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收麦
自从上一回安家旺被蜂蛰以后,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星期。
这天,安家源刚吃完早饭,安身国就来了。
安身国见到安家源就说:“娃,再过几天就要割麦了,今天咱得选个地方做场,到时候也好用来碾麦打场。”
安家源考虑了一会就对安身国说:“爹,干脆就在我前面那一块麦地弄算了。离家近,做场也方便。再说我那一块地的小麦,长的不好。以前是荒地,地贫,小麦产量也不行。”
安身国今天过来找安家源,本来就是想用儿子的地做场,听到安家源这么一说,正合自己心意。
安身国说道:“中,那我现在就回家喊你妈他们来拔麦,然后轧场。”
过了一会,安身国领着一家大小,就过来开始拔麦子了。
安家源也带着老婆女儿,参加到其中,然后开始拔麦子。
做场,小麦不能用镰刀割,必须得连根拔出来,这样才好轧场。
一家老少齐动手,很快就拔了几分地小麦。安身国看了一下,见场地差不多已经够用了,就喊他们停了下来,不用再拔了。
接下来,几个人就把拔好的小麦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然后码摞在一边的地上。
等一切弄好后,安家源和安身国、安家旺三人,回家去取轧场用的工具。
到了老宅,安身国套着黄牛,拉着石磙。安家源拿着一把铁锹,背着一包碎麦草。安家旺挑着两只水桶,里面放着一个水漂。就这样,三个人来到了地里。
石磙,是农村人用来打场用的工具,很普遍,几乎每家都有。
石磙可以用牲口拉,也可以用机械拉,一般用于小麦、谷子等农作物,使粮食脱离穗子。
石磙一般都是用大青石做成的,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磙眼,使用时的时候,用特制的木架子套上。
等到了地里后,安家源用铁锹把一些低洼的地方填平。然后挑着两只水桶,开始从旁边堰塘里挑水,然后过来用瓢泼洒在地面上。
等安家源泼完水后,安家旺跟在后面就开始撒碎麦草。等安家旺撒完碎麦草后,安身国一手拿着赶牛鞭,另一只手牵着牛绳,黄牛拉着石磙就开始轧场。
就这样,在安身国的他吆喝中,黄牛拉着石磙,一遍又一遍,一圈又一圈的轧着。
黄牛不紧不慢地走着,石磙紧跟其后,吱扭吱扭的响着,以表示它的存在。
轧场是一个圆周运动,赶牲口的人站在中间拉着牛绳,挥着鞭子赶着牛就可以了。只要人不喊停止,牛拉着石磙就一直轧下去。
等场轧好后,晒一下午,到第二天早上,泼点水,在轧一遍就好了。
等场轧好三天后,安家源到自家地里看了一遍。随手揉了一个麦穗,发现麦子已经熟了,能割了。
安家源种的这几亩小麦,因为地贫没有劲,所以小麦要比别人家早熟几天。
安家源回到家中,骑着自行车就到了镇上,然后买了两把新镰。回到家中后,找出磨镰石,拿起买来的新镰就开始磨了起来。等镰刀磨好后,挂在墙上准备明天去割小麦。
龚雅芳看到安家源在那里磨镰,就问道:“家源哥,你又买了两把新镰,是准备明天割小麦吗?”
“是呀!咱家的小麦比别人家熟的早,我打算明天把那几亩小麦给割了。”安家源一边磨着镰刀,一边回答着。
到了第二天早上四点来钟的时候,安家源起来洗漱了一番,趁着早上天凉快,先去割一阵小麦再说。
安家源拿着两把镰刀就到了自己家地头,望着三亩多小麦,金黄黄的一片,然后弯腰就开始割了起来。
安家源当初要的是小牛屎山,连带着前面四五亩荒地,能种小麦的,也只有三亩多,剩下的当菜园种菜了。
就算是这三亩多能种小麦的地,也因为地贫,当初种小麦的时候,发芽率也不高,稀不啦叉的,产量也高不到哪里去。
在这个年代,因为还没有培育出高产量的小麦种子,而且又缺少化肥,小麦亩产都不高。好地,上土粪多的话,一亩地差不多能收三百斤小麦。大部分土地,也就收个两百多斤小麦。
像安家源这三亩多地,那就不用说了,一亩地能收个一百多斤小麦,那就不错了。
因为小麦长的稀,再加上安家源这非人类的力量,割起小麦来,简直就是人形收割机。
安家源两把镰刀换着用,这把不锋利了,接着用下一把镰刀继续割。
就这样,安家源一口气就割了三个多小时。
等到七点多钟的时候,龚雅芳领着两个女儿来喊他吃饭的时候,安家源已经割了两亩小麦。
龚雅芳看到安家源一个早上就割了这么多小麦,简直就不敢相信,心中带着怀疑问道:“家源哥,一早上割这么多小麦,是不是咱爹过来帮你割了。”
“哪有,就是我一个人割的。咱家小麦本来就种稀,割起来自然就快了。”安家源说完,拿着镰刀就和老婆女儿一起回家吃饭去了。
等吃完早饭后,安家源对龚雅芳说道:“小芳,等会你去老宅,叫咱爹拉着架子车到地里帮我拉麦。”
等安家源说完,把镰刀又磨了一下,然后拿着镰刀就上地去了。
等安家源割了十几分钟后,安身国拉着架子车,带着一家大小都来了。
安身国拿着镰刀,走到安家源跟前说道:“娃,你这割麦的速度还真快,这一个早上,就快割完了。”
安家源站起来跟安身国说道:“爹,这麦本来就稀,早上起的也早,趁着天凉快,割着也快。”
“是啊!你这几亩小麦,本来就不咋地。当初你非要这小牛屎山和这一片荒地,现在知道后悔了吧!看这个样子,能收三百多斤小麦就不错了。”安身国说完,弯腰就准备帮儿子割麦。
安家源就说道:“爹,这麦我一个人割就行了,你们几个帮忙往场里拉麦就行了!我打算今天直接把麦给碾了。”
安身国见儿子既然这么说了,也就没有什么意见,拉着架子车就跟安家旺、安春香、身书珍四人开始往场里拉麦。
龚雅芳侧领着大丫、二丫、安春稳她们几个,跟在后面捡掉在地上麦头。
就这样,等安家源把剩下的小麦割完后,安身国他们几个把割好的麦子,也快拉完了。
安家源把镰刀放到场里,喝了一茶缸凉开水,然后就代替安身国开始拉麦。
等把麦子拉完后,安家源几个人拿着木杈,就开始摊场,把小麦铺在场里暴晒。
木杈,是一种传统农用工具。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无论是装车、晾晒、秸秆堆成垛,都离不开木杈。
木杈是用天然树杈做成的,把能做木杈的树杈锯下来,然后刮去树皮,趁湿用火熏烤,再勒弯整形,接着打磨修饰。就这样,一把木杈就做成了。
木杈与木柄铁杈相比较,木杈有很多优势,它坚固有弹性,而且又轻快,叉尖平滑,又不会扎场面,最适应在打场的时候使用。无论是摊场,翻场,挑场,堆垛,木杈都非常好用趁手。
等到中午十一点的时候,安家源带着草帽,牵着牛,牛后面拉着石磙,安身国跟安家旺两人拿着木杈和尿桶。
就这样,安家源三个人来到了打麦场,开始碾麦。碾了半个小时后,拿木杈抖搜一下翻个面,等到两点和四点的时候,再各自碾一遍就可以了。
在碾麦子的时候,如果牛要拉屎拉尿,就赶紧拿着准备好的尿桶接住,等接完屎尿后,接着碾场。
到了下午四点的时候,在碾过最后一遍小麦后,安家源一家人就开始起场了。
安家源和安身国等人,各自拿木杈,用木杈将轧碎的麦秸翻起来,抖落掉里面的麦粒,然后挑到场边堆成垛,留着以后铡碎了喂牛用。
接下来,安家源等人又用木锨跟推板,把带糠的麦粒推到场中间堆积起来,趁着这一会有风,直接就开始扬场了。
扬场其实也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年龄稍大的扬。老把式,能掌握住时机,每当过来一阵小风,扬场的人就会手持木锨站在下风头,铲起一木锨带糠的麦粒,迎着风,划岀一个弧度抛上头顶去,漫天飞舞的麦穅顺风飘下。而那些迎风岀去的麦粒,随着一阵阵噼里啪啦的落地声,就是一片金黄的麦粒了。
如果是把式不好的去扬场,很容易把麦糠撒到头上,甚至麦粒还会掉到飘出去的麦糠里。
今天杨场的,自然是安家源的老爹,安身国来扬。而安家源则站在上风头拿着扫把,等安身国把麦子扬出来后,如果麦子里面夹杂有麦秆或者是麦头,就用扫把把它扫到两头空地方。
等安身国把麦子扬完后,安家源看了一下,大概有四百来斤小麦。
安家源也不打算装起来拉回家,直接留在场里晒两天,等晒干了再拉回家。反正自己爹妈他们的麦子也不太熟,还得再等几天才能割,现在也用不上场,还不如自己用来晒两天小麦再说。
安家源打定主意后,对父母他们就说:“爹,妈,麦子就不用装了,我打算留在这里晒两天,等晒干了再拉回家。晚上我睡在这里看着,你们把麦糠拉回家就可以了。”
碾完麦子麦糠,可以拿来喂家畜,牛、马、驴、骡。在农村,碾完麦子后,都会把麦糠包回家,然后拿来喂这些家畜。
安家源老爹喂了两头大黄牛,这一年到头,得两大屋草料。收小麦,正是储存草料的时候,只要是能拿来喂牛的,那是越多越好。
安身国用了几个包单,把麦糠包完后,直接放在架子车上就拉回家了。
吃过晚饭后,安家源到自己家堰塘里洗了把澡,然后拿着一张草席,用包单包着一张被子,拎着就上场里睡觉看小麦去了。
安家源到了场里后,在地上铺了一层麦秸,然后把包单铺在麦秸上,在铺上草席,把被子放在一边。
就这样,安家源躺在席上,望着满天星斗,寻找着自己熟悉的星座,听着旁边地里昆虫的叫声,慢慢的就入睡了。
(本章完)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4758_1896074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