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早会
“还不快回房间去,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光天化日之下的就与陌生男人搭讪,成何体统?”李善长厉声呵斥着女子,仿佛佑敬言是洪水猛兽一般。
“父亲,这位公子曾今有助于女儿。”女子向李善长解释着:“那日,女儿买书忘记带钱,这位公子曾替女儿结过帐,女儿还未还这位公子呢。”
女子柔声细语的像李善长解释着。
“哦,多少钱?”李善长听完女儿的解释,直截了当的问道。
“三十文!”女子回道。
“拿三十文给佑副统帅。”李善长像身后的管家命令道。
管家解下腰间的钱袋子,数了三十文递给了李善长。
“老夫替小女谢谢佑副统帅了,这是三十文,还请佑副统帅收好。”李善长对佑敬言全程都板着一张脸。
佑敬言对于李善长的态度自始自终都是挂着痞笑,没吐一个字。
对于李善长递来的三十文钱,更是毫不犹豫的接了过来。
佑敬言很少搞那一套虚伪的东西,他也不愿意虚与委蛇,太麻烦!
佑敬言接过李善长的三十文钱,投给他一个痞痞的笑容之后,便抬腿准备离开。
“公子……”李善长之女叫了一声。
佑敬言正准备停步,只听得李善长又厉声呵斥了一声:“还不快回房间去,梅花,带你小姐回房间去。”
“是,老爷。”梅花看起来挺厉害,到了李善长面前照样也得蔫:“小姐,我们快回去吧!”
女子被丫鬟拉扯着回了房间。
佑敬言没有理会李家父女的这场闹剧,直接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李家。
“敬言叔叔,听说李相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保儿哥哥了。”一出李府,佑敬言就听到这样一个消息。
“保儿哥哥?李文忠?”佑敬言的重点只是在这个保儿身上。
“我知道!我知道!”朱棣抢着回答道:“保儿哥哥就是李文忠将军。”
朱标并没有怪怨弟弟,摸摸他的头表扬了一句:“棣儿真是聪明。”
朱棣对于大哥的表扬也显得甜滋滋的,仿佛吃了蜜一般。谁能想到若干年之后,朱棣竟然会对自己的亲侄子下手。
真是世事难料啊!
朱标表扬完朱棣之后,又继续对佑敬言道:“李相的女儿好像心里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李相不顾女儿的意愿,强行撮合她女儿和保儿哥哥。”
“哦。”佑敬言哦了一声,不过,他怎么感觉李善长女儿的爱慕之人怎么好像是他呢?
“李善长女儿闺名叫什么?”佑敬言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
“李玲儿。”朱标回道。
佑敬言由于对李玲儿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所以对于在李善长府上发上的事情很快就忘记了。
佑敬言带着朱标和朱棣拜访完两大政治集团的代表后,便直接回了朱元璋那里。具体情节也没有像朱元璋通报,因为佑敬言知道,即使他不说,朱元璋也会从自己儿子的口中把每一个细节都打听清楚的。
第二天的早会之上,首先由李善长提出,接着,附庸李善长的那一群人纷纷附和。
紧接着,刘伯温也全面分析的尽早称帝的权衡利弊,随后。附庸刘伯温的那一群人也纷纷赞同。
最后,所以的跪在地上高喊:“请大帅早日称帝,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朱元璋一副非常为难的样子,在众人高喊了十几声之后,才终于摆摆手道了一句:“你们是要陷咱于不义啊!罢了,就依你们吧。”
“多谢大帅成全!”众人一见朱元璋同意,还喊了这样一句话。
尼玛,自己明明就已经非常急切的想当皇帝了,还搞了这样一套。真是够虚伪的!
“大帅,那我们就先讨论一下建国的一系列相关事宜。”李善长这个时候全面发挥着自己相国的职能,为朱元璋挑起了大梁。
“嗯。”朱元璋嗯了一声,算是答应了李善长的提议。
“是。”李善长道了一声,便对所有人道:“各位有什么话,还请畅所欲言。要知道,你们的每一个建议都关乎日后的江山社稷。”
“大帅,相国,各位同僚,在下觉得现在首先应该讨论的就是开元建国建国之后的国号、年号等。”首先就有人这样提议道。
“在下不这样认为,在下认为现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先改造宫殿,因为皇宫是国家的脸面。关乎着国家的形象。其次,陵寝的修建也务必尽快展开……”
“此言差矣,连年的征战早就使得百姓民不聊生了。我们再这样大肆修建宫殿,必定会使得天怒人怨,那我们与暴秦还有什么分别?在下认为,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整理农业书籍,制定历法,鼓励生产。”
佑敬言从始至终都没有发过一言,这些人说得打都有几分道理,根本无法分出谁对谁错。
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了。
“只有把建国的一系列事宜准备好,让黎民知道国家的存在,那么国家制定的历法才方为有效。黎民百姓连国家都不认同,那么国家制定的历法也不会得到百姓的认可,这基本上就没有意义了。”
讨论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朱元璋也不去制止,一副闭目眼神,任其发展的状态。
其实,谁说了什么,他都听得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
讨论了将近半天的时间,才渐渐安静了下来。
朱元璋眼看着讨论经久不息,迟迟安静不下来。才主动道了一句:“善长,伯温。你们说说你们的意见。
“刘太史令,您先说。”李善长道。
刘伯温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后,才缓缓地道了出来:“在下倒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同步进行。没有一点儿冲突。这对于将来的开元建国缺一而不可。”
“那刘太史令认为什么时候开元建国才是最合适的呢?”李善长问道,像是等着刘伯温的答案,又像是在等着看刘伯温的笑话。
反正佑敬言是这样认为的。
“在徐达将军北伐中原取得胜利之时,这是最合适的时候。”刘伯温回道:“借着北伐胜利的春风,正好能让天下百姓知道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仁义之师。”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3389_1248486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