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魏征听了,脸立刻就沉下来了,“李侍郎,河北是我亲自去的,灾民是我亲眼看的,这别有用心的是谁?救济粮从长计议,等你计议完了,那河北的百姓便都饿死了!你等得起,灾民等得起吗?”

他想过此事会有困难,没想到竟然会这么困难,李承乾说的没错,这粮要是这么要,他这嘴皮子磨烂了也不一定能要的出来。

“呵呵。”李鸿羽皮笑肉不笑道:“魏大人不要急吗!你我同朝为官,自然都站在同一立场上,为陛下分忧,为江山社稷解难,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此事我说了不算,但魏大人您说了自然也不算。”

李鸿羽每一句话都是心平气和说出来的,而且态度极好,但这软刀子扎人,令魏征更加的难受,就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毫无着力点。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心态,你跟他讲情况,他跟你讲道理,总而言之就是让你不好受。

李承乾在一旁看戏没有吭声,这些老臣仗着自己曾经的功绩在这里妄下言论,看似有些见识,实则夏虫语冰,井蛙言海。

不过这魏征也真是的,结果他早就知道,但非要走这一步,看看这文武百官的态度。

“哼!”魏征不屑道:“河北灾情十万火急,李侍郎身居长安,吃着朝廷俸禄,自然是不急,百姓的生死在你眼里还需从长计议。”

李鸿羽摇头晃脑道:“魏大人此言差矣,俗话...”

李世民听了,眉头紧皱,“好了,鸿羽你不要再说了,如果你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法子,那就站回去,耽误了灾情,朕唯你试问。”

他看着李鸿羽一副看戏的模样心生怒意,要不是念及他的年龄太大,非要让他吃板子不可。

李鸿羽听出了李世民的怒火,便不再言语,不过眼神看向另一人,在示意着什么。

此刻,魏征也没有与他们争执的时间,便直奔主题道:“陛下,老臣倒是有一计,既可以解决河北的灾民,又能消除大家的疑虑。”

李世民道:“爱卿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他一早就看出来魏征有了计策,而且与李承乾有一定的关系,魏征在不经意间撇了李承乾好几眼,别人没看出来,但他这个皇帝可是眼里不揉沙子。

魏征揖礼道:“老臣以为,我大唐北方的草原如今依旧闲置...”

他将昨日与李承乾讨论的话,叙述了一遍,此计划一出,朝堂内的反对之声,顿时少了许多。

紧接着,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魏大人此计划极为稳妥,真乃一箭双雕之良策。”

文武百官看着突然站出来为魏征说话的长孙无忌,心中骇然,这太阳还真是打西边出来了。

一直与魏征不对付的长孙无忌竟然站出来为他说话了。

要知道当初抓了魏征的人正是长孙无忌,而且要不是李世民拦下他。

那魏征便被长孙无忌送上断头台了。

这事情才过了没多久,两人竟站在了一起。

有长孙无忌牵头,文武百官便不得不深思了,连长孙无忌都与魏征冰释前嫌了,其他人若还是带着偏见看待魏征,那便得不偿失了。

“好。”李世民欣喜道:“这才是我大唐官员该有的样子。”

“朕是让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提问题的,提问题朕也会,如果没人解决问题,那朕还要你们做什么!”

“以后谁若是只管反对,而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建议,那朕非要让他尝尝板子的滋味不可!”

李鸿羽听了,缩了缩脑袋,看来今天这头出的不对劲啊。

紧接着,李世民继续道:“承乾,这东突厥的地盘是你打下来的,粮也是你缴获的,此事你最有发言权,玄成的计划,你怎么看?”

李承乾心道:我怎么看?我站着,坐着看,躺着看。

心里虽想,但此话万不能跟李世民说,不然非要将他气死不可。

李承乾拱手道:“魏大人此计,儿臣觉得可行,既然大家都没有拿得出的良策,那便试一试又何妨,这样肯定比看着河北百姓饿肚子强。”

“况且这计划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北缺粮的问题,如果只是划拨救济粮而无法解决百姓的根本问题,那只不过是拖延了百姓饿死的时间而已。”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望向朝堂内,“众爱卿以为如何啊?”

“这...”

“如今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

“恩,此法确实要比将赈灾粮运往河北要稳妥的多...”

那些站出来反对的魏征的人,相互讨论着,全都露出了赞同的目光。

李世民看着无人再反对,便继续道  :“既然众爱卿都同意,那我们便商讨一下具体的实施方案,玄成,你有具体的举措吗?”

魏征闻言看了看李承乾,“草原地区太子殿下比较熟络,老臣想听听太子殿下的高见。”

李世民一听,心道:呦呵,果不出我所料,这俩还真是私下碰过面了,不过这戏演的确实不咋的。

“好。”李世民将计就计道:“承乾,你有何高见。”

这是昨晚李承乾跟魏征商讨过的方案。

他牵头,李承乾补充,因为接下来的话题很得罪人,得罪很多很多人,他不愿魏征背这个锅,况且他也不怕。

得罪人的事李承乾最爱干。

李承乾回应道:“儿臣以为草原地区,最适合发展的便是畜牧业与工业,而且接下来儿臣要在大唐内大力推进工业的发展,何以兴国,唯有重工!”

此话一出,朝中文武百官顿时炸开了锅,就连李世民的脸上都露出了惊愕的目光。

自古士农工商,是有严明等级划分的,工匠都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是,唯有读书人,才能治国兴邦,那些武将在文官的眼里都是一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罢了。

先不说这士与工的问题,单是两者的社会地位都让这些饱读经书的大臣们难以接受。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40805885_355028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