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阁老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想法

第一百二十三章 想法


  隆庆听张敬修再次说起大明税制的问题,叹了口气道:“高师傅、张师傅都说过,朝廷财政之难,在于税制,可朕也不知道这赋税于百姓而言,到底是高还是低,若要说高,可朝廷为何会财政空虚;若要说低,可高师傅和百官都说赋税过高,朕也多次下诏蠲免。卿可否为朕解惑?”

  张敬修道:“臣有一友人出自于徽州行商之家,臣与其详谈后,于商税税制略有所得,臣请以商税为例,试言一二。”

  “卿且言之。”

  张敬修沉思片刻,说:“我朝凡商业税三十取一,且婚娶丧祭时节礼物、自织布帛、农器、食品及买既税之物、车船运己货物、鱼蔬杂果非市贩者,俱免税。此确可称得上低,然而,此只为表象而已。

  臣那位友人对臣讲述其行商时亲身经历,说他至杭州、荆州等地经商时,除在税课司衙门按三十取一之成法纳税外,还需向抽分衙门交税。这抽分衙门,由户部、工部遣差部官管理,不维地方接连,重复抽税,而其人贤否不齐,宽严异法,但知增课以逞己能,不恤侵克以为民病。甚者,器皿货物,不该抽分之物,一概任意劝借留难。

  而若是一货船进京沿途买卖,除在钞关纳税外,又有船银,进店后有商税,出店有正税,及至到张家湾买卖货物,又有商税,一货之来,榷者数税。商户一路下来,非但难以牟利,有时反而还会蚀尽本钱。

  以此可见,中小商户实则苦不堪言,饱受杂税之苦。可官府既向商户征收了这么多税额,为何朝廷商税收入却连全国岁入十分之一都不到。此为何故?盖因地方官吏,以朝廷名义,行巧立名色,肆意诛求,而所得财物,却无可稽考,因而侵渔入己,朝廷却只能得薄利。如此于中小商户而言,实为杀鸡取卵,自堵税源。

  故而,臣以为,我朝税制,正税看似不高,可于百姓而言,加征摊派却是不少。加征摊派危害甚深,因朝廷让加征一,各级官府就会征十,因此朝廷征收的商税不多,可商户实际被征收的却不少。”

  这就是明朝商税征收的事实,在朱元璋时期,确实是实行了低税免税政策,可洪武之后,随着各层级官吏越来越多,朝廷开支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就要把手伸向商税。

  在洪武时,朝廷除向商人征收三十取一的正税(市税)外,另外还征收‘住税’(交易税),所谓住税,包括了塌房税、门摊税、牙契税。在这个时期,对于中小商人来说,确实算得上轻税薄赋。当然,那个时候除了天下百废待兴,需要扶持工商业外,还在于当时‘国有经济’是占有主导地位的。

  可随着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占主导地位的变成了‘私营经济’,工商业税也开始增长。而宣德时,朝廷就开始在重要关口设立钞关,征收关税。在弘治之后,工部经朝廷允许,又在各大城设立抽分衙门,对商人货物进行抽税。到了嘉靖朝,因为南倭北虏之患,嘉靖皇帝有下令增加抽分衙门,放大了向商人重复征税的口子。

  自此,无论是地方上的衙属吏胥,亦或是由户部、工部分别派遣到各地钞关、抽分衙门的官员,无不视普通商人为任由宰割的羔羊,借由朝廷名义征收的税,大多都流入了他们的私人腰包。

  隆庆喝了口冰镇酸梅汤,又让内侍给张敬修也端了一碗,问道:“原来如此,卿可有良法除此弊。”

  张敬修一口气喝了半碗酸梅汤,说道:“臣以为,朝廷当恤商利商,对于商税征收,要专门制定一部商律,规定好各项商税细则,向商人征税时,必须在商律规定之内征收,这要请朝中善理财的官员来共同会商。更重要的是,定好商税细则之后,可更易征收官商的商税。

  譬如,陛下与臣的自鸣钟行,因臣朝廷命官,臣的二叔只需向朝廷缴纳三十取一的正税,无需理会其余杂税。所以陛下说,不知我朝赋税对商人而言是高还是低,便在于此。中小商户饱受重复抽税之苦,于他们而言,自然是重税。而像臣这样的官宦之家涉足商事,只需交一次税即可,且只有三十税一,这自然是极低的。

  故而,朝廷若能定下合理的商律,明确商税征收,不仅可解中小商户之苦,亦可收官商之税改善朝廷财政。只是这和开海禁一样,亦是有违祖制。除此之外,朝廷也要健全钱制。先帝时,钱法大乱,变更频仍,实不利于商业发展。”

  张敬修翻阅了大明各项律法之后,知道大明并没有专门的商律来规范商业。当然,大明虽然没有专门的商律,但并不是说,商人就没有人管了。

  古代立法也是相当全面的,只是这些条例夹杂在很多其他律文之中。

  《大明律》中,就有很多律条看似与商律不相干的,但是其实就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大明律户律之中,有课程、钱债、市廛等条。其中课程,就是指犯私盐,私茶等朝廷不许经营的商业,钱债,就是就银钱借贷等关系厘定,市廛就是指商铺,都是商业上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些关于继承权的问题,很难分开。

  张敬修向程大位询问他在行商途中交了多少商税后,也对大明朝的商业税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还记得原时空中,高拱在隆庆三年起复后,还专门上了《议处商人钱法以苏京邑民困疏》,也是讲中小商人饱受盘剥以至破产的窘境,并建议‘厚农资商’和建立健全钱币制度。

  对于大明朝的货币,张敬修简直无力吐槽。

  国初时,因为蒙元携带大量金银、铜钱出逃蒙古,朱元璋无奈之下,下令印造宝钞,并且规定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可宝钞发行后,既没有用足量的金银作为准备金,又毫无节制滥发,而且还只发不收,没多久就变成‘手纸’。

  于是民间自发使用金银交易支付,到正统时,朝廷正式放开银禁。可自从朱元璋开了个坏头后,大明的钱法就极为混乱,市面上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民间以碎银为主要交易手段,至于五十两一锭的金花银,主要是当作官员俸禄和皇帝赏赐所用。

  而白银逐渐在民间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后,朝廷却未及时建立一套合理的铸币制度和货币体系,而是任由民间在交易中自行称量货币、验看白银成色。

  没有一套强有力的货币体系,势必会丧失对货币经济的掌控,落后于市场发展现实,这也是大明朝难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提高财政水平的重要原因。

  隆庆怔怔地看着张敬修半晌,说道:“若非张爱卿年少,朕几以为是高师傅在前。张爱卿所言,几乎和高师傅不谋而合。高师傅也是这般重商恤商,在裕邸时,高师傅就多次对朕说过,商通有无,可以利农,农利则可资商,朝廷当行厚农资商之策,农商互济。而且,高师傅亦言,朝廷需规范商制,定钱法从民便,解商民困苦。若是高师傅在此,必将爱卿引为知己。”接着又叹道:“若是高师傅在朝,张爱卿的法子也可付诸实践。”

  张敬修闻言一愣,他当然知道高拱也是理财高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拱秉政当国并不比自己的老爹差,甚至犹有过之,只是高拱只真正执政两年,很多政策还未施行,就被自己老爹联手冯保赶出了朝堂,着实有些可惜。

  张敬修不由想到,若是高拱能和老爹和睦相处,同心辅政,以二人的能力和魄力,为大明再延续两百年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张敬修不禁有些兴奋起来,他不就有机会让这个想法成为现实吗?看隆庆皇帝的态度,只要徐阶致仕,隆庆皇帝必会设法让高拱复朝。而原史中,高拱在徐阶致仕一年多后,才被隆庆皇帝召回朝中,想必也有‘徐党’势力的影响。若是高拱回朝后,还和原时空中那般,把其他阁老都挤走,只留下老爹一人,以老爹的脾性和志向,与高拱相争在所难免,自己真有能力让二人放下权力之争吗?

  “今日就与卿说到这里吧,自鸣钟一事,若有事需朕予以支持,卿尽可来找朕。至于挑选工匠研制新物件,朕亦会安排下去。”

  一时间,张敬修思绪良多,直到隆庆皇帝出声打断了他,才回过神来。

  而隆庆皇帝也是失笑,他还是头一次见臣子在面圣时走神的,不过他却毫无怪罪之意,反而涌出些亲近感。

  张敬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想起了正事,站起身恭声道:“臣除了向陛下禀报自鸣钟之事外,还有一事,请陛下应允。”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8527_66025074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