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五百七十二节 普法战争

第五百七十二节 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会爆发,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欧洲人只是意外为什么等到现在才爆发。

        这场战争的结果,却让人很意外,大家意识到法国有可能赢,也有可能输,但谁也没想到法国会输的这么惨,输的这么快。一个半月时间,法国损失了七十万軍队,其中四十万做了俘虏,亲自领兵的拿破仑总理投降。

        如果法国实力这么弱,为什么法国人要开战呢?

        因为法国人觉得自己不差,或许他们也确实不差。这几年法国总理拿破仑加强了法军的军备建设,而且法军的服役期更长,大多数军官和士兵都是职业军人,他们在軍队中一待就是二十多年,他们积累的军事经验和技能,比任何欧洲軍队都丰富。

        拿破仑也给自己的軍队装备了后装枪,而且比普鲁士的武器更优秀,采用了金属弹壳,解决了气密性问题,后装的情况下,不但速度大大提高,威力也一点不输给前装步枪,而普鲁士还在用着他们引以为豪的纸壳弹针击枪。

        拿破仑也建设了总参谋部。

        进行完这些改革之后,拿破仑分析过法国跟普鲁士的国力对比,他认为即便普鲁士跟波兰相加,在人力上法国高达3600万人,普鲁士和波兰加起来也不过3000万人,加起来也比不上法国。人口意味着兵力,相通的义务兵役制度下,法国的可征召士兵比普鲁士多一倍。财政上,法国也比普鲁士和波兰之和要多,

        外交上,历史上的拿破仑三世被认为犯了致命错误,没有拉拢奥地利和俄国,而是自信奥地利一定会参战。其实这种自信是有道理的,因为法国这几年多次征询过奥地利的态度,奥地利再三表示站在法国一边,只是战前俾斯麦不可能不做小动作,法国犯的错误是,一直以为奥地利在对普鲁士问题上,跟法国是盟友,因此在向普鲁士宣战之前,没有进行确认。结果战争爆发后,奥地利一直中立。

        由于执政的拿破仑总理判断法国在兵力、财政、外交上都有一定优势,可这种优势随着普鲁士和波兰的联合,正在逐步下降,法国不可能接受一个人口跟自己差不多的联合王国在中欧出现,因此普鲁士波兰联合,法国必然开战,这是没有选择的事情。

        至于拿破仑乐观与否,对结果的影响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法国軍队表现的,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拿破仑总理的性格被评价为热衷军事冒险,他年轻时曾加入意大利烧炭党,算是一个革命者,这时代的革命家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敢冒险,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胜率,他们就敢压上百分之百的筹码。

        拿破仑也是如此,开战之后,他迅速调动軍队,自信的亲自领兵,让軍队迅速开出法国,目的是要赶在波兰軍队支援普鲁士之前,法军就击败普鲁士。

        但他太高看法国軍队的速度了。前锋已经进入了普鲁士,后卫军有可能还没有征召,要求入伍的信件还没有送到后备役士兵手中。前方已经开始交火大炮可能还在法国的另一边,或者大炮在这里,炮弹不在,炮弹在这里,大炮又不在。

        后世无数人分析研究法军为什么如此混乱,跟普鲁士相比,简直就一无是处,完全是去给毛奇做陪衬的。

        有人是因为克虏伯的钢炮厉害,这就太外行了,就好像恩教主觉得普鲁士打赢奥地利,靠的是针击枪一样。

        事实是,当法军刚刚开进普鲁斯的盟友巴登王国境内,法军后卫还拖在梅斯的时候,波兰軍队就已经部署在了莱茵河东岸。当法国軍队还在士兵等装备,装备等士兵的时候,波兰軍队却是齐装满员的投入战斗。

        波兰軍队尚且如此,更精锐的普鲁士軍队自不用说。结果当法军前锋推进到莱茵河畔的美因茨的时候,就被包围在了这里。援军被阻挡在沃尔姆斯,后卫还拖在斯特拉斯堡。

        表面上看两国投入战斗的兵力都差不多,普鲁士四十万,波兰三十万,法国总计投入了七十万軍队。可俾斯麦这次依然以德意志联邦的旗帜作战,而且之前几年狠狠的煽动起了德意志民族情绪,南德地区的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此次都站在普鲁士一边,德意志民族认为,法国在无端干涉普鲁士君主的继承权问题,他们认为这是大国对小国的欺凌。而且他们无法接受,霍亨索伦家族的人竟然无法登上普鲁士王位这种情况。

        不过主力依然是普鲁士波兰联合王国軍队,其他邦国的軍队素质不差,武器也不差,但很难在这种大型会战中配合到一起,也确实不需要他们参战,因为普波軍队足以击败法军。前两个兴起,普波联军将边境地区集结了50万人,法军前锋此时只有20万,结果两倍多的兵力优势,用了一个兴起,就吃掉了法国前锋。

        法军本来分三部分向前推进,结果第一线一个星期就被吃掉,只有半数残兵突围而出。让第二线十分惊恐,选择迅速后退,但已经迟了。论调动速度,他们输了一筹,毛奇利用铁路将十万普鲁士軍队,调动到了法军后方。第二线20万法军再次被包围,攻击法军的,还是普波軍,兵力46万,同样用了一个星期歼灭法军。逃走的法军残兵,依然只有一半。

        两个星期,法军损失二十万兵力,而且主力被逐出德意志地区,按道理应该承认失败,接受和谈了。但拿破仑总理却下令继续动员新的軍队,法军后备军还没动员起来呢,法军极限兵力可以超过130万人,可不等后方的新兵送到,普鲁士波兰軍队就已经气势汹汹的杀过来了。

        拿破仑认为自己兵力不足,他决定后撤,撤往萨尔堡再说。但此时法国人惊讶的发现,在法国境内,普鲁士人利用法国铁路调动軍队,竟然比法国軍队还快。结果拿破仑的軍队没能全部撤出去,被分割在了萨尔堡和斯特拉斯堡两部分,拿破仑本人十分不幸的,跟着十万士兵被包围在了斯特拉斯堡。

        经过一天半的炮轰之后,拿破仑总理选择投降。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认为普鲁士赢在克虏伯大炮上,因为跟历史上一样,拿破仑在被炮击后,选择了投降。事实上,一战之前,大炮一直都不是一个杀伤性武器,死于大炮的人比步枪要少的多。而这场战争中,法军的步枪明显好于普鲁士波兰軍队,老兵和军官比例极高的法军,进攻精神也强于普鲁斯波兰軍队,但法军就是输了,输的很惨。

        输的原因只有一个,输在了组织能力上,法军的混乱和松散管理,在对付北非的部落武装的时候,还能占尽优势。

        可他们在北非打的是很少超过千人的治安战,而不是大兵团作战。严重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拿破仑也建设了参谋总部,可却流于形式,专业的参谋人员,根本就压不住一个个老兵痞,这些老油条将只会舞文弄墨的参谋耍的团团转。

        法国軍队中一直流行一种反智倾向,都觉得读书无用,耍嘴皮子无用。拿破仑总理试图鼓励军人学习,但却受到普遍的反对。法国元帅麦克马洪一再宣称,假使他发现任何军官的姓名在一本书的封面上出现,他就会立即将这位军官从升迁名单中剔除。

        这样的风气,对比普鲁士軍队中,军官们踊跃发表军事论文,毛奇甚至写过小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作为书呆子身份的参谋们,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法军中得到尊重,他们编制的作战计划,怎么可能有人服从。

        当法军还在按照拿破仑一世时代的方式,先将大兵团集结起来,然后缓缓开进的时候,毛奇指挥的軍队,却可以做到以团为单位,分散进军,毛奇甚至研究了法国的铁路网,制定出了如何利用法国交通设施的计划。他的軍队,分散前进,在计划中的决战地点汇合,听起来似乎很危险,许多军事家多次评论普鲁士必败,其中就包括恩教主,但每一次普鲁士都赢了,毛奇指挥下的普军,就是有这么高效的组织能力。

        结果就是法国人总是发现,在他们面前的敌军总是比他们多,总是比他们跑的快。

        就这样三战之后,拿破仑总理被俘,作为执掌法国大权的实权派,他的被俘,在法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法国皇帝小拿破仑是一个不太关心政治的人物,以前的政治都托付给他的叔父掌握,现在叔父被俘,他六神无主,反对派上台。

        法国政府明智的求和,但双方的条件没有谈妥,在英国支持下普波軍队向巴黎进军。

        法国人寻求中国的帮助,这时候皇帝立刻召开内阁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并且向议会要求权力,让议会授权,必要的情况下,皇帝在来不及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軍队下达命令。

        议会陷入了扯皮中。

        这是周琅猜到的结果,他就是要让议会去扯皮,将中国伪装成一个政治虚弱的国家。

        因为周琅觉得,此时还不具备进行一场世界大战的条件,而且他打算通过这次事件,锻炼一下议会应急的能力。

        调整一下中国政治的反应速度,做好迎接世界大战的准备,下一场世界大战,一定要解决所有挤压的问题。

        让中国可以通过一场战争,奠定霸主地位,让世界彻底进入中国治下的和平时期。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2566_1881306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