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重启庙号 谥号体系
第280章 重启庙号 谥号体系
吕雉的摄政对朝情局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有两个政治中心。
之前刘盈在长乐宫继位皇帝,但是却令出皇太后的未央宫,群臣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帝国的主人,形势就不免繁杂起来,无数的邪情就会在其中滋生。
随着吕雉正位摄政太后,整个天下的局势就明朗起来,帝国的主人就是太后,万事向太后汇报即可,皇帝年幼,还需要继续学习如何治国理政,识人用人。
未央宫。
不仅仅是洛新在这里,萧何、张良等一干重臣都聚集在这里,要商量太后摄政之后的国家战略方向。
萧何这种老狐狸,随着年岁见长,对时事发表的意见就渐渐少了,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
之前和洛亦一起担任宰相,他就不争不抢,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现在吕后亲近东阿侯,之所以自己还能担任丞相,是因为威望高,年纪大而已,就是给洛新压阵的,萧何就更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张良见识过洛陵这个在智慧层面基本上全面压制自己的绝世人物之后,对于政治上的很多事情就不再上心,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修仙上,对他来说,只要能保住家族的富贵即可。
群臣在场,吕雉自然不可能再坐到洛新身边,她坐在最上首,刘盈坐在她的身边,小脸有些苍白,当年他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幼儿的时候,就经历了太多的颠簸,这导致他身体有些虚弱,但还好不是病秧子。
不过洛新未雨绸缪,虽然刘盈还小,但他已经开始给刘盈关注皇后人选了,等到刘盈加冠之后,就开始给他婚配,早点生孩子,安定吕雉的心。
吕雉开口道:“众卿,先帝宾天,去向素王阐述功过,那不是我们所能够触及的,但是人间的事迹却需要宣扬,自古明君贤臣都想要名留青史,可见生前身后名的重要。
先帝有大功德,该要如何褒扬呢?留侯,您的智慧高绝,昭公也曾经称赞您汉臣无二,您先来说说吧。”
张良被点名,稍加思索便道:“不若向各郡国下令,以先帝事迹作诗歌楚辞,歌以咏之,想必可以宣扬先帝的事迹了。”
这倒也是个办法,而且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这种不论是士人还是庶民都能够接受的方法,已经很是不凡了。
吕雉又望向洛新,柔声问道:“东阿侯可有什么想法吗?”
“留侯的想法就很好,可以在黎民百姓之中传播先帝的仁德。”
先是肯定了张良的想法,然后紧接着就说道:“先帝在时,封大兄为昭公,并且把昭字避讳,甚至就连谥号也避讳,诸如秦昭襄王,燕昭王等,都在典籍之中改为了成,称秦成襄王,燕成王等。
谥号是极重的东西,这是先帝所认可的。
邦周时,天子崩,诸侯薨后,都有谥号评判一生功过是非。
等到了始皇帝时,他认为这是臣子非议君主,儿子非议父亲,于是废除了谥号,这是何等的荒谬啊。
难道没有了谥号,他就不被称作独夫了吗?
难道没有了谥号,他就不被称作暴君了吗?
邦周经历了一千年,但凡是经过诸侯反复确认的谥号,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厉王几乎覆灭了邦周社稷,于是他得到了厉的谥号。
这难道是文公乃至于诸多大臣对他不满吗?
史书上记载,‘谥厉,周人欣然,歌以咏之,十日不止。’
当厉王得到这个恶谥时,那些因为他而惨死的国人的家族纷纷欢欣鼓舞。
若是厉王这样的君王还能获得血食的供奉,还能得到上好的评价,那些因为昏君暴君而惨死的忠臣良将又该去哪里述说自己的冤屈呢?
臣以为应该重新启用谥号系统,不仅仅是君王,还有朝廷的重臣,诸如三公九卿以及彻侯,都要纳入这个评判体系之中。
君王的谥号要敬告上天。
公卿王侯的谥号则先评定,每隔一年,将逝去的臣子姓名及朝廷拟制的谥号刻在竹简之上,等到天子祭天之时,一并敬告。”
谥号!
萧何和张良这些人都有些振奋的望向洛新,万万没想到洛新竟然会提出这件事,关键是还将谥号扩展到他们这些重臣身上。
邦周的谥号,首先是素王挑选了上百个字眼,然后赋予他们解释,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死后才用的,从文公起,就彻底变成死后的评判了。
这一套程序整整延续了一千年,只有诸侯国主才可以获得,不是诸侯,就算是执掌大国国政的摄政权臣也得不到。
殿中的这十几个人,谁不是开国功勋,谁没有彻侯爵位在身,都是能够得到一个谥号的。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都认为自己的功绩是绝对可以得到一个上谥的,
吕雉自然早就知道这件事,作出一副兴奋的神色,说道:“东阿侯说的实在是没错啊。
这世上只有独夫才不允许批评,因为他的过错罪孽太多,倾尽东海之水也没法洗刷干净。
先帝功高德厚,应当得到最上等的谥号,朕听闻,君王皇帝,尧舜禹汤都是谥号。
先帝是第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帝,应该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谥号,先帝德覆万物、功德盛大,便谥为‘高’,称高皇帝。”
合着这是您二位商量好的,那还先让我说,张良在心中暗暗吐槽,然后就又听到吕雉问道:“东阿侯的方法好,可以推行,可还有献策?”
洛新施施然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块布帛,朗声道:“太后,这是臣的五弟知晓先帝宾天,臣要前往长安时,特意让臣带来的。
臣的五弟通晓三代一切典章制度,读过千万卷书,乃是能克定律令,规矩制度的大才,他翻阅古代典籍,发现殷商有一套庙号的评价,是用来赞扬古代圣王的。”
周王朝之前的历史,洛氏最为清楚,尤其是经过始皇帝焚书,洛氏学术领袖的地位就愈发的凸显。
比如说庙号,或许其余百家之中也有少许稍微清楚的,但是绝对没有洛氏这么清楚,吕雉作出好奇状问道:“庙号是?”
“祖有功而宗有德,庙号便是以祖或宗为号,作为对祖宗的一种赞美,它和谥号最大的不同是,谥号有褒有贬,而庙号则是纯粹的赞美祖宗的功绩。”
现在的人还是要脸的,毕竟邦周给起天子恶谥来都毫不犹豫,吕雉闻言皱眉道:“若是一味的褒扬,怎么能够警示后人呢?”
是啊。
殿中众人都是这个想法,没有坏怎么能够衬托出好呢?
正如谥号一样,没有桀纣幽厉,又怎么能够衬托出文武康昭的伟大呢?
当然,现在谥号没有昭了,但道理是这个道理。
洛新笑道:“庙号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没有功德的先祖,不作贬低,但不上庙号。”
这就合理了。
没有庙号,这不就是一种贬低嘛,大家都有庙号,就你没有,说明你做的没有其他皇帝好。
两方面综合考量,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一位君王的功业了,但前提是臣子要有节操。
现在这个时代的官员在这方面,自然是有节操的,没人愿意因为要捧一个死去的君王,毁掉自己青史之上的名声。
但是洛氏提出这一套,自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会把这些寄托在人的节操身上。
不论是庙号还是谥号,最关键的其实是敬告上天这一步。
敬告上天?
素王就是天,若是有平庸的君王敢于不要脸的给自己上庙号,当场就把他的庙给拆喽。
敬告上天的谥号若是太过离谱,不论是故意抬高还是贬低,当场就是一小道雷霆将刻着名字的竹简直接烧成灰烬。
老天爷发怒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一套至少在家族底蕴还丰厚的时候,都能够一直稳妥的运作下去,这对于那些顾忌脸面的君王和臣子都是一种震慑。
墨家的天志和明鬼思想,对洛氏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这一套政策提出的根基。
这就是明晃晃的说了,洛氏或许不能每次都阻止奸佞之人祸乱社稷。
但是伱想要一个好名声,那是不可能的,让你遗臭万年妥妥的。
这下众人就明白了,庙号就像是一种额外的加封,这样的安排就非常的妥当。
“先帝有开创社稷的大功,自然是后辈子孙望尘莫及的,看来应当是上祖的庙号了。”
洛新点点头道:“是的,庙号最尊贵的一个,即太祖,开王朝创业之基的圣王才能够使用,先帝理应称太祖,从此一切典籍,皆以太祖高皇帝称之。”
太祖高皇帝!
众人微微念叨着这个称呼,只觉得头皮发麻,这种承载着历史和功德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
伟大的长安和洛阳不是一日而建立的,伟大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庙号与谥号体系的重新建立,是汉王朝的又一贡献,对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庙号与谥号的变迁中,甚至能够透露出王朝意识形态的变化。——《汉王朝兴衰史》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64657557_10686742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