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龙跃虎卧(七)
是夜,星空璀璨,关中大地又重新陷入黑暗,渭水南北的大地上成千上万座火堆在燃烧着,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燃烧声,还有田野间昆虫的鸣叫着。
汉军大军营寨口,孟琰右手腋下夹着兜鍪,左手拎着靴子,卷起湿湿的裤管,露出黑乎乎浓密的腿毛,发白、起皱的大脚板踩在地上,一脸疲倦着向其余几名汉军将校打招呼。
诸葛亮把司马懿赶到渭水北岸之后,可没有放过司马懿的意思,趁着春季水位未涨,扎木筏,造竹桥,从渭水南岸追到渭水北岸打。
诸葛亮以虎步监孟琰为先锋乘筏渡河,元戎兵于竹桥上射箭掩护。从下午开打到黄昏,郭淮、乐綝率军在渭水北岸借着渭水之利,才没让汉军成功渡河。
黄昏之时,司马懿将准备好的木船点燃冲击汉军竹桥,诸葛亮见状才退回渭南,搭建起来的竹桥却被燃烧的木船冲毁,汉军工匠几天辛劳白费。
孟琰拎着湿漉漉的靴子,郁闷说道:“司马懿这贼子甚是阴险,若不是木船冲桥,今日又岂会无功而返。”
虎步军所斩首的魏军首级,由于撤离匆忙,基本留在北岸没有带过岸来。
作为指挥渡河统率的吴班拍了拍孟琰的肩膀以示宽慰,由于斩首没有及时带回来,此次渡河作战光记录伤亡将士,明明是战果颇丰,却只能无功而返,这让将士们如何不郁闷。
话虽如此,但司马懿已经被汉军的可怕的步战能力给吓到了,要知道跨河作战,对于军队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具有很高的要求。而虎步军、无当飞军其步战之强,远超自己麾下的关中军团,或许只有魏中军才勉强有正面一战之力。
特别是今天郭淮组织骑兵准备冲击虎步军阵型,没料到虎步军根本不怕,加上桥面上箭如雨下的弓弩,最终让郭淮彻底放弃冲阵的想法。
战后,郭淮根据敌我形势,建议司马懿在渭北修缮堑垒,依仗堑垒抵御渡河进行的汉军,以保渭北,等待魏中军支援部队抵达,再行与诸葛亮的较量。
司马懿已经知道想要靠正面作战将汉军逼退,基本已经是没有可能了,能不被诸葛亮击破已是侥幸。除非汉军暴露出破绽,才有击败的希望。于是司马懿也从善如流,采纳郭淮的意见,手下将士也纷纷响应他。不顾战后疲劳,直接在渭北平原修筑堑垒,以阻挡蜀军渡河。
“嘚!嘚!”
一阵马蹄声从营寨口传来,只见青甲卫三千骑卒返回营地,为首的向煜不喜不悲地翻身下马,让士卒牵走战马。
吴班打量了几眼见只有向煜本部,没见王平部队的身影,问道:“子旭,子均所部何在?”
今日诸葛亮一边派遣吴班领着众将士攻渭北,一边让向煜领着三千骑卒以为前部向东接应王平所部。
向煜握着马鞭,摇了摇头说道:“某率大军向东接应前将军时,遇见其斥候,言司马师二日前率军驰援,与秦朗夹击前将军所部。前将军因本部兵少,恐关东大军将,不日驰援。我军难以率大众支援,于夜间率军撤回汉中。”
众人闻言,只感觉目前关中战事进展不顺,也仅仅在渭南占据脚跟而已,司马懿龟缩大军向北难以进取,陈仓也还没拿下,王平还被迫退回汉中。
“诸位将军,上丞相于中军营帐等候诸位!”中监军关兴说道。
众人收拾心情,跟在关兴背后进入中军营帐,只见诸葛亮一脸平静地跪坐榻上和潘浚对弈。
众人见状,原本郁闷急躁的心情,也渐渐平复,安静地等待诸葛亮下完棋。
半响后,诸葛亮见众人不在窃窃私语,将手指上的黑子放入棋笥,示意结束此局。
潘浚怪异地瞥了眼诸葛亮,和以前一样下不过就撤。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着说道:“诸位感觉近期战事如何?”
孟琰看了眼沉默的众人,咬了咬牙,直言不讳地说道:“启禀上丞相,某感觉战事打得不痛快。司马懿不是躲就是避战,即便打也是跨河,感觉施展不开。而且前将军所部还撤师回汉中。”
诸葛亮轻笑一声,说道:“子讨所言不假,但却不知其背后司马懿之意。”
“司马懿计穷也!”
诸葛亮掷地有声地说道:“司马懿为何避战?无非兵力不敌我军,今日本以为能抵挡我军渡河进攻,却不料差点被我军占据渭水,不得已烧船以破竹桥。今又在渭水北岸修缮堑垒,畏战之心,尽显无疑。其不愿战,我等难以逼其与我等作战。”
说话间,诸葛亮摇着羽扇,笑着说道:“话说如此。君等不见陈仓至五丈原一带已经尽入我大军囊中。只要待我军夺取陈仓,届时与车骑将军三万人汇合,得陇右之兵,关中之西尽入我军之手。何来子讨所言不痛快?因此我军于此处,目的便是牵制司马懿,使得司马懿不敢向西顾。”
孟琰面露羞愧,拱手致歉说道:“琰短见,请上丞相责罚。”
诸葛亮没有多说,只是淡淡地训诫说道:“夫兵者,谋略为先,不得已则斗,岂可为战而战。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至于子均撤军,乃是某所命,其有重任在身!”
众人神情微微放松,认为诸葛亮所言颇以为然。
诸葛亮安抚完人心,挥动羽扇示意众人退下。
待众人离帐后,诸葛亮看向潘浚,感慨说道:“将之器,其用有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善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子均谨慎至此,善于理乱,是乃十万人之将!”诸葛亮赞赏说道。
诸葛亮对王平这次撤军赞不绝口,丝毫没有因为王平擅自退兵而恼怒,因为他在那种情况下也会退兵。进无可进,魏军将士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在继续死撑无异于视将士性命而不顾。
更让诸葛亮看重的是其它两点,其一、则是王平已经看到了一旦他留在那,对大军日后形势发展不利。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给王平写信说,视情况决定,是西合大军,还是撤军汉中。因此王平能当机立断撤回甚是不错,到达可以委任一军的地步。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平在那种不容易撤退的情形下,能快速应变,用金蝉脱壳之策,使大军安然撤军,不损一兵一卒,粮草未失,进退有度,非一般将帅能为!
潘浚也是抚须点头,赞同诸葛亮评价王平的一番言语。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关中如今局势,司马懿退居渭北,逆魏援军陆续支援,车骑将军围困陈仓,战事难有进展,子均率军重归大军亦难助我等克关中。”
诸葛亮询问潘浚意见,说道。
“今吴主即将举兵攻伐荆州,逆魏荆州之卒南调,东二郡空虚,实乃可乘之机。子均又还汉中,不如令其率麾下万人将士,领安康督句扶东出,与邓伯苗、陈叔至进讨上庸、房陵二郡,以为应和。待关中新变,再令子均入关中以为后手。”
目前局势正如诸葛亮所言,关中局势还是比较焦灼,司马懿一直避战,王平在这难以发挥出他的作用,不如去攻占空虚的东二郡。等到黄权陈仓方面,或者诸葛亮方面战事有新的突破,将其调回关中也是可行。
孙权这次讨伐荆北,势必会让曹魏把东二郡士卒抽调到前线作战,东二郡空虚。如果加上东二郡守将认为大汉在讨伐关中,会稍许懈怠,那将甚是幸运。
即便有备,在孙权的威胁下,曹叡也不会派遣大部队支援东二郡,毕竟东二郡地狭民少,被夺也不会影响天下局势。因此大汉将可趁火打劫一番,夺取东二郡。
“上丞相所言不无道理,可令前将军进讨上庸、房陵二郡。待关中巨变,调子均再入关中,此乃作为之机!”潘浚赞同说道。
“善,令伯苗、叔至二人听子均调遣,一并进讨东二郡。”
“诺!”
王平这次撤军的举动,再次增加了他在诸葛亮心中的印象,不再是两军士卒相互配合,而是直接委任他作为征讨东二郡的总指挥。
至于安康督句扶,诸葛亮在推广新政,合并郡县时,将安康郡归入汉中郡治理,句扶权责不变,改任安康督而已。
------------------
《兴汉公问答》
中祖问曰:“有何弊者,不可为将?”
兴汉公答曰:“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3217936_74466191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