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细说大唐大全 > 第33章 第33章

第33章 第33章


6.徐敬业叛乱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唐宗室人人自危,徐敬业、骆宾王等以挽救庐陵王为名起兵扬州。

        (1)刘仁轨上疏

        武则天于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废掉唐中宗后,虽然立四子李旦为睿宗,但不许李旦参与政事,自己独揽朝政,并紧锣密鼓准备改朝换代。为了消除后患,派心腹丘神勣于三月到巴州逼死废太子李贤,五月将废弃的中宗关押到均州。闰五月,提升侄子武承嗣为宰相。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临朝称制符合上天的意思,鼓励各地进献符瑞。八月,嵩阳令樊文献瑞石,她命令把瑞石放在朝堂向百官展示。九月初六,武则天将年号改为光宅,旗帜全部改成金色,八品以下官服由青色改为碧色,东都改名神都,又改尚书省等各政府机构和官员名称。为增强对百官的监察,增设右肃政御史台,专门管理诸州地方官员,而左肃政御史台负责监察京师官员。随后,武承嗣上书,请武则天追封武氏祖先,立武氏七庙,武太后欣然答应。于二十一日追尊五代祖武克己为鲁靖公;高祖武居常为太尉、北平肃恭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又在山西文水东修造武氏五代祠堂。

        武则天这些行动充分暴露了她取代唐室的野心,遭到忠于唐室大臣们的反对。刘仁轨对武则天的图谋很早就有所察觉,并提出劝告。那是在武则天废中宗又废中宗皇太孙李重照后,留守长安的刘仁轨就上奏讲述汉吕氏专权的下场。武则天为安抚老臣刘仁轨,专门派遣武承嗣带玺书解释道:自己所以处理政务,是由于睿宗还在守丧期间,不便上朝理政。并说刘仁轨用吕后的史实提醒自己很有意义,还表扬他忠于朝廷。其实这仅仅是武则天在改朝换代准备尚不充分时的缓兵之计而已。

        宰相裴炎在武则天要追封先祖立武氏七庙时也不赞同。当时裴炎和武则天争论激烈,裴炎一针见血地指出:“太后是国母,应该保持最大的公心,不可对亲戚太偏心。难道没看见吕氏的失败吗?”太后说:“吕后将权力交给活人,是她失败的原因。如今我追尊死者,有什么不妥呢?”裴炎回答说:“事情应当从小事开始预防,不能够让不良现象蔓延。”太后对他的建议没有理会。

        武则天逐渐逼近女皇宝座,她侄儿武承嗣等娘家亲属手握重权。李唐宗室则人心惶惶,心怀不满。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二十九日,徐敬业在扬州首先起事,以讨伐武则天、匡复中宗帝位为名,发动叛乱。

        (2)徐敬业起兵

        徐敬业是徐世(勣即李世勣)的孙子,幼时便随军出战,以勇猛著称。徐世勣去世后,他继承祖父英国公爵位,担任眉州刺史,后来由于贪赃枉法被贬为柳州司马。他的弟弟徐敬猷本来担任周至令,也因此事牵连而被免官。与此同时,还有一批被贬的中小官员:给事中唐之奇贬括苍县令,詹事司直杜求仁贬黟县令,长安主簿骆宾王贬临海县丞,魏思温则从御史贬为周至县尉,而且是远贬。这些人聚集扬州,都因为遭到贬黜而心怀怨恨,便密谋叛乱。

        魏思温出谋划策,派他的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请求奉命出使江都,随后命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处举报,说:“扬州长史陈敬之密谋叛乱。”薛仲璋将陈敬之逮捕入狱。几天后,徐敬业乘驿车到达,假装是扬州司马前来上任,说:“奉太后密旨,由于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要出兵讨伐他。”这样打开府库,命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工场,让囚徒、工匠参战。在监狱将陈敬之斩首,录事参军孙处行有所抵抗,也被一同处死,扬州官吏被迫顺从。于是征发一州的兵马,改用中宗的年号嗣圣。并且设立三个府署:第一个称为匡复府,第二个名为英公府,第三个叫扬州大都督府。徐敬业自己称为匡复府上将,担任扬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担任左、右司马,魏思温担任军师,骆宾王担任记室,十几天就召集士兵十万余人。

        徐敬业发送檄文到各州县,内容主要是说:“窃取帝位的武氏,本性并不温顺,出身贫寒低贱。她从前位于太宗后宫的下列,曾经找机会侍奉太宗,博得太宗欢心,太宗年老之后,又与太子□□。她隐瞒了同先帝的私情,一心谋求皇上的宠爱,终于当上了皇后,使我们的君主陷入如同禽兽的□□境地。”又说:“武氏杀害姐姐,屠戮哥哥,杀死皇帝,毒死母亲,为人神所憎恨,不能容于天地。”又道:“野心勃勃,阴谋夺取帝位。君王爱子,被幽禁于别殿;武氏的宗族亲近,都委以重任。”又说:“先帝坟墓上的黄土尚没有干,成年的孤儿现在哪里!”又说:“试看现在国家之内,到底是谁家的天下!”太后看到檄文之后问道:“这是什么人写的?”有人回答说:“骆宾王。”太后说:“这是宰相的失误。此人如此才华横溢,却让他流离失所,没有重用!”

        徐敬业找到一个长得很像已故太子李贤的人,向众人谎称:“李贤没有死,流落于这个城市,他命令我们起兵。”于是奉他为主以号召天下。

        楚州司马李崇福统帅部下三县响应徐敬业。唯有盯眙人刘行举占领县城,不肯服从命令,徐敬业派将领尉迟昭攻打盯眙。太后下诏将刘行举任命为游击将军,命他弟弟刘行实为楚州刺史。

        (3)裴炎遭诛

        可是出乎武则天意料的是,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叛乱会在朝廷中激起巨大的□□,而宰相裴炎第一个被处死。

        裴炎在高宗朝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就已经担任宰相。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临死前受遗诏辅政。中宗登基后,官职由侍中迁任中书令,宰相班子议事处政事堂也由门下省迁到中书省,从中可见他在执政中枢的重要地位。后来,他因反对中宗将自己岳父韦玄贞提为侍中,将乳母子封五品官,与中宗之间矛盾尖锐。武则天正是利用这一矛盾废弃了中宗。可是裴炎是效忠李唐皇室的,而原以为武则天废中宗后会让新立的睿宗执掌大权,没想到她却临朝称制,独断专行。所以,对于武则天要追封自己先祖,立武氏七庙,他就执意反对,还利用吕后□□引起祸乱的历史进行讽刺。武则天从此对裴炎怀恨在心。后来,武承嗣、武三思因为高祖子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辈尊位重,多次劝武则天找机会杀掉他们。当武则天和宰相商议时,刘祎之、韦思谦默不作声,只有裴炎全力劝阻。武则天越发怀恨在心。

        徐敬业叛乱,裴炎的外甥薛仲璋是领导人之一,朝廷众臣都知道,可裴炎由于自己与此事没有任何关系而问心无愧。更重要的是,他还借用这一形势威逼武则天下台,想成为令睿宗亲政的功臣。故而徐敬业举兵后他毫无反应,也不积极采取行动。武则天临朝议政,太后向他征求意见,他回答说:“皇帝已经长大了,不能亲理政事,所以叛贼们找到借口。如果太后将政权交还皇帝,他们自然会收兵。”监察御史蓝田人崔詧知道后,进言说:“裴炎受高宗临终托付,大权在握,如果没有不轨的想法,为什么请太后交还政权?”太后于是命令左萧政大夫金城人骞味道、侍御史栎阳人鱼承晔审问裴炎,把他关进监狱。裴炎被捕后,义正严辞,不肯屈服。有人劝他顺从以保全性命,裴炎说:“宰相入狱,哪有能保全的道理!”凤阁舍人李景谌认为裴炎肯定谋反。刘景先和凤阁侍郎义阳人胡元范都说:“裴炎是国家大臣之首,于国家有功,殚精竭虑效忠皇帝,天下无人不晓,我们敢担保他不会反叛。”太后说:“裴炎谋反是有原因的,只是你们不清楚而已。”他俩回答说:“要是裴炎算是谋反,那么我们不也是谋反了。”太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知道你们不谋反。”文武官员很多人都证明裴炎不会谋反,太后一概不听。没过几天连刘景先、胡元范也一同被捕入狱。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十月十八日,裴炎在都亭驿被斩首。临刑前他伤感地与遭受牵连的亲属道别说:“兄弟们的官位都是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的,没有受我一点恩赐,可今天却因我的缘故而流放到荒远的地区,我心里非常不好受。”裴炎为官清廉,籍没抄家时竟然没有丝毫家财。

        武则天利用裴炎案大肆清除朝中不忠于自己的官员。刘景先多次遭受贬黜,先为吉州员外长史,后又被人陷害在狱中自杀。胡元范放逐琼州而死。吏部侍郎郭待举贬岳州刺史。武则天还悄悄派将军裴绍业到军中将程务挺处死。程务挺勇冠三军,甚得军心,镇守边防威望很高,突厥因怕他而不敢侵犯边境。当突厥听说程务挺被杀,高兴得饮宴相庆。夏州都督王方翼因与程务挺亲近,又是已废王皇后的近属,也被捕入狱,后流放崖州而死。

        裴炎弟弟的儿子太仆寺丞裴伷先,年仅十七,上呈密奏,请求面谏武则天。太后召见他,斥责他说:“你伯父阴谋造反,还有什么可说。”裴伷先说:“我这是为陛下出谋划策,怎么敢诉说家庭的冤屈!陛下是李氏的媳妇,先帝逝世后就独揽大权,更改继位的人,疏远排斥李氏,提拔武氏亲戚。我伯父忠于国家,反被妄加罪名,杀戮株连子孙。陛下所做的一切,我非常惋惜!陛下应该尽快让皇帝复位,自己引退,安居深宫,宗族才能得以保全;要不然,天下发生变化,便没办法挽救了!”太后十分生气说:“这是什么鬼话,小子怎么敢说这样的言论!”下令拉他出去,裴伷先回头说:“现在采用我的意见,为时未晚。”一连说了三次。太后命令在朝堂上打他一百棍子,随后长期流放瀼州。

        !

        裴炎被捕后,郎将姜嗣宗从洛阳出使长安,刘仁轨问他东都洛阳的事情,姜嗣宗说:“我知道裴炎想谋反的事情很久了。”刘仁轨问:“是你自己觉察的?”姜嗣宗说:“是的。”刘仁轨说:“我有事上奏,但愿你能帮我传达。”姜嗣宗说:“可以。”第二天他带着刘仁轨的奏表返回洛阳,奏表中说“姜嗣宗知道裴炎谋反而不上报”。太后看了奏表之后,命令在殿庭上摧残姜嗣宗的躯体,在这之后把他绞死于洛阳都亭。

        武则天为了扫除不顺从自己的人,将裴炎以谋反罪处死,可是欠缺证据,为了掩饰,她让手下爪牙给裴炎编造了很多谋反罪状。说什么裴炎想利用武太后出游龙门之机,发兵逮捕她,使还政天子,可是恰好连续下雨,太后没去,这个阴谋没有得逞。更不可思议的是,还说徐敬业准备起事时叫骆宾王谋划联络裴炎。骆宾王于是写了一首歌谣:“一片火,二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又把这首歌谣教给裴炎庄园中的小孩和洛阳儿童诵唱,借以见裴炎,说服裴炎帮助他们。裴炎给徐敬业回信只写“青鹅”二字,被人告发后朝臣没有人能看懂,独武则天立时明白,说“此青字表示十二月,鹅字含我同意的意思。就是说,裴炎和徐敬业商定十二月里应外合”等等,真是绞尽脑汁。除此之外,武则天还追削了徐敬业祖、父官爵,并掘坟砍棺。

        武则天一边清除裴炎为首的忠于唐室派,一边把负责审理裴炎案的骞味道和证明裴炎必反的李景谌及控告裴炎谋反的崔詧都提拔为宰相。中央政局的动乱,给徐敬业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他采取了错误的方针。

        (4)徐敬业败死

        魏思温规劝徐敬业道:“您以恢复皇帝的权力为口号,应当率领大军正大光明地讨伐,直接进军东都洛阳,这样天下百姓知道您以救援天子为目标,五湖四海都会群起支持。”薛仲璋说:“金陵有帝王之气,又有长江这一险要屏障,完全可以坚决驻守,应该首先夺取常、润二州,奠定霸业的基础,然后再向北以便占领中原,这样进能够取胜,退也有根基,这是最好的策略。”魏思温说:“崤山以东豪杰由于武氏专权跋扈,心怀怨恨,愤愤不平,知道您起事,都自动蒸麦饭为干粮,举起锄头为武器,盼着南军的到来。不趁此局势建立大功,反而退缩以求自保,四方的人知道了,哪有不人心离散的!”徐敬业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派唐之奇守江都,自己率军渡过长江进取润州。魏思温对杜求仁说:“兵力聚集在一起才会强大,分散则削弱,徐敬业不全力渡过淮河,集合山东的兵众以夺取洛阳,不久将会失败!”

        不久,徐敬业占领润州,抓获刺史李思文,用李宗臣取代他。李思文了解徐敬业的阴谋,提前派遣使者走小道向朝廷报告,遭到徐敬业进攻后,坚持抵抗了很久,弹尽粮绝而城被攻陷。魏思温请求将他处死,徐敬业不同意,对李思文说:“叔父依附于武氏,应当改姓武。”润州司马刘延嗣宁死也不愿投降,徐敬业准备杀死他,魏思温力劝才免于死罪,和李思文一道关押狱中。刘延嗣是刘审礼的堂弟。曲阿令河间人尹元贞率军营援润州,不敌被俘,徐敬业用刀威胁他,宁死不屈而被杀。

        徐敬业的策略失误给了武则天时间,这时她用残酷而果敢的手段消除了裴炎等,重新控制了中央政局,开始集中精力发动唐军镇压徐敬业叛乱。

        李孝逸带领三十万大军气势汹汹顺运河东南而下,奔赴到江淮前线。徐敬业闻听唐军将要来讨伐,赶紧从润州回师,亲自领兵驻扎在高邮旁下阿溪水的南岸;令弟徐敬猷进守淮阳,派韦超、尉迟昭驻扎盱眙南的都梁山,形成鼎足之势。

        李孝逸到达临淮,与叛军隔水对峙。

        战幕首先在都册拉开。偏将雷仁智与徐敬业交战败下阵来,李孝逸心中畏惧,坚守不出。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对李孝逸说:“天下安危,全在这一仗上了。天下太平的日子已久,一旦听说疯狂凶暴的人,都非常专注地侧着耳朵听着他们失败的消息。如今大军长久停滞不前,远处和近处的百姓心寒,要是朝廷另外任命别的将领替代您,您有什么理由可以回避罪责呢!”李孝逸这才领兵出击。随后,马敬臣进攻,在都梁山斩杀了尉迟昭。

        十一月初四,唐朝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讨伐徐敬业。

        韦超大军占据都梁山,唐军众位将领都认为:“韦超占据险要地势进行防守,我军士卒没有用武之地,骑兵无法展足奔驰;而且没有退路的敌人往往拼死作战,强攻,自己伤亡惨重,不如分兵围困,大军直接进攻江都,占领他们的巢穴。”支度使薛克杨说:“韦超虽然据有险要,但兵不多。如今多留兵围困则前军兵力分散,少留兵则始终是后患,最好先进攻他,只要进攻必然能获胜,攻下都梁山,那么淮阴、高邮都会不攻自破!”魏元忠请求先进击徐敬猷,诸将说:“不如先进攻徐敬业,徐敬业一旦失败,那么徐敬猷就只有束手就擒。要是先进攻徐敬猷,则徐敬业派军援救,我们将两面受敌。”魏元忠说:“不对。敌人的精兵集中在下阿溪,如果我们与之决战,他们的兵力拥有优势,一旦我们失败,那时后悔莫及!徐敬猷根本不懂带兵打仗,不熟悉军事,兵力不足,军心不稳,我大军进逼,立即可以获胜。徐敬业就是想救他,从距离计算看根本来不及。我军打败徐敬猷,乘胜而进,即便有韩信、白起也抵挡不住。如今不先攻取弱者而急着去攻强者,不是最好的策略。”李孝逸采纳了他的建议,领兵攻打韦超,韦超乘黑夜逃走;进攻徐敬猷,徐敬猷闻风而逃。

        十三日,徐敬业率军依仗下阿溪坚守。后军总管苏孝祥夜间带领五千人乘小船渡过溪水率先进攻,最后失败身亡,一半的士兵在渡水时淹死。左豹韬卫果毅成三朗被徐敬业抓获,唐之奇欺骗他的部众说:“这就是李孝逸!”正准备杀头,成三朗大声呼喊:“我是果毅成三朗,不是李将军。朝廷大军已经到达,你们很快就要失败了。我死后,妻子儿女获得荣耀,你们死后,妻子儿女被充当奴婢,我还是比你们强。”他最终被杀死。

        李孝逸等军陆续到达,屡战屡败。李孝逸害怕了,准备撤军,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他说:“如今正是顺风,芦荻干燥,正好运用火攻。”他们坚持要决一死战。徐敬业布阵很久了,士卒大多疲倦观望,战阵不能整肃;李孝逸进击,借着风势放火,徐敬业大败,有七千多人被杀,淹死的更无法计数。徐敬业等轻装骑马逃到江都,带着妻女投奔润州,计划从海路逃往新罗。李孝逸率兵驻扎江都,派遣各将领追击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抵达海陵地界,大风阻断了他的去路,他的部将王那相割下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脑袋献给官军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抓获。斩首后,他们的首级都送到了洛阳。扬州、润州、楚州叛乱终于平定了。

        武则天能如此快速地平定徐敬业的叛乱,除徐敬业犯了战略性的错误这一重要原因外,还因她在那时仅仅是临朝称制,表面上保存了李唐皇室,用讨伐逆贼的名义出动三十万精锐府兵,军力是叛军的三倍。后还以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配合扬州大总管李孝逸的军队。而徐敬业的军队却是临时拼凑的松散杂兵。

        武则天杀裴炎、灭徐敬业后,抓住机会利用这两大事件怒训群臣:“我辅佐先帝二十多年,为操劳天下事真是费尽心思!你们的富贵荣华,是我恩赐的;天下的安居乐业是我给予的。先帝驾崩将天下交托给我,我爱百姓胜过爱自己。但是现在叛离的,全出自将相,你们对我怎么这样恩将仇报!如今你们中的顾命大臣,有比裴炎还倔强难制的吗?将门贵种,可以纠集亡命之徒的,有超过徐敬业的吗?握兵宿将,有比程务挺更擅长用兵的吗?虽然他们都是有能力的功臣,可是一旦不利于我,我就杀掉他们。你们的本领有强过这三人的,不妨再反对我;否则就必须忠心为我服务,不要做那些被天下人耻笑的蠢事!”很明显,她的目的是力图进一步控制外廷,进而加强□□□□。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4957010_1460048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