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阁老 > 第九十八章 隆庆的为政之道

第九十八章 隆庆的为政之道


  夜幕已降。

  紫禁城的漏刻已是指到了戌时。

  乾清宫内,御座之下仙鹤香炉的鹤嘴上吐着青烟。

  侍候太监走来往香炉里添了檀香。

  坐在御座上的隆庆皇帝正随意地翻看着明日初一常朝的奏折副本。

  常朝,乃是大明朝的朝会之一,分为朔望朝和日朝,其中朔望朝顾名思义,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举行,日朝则是每日皇帝真正处理政务的朝会,分为早朝和午朝。另还有大朝,一般在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时举行,为礼节性的朝会。

  国朝初年,无论大事小事,都必须交给皇帝决断。每次早朝,从六部大佬到九品小官,乃至不入流的杂吏,都必须跑来参加早朝。连皇城侍卫抓住盗贼,都要拖到皇帝面前,交给朱元璋亲自发落。

  但在三杨当政时定下规矩,每次早朝只言八件事,且要奏事的大臣必须在前一日将副本送至内阁,内阁票拟后再送至御前披阅发落。

  这样的制度下,导致早朝越来越无聊,只是虚具形式而已。所以天子的前任嘉靖帝自大礼议后,就开始‘消极怠工’,不去参加早朝,以至避居西苑几十年不上朝。

  嘉靖帝不去参加早朝,但不等于不办事。权力一直抓在手中。

  但这对于臣子而言,就是不满,果断的必须骂一骂,于是嘉靖帝就背上了一个荒政的名声。

  至于当今的隆庆天子,在登基头一年里,还会吸取父亲的教训,上朝还算勤勉。而到了第二年,就如石星那那封奏疏所说,‘入春以来,天颜渐癯,视朝渐稀,章奏频搁,淫游屡肆’,日朝也基本是不参加的,朔望朝也就每月初一参加,十五的也不参加。

  隆庆帝此时就是在朔望朝前一晚上批阅奏章,做好早朝的准备,而皇太子朱翊钧则在一旁陪着父亲。对于朱翊钧这个聪明伶俐的儿子,隆庆帝是极为看重的,所以就算他时常流连与床笫中事,也会特意留出时间与儿子相处。

  放在上面的题本,说的都是宗室中的一些事情,除了一些宗室郡王册封王妃外,主要就是巡按御史郜光先弹劾辽王朱宪㸅十三大罪。

  宗室之事,自然需要他这个皇帝亲自处理。

  去年,隆庆帝登基不久,裕邸旧臣张居正就被超擢为内阁大学士,不久之后,湖广巡按御史陈省、礼科给事中张卤先后弹劾朱宪㸅‘酷**纵,或信符水…….’等不法之事,当时隆庆帝立即下旨将这位父亲的道友的真人名号、金印剥去,另外禄米也减了三分之一,也算是小有惩戒了。

  这次辽王朱宪㸅同志被弹劾的罪状可就不像第一次被弹劾那样简略了,而是满满当当一大堆黑材料,比如‘淫乱从姑,及叔祖等妾,**妇女’、‘殴死仪宾,禁锢县君,勒诈宗人,戕杀官校,收人之妻,攘人之产,掘人之冢,燔人之尸’、‘用炮烙割剥等非刑,剜人目、炙人面、煇人耳’等等,不计其数,触目惊心。

  隆庆细细看了一遍劾疏,既怒又惊,他性子宽和,简直难以想象会有朱宪㸅这么暴虐的人,当下就欲批示令御史按问。

  不过辽王终究还是皇室亲王,隆庆想了想,提笔批道:着刑部右侍郎洪朝选赴湖广核实,核实之后,再行处置。

  下面又是几封奏事奏疏,隆庆看了下,发现这几封奏疏都是《弹劾翰林院修撰张敬修疏》。

  隆庆笑了笑,似在意料之中。他翻开这几封奏疏,里面果然都是弹劾张敬修曲解太祖圣谕之事,言张敬修不敬太祖,不应再为太子蒙师,并请他这个皇帝下旨申饬。

  “钧儿,这些奏疏都是弹劾你张先生的。”隆庆拿着四五封奏疏挥了挥,笑着对坐在一边的朱翊钧道。

  朱翊钧一听张敬修被弹劾,立即打起精神问道:“是因为张先生解释太祖圣谕的事吗?”

  隆庆笑道:“你也知道此事?”

  “是娘亲说给孩儿听得,娘亲还说张先生不敬太祖,要请爹爹给孩儿换一个老师。”朱翊钧扯着隆庆的袖角,拧着眉头道:“爹爹不要换张先生好不好,孩儿喜欢听张先生讲课。”(注:明朝皇家在私下的称呼和民间差不多,皇帝也经常自称‘我’,而不总是称‘朕’)

  隆庆摸着朱翊钧的脑袋,说道:“爹爹是赞同你张先生的,肯定会让他继续教你。你娘终究是从小户人家出来,头发长见识短。”

  朱翊钧歪着头看着父亲,不明白父亲为何说自己的母亲见识短。

  隆庆见儿子一脸不解的样子,笑道:“你知道爹爹为何赞同你张先生解释的太祖圣谕,还将其登报通于天下吗?”

  朱翊钧摇了摇头。

  隆庆笑问:“钧儿,你觉得祖训和圣人之训都是对的吗?”

  朱翊钧道:“孩儿还未学过祖训和圣人学问,也不知其对不对,不过娘亲常常教诲孩儿,今后要时刻谨遵祖训和圣人之学。”

  隆庆摇了摇头,轻言细语道:“若是真事事都依祖训和圣人之言,那我大明江山可就危险了。”

  朱翊钧愕然道:“为什么呢?”

  隆庆叹了口气道:“因为事情时时在变。我曾听高先生讲过,祖宗定下圣训,本意是想保大明江山万世,可到了如今,一些圣训已是不合时宜了,需得求变才可。当时我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当了这么久皇帝,才明白高先生所说,不过两百年来的祖制,岂是轻易就能变的?”

  “爹爹是皇帝,只要下圣旨不就可以了吗?”

  隆庆哑然失笑:“你还小,不明白这些事情,这天下有很多事,就算是皇帝,也是无力改变的。”

  顿了顿继续道:“爹爹当了皇帝之后,才知道你皇祖父当初有多难。你道那些弹劾你张先生和张阁老的人是真的维护祖训吗?其实不然。这海禁乃是太祖定下,时至至今,不知有多少士绅豪族因海禁侵夺朝廷和百姓之利。”

  说到这里,隆庆脸带嘲讽之色:“爹爹令锦衣卫查过这些满口维护祖训的人,无一不与那些海商私贩勾结往来,为私贩走私提供便利,以此谋私利。他们说祖训不可违,实因这祖训可为他们带来利益。”

  朱翊钧恍然大悟道:“所以爹爹支持张先生的言论,是为了助张阁老开海禁之事吗?”

  隆庆郑重道:“不错,你要记住,这大明江山是我们朱家的江山,只要是对我们朱家江山有利之事,我们作为太祖子孙,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支持,至于祖制,当变则变。”

  朱翊钧问道:“那如何才可分辨出什么对我们朱家江山有利?什么对我们朱家江山不利?”

  隆庆语重心长道:“爹爹久居裕邸,与民间接触的多,看过许多百姓因断了生计变成流民,若是少量流民,还不至于出什么乱子,就是出了乱子,也可轻易平定。但若是有十万乃至百万百姓断了生计,变为流民,那必然是要出大乱子的,那时又该如何平定?

  这天下若是民乱纷起,我们朱家如何还坐得住江山。‘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民非是士民,而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只要这些百姓有了生计,有口饭吃,就不会有民乱,江山才可稳固。总而言之,一切利于百姓生计之事、中兴大明之法,都是有利于我朱家江山之事。

  譬如这开海禁,既可为朝廷和内帑带来税银,又可消缓倭患,而且还不劳民伤财,这样一举多得的事。再譬如,清丈田亩,打击兼并,让普通百姓有田可耕,流民自会减少,朝廷也可多赋税来源。再有,整顿吏治,裁撤贪赃枉法、无能的官吏。都可助我朱家江山稳固。”

  朱翊钧仰着头问道:“爹爹既然知道做这些事,有利于我朱家江山,为何不下旨去做呢?”

  隆庆苦笑道:“光是开海禁就非是易事了,更遑论其他了。其中利益纠葛,非是爹爹的一道圣旨就可解决的,爹爹也无那个才能去做。”

  说道这里,隆庆面色严肃起来:“你要明白,天下之大,诸事繁杂,非是皇帝一人可以处理得了的,故而,为人君者,对于有才能、能干事且为江山百姓计的臣子,必须要多加倚重,大胆放权,少加掣肘,而皇帝只需分辨哪些事是利于江山社稷即可!”

  这时候,隆庆心中不由想到:张先生虽是徐阶的学生,但和高先生一般,都是一心为国之人,可放心用之。只是,高先生不在朝中,终究还是不能安心。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8527_66493511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