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农忙季
“老师说,做错事情了就该道歉。”赵海燕只好装小萝莉了,她虽然不太知道一亩田能收多少水稻,但最起码也得好几百斤。这好几百斤,都能够他们家吃好久的了。
“爸爸走了,家里只有妈妈能干活,姥姥姥爷年纪大了,我就是想帮着他们干点活,没想到弄巧成拙,都是我的错,村长爷爷,您别发火行吗?我们赔您。”说到这里,转头看着杨蕙兰:“妈妈,我不读书了,用学费赔那些,够吗?”
杨蕙兰抹了把眼泪,走到女儿身边蹲下,替她擦去眼泪:“是妈妈没用。”
老张头瞅了眼杨富贵,见他不做声,转头又看着杨富民,只一眼就知道这位年纪跟自己相差无几的是个老实本分的。
再结合刚才那孩子说的话,老张头站起身:“赔肯定是要赔的,都是公家的。”
78年的时候,农村的田地还没有实行承包制,都是集体制。打下来的粮食按照人口每家每户分多少。
“是是是,肯定赔,肯定赔……”杨富民赶紧开口。
“让你们拿粮食赔,你们也没粮食,这样吧,不是都在挑水库吗,我们东村的也要挑,东村的那块就归你们挑了吧,工分也给你们,我们不要。就这活给干了就行。”老张头状似漫不经心,但眼角的余光一直在关注这几个人的表情。
他知道,不要赔钱或者赔粮食,就干点活儿,工分还算自己的,这对农民来讲太划算。但他们村本就劳动力不足,田里的活儿都干不完了,挑那点淤泥都是早晚挤点时间出来干,工分不多不说,可累人了。
但对杨家村来讲,就不一样了,他们村人口多,劳动力也多,那么点地方,几家分分就完事了。至于村民们愿不愿意分,这就不归老张头管了。
老张头觉得自己这个法子甚好,不管对东村还是对杨家村来讲,都双赢。于是等着他们感恩戴德。
听老张头这么说,杨富民跟杨富贵都愣了下。最后,杨蕙兰看着老张头,面色有些为难。他们自己家的都挑不动了,再挑东村的,还不得累垮了啊……
“怎么,不愿意啊?”
“不是,那个,我们家就我跟我爸俩,可能会来不及……”杨蕙兰赶紧道。水库清淤就是为了夏天多蓄水。眼瞅着夏季的雷暴天气就要来了……
“没事,我让大家伙一起挑。”
这个时候,杨富贵开口了。“你牵着牛先回去吧。”
“哎。”杨蕙兰赶紧应了一声,牵着赵海燕出去了。杨富民也跟上。栓子见老爹一副要长谈的架势,也跟着走了。
等人都走了,杨富贵从口袋里掏出一包没拆封的一块多的红梅递给张长青:“别老抽你那旱烟,尝尝这个。”说完,拍了拍张长青的肩膀,也出去了。
老张头拿起那红梅,拿的老远瞅了瞅,烟盒子上一枝红梅,格外的喜庆。
老张头嘿笑一声,将烟丢给屋里那三:“我就喜欢抽旱烟,这个给你们。”
三人连忙感恩戴德,这烟跟刚才杨富贵撒给他们的可不一样,刚才撒的那是五毛一包的,现在这个可是一块多钱一包呢。
其中一人迫不及待的将烟拆开,拿出一只在大拇指上点了点后,放在鼻尖闻了闻,“嘿,还别说,好烟孬烟,闻着味儿就不一样。”
另一个也学着他的样子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脸疑惑:“我咋没闻出啥不一样啊?”
“孬瓜子,说明你不会抽。”说完,又从那烟盒里抽出三四根夹在耳朵后面,“叔,既然这么办了,那淤泥我们就不去挑了啊。”
“不去,干田里的活儿吧。这几天正灌浆呢,注意田里的水。”
“哎,知道了,叔。”说着就离开了,其他俩人见状,分了那盒烟后,也各自离开了。
老张头又点了自己的旱烟吧嗒吧嗒抽了几口后,也起身离开了。
再说赵海燕,一路上跟在杨蕙兰身后,一句话也不说。杨富民牵着牛,走走停停的,牛沿途又开始吃草了。
之前凹下去的肚子,此刻早就鼓起来了。
吃了人半亩水稻,能不鼓吗?
杨富民回头,见外孙女情绪不高,试着逗她,将绳子朝赵海燕递了递:“来,在试试……”
这次,赵海燕不敢接了。
“不是你的错,是牛自己挣脱了鼻子上的环才跑掉的。”杨富民去牵牛的时候就看到了,鼻子上的鼻环没了。
应该是之前的坏了,大家没注意。恰好轮到他们家放牛,外孙女又将牛栓在那去拔草,牛估计饿了,一个使劲,鼻环就裂开了。
“姥爷,那个活很难干吗?”赵海燕小声的问。
“咱农民就是干这个的,力气活,都一样,有啥难干不难干的。”
这个事情能这么顺利的解决,很是出乎赵海燕的意料,她以为怎么的也的赔人家几百斤的水稻。
“说句不好听的,都是公家的,牛也是公家的,水稻也是公家的。这么解决,正常。”杨富民双手背在背后,慢悠悠的道。
“那能不能我们不挑,将这个活儿让给家里劳动力多的?”说这话的是杨蕙兰。他们自己家的都挑不完了。实在不想在干别的份的了。
清淤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工分也只算一个整工,但干的活却是别的活的几倍力气。也就村里家里劳动力多的愿意干。
“回头我在问问村长。”
一行人回到家后,张桂花连忙上前问这事怎么解决的。其他的村民得知消息,早就围在赵海燕家门口了。此刻也都想知道怎么解决的。
杨蕙兰将东村的要求说了下。
“这老张头不算讹人……”
“工分还给咱,老张头这事做的漂亮。”
“我们家劳动力多我们干……”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听到这些,赵海燕心里算是彻底放心了。毕竟给工分的,蚊子再小它也算个肉。
于是,等杨富贵回来后,东村的那一块责任地很快就被家里几个劳动力多的给瓜分了。
晚上,赵海燕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她依稀记得,改革开放是在1979年开春,那也就是说,明年就实施改革开放了?
这是一件大事。赵海燕怎么也要利用这个机会来干点什么事情的。干什么呢?她们这个小村里离那个特区有点远,改革的春风吹到这里估计要推迟好久。
赵海燕想着后来的高楼大厦,想着汽车洋房,能上天的火箭,还有空间站等等。要不是自己很确信自己见过那些,她都怀疑眼前社会真的是后来那个另全世界都瞩目的社会吗?毕竟现在,他们连温饱都还没有解决呢。
很快就到了七月,这是农忙季节,全村老老少少都早早的起来,割稻,犁田,插秧,打稻,翻晒,最后在入库。
为了多干活,每年农忙的时候,村里都在以前留下来的大厨房做饭。这段时间,吃的也是公家的。
于是,全村能干的动的都开始干活。干不动重活的就带着几个半大孩子在厨房里忙活。
摘菜,洗菜,田间地头送水等等。
林振宇考上了高中,村里人觉得这孩子以后出息大,不让他跟着下田,让他大厨房搭把手。
于是,挑着茶水田间地头送水的活儿就落在他身上了。赵海燕自告奋勇的要一起。
别以为这活儿多么轻松,天天挑着水来回跑,也累的很。
于是,每天早上的十点,下午的三点,俩人要挑着烧好的凉白开去田里送水。
两个很大的木桶,上面盖着芦苇编的盖子,林振宇挑着担子走在前面,赵海燕手里又拎着两个暖壶。
“振宇哥,要不歇一歇吧。”赵海燕看着林振宇头上的汗如雨下,很是心疼的道。
“不累,不能错过时间。”林振宇头也不回的道。
一般等桶里的凉白开分完了,回去的路上林振宇还要挑一桶干净的水回去。
夏天用水吃水都厉害。林振宇每天这么来回的挑水送水,也累的够呛。
送完了茶水,下午他们还要去晒谷场帮忙。
那时候的脱粒机还是人工的,需要人踩,利用转轴的动力将稻谷脱粒。
一般都是大人站在那,一只脚踩着,一手结果一旁的人递过来弄好的一把一把的水稻,放到滚动的脱粒机上。虽然慢,但比最早的时候用石磙碾压要快的多,几乎没有耗损。石磙碾压的话,会压岁稻谷。
一般时候,一些半大小子就成了免费劳动力。小孩子不知道累,就觉得那样很好玩,一上一下的。
于是大人们也乐意让他们来踩,但不能停,一停就耽误事儿。
于是,像林振宇他们这么大的,经常就被抽过去踩脱粒机。
赵海燕也想去,奈何年纪小,力气也小,人家看不上,她就只能在外围赶走那些偷吃稻谷的家禽和鸟儿了。
一整个农忙季,基本上看不到谁在玩。在小一点的孩子都要去已经将稻子困回来但还没来得及犁田的田里去拾遗落的稻穗。
一般,这些捡来的,就归个人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4083527_7722002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