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汉末之风起并州 > 第一百八十人徐庶出彩,策问答题

第一百八十人徐庶出彩,策问答题


  骑射之后的环节是舞刀与驰马奋矛。

  明朝武举考教考子刀枪剑戟及拳击、击刺,但张瑞所设科举没有那么复杂。

  只考教刀法一项,步战杀敌,远靠弓弩覆盖,近靠长矛列阵,只有贴身时才会考验到士卒的搏杀技艺,此时用到的只可能是刀法。

  所有考子都上台演练了一套搏杀刀法。

  看考子演练刀法,完全不同于看后世那种软绵绵、慢腾腾的表演。

  考子的刀法又快又狠,一招一式之间都有戾气俨然。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利刃霜飞之间,仿佛能见到,一位位肃杀奋勇的猛将,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刀光剑影,掀起一片片腥风血雨。

  典韦善双戟长刀,在舞刀这一项,典韦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即便围观的群众,看到典韦在校场中刀光凛冽,力猛而势重,亦感觉全身森寒。实在很难想象,究竟什么样的勇士,才能正面挡住持刀奋杀的典韦。

  一旦这位猛将身披重铠,头戴兜鍪,持刀展开冲击,必然所到之处尽节披靡,瘦弱士卒甚至会被其凶猛撞飞。

  究竟什么样的人,能挡住这种凶蛮勇士,武举随即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排列成林的精锐铁甲骑兵,哪怕蛮族悍勇,嗜血狂暴。中原铁骑亦将披覆铁甲,挺起矛阵,将一切血肉之躯,尽数碾为尘埃。

  这对应的正是武举中的驰马奋矛。

  为了显示尊荣,所有考子都被分配到一杆马槊。

  这种做工精良,耗资不菲的战争利器,能最大程度展现骑兵碾压一切的战力与气势。

  武举到这一刻,非但没有定下状元归属,反倒使竞争者又多了一人。

  典韦通过负重行军、举石、开硬弓及舞刀取得了四项榜首,

  而刘从钧则通过步射、骑射压倒性的优势扳回一城。

  谁也没想到此时会有人异军突起,在各项考核都表现平衡的情况下,一举拿下驰马奋矛一项的榜首,从而将成绩提升到了名列前茅。

  赵云为张瑞介绍道:“此项榜首者,名为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人,曾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因与文考探花石韬亲如兄弟,故其最终选择参与武考。”

  徐庶在魏国的官职为右中郎将,这位蜀汉鼎鼎有名的军师,更擅长的却是军略与兵法。

  张瑞也的确不曾听闻徐庶有什么治国理民的事迹,以徐庶善刀戟的情况而言,武举要远比文科更适合。

  赵云继续介绍道:“徐庶在此前六项中,虽皆非榜首,然成绩皆稳定名列前茅,直至驰马奋槊,技艺精湛,方异军突起,有问鼎之资。”

  驰马奋矛比拼的是枪法技艺,这一点恰好是游侠的长处。

  将门子弟们多数精力都放在了骑射与兵法上,需要主将亲自持矛冲锋陷阵的情况并不常见。

  而且军中及将门都不鼓励一位饱读兵书,深谙战阵,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将领,亲自冲到第一线先登陷阵。

  除非有张辽及赵云之勇,能辟易千军。否则即便徐晃、裴俭这种校尉,也是居中指挥居多。

  倒是游侠经常舞刀弄棒,在这方面占据了优势。而典韦则是吃了骑术不精的亏,马上厮杀非其所长,所以徐庶脱颖而出。

  徐庶的脱颖而出,令张瑞心中有所展望。

  历朝的武状元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郭子仪。

  出身太原郭氏的郭子仪,以武举高第而入仕从军,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开始平定安史之乱,克复长安、洛阳两京,击败吐蕃,威震天下,成为诸夏千古传扬的名将。

  或许整个汉末都没有将领能到达郭子仪的高度,但武举的出现,无疑使发掘这种人才成为了可能。

  徐庶这种文韬武略的人才,正适合经过武举而被培养成为名将,从而诱使更多的豪杰投身武举,早晚有一日会发掘出一位类似郭子仪这种的不世出之名将。

  历经三天考核,武举的武艺测试结束,典韦暂时位列榜首,刘从钧紧随其后,第三名的徐庶反而最有希望折桂。

  因为随后考核的军谋是与武艺分数等同的大项,各占武举评测之半数。

  如负重行军、步射、骑射、驰马奋矛等都只是武艺中的具体分项。

  按公示的武举典制,军谋这一科也分策与论两项。

  策是考兵法,出自《孙子》、《吴子》及《六韬》。

  策问有两篇,今岁考的第一篇为《孙子兵法》中的第二章,作战篇,“凡用兵之法……”

  考子需完整答完后面的:“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并在其后标注解释,考教考子是否能够精通兵法。

  第二篇则是《六韬·龙韬·军势》里的“攻伐之道奈何?”

  考子则需完整默写出:“资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并给出注释。

  策问这两道题,不算难也不算容易。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对文科考子而言,这实在是不能再容易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及《六韬》,三本书加起来也只有寥寥数万字,如阚泽,蔡琰之类天才,只需要看一遍便能永记于心。哪怕普通士子,用心去记,一两月亦能熟记于心。

  《出师表》七百多字,后世普通学生几节课的功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三本兵法,用心去背,耗时近年,怎么能也熟记于心。

  但武举中不少人都是手指比铁杵还粗的猛将,如典韦、张飞这种,其本身端坐在桌案前读书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别提还要熟记于心,融会贯通,然后在今日全部写于答卷之上。

  所以当徐庶、刘从钧等大批考子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答完时,典韦还眉头高耸,咬着笔头,一字一顿的思索着,连策问第一题的默写环节都没写完。

  同时答卷上的涂改痕迹,就像鬼画符一样,看得考官都直摇头。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8581363_68453174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