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错天下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微风中的风

第一百六十五章 微风中的风


天亮,李景隆披甲上阵。

        看到昨夜上报的详细战损,他觉得自己的计划真是无比英明。昨日一战,南军场面上虽然占了上风,但战损比则有些不堪。

        燕军损兵近三万,南军则伤亡逾七万。

        而这样的战损比例正好说明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因与与朱棣这样的对手正面硬拼真是很难获胜。

        至少短时间内不能获胜。

        但是,如果按照自己计划走,则战胜朱棣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李景隆轻喝一声,坐下战马蹬蹬向前慢跑起来。

        他甚至有些同情历史上那个真正的李景隆,不是他太蠢,而是对手太狡猾;不管谁遇着朱棣这样的对手,结局多半都会是打败仗正常、打胜仗才是反态。

        但那是历史,现在他更同情朱棣。

        可怜的朱棣永远不会知道,他面对的不再历史上的李景隆,更不是他口中的九江儿,而是来自六百年后的自己。

        “咳咳!”他清咳两声,暗暗提醒自己:“骄傲使人落后,慎重!只有慎重,才能让今日的交战沿着计划的方向走,才能让大军顺利南撤,才能撂倒朱棣。”

        他虚眼看向天空,判定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历史上那道吹断将旗的怪风实在没有刮起来的气候基础,于是将心思再重新归集到作战计划上来。

        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他必须并且已经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令后面的辎重部队先撤,二是自己顶到三十余万大军的阵前。

        第一件事情不需要多说,辎重部队行动迟缓,只能先行一步;第二件事情受到了高巍等人的反对,但却让他生出自己都佩服的勇气和豪情。

        自己这个大将军顶在阵前,不仅仅是鼓舞士气,更重要的是唯有这样才能迷惑朱棣,才能让朱棣没有顾忌地向南追杀。

        确定再无遗漏,李景隆大手一挥,军阵向前挺进。

        燕军,与南军相隔五里对峙。

        同样的战损在朱棣心中得出的结论,自然和李景隆完全不一样。但这个结论却让朱棣明白,眼前的李景隆和记忆中的九江儿到底不同。

        不论南军伤亡多少人马,但昨日一战自损近三万,这是朱棣不能接受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显然与自己的轻视和冒进有关。

        朱棣之所以不是寻常人,其表现之一就是能够坦然而及时地认识、承认和改变自己的过失和缺点。

        包括以前曾听闻的一个传言。

        在耿炳文初到真定时,就有消息说朱允炆曾有明令,不能让他背负杀叔父的恶名。

        朱棣初闻消息,虽谈不上相信,但也没有过度置疑。而经昨日一战,他果断地认定这确实是谣言。

        否则,自己甲裙上十数个箭洞和破败的战旗又是哪里来的?

        在这样清楚而清醒的认识下,他调整了策略,今日必定不会再以杀敌多少为目的;而是准备集中七万人马,直接冲击李景隆大帐。

        此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似乎是天意,昨夜的计划与今日的实况竟然完全谋合;遥遥望去,李景隆的将旗显眼地出现在南军前阵,看在朱棣眼中,似乎它就是胜利的标志。

        胜利,还有另外一道保障。

        虽然没有消息回传,但按时间算来,河西的朱能部今日应该能渡河,成为一支改变甚至决定战场局面的奇兵。

        与此同时,南军在昨日战中并没有展示出他们火器的强大,也令朱棣感觉意外而欣喜。

        或许,今日便是一战定胜负的日子。

        看到如山如海的南军兵阵向前移动,朱棣亦下令大军向南挺进。

        两军一动,地面便开始颤抖,空气在如闷雷般的脚步声中,又开始变得压抑起来。说不清是不是数十万人挤迫造成,在两军相隔不过一里时,空气忽然流动起来。

        起风了。

        李景隆乍一察觉时难免大吃一惊,但很快又欣喜起来;确实起了风,但并不大,而且风向竟是由南向北。

        他忍不住回头瞟了眼将旗,暗道:“旗杆十寸有余,哪里是风吹得断的?所谓李景隆被风吹败在白沟河的历史记载,应该是野史吧?”

        不过此时他也顾不上过多理会这是不是野史,毕竟朱棣就活生生地在对面。

        两军再遇,撕杀又起。

        李景隆的军令已下达到千户一级,今日之战用半力即可,且要作好南撤的准备;朱棣则孤注一掷,下达的军令是全力冲击敌人的中军大帐。

        此消彼涨,燕军很快便攻入南军阵中,而朱棣更是率数千骑冲杀到距离李景隆一里之外的地方。

        李景隆亦认出朱棣,见其手起刀落、势如破竹,不禁暗暗心惊;正欲提前下令南撤,却又现异常。

        竟是燕军后方似乎有些骚乱。

        正自疑惑,已有令骑飞马而来,报道:“大将军,平安部正自敌军后面出现,他愿与大将军前后夹击,大破燕军。”

        李景隆心中一动,暗道:“我让平安西渡,不过是为了防止燕军偷袭,既然他现在杀回东岸,看来西岸已无敌军……”

        如此念起,他瞬时有些激动,暗道:“计划不如变化快,既然目的就是为打败朱棣,我又何必那么死板?不过,南撤的军令已下……”

        李景隆有短暂的犹豫,但斩杀朱棣的诱惑实在太大,终是下定决心:“此时再下令全军强攻显然有些迟,但正所谓机不可失,能今日打败朱棣又何必等到明日?!”

        此念如箭出,李景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更忘了自己坚守多日的慎重,当即下令全力攻击;其余各部还要等令骑通传,身边卫队则立即行动起来,冲着朱棣杀去。

        朱棣一直关注着李景隆的大旗,见其突然向自己逼近,心中也是禁不住微奇;同时亦察觉身后异常,回头一瞧,竟见着了平安部的旗帜。

        朱棣心中微惊,但并不慌乱,立即拨马侧向运行,以避开前后受敌之困境。但如此临时之策,很快让身后的燕军失了分寸,渐渐分散。

        李景隆瞧得分明,心中狂喜若颤,喝令左右:“前方之人便是朱棣,杀之有赏!”

        周围俱是南军精骑,闻得大将军令后更是勇猛直前;一路亦有不少南军现情况,便跟着围追朱棣。

        驰出数里,朱棣身后仅跟着十数骑;而此时,他跃马上得一个土丘,然后勒马高呼:“燕军援军到矣!”

        李景隆差点乐出声来。

        历史真有趣啊,原来的朱棣确也遇着这般困境,最终跃上河堤假意招唤援军。可恨那个李景隆竟然信了,胆怯了,从而被朱棣觅机逃走。

        此时自然不一样,虽然朱棣所处的位置不是河堤而是土丘,但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使诈罢了!

        李景隆从未像此刻这样兴奋,斩杀朱棣的念头也从未像此刻这般强烈。

        他握剑在手,喝令身后数百精骑向土丘冲去,瞬息过后,距离土丘便只有数十步距离。

        就在这些,他眼中突然出现一道黑线;不及眨眼,那道黑线便如春笋般冒出土丘,竟真是燕军!

        朱棣高呼一声,然后领着看不清数量的燕骑从上自下冲锋下来。

        李景隆大骇,急勒马头,向回狂奔;驰出十数步,身后便已传来两军拼杀的声音。

        这一反转太过突然,他的心悬到了嗓子眼,直到重新跑入南军阵中,才敢瞪眼回瞧。

        而这一回瞧,他立即瞠目结舌。

        风来了!

        微风中有一团淡黄色旋风,极快而诡异地四下飘移;但凡接近的军卒,不分南军、燕军,无不像蚱蜢般向四面弹射开去。

        李景隆突然打了个激灵,因为那团旋风没有任何预兆地向他飘过来。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3426_1357481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