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康熙皇帝祭拜明孝陵
一个清朝的满族皇帝,去祭拜前朝的明朝皇陵,在很多人看来,这太匪夷所思。但是,在现实中这种现象真的出现了。这个非有所思的清朝皇帝,就是康熙皇帝。
平定三藩后,在1684年十一月,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皇帝进行第一次南巡。
当康熙一行走到南京的时候,康熙想到国家还很贫穷,还动荡不安,人心还需要安抚,笼络,就决定去祭拜明朝建立之都城,就是南京的明孝陵。
史书上说,每当明朝皇帝登基都要到南京明孝陵祭祖。明孝陵成为汉族人心目中的祭拜圣地。康熙深知祭奠明孝陵对汉族人带来的震撼效应。他想攻破人们心里的明朝这个禁区。
明孝陵无像样的祭奠已经旷日持久。自从明朝灭亡一来,很久没有皇帝来祭祀的大场面了。今天突然有个清朝皇帝来祭拜,这个重大新闻一时在南京这座古城爆炸了!
这天南京城的百姓几乎倾城而出,特别是那些明朝的遗老们士绅们也都纷纷赶来,要亲眼目睹康熙皇帝是否真的祭拜。
然而,康熙皇帝真的来祭拜了!康熙皇帝身着清朝皇帝的装束,在哀乐的伴奏下,徒步走上祭台。一时,那些观看祭奠仪式的明朝旳遗老士绅们都热泪纵横,这些在前朝做过事为过官的明朝遗民们都感动得心潮澎湃,受到了心理的震撼。
康熙果然来祭拜了,这是那些对满人入关耿耿于怀的明朝追思者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清朝皇帝果然来祭拜明朝皇陵了!
那些明朝的遗民们甚至看见,康熙皇帝走上祭台,在明太祖牌位前供上三炷香,又后退两步,就要参拜。所有的前朝遗老们都以为,一个清朝皇帝到这里参拜,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事情了。康熙做到了一个皇帝做不到的事情。
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康熙竟然对着明太祖的排位虔诚地跪了下去!这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心里感动,有的人竟哭出了声!
祭奠还在继续。只见康熙皇帝轻叩三下头,接连又是两个——康熙皇帝竟然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这是朝上的君臣大礼,是对前朝皇帝的顶礼膜拜。
几乎所有的史学家认为,康熙皇帝祭拜明孝陵的行为,是对不服清朝统治汉人的一次心理冲击,是对所有汉人心理的征服,据说有的人竟然写出称颂康熙皇帝祭拜明孝陵的文章。
历史说明,自那以后,南方那些顽劣的汉人渐渐地降顺清朝,清朝的统治从此稳定了。
在祭奠场上,康熙皇帝也被眼前的情景触动了,他颤声宣读了条文,又将一杯清酒洒在灵前。他抬头看了看周围,同时想到平定三藩的不易,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康熙竟然流下了眼泪!
看到康熙皇帝流下眼泪,在场的人们也都发出悲怆的痛哭声!其实,人们早就想痛哭一场了,此景此情,再想到现在的世事艰难,人们无不感慨万千!
其实人们更多的是对康熙皇帝祭奠明孝陵行径的感动。一个征服者对败亡者的尊重,这是天下最可贵的品质。
他们感慨:“有这样的皇帝,明朝已经无望恢复了,要是明朝有这样的皇帝,是不可能灭亡的。”他们佩服康熙是个贤明的皇帝,大清王朝有这样的皇帝万事永存!
事后,康熙皇帝感慨地说:“教化世人靠德性,不能靠权力。??????要使那些有才学的汉人都真心臣服我大清,能真心为我所用。”
可见康熙是很用心教化汉人的。“博学鸿儒科”就是为收复这些人的一个举措。
顽固的明朝遗老顾炎武、傅山等终究没有参加考试,似乎蔑视康熙的一片真心。但是康熙也没有嫉恨,没有责怪他们,更没有为难他们。康熙只是稍稍叹息,看来收复人心不可能一下子成功啊。
顾炎武、傅山等人终究没有参加“博学鸿儒科”的考试,没有听从康熙的召唤,拂逆了朝廷的意志。按理说这是不是抬举吗这是对皇帝的不敬之罪,按照大清律,应当把他们杀头。
但是康熙表现了出奇的胸怀宽广,康熙知道这个情况后,无奈地说:“放顾炎武他们回去吧,不要伤害他们。不管怎么样,他们也是一个忠君的道德榜样,可以净化世人,树立道德样板。”
顾炎武等人真是明朝的忠臣。他回去后对人说:“康熙的用心我知道,但是我实在是太老了,我要保持晚节!有康熙这样的皇帝在,恢复明朝是不可能了。我这个七十岁的老翁不指望什么了,欠缺的只有一死了。”
康熙在形式上尊敬前朝的一切,而且在行事中,也想恢复汉人的一切思想禁锢。
还是在康熙八年的时候,那时候他年岁不大。但是康熙已经有一颗成熟的心了。
有一天,康熙召见大学士熊赐履,对他说:“朕打算恢复以八股文取士的旧制,你有什么意见?”
熊赐履一听,大吃一惊,八股文作为一个取士的旧制,已经在康熙二年就被废除不用了。如今要恢复,不是与原先的诏书发生冲突吗?皇帝不能出尔反尔,要言而有信啊。
八股文是明朝时候盛行的科举考试体制,内容空洞,形式太死板。清朝时,依照一些人的意见,废除不用了。
熊赐履提醒康熙:“当初的诏书上说八股文‘浮华,没有实际内容。’现在要恢复,不是和当时的说法相左吗?”
康熙沉默了一会儿,回答说:“朕何尝不知八股文只能叫人‘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但是你想想,二百多年来,汉族读书人已经习惯了这样死板、生硬的八股文,如果朝廷一下取消了,他们会很不习惯的。当时,朝廷没好好考虑他们的感受。如今为了笼络人才,驱策英才,也只好迁就汉族士大夫的要求了。”
熊赐履是个大学士,是康熙的忠实大臣,他也说了实话:“臣也听到一些太学生和汉族文官的反映,他们要求皇上恢复八股文。”
于是,从康熙八年开始,由康熙下旨,八股文考试又恢复了。康熙皇帝深知儒家思想对汉族的影响,于是康熙皇帝崇尚儒家思想,并且自己还努力学习,始终坚持不懈。
他还设立翰林院,邀请著名的大儒为他讲解儒家经书。
康熙还请一些朝中大臣为他讲经。有一次,熊赐履给康熙皇帝讲了一段儒家经书。康熙听了很满意。他就立即感觉到熊赐履的讲经水平很高,他看出和他之间的差距。
康熙皇帝可贵的品质在于知差距即赶上。他对熊赐履说:“朕听你讲经,才觉得儒家经书的奥妙,朕很有启发。朕任命你为掌院学士,为朕讲经。”
从此熊赐履做康熙专门的讲经先生,专门负责给他讲经。熊赐履看出康熙皇帝学习十分认真,读书十分勤快,若是政事繁多而耽误读书,他就五更起来抓紧读书。到了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康熙皇帝,还要常常继续读书到深夜。
有一天,康熙皇帝问熊赐履:“你认为,进来朝政怎么样?”康熙的一贯作风是细心调查,接受批评。
知道康熙这个习惯的熊赐履想了想,对康熙皇帝说:“皇上,臣认为,目前朝廷的主要弊病就是浪费,朝政内外必须提倡节俭才行。但是有一点,做事要求实际才能办好。”
康熙知道,熊赐履的学问很深,说的话含义很深,就问熊赐履:“怎么理解这句话才对呢?”
熊赐履作为近臣,跟康熙说话是不受局限的,他说:“奢侈是当今朝廷的主要问题,已经到了极限。一两次的诏书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官吏们也只做空文,不产生效果。”
康熙也有同感,觉得熊赐履说的对,觉得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他认真地问道:“那应该怎么办呢?”
熊赐履从康熙的神态上看出,康熙皇帝很重视他的意见。熊赐履认真地说自己的意见:“那就要靠皇上了,只要皇上亲自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能在全国形成一种风气。”
听了熊赐履的见解,康熙皇帝笑了,“朕果真有那么大的效能吗?”
熊赐履回答康熙的问话:“臣认为从皇上到各级官吏,都要以皇上的要求执行,不断倡导,国家才能刹住奢侈浪费的弊病。”康熙听了,点点头,表示同意。
康熙想到了一个问题,问道:“要是有机会,朕有心去祭拜孔圣人,怎么样?”
作为读书人的熊赐履,马上就明白了康熙的用意,他跪奏道:“皇上这么做,臣举双手赞成。天下读书人从此心里就平静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5171_1942115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