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宋有种 > 第204章 明君赵桓,还有点怂(求订阅,求月票)

第204章 明君赵桓,还有点怂(求订阅,求月票)


    “回禀官家,此事官家早就吩咐过,臣等不敢怠慢。”知枢密院事徐处仁显然早就和聂山、赵明诚商量好,当下就出班奏道,“首先,御营新军各部应该统一编制、装具、器械,还应该统一训练、行军、扎营、布阵的法度,务求御营各军、各将、各部完全一致。”

  “如何才可做到完全一致?”

  “应该由枢密院和兵部制定编制法度、训练法度、行军法度、扎营法度、出战法度,所有武进士出身的武官在得到差遣之前,必须要上述五法度,并且由枢密院负责考核,通过者才能任官。”

  “说得好!”

  赵桓连连点头,对徐处仁所奏之方法非常满意。

  “官家称赞,臣不敢独当,聂尚书、赵侍郎和臣一块反复商议了许久,才有了这点办法。”徐处仁倒没忘记为聂山、赵明诚表一下功。

  不过徐处仁、聂山、赵明诚三人其实也不是原创,他们并不商量出了这么一条“标准化建军”的方案,而是从隔壁赵楷那里抄了作业。

  这套标准化的东西,在赵楷这一代人看来,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赵楷的府兵军制也是尽可能走标准化的路子,军府系统内的折冲府,军队系统的各军、将、部、队的编制都是统一的。

  不过装具、器械却没条件统一——赵楷穷啊,得下面人自备许多装具器械,当然没办法统一了,但他还是命人定了一个指导性的“装具器械示范图表”,让下面的人参考。

  至于训练、行军、扎营、布阵等事务,也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度。

  而这么一套标准化的规章法度,虽然被合称为《府兵诸法度》,并没有被赵楷藏着掖着只供府兵系统专用,而是下发给了下面的州府军,以供他们作为整顿乡军的参考。

  不过现在是“天有二赵”,有不少不知道能不能算贰臣(应该不能算,最多是一点五臣)的家伙在“二赵”之间跳槽,所以就有人把赵楷的枢密院发下去的《府兵诸法度》带去了江东,献给了金陵天子赵桓的枢密院。

  徐处仁、聂山、赵明诚等人都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而且还善于抄作业,因此就拿《府兵诸法度》来参考,也制定了一个《新军诸法度》。

  当然了,两本“诸法度”除了标准化的思路差不多,步军将的编制差不多,其它方面相差甚远。

  “还有什么好办法,都一一说与朕听。”赵桓来了兴致,继续发问。

  “禀官家,”兵部尚书聂山接过话题,“除了统一法度之外,御营新军还应该杜绝空额、占役、克扣等陋习,必须足饷、足粮、足额。而为了确保各将的官长不会贪污克扣,臣等三人以为,新军各将的正、副将,都应该有武进士的出身,大部分的部将也应该是武进士的出身。

  而行伍出身的武人,最多只能到部将。而且无论正将、副将、部将、准备将(部的副将)等职,都应该设有任期,定期轮换,才能避免养成势力。

  至于行伍出功赏的问题,臣等以为应该多赏钱财,谨慎授官......毕竟勇武不畏死就可以立功了,而当官可难多了。以功授官,实是取乱之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刻就是一片称善。



  当然要称善了!

  赵楷推行授田府兵,又搞军功爵,制定《十二勋位制》,将土地和当官这两件事和杀敌立功挂钩,直接动了文人士大夫的奶酪。

  而赵桓的金陵政权,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士政权,上上下下都反对军功爵啊!

  赵桓在反对《军功爵》的问题上,当然也是和群臣一致的——他要赞成《军功爵》了,那帮文官还能支持他吗?

  要比军功......赵楷应该当官家啊!

  “以功授官,的确是取乱之道!”赵桓的语气异常坚定,“朕宁愿从牙缝中省下钱财犒军,也不能滥授官职,让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当官!”

  “官家圣明!”

  赵桓的表态,立刻赢得了群臣的一致拥护。

  赵桓显得非常得意,顿了顿又问:“不知这次准备办多少个将的新军?”

  兵部侍郎,留着老大一把胡子,看上去非常生猛的赵明诚出列道:“回禀官家,臣等商议之后,觉得这次可以募新兵二十万,编成一百个将,每将的兵额都是两千人,设正将一人、副将一人、部将两人、准备将四人......其中正将、副将都兼领一部,实际上就是一将四部二十队的编制。

  而本次大比共取武进士403人,分给一百个将,差不多就是一将有四个进士,正好可以分任正将、副将和两个部将。至于四百个准备将和两千个队正,则都用行伍出身的武人。”

  原来行伍出身的新军部将现在还是个画饼!

  赵桓又有些担心了,“连部将都是进士啊......真的能行吗?”

  “官家,老拙觉得用进士当部将只有大才小用之嫌,绝对不用担心他们不能胜任。”

  东府大相公,春风得意的耿南仲站出来给赵桓喂定心丸吃了,他说:“现在训练、行军、扎营、布阵皆有法度可依,为将者只需要依照法度办事,自可立于不败。而依照法度办事,正是进士之所长,当然足以胜任。至于激励兵将死斗之法,在于重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将者,只需要秉持公心,赏罚分明就足够了。”

  赵桓思索了片刻,终于点了头,“言之有理......那么,这二十军新军当中,又有多少是陆师,多少是水师呢?”

  “官家,”知枢密院事徐处仁接过问题,回答道,“臣等反复思量,觉得朝廷迁居金陵,必须以水师为立国之本。所以二十军新军当中,应有半数为水军,另有半数才是陆师。

  水军除了严选精练,还得打造各式战船,要务求坚固迅猛,足以称霸长江东海!”

  “就该如此!”赵桓点头赞同道,“朕将来要北伐中原,平贼灭寇,水军尤其紧要,务必尽速成军!”

  “官家尽管放心,”徐处仁道,“江东及东南沿海之民素来善于造船、驾船,朝廷的水师新军,一定会很快建成。”

  赵桓道:“陆师也要抓紧!朕要北伐,也需要陆师......十万陆师可够用?”

  “应该够了......”徐处仁其实觉得不大够,但是金陵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所以他顿了顿,又道:“陆师的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壮之士,再配上好甲好兵(兵器),足以以一当十!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缺乏战马......不过用神臂弓配合长枪、刀斧,用好了也可以克制骑兵了。”

  根据枢密院制定的“器械法度”,神臂弓将是十万新军陆师军将最主要的武器——十万陆师将会配备至少五万张神臂弓!

  而且所有的战兵,包括神臂弓手、弓手、刀斧手、长枪手,都将身披重甲!

  赵桓却显得非常满意,连连点头:“好好,兵务精,不务多......有了这十万陆师、十万水师,朕便能北伐中原,恢复我大宋北方故土了!”

  这位金陵天子刚到江东的时候,倒不怎么说北伐中原的话。不过现在形势渐渐稳定,金国和赵楷之间又打得热闹,看起来两边都没有南征的余力,所以赵桓就开始把北伐中原挂在嘴边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嘛!

  自古南渡政权,都要高举北伐的旗帜,否则就会和五代十国时那些南方政权一样,沦为混吃等死的存在。

  赵桓虽然不在乎混吃等死,但他必须要喊北伐的口号,以此凝聚人心。要不然......连混吃等死都不长久。

  所以赵桓这段时日,又开始变得强硬起来了!

  而且他还通过斩杀流贼、革除一些赵佶遗留下来的弊政、减免一些苛捐杂税,以及刚刚结束的科举大比,树立了明君形象。

  不过这个明君形象要长久维持还是挺困难的......就在赵桓拍板敲定了大办水陆新军之事后的次日,正在崇政殿内琢磨要不要设立两新军大提举的差遣,分别负责水、陆新军的招募和训练事宜的赵桓,忽然得到了两份淮西急报!

  “官家,淮西急报!”

  当时正在枢密院值班的同知枢密院事张所立即就入宫请见了。

  “哦?”赵桓抬头看着李纲举荐给自己的这个京东(山东)大汉,“出了什么大事?”

  “黄河可能决口了!”张所道,“由淮北注入淮河的几条河流水位全都暴涨,而且河水所含的泥沙激增!”

  “是吗?”赵桓松了口气,这事儿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让老三去头疼吧!

  “还有......”张所说话有点大喘气啊,“还有,汪伯彦急报,金人的十万大军沿颖河而来,水陆并进,已经在两日前渡过了淮河......”

  “什么?金,金人渡淮了?”赵桓这下可懵了,脸孔一下就垮了下来,惶恐地说,“这,这可如何是好?金人难道已经打败赵楷了?金人现在已经打到了哪里?”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4702_64237829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