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五百五十五章 人也不够用

第五百五十五章 人也不够用


藩王们多了有什么好处?

        如果像崇祯元年之前或者更早的时候那样没多少土地,大明百姓们还吃不饱呢,多一个藩王就是多一个祸害。

        毕竟藩王这玩意就跟貔貅一样,都是只吃不拉的角,占着好处不干人事儿还挖着大明的墙角,不断的挤压着普通百姓们的生存空间。

        不管是从土地还是从钱财或者其他的生产资料上面来说都是一样的。

        但是现在的大明却是完全不同了。

        平定建奴之后,辽东空出来大量的土地,奴尔干空出来的土地更多,甚至于接近三分之一个大明。

        本身这些土地已经足够养活大明现在不到两亿的人口了,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却又把吕宋和巴达维亚给收归大明所有,这还是在没算上台湾的情况下。

        这么多的土地,再加上皇家学院那边还有个陈足奇在不断研究着高产作物,说不定哪天粮食就会突然间变得高产,养活现有的两亿人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地广而人少的情况,那藩王多了的好处就实在太多了!

        藩王们而空出来多少的土地先不说,毕竟大明现在的情况是土地太多而人太少。

        也不提藩王们滚蛋会让崇祯皇帝多一大笔收入——不上贡还想弄块好地方?

        就像朱聿键和朱存机那些早期就选择了置换封地出海的家伙们,不光把封地的土地完整的交还给了大明朝廷,而且还上贡给崇祯皇帝一大笔银子。

        最大的好处是,意味着离崇祯皇帝把地球变成猪圈,世界大战就是内战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毕竟这些个藩王再蠢,一旦有了切实的好处,谁不会玩命的发展自己的封国?

        而发展封国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不是军队,不是科技,更不是钱财,而是人口!

        没有人口,就没有足够的军队,更没有足够的税收,也没办法发展出什么逆天的黑科技出来。

        为了足够的人口,朱聿键那些渣渣在开始的时候不光是招募流民,连安家银子都给发放,替当初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明解决了多大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

        只要大明的藩王够多,这些尝到甜藩王们为了让自己的封国内有足够的人口,什么样儿的好处许不出来?

        银子?房子?甚至于是媳妇?没看朱聿键那些渣渣在新明岛已经出台了新政,说是多生一个孩子就给十两银子?

        这些不能当官,只能研究学问的藩王们一旦精明起来后,崇祯皇帝从来都不敢低估他们的下限——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再然后,推恩令让一个个原本像大象的藩王们变成驴子大小的国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还是大明!

        或者崇祯皇帝自己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这一天,但是自己的子子孙孙总是有机会看到的不是?

        念及此处,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施爱卿与徐爱卿呢?”

        施凤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应当以分封藩王与总督直领同时施治,既可防藩王坐大,又不至百姓与我大明离心。”

        低着头瞄了施凤来一眼,徐钰山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附议施阁老所言。若仅以藩王分封治之,天长日久,则其地百姓只知有藩王而不知有大明,易生事端。”

        反正施凤来跟温体仁肯定是互相看着不顺眼的,那么自己加上一把火貌似也没什么?

        徐钰山就差指着温体仁的鼻子说他没考虑到这一点,以后再有什么靖难之役就都是温体仁的责任了。

        对于徐钰山的这点心思,崇祯皇帝自然是看的透透的,却也不点破,而是直接点了点头:“施爱卿所言不错,以总督和藩王分封而治之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卖藩王嘛,不光是大明朝的文官们卖的毫无压力,朱老四这一系的皇帝们卖起来更是顺手。

        辽王被废仅仅是因为文官们的推动和他自己作死?宁王一系为什么不停的想着造反作死?

        周王,代王,齐王,珉王,肃王这些大明开国之时就已经存在的王爵哪一个没被朱老四给收拾过?

        尤其是倒霉的宁献王朱权,朱老四在起兵之时可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要和他共治天下。

        当朱老四真的夺得了天下之后,非但只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还将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

        要不然朱宸濠吃饱了撑的才会没事想着起兵造反。

        到了崇祯皇帝则是更厉害,干脆连自己的亲叔叔福王一系都给彻底抹去了,比朱老四还要下得去手。

        所以说把藩王们卖了数钱,顺便弄些藩王们去非洲晒太阳,崇祯皇帝干起来简直连一丁点儿的心理压力也没有。

        唯一的问题就是总督的人选问题。

        毕竟新明岛的时候还涉及到了当地土人的问题,而且也是第一次玩置换封地,难免缺少了些经验,还得顾忌澳洲土人的战斗力,所以并没有弄个总督出来。

        现在再弄非洲这块地方,就不可能不弄个总督了——就非洲那些黑叔叔们,给他们一人一把ak对射都能半天不死一个人,这战斗力真心没谁了。

        估计大明随便拉一个卫所出来都能吊打他们。

        虽然对于非洲黑叔叔们战斗力表示呵呵一笑,但是崇祯皇帝对于非洲的太阳却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能把黑叔叔们晒到脑子都退化的太阳,威力绝对不可能小到哪儿去。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谣传,毕竟还有非洲留学生在武汉被晒到中暑,可见中国也有地方比非洲还热。

        也就是说,太阳再怎么热,也应该不至于把人脑子给晒退化,可能还是人种问题。

        但是这么热的太阳把谁扔过去比较合适?

        像施凤来这样儿的肯定不行,去了估计就回不来了。

        换了其他人,先不说有没有施凤来的能力和手腕,愿意不愿意去还是个问题呢。

        虽然说崇祯皇帝一直叫嚣着大明从来就不缺少想当官的人,可是好像也没有几个愿意跑到海外的?

        事实上,就崇祯皇帝从锦衣卫那里得到的情报来看,很多官员们连辽东和奴尔干都司都不愿意去,只迫于官职是吏部分配而不得不服从罢了。

        实在找不到适合人选的话,施凤来的高徒李岩?那个替自己背了好几回黑锅的李信貌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这家伙现在就是爪哇岛总督,而且把爪哇那里搞的也算是有些起色了,再扔到吕宋或者巴达维亚去试试?要不然干脆把巴达维亚并入爪哇?

        反正这两个地方紧挨着,不算太远。

        让崇祯皇帝头疼的问题也远不止这些。

        非洲那块地盘是妥妥的得捞到自己的碗里来,后边还有美洲大陆那块殷商遗民之地,不找回来可就有点儿对不起老祖宗的意思了。

        但是这些事情都可以拖到以后再说,包括非洲那里也不着急,最着急的还是巴达维亚和吕宋这两块地方。

        就像是向爪哇和满者伯夷移民的时候就已经很困难了一样,现在想要动员百姓往吕宋和巴达维亚那里移民同样很困难。

        甚至于可以说是更困难——能在大明就活的好好的,谁愿意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更何况,辽东还发小妾呢!

        揉了揉额头之后,崇祯皇帝才把王承恩再一次递交回来的奏报给扔到了一边,开口道:“先说说另一件事吧。

        吕宋已经回到了大明的版图之内,巴达维亚也已经平定,眼下这两处地方皆是荒无人烟,连个百姓都没有,几位爱卿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温体仁悄悄的望了正在揉着额头的崇祯皇帝一眼,心中暗道一声报应来了。

        您老人家不是爱民如子么?您老人家当初不是拿着国库和内帑的银子砸也要让百姓们吃饱么?

        现在呢?

        明显被惯坏了的百姓们有几个愿意跑去吕宋和巴达维亚的?

        前面往爪哇和满者伯夷移民,给银子给耕牛都没有愿意去的,现在吕宋和巴达维亚就有人愿意去了?

        搞笑呢是不是?

        虽然心中暗笑,但是崇祯皇帝的问题也不能不回答。悄然瞥了徐弘基一眼,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在南京军府辖下挑选一些老弱,打散后编制为屯垦卫所迁移到吕宋和巴达维亚。

        卫所士卒本就有戌边之责,还可以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也更能让大明的百姓们安心,一举数得也。

        而南军与北军相比,明显更能适应吕宋等地的环境,倒不如优先从南军之中挑选。”

        挑了挑眉头之后,朱纯臣也躬身道:“启奏陛下,臣附议。前番迁卫所以实边,迁往辽东和奴尔干都司的大部分皆是北军。

        而吕宋等地气候与辽东之地大不同,北军去了未必能够适应,理应多迁南军。”

        徐弘基闻言也是一阵蛋疼,皮笑肉不笑的道:“温阁老与成国公此言差矣,都是我大明卫所士卒,又何分南北?

        听说东海舰队在巴达维亚打的就很不错嘛,由此可见,士卒并没有什么南北之别。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南方士卒不太适应北方的苦寒天气,而北方士卒却能适应南方的温热天气。”

        崇祯皇帝揉了揉眉头:“别吵,挑哪里的屯垦卫所,朕自有定计,尔等还是商量下该怎么让百姓前去才是。”

        见崇祯皇帝止住了南北军方互相扯皮的话题之后,徐钰山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陛下要百姓迁,百姓们迁了便是,更何况陛下还给出了诸多好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和温体仁还有施凤来悄然对视了一眼之后便开口道:“徐爱卿言之有理。

        既然如此,着南京户部于南直隶、湖广、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择家资百万两以上者五户,十万两以上者百户,万两以上者千户,百两以上者万户,普通百姓人家五万户以迁之。

        哦,对了,家中有读书人的优先。”

        当一个人在规则之中无法获取到好处的时候,会无比的痛恨规则,就像是刚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一样。

        但是当一个人不光在规则能获取到手处,还掌握了话语权之后,那么这个人就会自动自觉的去维护规则,就像是现在的崇祯皇帝一样。

        刚开局的时候,崇祯皇帝会选择直接跳出来强制那些家中有些资产的百姓们迁移,哪怕中间有人受了委屈也顾不得。

        毕竟天下大势在这里摆着,苦一些百姓和苦天下百姓到底哪个更重要,不问而知。

        但是到了今天这种局面,再自己亲自下场就已经有些无聊了,倒不如把南京的这些家伙们推出去背黑锅。

        毕竟南京内阁和诸部本身就有些江南豪商代言人的意思,现在不在他们之间埋钉子,那什么时候埋?

        而且这里面的关键词是户,而不是族。

        整个宗族一起迁移过去,影响不大,不过是让一个宗族换一个地方继续发展而已。

        而这些中产家庭和读书人被迁走了,剩下的宗族势力立即就会大伤元气,连那些顶尖的豪商们也是影响颇大——中间的走了,剩下顶尖的还有个毛用?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结果就是南京的内阁和诸部只能选择无条件的迎合崇祯皇帝而放弃跟那些商人们牵扯不清——都让人给记恨上了还想着眉来眼去?

        徐钰山很想问一句有钱人和读书人挖你家祖坟了?

        崇祯皇帝提的这几点要求明显就是不怀好意。

        先不说那些家产在万两以上者都有些乱七八糟割不断的关系,就光是自己去办这件事情就足以让整个江南之地的百姓们唾骂自己了。

        尤其是家中有读书人的优先这个条件就更坑人了——读书人骂起人来才损呢!

        但是在让别人去死和自己去死之间,徐钰山还是很明智的选择了让别人去死。

        反正自己是传达崇祯皇帝的意思,而真正做事的肯定是户部,到时候户部尚书张桂昌就是和自己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

        想必张桂昌也没有冒着自己去死的风险而抗命。

        等到这些大佬们都退下之后,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去给朕拿一副地图过来。”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52342_2019516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