么会没有,苏山离开后,她一直用灵泉吸引着黄鳝泥鳅,它们不可能走了。
黄鳝太过于滑手,苏山捉了几下捉不起来,苏重一手托着簸箕,一手捏着黄鳝头,把它捉进麻袋。
还有几个螃蟹,只是这些螃蟹过小,与铜板差不多大,要肉没肉且泥腥味重。它不会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只会是家禽嘴里的美食。
“鱼……鱼。”水里的泥鳅,搅动了水面,苏灵雨指着方位,提醒他们。
苏重弯腰,拿着簸箕追过去,连泥带泥鳅一起推进簸箕,迅猛拉起簸箕。
两指大的泥鳅,头扁身子圆,在泥巴里撞来撞去。
泥鳅头上有硬骨,遇到危险就会用头去撞人。不小心被撞到,会产生麻痹,或是指骨酸麻。
苏重很小心,将泥鳅放入麻袋。
“这边,这边。”苏灵雨打着另一边的水洼。
这水洼要比跟前的大,里边藏着的泥鳅可多了。她就见着有一条三指大的。
苏重爬了过去,静等片刻,寻着目标悄悄下水,将簸箕缓缓放入,等待目标进入狩猎范围。
苏灵雨不由得跟着,屏住呼吸,祈祷大泥鳅游进簸箕。
这时有另一条小泥鳅游了过来,两条泥鳅一同进入簸箕。
“抽,抽,抽。”苏山连叫三个抽起,苏重迅猛抽起。
抽动间小的跑了,大的被留下,真是万幸。
…………
苏张氏半蹲在木通边,看着里面的鱼获,不可思议地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苏山很得意,裂开了嘴。“都是我跟哥哥弄的。”
“三条大泥鳅,五条黄鳝,还有很多小。”这些鱼获怎么处理,苏重都想好。“黄鳝拿去卖,泥鳅蒸给奶奶吃。小鱼我们先养着,养大了拿去卖。”
“我们不吃点吗?”苏山问。
他想吃,他以为这么多泥鳅黄鳝,他能吃上一点。再说这些都是他跟哥哥捉回来的,理当分些与他。
上一次吃肉还是温锅饭的时候,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家中本就食物不多,油水少二郎的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吧。
以往还能隔日一个鸡蛋,每日一个葫芦瓜,现在连鸡蛋汤都没了!
苏张氏怜惜地抚摸二郎脑袋,“我们也吃。蒸泥鳅,汤给奶奶喝,鱼肉我们吃。”
“蒸出来的,没味道。”
“莫怕,只需放入盐巴、油、芥菜籽粉末,又辣又鲜,鱼肉定会好吃。”
在房里躺着的苏李氏,接上儿媳的话,“你们可就好了,又辣又鲜,可怜我只能喝点没味道的汤。”
苏山的笑容又拉起来了,“奶奶,等下我给吃口。”“娘,你快去弄吧。”
苏张氏催促孩子们,去把湿衣服给换了。她用湿巾给三儿擦擦汗,擦去手中的泥巴。“你说你,骑在驴背上,怎么也沾上了泥?”
大水洼里的鱼太多,两萝卜头忙不过来,她就让他们倒在田埂上,她帮着把两指大的小鱼捡入麻袋。衣袖沾上好些泥巴。
苏张氏要给她脱衣服,她两腿一夹,弯腰躲过,白嫩的小手紧紧捏着衣衫不让脱。她可就穿一件啊,脱了就见光了。
虽然她在私人海域、泳池裸泳过,但没在这场合脱衣服的习惯。
可怜巴巴的小眼睛,盯着娘亲,求娘亲放过。
苏张氏拗不过她,去晾衣杆扯下她的小衣,塞她怀里,点点她脑袋,“小滑头。”
“嘿嘿。”她抱着小衣衫,顶着两冲天辫,跑进奶奶的房屋。
茅房没有门槛,她省了爬门槛的时间,方便多了。
“大郎,你走一趟李叔家,问他们家要不要黄鳝。如若他不要,我们就拿到城里去卖。”
“好。”
黄鳝是大补之物,李丹虽然住在村里,但吃到的次数也不多,再加上苏家的黄鳝确实大,李丹动了心思。
全都要了,给了几十文钱,以及两对小鸡崽。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68597_49745792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