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融合
在场的荆蜀士人虽神色不悦,但在刘禅的权威下,还是以胡俗喝下咂酒。而陇右士人却是十分豪爽地喝下咂酒,心情更加愉悦。
一坛咂酒让在座的众人饮下,似乎将在场众人的关系拉进了一步。
借着美酒,荆蜀士人渐渐与陇右士人、羌人也有了些许沟通。原本互不相识的李轨与柳隐二人举酒互敬,董允与廖立二人与也与苻健及其之弟苻双闲聊。
高座位上的刘禅轻扬嘴角,对这一幕有些满意。
汉、羌两个民族,经历了秦汉厮杀融合,位于冲突地带的陇右一地风俗不同于蜀地。特别是在东汉时期,大量的羌、氐百姓迁移到陇右生活,胡风胡俗已经融入陇右大姓及百姓之中。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因素,蜀人性格保守,偏向享受;而陇右地处汉、羌冲突地带,陇人性格开放激昂,吃苦耐劳,尚武之风盛行。
自从陇右纳入统治以来,经常出游的二地的刘禅感受颇深,相对于同饮长江水的荆、蜀二地士人而言,被秦岭阻隔的陇右士人则是风俗迥异。
若简单来说,此时的蜀地是农耕文明与而陇右与羌、氐百姓更偏向半农业半游牧文明。
就在刘禅思索之际,李轨、柳隐与苻双三人已经喝上头,被苻双拉到台下加入羌民的舞步当中,踉踉跄跄地跳了起来。
刘禅轻抿一口酒水,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一幕。
要让蜀人不鄙陇右羌、氐的百姓,那就让蜀人改变观念,让陇人的部分习俗成为蜀人的一部分,反之亦然。
看来强国不仅需要改革变法制度,还要统一思想啊!
不知过了多久夜渐深,宴会也进入尾声,而此时的武都太守杨戏与苻健正交谈政务。
杨戏红着脸,微醺说道:“苻首领,此战过后,不知可率多少部民可出山,助我武都修缮水利及沟渠。”
与众人印象中不同的是,羌人虽文化比不上汉人,但由于地理原因,在某些上汉人百姓不如羌人。
羌人居住在高半山或河谷地里,不仅会放牧,同时也擅长农事。因此羌人具有独特的建筑技巧,对栈道的修建特别擅长,以及对水利的修缮似乎格外的精通。
或许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上古治水的大禹(注①),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羌族人。同时李冰修筑都江堰也会有大量的羌人出山相助。
故羌人常在冬季出山,为汉人雇佣,或开垦农田,或修缮水利(注②)。
苻健头脑清晰,掐指简单算了算,迟疑半响,说道:“杨太守,若还是去岁的工程量,大概我部八百羌民即可。”
杨戏沉吟少许,说道:“今岁可能还要加上维护漾水,有近四百名农夫相助,不知苻首领以为如何?”
当初杨戏第一年上任,打通嘉陵道,疏通漾水,便请当地地头蛇白马羌出山相助,许以钱财。
苻健垂首沉思盘算,半响后,抬头说道:“可,不过我需要与在下之弟(苻双)商议。恐怕这次要让他多出些人手,至于其钱财的话,较往常少一半即可,维护漾水,在下所部则分文不收。杨太守只给我弟发之即可。”
杨戏放下酒樽,挥手摇头,说道:“不可,我郡正常给予苻首领,要不然苻首领如何向部民交代。”
苻健微正脸色,朝向大汉天子拱手,情深意切地说道:“大汉自光复武都以来,待我部甚厚,不对我部征发徭役,不令我部出兵为战。凡是有需我部者,皆赏钱粮于我,健虽羌人,但亦知晓恩义二字,今若不报答大汉,岂不是不知好歹。”
刘禅哈哈一笑,看向苻健,说道:“我大汉向来与民和善,卿可从杨太守之言,将钱财收下。”
嗯!大汉已经忘记了怎么对待南中蛮夷了。
苻健依然推辞不受,并且甚至扬言今冬免费为大汉修缮水利。
最后杨戏不得不接受苻健的好意,同意苻健所说的钱财数目为赏。
座位上的刘禅不仅又多看了几眼苻健,并且有些欣赏他,很懂如今的局势嘛!
大汉数次击退曹魏,基本就代表着大汉在武都郡的治理几乎是稳固下来,作为久居武都郡的白马羌要想安居乐业,那你不付出点什么,可能吗?
大汉治理南中的先例就在前头,邓方治理的时候,基本以和为贵,稳固统治,到后面大汉可是要收税的,要不然高定、孟获造反是为什么!
刘禅不由和苻健又喝了几樽,漫不经心地问道:“卿所部多少人?卿弟所部又有多少人?”
苻健也不在意,拱手答道:“启禀陛下,在下所部四百余户,部民共两千余口,臣弟随臣父生活,所部七百余户,有三千余人。”
羌族存在幼子继承制,长子成婚之后,就要分户,独立生活。
坐在对案的廖立似乎察觉到刘禅的意思,试探问道:“不知苻首领以为大汉如何?”
苻健愣了愣,偷瞄了眼大汉天子,只见其脸色淡然,轻抿酒水,不知深浅。
苻健迟疑半响,摇头说道:“大汉地有千里,带甲十万,民有数百万之众,健甚慕之,但非健能议之。”
廖立颇有深意地说道:“慕之不如附之。”
此言一出,刘禅没有说话,只是站起身子,朝着台下走去回营,留了句:“朕乏了,先行休息,诸君继续畅饮。”
董允、廖立二人随即跟上,不过离开之时,廖立又轻飘飘地说道:“君可深思。”
苻健端着酒樽,看着廖立远去的身影,不知作何思索。
离开宴会之后,刘禅呼吸着新鲜空气,身后廖立、董允落后几步跟随着。
寂静的黑夜中,廖立只听见刘禅嘴里似乎念叨着‘赵武灵王’‘肥义’‘代郡’等词,令人摸不着头脑。
最后回营之时,刘禅吩咐说道:“今大汉与逆魏战事将罢,明日回成都。”
“诺!”
(PS:有书友建议我下本书开新野剧本,大家觉得怎么样?)
----------
①《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大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②《后汉书》:“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
《史记》:“羌人,冬则入蜀为佣。”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3217936_70851887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