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蕃人的疫情
王维见崔希逸神色严肃,当然懂得他的深意。但见众人在场,王维又有难言之隐,不便说出。
崔希逸见他为难,就示意一下。
阿史那博恒、浑天放、达昂毋谦等人随即退出内堂,只有宋通伴在崔希逸的身边。
请王维坐在身边,崔希逸再低声问道:“朝廷接到崔某奏章,是何态度?”
王维看着崔希逸急切的神情,不禁暗叹一声。
见到王维这个状况,崔希逸和宋通,都是生出无奈。
现在的朝中,首席宰相张九龄的身体欠佳。其他的宰相如牛仙客,张九龄直言他只是辖制河西时,耕种丰收以充实国库,得到了皇帝的宠信。其实,牛仙客“目不识书”。这个意思就是说,牛仙客对于政事,并不精通;
宰执中另有李林甫,这就更不必多说了。此人口蜜腹剑,只对向上攀爬,以及保住大位蝇营狗苟。对于黎庶百姓并不关注。至于国政军务的定夺,仍是私心颇重。
如此几人,再加上其他官员之间,出于盘根错节的关系,多也是哄着皇帝开心,自己能够坐稳贵人的官位就好。
这种局面,也难怪崔希逸无奈,王维慨伤。
沉默半晌,王维只得将实情说出:“朝中争执不下,一时不能决定。况且,现在又是接连大胜,蕃方也并未进攻唐地。因此,宰执们更加不能下定决心。”
崔希逸期盼许久,本也大致猜到就是这个情况。但听得王维亲口说出,他还是觉得很是失望。
堂内一时无话,三人都是沉默不语。
许久,宋通问道:“王拾遗,那些蕃人俘虏的事,朝廷中是何态度?”
王维又觉得难堪,但既然隐瞒不了,也只好照实说出:“蕃人俘虏,有人说就要他们留在唐地,充实边地耕种之人;有人说为避免他们作乱,干脆迁往千里之外的朔方一带;有的倒是同意大使与军使的建议,但又觉得不能白白地送他们回去。”
崔希逸听着,也是点头:“当然!若是这样轻易送回,定会被蕃人认为唐人好欺负!”
“嗯,”宋通也是认可,思索片刻后,他再接着说道,“其它意见皆不可行!留他们在当地耕种,虽然可以充实边地务农之人。但蕃人的思乡之情如何解决?况且,这些人大多有亲眷,怎么可能安心在唐地耕种?”
王维听着他的话,也是频频点头。
宋通停顿一下,再接着说道:“如果将他们绑送到千里之外的朔方,这些人更是远离故乡。这样和罪囚一样地对待,他们定是不服!很可能会发生叛乱,岂不是枉自增添了大唐的麻烦?”
王维听着宋通的话,眼前似乎浮现出十几年前,在六胡州发生的惨事。
那些胡人,还是自己辗转来到大唐境内的。由于和唐将接连发生龌龊,终于连续发生了叛乱。胡人死伤严重,但唐兵唐将,也是损失甚多。
若是这些勇武、健硕的蕃人兵士,被像是牛羊一般驱赶向朔方。还别说沿路的唐方兵将会有打骂激化矛盾,就是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也未必肯前去那边。
见王维认同,宋通就继续说道:“王拾遗身为文官,或许没有深思过——唐蕃双方,似乎一直就是沿着祁连山一线,进行看似激烈、实则战况都还能控制的战斗,是为什么?”
王维看着宋通,只是连连摇头。随后,他略微思考一下,表示除了双方各自实力所限,就是对战局多有克制。至于其它方面,王维的确也不可能想得过深。
从新时代穿越过来,宋通用新知识来看大唐,肯定就比王维等人,对于唐蕃双方的多层面实力对比,了解得更多一些。
这样想着,宋通就继续说道:“除了王拾遗所言,另有地形地势的原因。唐人进去高地,就会觉得行动滞缓、呼吸费力;而蕃人突袭唐地,多是骑马。他们骤然间从高地下到平原,也会,”
如果向在场的崔希逸和王维,解释什么“高浓度氧气,对于人体同样有害”,因为他们并不懂得这些基本常识,肯定只有越说越糊涂。
宋通只好换个词汇:“蕃人也会因不适应平原的气候而发生胸闷、咳嗽,甚至发热的症状。”
崔希逸和王维听了,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王维连连催促着说:“所以呢?”
“蕃人要是因为在平原不适应,而发生这样的所谓‘疫情’,肯定会更加恐慌。”宋通带着夸大其词的心理,继续说道,“恐怕不发生叛乱的概率,是极低的才对。”
王维听了,立刻感到坐立不安。犹豫一下,他再试探着问道:“现在蕃人俘虏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发现这些症状?”
宋通故作为难状,慨叹连连。王维见他这样,更觉得心中着急,一再催问。
宋通停顿一下,再接着说道:“已有这类症状的病人出现。”
王维立刻惊骇,“哦”了一声后,嘴巴一时不能合拢。
宋通随后再说道:“目前还好,我命人找了些草药,给他们服下后,暂时可以抑制住病情。但时间久了,恐怕还是控制不住。”
王维听了先是放心,再听到宋通后面的话,又觉得心脏被一根无形的线索,提到了嗓子眼。
他连忙再次问道:“那么,以宋军使来看,到底应该怎么解决呢?”
宋通正要他这样问,但却并不着急回答。
故作思索许久,他才下定了极大决心一般说道:“放蕃人回去,才是上策!”
王维原以为宋通另有他法,比如改良药物,控制住蕃人可能的传染病爆发。
但听得宋通还是这样建议,他又是哀叹连声,然后说道:“大使,包括军使也说这样轻易放蕃人回去不妥,更何况远在近两千里之外的那些,”
说着,他似乎觉得不妥,又改口说道:“王某官职低微,肯定是不好说什么。但宰执们为国费心甚重,必不会答应如此。”
崔希逸听了半天,觉得宋通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就这样放蕃人回去,肯定不会被朝廷认可的。
可是崔希逸知道自己的爱婿颇为精明,也就猜想他另有办法想出。
于是,崔希逸也催促道:“宋六,王拾遗也是为国事忧心,你尽管直言。”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3504489_67688077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