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入学国子监
突然有一天,贾瑞正在班里讲授考试技巧,前门突然有敲门声。
过了片刻,焦大在教室外面敲了敲门。
贾瑞停下了课程,对孩子们说道:“大家先背诵课文,我先出去一下。”
推开门,走出去一看,原来是这个坊的里正,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
“给贾先生请安了!”这里正姓赵,具体名字不太清楚。
“赵员外多礼了,不知道此次找贾某是有什么事吗?”贾瑞问道。
赵里正略略啧啧嘴,实在有些不习惯贾瑞这种直来直去的聊天风格,但是既然他问了,自然就回答道:“贾先生在今年春天高中了秀才第三名,当时贵府家中发生了一些变故,因此没有领取这秀才告身,学宫的老爷们便派了人到我这里,并通知您九月初一去国子监报道。”
原来凡是秀才考试在前一百名的,都有资格去国子监读书,并领取国家助学补贴,从此被称为廪生。
贾瑞考上秀才后,因为在贾府中的风波,当时那差人并没有来得及告知贾瑞,好在国子监在统计报名人数的时候,再次找到了贾瑞此时所在的坊的里正,将这件事通知了贾瑞。
“原来是这样,那就有劳了。”贾瑞笑着说道,赵里正笑得很开心,说道:“应该的应该的,我看咱们私塾里有不少年轻小子,如果坊里若是发生了盗匪或是走了水,还请贾老爷多多帮忙啊。”
里正并不是朝廷官员,而是一种差役一样的强制劳动,不过地方上也都会选举一些大家都认可的人担任。职务的性质就类似于贾瑞前一世的社区主任。
这种人最是和气,什么人都不得罪,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尤其是在京城的里正,更是消息灵通,又会来事,对谁都是笑脸相迎,最爱结些善缘。
“好的,没问题,都是街坊邻居的,有什么事情我们必然会守望相助的。”贾瑞笑着说道。
赵里正高兴道:“那就好,那就好,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不打扰先生教书了。”
说着拱手为礼,转身离开了。
贾瑞收好自己的秀才告身和其他相关的证明,回去继续教书不提。
令贾瑞感到意外的是,随着去国子监报道的时间越来越近,自己在风月宝鉴正面空间中书写的“人字符”居然有一些开始慢慢的散发出一些淡薄的灵光来,虽然不至于将符文激活,但是灵光却骗不了人,令自己有些不解,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名气传播的缘故吗?
到了报道的这一天,一大清早,贾瑞洗漱干净,吃完早餐,穿戴整齐,带好自己的秀才身份告身和其他文件,坐上提前约好的车,便向国子监去了。
国子监建在京城的东边,主体是由皇家园林改建,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作东苑。每年全国各府秀才考试的前三名都有资格到国子监来读书,此称为贡监,意思是向皇帝进贡人才。
不过因为外地的秀才大多不会选择来京城的国子监来读书,而是选择在本地就读,以备考举人,秀才贡生的名额每年都招不满,因此慢慢的就拓展为只要是成绩在头榜上,也就是前一百名都可以来国子监读书。
按照惯例来说,监生熬够了念头就可以补缺做官的,又可以直接去参加举人考试,因此很多有钱人家都会选择来这里读书。
入国子监读书的方式还有很多,最多的还是花钱来读,被称为“捐监”,捐监所需要的钱粮可不是一点半点,所以用捐监方式获得名额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富大贵的身份。
宁国府的贾蓉就是捐监。贾宝玉和贾兰未来也准备走捐监的路线,只是现在还年幼,没有捐罢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当时贾瑞考了一个秀才第三名,贾府中除了贾政之外无人重视。
因为捐监的人多,这些人的消费力又极强,国子监的周围也成了文化“商业街区”,周围不仅文房四宝店、书店极多,就连酒楼、青楼也遍地皆是,但凡看起来有钱或者长得帅的读书人,都能享受一下“满楼红袖招”的待遇。
进入到国子监的范围之后,路面都已经不再是黄土泥路,而是青石板,周围各种店铺林立,来往都是各种穿着儒袍带着儒巾的读书人,路人相见都是作揖打拱,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路上的店名也显得极有文化气息,连叫卖声也朗朗上口,也讲究了平仄韵脚的,顿时感觉好像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
贾瑞并没有停下来,长驱直入,在识路的车把式的驾驶下,找到了国子监衙门,出示了自己的告身,只身进去,完成一系列注册操作。
“贾瑞?”负责注册的吏员看了看他的告身,又抬头瞧了瞧贾瑞,笑道:“没想到你就是‘怒打薛霸王’的贾瑞啊,久仰久仰。”说着,还站起来向贾瑞作了一揖。
“啊?什么时候居然有我这名声了?”贾瑞有些懵,连忙问道。
那吏员说道:“秀才、举人、进士考试之后,中榜的人都会三五成群的去拜访座师,在放榜之后新榜秀才们也曾去荣国府私塾寻你,谁曾想居然找不到你,私塾的学生们便将你的事添油加醋的讲给新榜秀才们听了,所以你“怒打薛霸王”的故事就众所皆知了。
我等士林本就十分看不上那些勋贵之后,他们不过是躺在祖上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更是压制我等有识之士,最是可恨不过。原本你考上秀才第三名,许多人还说不知是不是走了后门,这一次你被贾府逐出,反倒证明了你的青白。我就说么,贾府当红的主子,怎么可能会费那力气来考秀才,不都捐监了么。”
贾瑞有些发汗,笑道:“先生谬赞了,要是有那么多闲钱,我也捐监了事。”
那吏员先是愣了一下,又哈哈大笑了起来,显然是对贾瑞的窘态颇感兴趣。
贾瑞连忙作揖问道:“不知仁兄高姓大名?”
吏员笑呵呵的回道:“不敢不敢,在下姓杨,单名一个信字。”
贾瑞再次见礼,称道:“见过杨兄,多谢杨兄美言。”杨信也站起来回礼。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8431526_54516305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