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457章 燕藩主体思想!

第457章 燕藩主体思想!


第457章  燕藩主体思想!

        马车从王宫南门驶出。

        进入红树林中,可并排通行四辆马车,水泥硬化的永备道路。

        方孝孺坐在马车内。

        透过玻璃窗,看着明媚阳光,透过红树林枝叶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

        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一边向前,一边欢快笑着。

        不知为何。

        他总感觉,这里每一处都是这么的好,让人舍不得离开。

        他喜欢这里的人文、自然、林立的,让人看着心惊的工业。

        但即便再喜欢。

        他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偷偷摸摸迁徙离开大明。

        百姓有权力,寻找一个,更能庇护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政权。

        但他身为读书人。

        不能离开。

        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忠于君王,匡扶天下,造福百姓的。

        若是他因喜欢燕藩的一切,而选择离开大明。

        那就不配做个读书人。

        也玷污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圣贤书。

        方孝孺轻轻拉开窗户。

        让窗外舒爽温和的空气,卷着树木、青草的芬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吹进来。

        斑驳的光影洒在脸上。

        柔和的让人毛孔舒展。

        方孝孺轻轻闭上眼,回味着这几日在燕藩看到的种种,这是他回到大明后,努力的榜样,奋斗的动力。

        同时,想象着,如今的燕王朱老四有什么不同。

        彼此见面后,如何说,才能让燕王回朝走一走,看一看。

        燕王是个念旧的人。

        示范区百万蒙古百姓,曾随他南下,帮他,这些年,从羊毛毯子、廉价的御寒炉子等等,给蒙汉杂居示范区多少好处?

        更是一个,心里装着中原所有百姓的人。

        燕王做事手段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自从悄悄去土桥村试探开始,这么多年,以他对燕王的了解,燕王内心,对中原有很深的情结。

        否则,这些年就不会一船一船的把粮食运回去,默默平抑日益飞涨的物价。

        燕藩的工业如此发达。

        类似耕犁、锄头、镰刀这类铁制农具。

        依托燕藩如此庞大,就连钟表、自行车这种极为精密的东西都能制造,结构简单的农具,恐怕更是不成问题。

        朝廷完成乡土村社建设经验总结,培养出足够实干的官员,全面推动乡土村社初期。

        来自燕藩的廉价农具,就被批量贩运回中原。

        为成千上万,初步完成乡土村社的村庄,提供了十分大的动力。

        这些廉价好使的锋利工具,使乡土村社在极短时间内迸发出极大的效力。

        可当朝廷乡土村社建设,进入末期时。

        来自燕藩廉价好使的锋利农具就消失了。

        转而,燕藩只是将一船一船的廉价铁锭贩运回中原。

        对于燕藩的这种转变,他还做过调研。

        最终明白燕藩在农具、铁锭上这种转变的原因。

        乡土村社大规模建设初期,大明境内传统的铁匠铺子,根本无法满足,百姓对锋利农具日益增加的需求。

        所以燕王统帅的燕藩,大规模为中原百姓提供廉价的农具。

        再加上遍布大明的铁匠铺,手工打造农具,满足了中原庞大农民群体的需求。

        乡土村社建设进入尾声时,转为只提供铁锭。

        燕王是在保护,中原那些以打造农具、厨具的手工业匠人。

        卖经过深加工农具的利润,总比直接卖铁锭更赚钱吧?

        燕王一个能把燕藩工业区搞成如此规模的人,难道不懂这些?

        说到底,还是燕王对中原百姓有着很深的情结,宁愿少赚钱,也不想因为燕藩的廉价农具,冲击中原的手工业从业者。

        说服燕王回去走走看看。

        看看中原百姓,还在普遍吃着窝窝头果腹。

        看中原百姓,还普遍无力供养孩子去读书。

        更别说,去大剧院观看舞台剧,充实精神。

        省钱买自行车、钟表了。

        或许,当燕王看到中原百姓的普遍状况后,可以稍稍放下这些年,来自大明或明或暗针对的委屈。

        多帮衬一下大明。

        也让大明,早一日,消除迂腐、虚伪、势利这些陈腐之气,能够扔掉压在中原百姓,几千年积攒的沉重包袱,轻装上路。

        ……

        方孝孺思绪起起伏伏时,马车停下。

        原来已经来到海军大营营门外了。

        这是他抵达燕京后,第一次来海军大营。

        不同于朝廷那边,木质栅栏建设的大营。

        燕藩的水泥、制砖高度发达,大营的高墙,完全用水泥和红砖建造。

        长长的营垒墙壁十分高。

        相隔十几米,紧挨城墙,还伫立着一座座比营墙更高的小型堡垒。

        目视可见,身穿白色海军军服的将士,背着火铳,认真值守,戒备着周围一切。

        “王妃,请!”

        方孝孺被说话声吸引,视线循声转移,就见一名值守的队官,冲徐妙云的马车,举手敬礼后,向后退了一步,挥手。

        营门两侧站岗的将士,迅速移开门口的粗木栏杆。

        燕藩海陆军不光军服发生了细微调整。

        敬礼之类一些军中小细节,这些年也调整了。

        就比如敬礼。

        已经由传统的捶胸礼,改为举手,倾斜指向耳尖的方式。

        他询问过原因了。

        世子告诉他,军中救护队中,新设了女兵。

        燕藩认为,女子在救护中更细心,更容易安抚受伤将士,同时,燕藩的人力十分紧张。

        女子不光可以进入军中救护队从医。

        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比如摆摊。

        教书。

        在工业区,一些轻松的环节,也有很多女性参与工作。

        总之,在燕藩,女性创造了巨大财富价值。

        和中原女性,只能做男人的附庸,相夫教子,有着很大的区别。

        根据他了解,在燕藩,女性已经对家庭经济来源,产生了十分大作用。

        经济地位提升。

        燕藩女性在家庭地位、民间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正是由于女子救护队的出现,军中原本的捶胸礼就不合适了。

        种种细节,足可以看出,燕藩这些年,不光发展民生经济,对军队建设也没有落下。

        ……

        方孝孺审视打量着营门站岗的几名将士,乘坐马车,第一次,进入燕藩海军大营。

        一排排树木后,一排排三四层不等的红砖营房耸立着。

        马车行使在两旁栽种树木的营内硬化道路中。

        不时遇到,三三两两,身穿白色海军军服,带着不同肩章的海军将士。

        年轻的士兵,一边行走,一边低声交谈。

        刚毅的脸上,时不时露出笑容。

        即便日常行走,高大身形都十分笔直。

        无不彰显,这支成立不过数年,年轻军队的精神面貌。

        每当王妃的马车、世子、郡主的自行车经过时。

        脸上洋溢着蓬勃朝气的年轻将领,都会第一时间停下交谈,立正转身敬礼。

        眼神中的敬重、崇拜、感恩,他可以看的十分明显。

        在这些将士身上,他没看到,大明军中将士那种兵痞气。

        相反,总给他一种‘文明’的感觉。

        仿佛,这些人,不像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军人,更像是一个个知礼守仪的读书人!

        在一个个所见的年轻面孔上。

        他竟然感受到了书卷气?

        马车一路来到海军军港码头。

        谭渊、张武、俞靖、吕珍、叶琛等海陆军将领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徐妙云的马车停下时。

        一群将领快步走到马车侧门几步外,立正站好。

        王宫的车夫打开门,徐妙云从马车内下来时。

        “敬礼!”

        谭渊铿锵声响起同时,海陆两军,数百名将领纷纷立正,举手向徐妙云敬礼。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

        看着谭渊、柳升为首的陆军将领,笑道:“王爷虽然从未严令禁止迎来送往,可你们跟他这么久了,还不知道他的喜好?小心回来看到你们不在陆军大营,反而都跑到海军大营,挨骂!”

        谭渊笑道:“王妃,今天恰巧是我们陆军和海军蹴鞠联谊比赛,我们是代表我们陆军,来给将士们加油的,恰巧听俞靖说,今天王爷回来,就来迎接,王爷要是骂我们,王妃可得帮帮我们……”

        方孝孺下马车,站在不远处,看着谭渊等人。

        他觉得,数年不见。

        谭渊等人也变了。

        不像北征草原回来时,只有为将者的蛮霸气势,如今,更加内敛了,竟然有点儒将的影子。

        这怎么可能!

        谭渊、张武、柳升这些人,他还不了解吗?

        随着地位升高,自己努力识字,认识点字,可充其量就是认识点字。

        和儒根本没任何关系!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行,你们身为将领,在军中这种单纯的环境中,和从政的文官不同,虽然伱们是高级将领,但也不要习染文官那些不好风气,王爷能对文官那些不好风气进行忍让,毕竟,文官要平凡和百姓、商人打交道,一些传统风气免不了,但王爷绝对不容许,军中这种市井风气泛滥。”

        “遵命!”

        数百将领,立正敬礼领命。

        徐妙云不再说话,走到前面,望着军港外水面。

        谭渊等人谁都没去打搅。

        在方孝孺走来时,谭渊笑道:“方大人,我们知道你来了,不过军职所在,还望方大人见谅。”

        方孝孺摇头,打量着谭渊,好奇询问:“谭将军,这次见面,你给希直的感觉不一样了,不,你们所有人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能跟我说说原因吗?”

        他很想知道。

        谭渊等人相互对视,不由笑了,周浪笑问:“方大人是不是觉得我们有点像你们读书人?”

        方孝孺点点头,“希直很想知道,其中原因。”

        谭渊摆手,“没什么不能说的,这些年,我们在王爷的带领下,从以前,只懂打打杀杀的丘八,变成了有知识的军人,不光我们,军中每一个普通将士,都是如此。”

        ……

        嘟嘟嘟……

        就在此时,号角声响起。

        方孝孺等人忙结束谈话。

        谭渊等海陆军将领,纷纷转身,身形笔直站定。

        方孝孺目视着一艘满布三层火炮的巨舰,在五艘中等战船的护卫下,组成编队缓缓驶入海军军港。

        燕藩海军战船,这些年,已经由最初的三百艘,缩减为一百五十艘了。

        战船数量虽然缩减了。

        但火力却一点都没有缩减。

        相反,还略有增加。

        原有的战船,除了那艘已经被命名为公爵级巨舰。

        原来的数百艘战船,都相继退役。

        重新改装成商船,出售给大明海商。

        而燕藩用这笔钱,重新建造了两种海船。

        分别是侯爵级、伯爵级。

        都是风帆和畜力二合一的混合动力新舰。

        唯一不同的是。

        侯爵级,装配五十门火炮。

        伯爵级,装配三十六门火炮。

        由一百五十艘战船组成的燕藩新海军,速度更快,火力更猛!

        这些消息,锦衣卫都有搜集到,朝廷也都知道。

        朝廷建造了几艘公爵级巨舰后。

        也在建造类似燕藩这种侯爵级、伯爵级巨舰。

        但同等级别的战舰,朝廷的火炮数量,没有燕藩的多。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朝廷没有掌握炼钢技术。

        铁铸造的火炮,笨重粗大,同等级别的战船,无法安装如此多的火炮。

        ……

        战船缓缓靠近,停泊在军港码头上。

        朱棣带着叶茂、夏时敏、蒋进忠等一群文官,从战船走下来。

        祈婳刚想跑过去,手就被人抓住了。

        扭头,又低头,就看到满脸挑衅的金豆子。

        气的暗暗咬牙,伸手揪住金豆子耳朵,金豆子虽然疼,可就是拽着祈婳不放。

        姐弟两偷偷较劲儿时。

        朱棣和徐妙云、谭渊等人已经说完话,快步向后边走来。

        姐弟两瞬间同时松手,乖巧站好。

        朱棣距离孩子们五六步时停下,看着站在前面的杨荣。

        杨荣眼睛通红,嘴唇动动,快走几步,噗通跪到。

        “学生杨荣,拜见师傅!”

        <div  class="contentadv">        哽咽声响起。

        朱棣快步走到杨荣面前,扶起杨荣,打量着,伸手拍拍杨荣发顶,笑道:“长成大小伙子了,身体结实,看样子,这些年没有忘记操练,哭什么哭,其实是师傅对不起你!”

        所有孩子都带在身边了。

        独独把杨荣留下。

        因为雄英身边不能没个知根知底,懂雄英、帮雄英的人。

        而其他孩子,和他关系太密切了。

        孩子们中间,也只有杨荣最合适。

        索性,这孩子这些年在大明,没有受委屈。

        雄英的师兄!

        老头子喜欢这孩子的学识和能力。

        就连大哥,都很认同这孩子。

        其他人有些小心思,也不敢动歪脑筋。

        “师傅不要这样说,学生会无地自容……”

        ……

        朱棣和杨荣说话时。

        方孝孺默默打量朱棣。

        朱老四剪了短发,这么多年了,将近三十岁的人了,也没有蓄须。

        圆领装,最上面一颗用椰子壳制成的风纪扣,紧紧扣着。

        威严而也不失活力。

        就好像整个燕藩,处处都显得井然而充满活力。

        “方希直!看什么,老朋友见面不认识了?”爽朗声突然响起,打断方孝孺思绪。

        方孝孺回神,看着朱棣含笑大踏步而来,忙作揖行礼,“下官方孝孺,拜见王爷。”

        朱棣一把托住方孝孺,摆手道:“行了,你方希直当初偷偷去土桥村,吃我做的饭,还跑去公祠学堂试探我,你就不是个好人,装什么装。”

        众人全都笑了。

        方孝孺笑着,情不自禁回忆起当初的一幕幕。

        目光看着朱棣。

        他对这位王爷,从最开始的敌视、戒备、惊讶、再到后来的敬重、佩服……

        如今,竟然成了朋友。

        至少,他知道,燕王把他当朋友了。

        “这次你来我燕藩,有没有再搞刺探?”朱棣笑问。

        方孝孺笑着点头,“刺探了,这段时间,看了好多,工业区我全都看了,还去看了新编梁祝舞台剧,其中,祝母对梁山伯说的那番话,给我的触动很深!”

        朱棣第一时间明悟方孝孺话中,未尽之言,微微愣怔,随即笑着拍了拍方孝孺肩膀,“你方希直是个无谓生死,头铁的,这恰恰是我喜欢欣赏你,愿意和你成为朋友的原因。”

        “能让王爷视为朋友,下官死也无憾。”方孝孺笑着打趣:“既然希直已经是王爷的朋友,不知王爷能不能带希直,好好刺探刺探王爷的海军大营?”

        “这有何不可,我们先去看将士们蹴鞠,然后我带你好好转转海军大营。”

        ……

        朱棣和方孝孺走在最前面。

        徐妙云、乌云琪格、明月、金豆子、祈婳走在后面。

        谭渊和孩子们跟在最后面。

        金豆子看着朱棣,拉了拉乌云琪格的手,好奇抬头,低语询问:“姑姑,我阿爹对这个方叔,怎么这么不同?”

        乌云琪格看了眼方孝孺。

        低头笑道:“因为你阿爹知道,读书人、官员中,类似这位方大人的,不多,只是凤毛麟角。”

        ……

        方孝孺看着两名经过的海军将士,站在路边敬礼,等走过后,问:“刚刚入军营,我就发现,时隔数年,王爷麾下的将士,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更是和大明将士截然不同,谭渊告诉我,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有知识的军人,对此,我不是很理解……”

        “等会儿我带你去看看,你就明白了。”

        “海军加油!”

        “陆军最强!”

        朱棣的话音刚落,侧前方几排树林后面,就传来热闹的喊声。

        朱棣笑道:“海陆两军正在进行蹴鞠联谊赛,咱们顺道去瞅一眼。”

        方孝孺作一请的手势。

        跟着朱棣,穿过五排高大树木,来到一片宽阔平整的绿荫草地边缘。

        密密麻麻围观的海陆两军将士,黑白分明。

        看到朱棣时,有将士要行礼。

        朱棣摆手制止。

        两军将士继续给场中,相互奋力对攻的袍泽加油鼓劲儿。

        方孝孺仔细观察时。

        俞靖、谭渊为首海陆两班将领凑到朱棣身边。

        俞靖得意洋洋,“王爷,我们海军将士,练就了在海中风浪都能钉在船上的下盘功底,说实话,每次陆军和我们比试,总是输多赢少,我们都不愿和他们打比赛,可谭渊、柳升、张武、周浪他们,输不起啊,总是缠着我们,想赢回来,可次次都输!如今,为了让陆军兄弟心里好受点,我们只能让着他们。”

        谭渊气的嘴都歪了,指着不远处的记分牌,“俞靖你能要点脸嘛,看到我们要赢了,觉得没面子,就说你们让着我们?”

        ……

        朱棣唇角含笑,听着海陆两班将领斗嘴。

        这群活宝,这次陆军赢了,海军回去后,就会拼命练习,觉得有必胜把握后,就去挑战。

        总之,双方有输有赢。

        谁都不服气。

        看了一会后。

        朱棣转身,往前面走去,方孝孺等人忙跟上。

        朱棣询问:“希直刚才观看,发现了什么?”

        “更有活力!”方孝孺的总结十分短。

        燕藩军中的活力,是他在大明军中所看不到的,“这种活力不光是在军中,燕王治下,整个燕藩,都十分有活力。”

        朱棣点点头。

        带着方孝孺走到一栋四层红砖房外。

        方孝孺抬头。

        看着楼顶前端边缘,用铁铸造而成的三个字:教学楼。

        朱棣顺着方孝孺视线,抬头看了眼,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你的疑惑,全都在这栋小楼内。”

        方孝孺跟着朱棣往内走去。

        这种数层不等的砖石建筑,来了几天,他已经很熟悉了。

        没有钢,建不了这种建筑。

        对于如今,工业能力很强的燕藩来说,这类建筑,反而比木质建筑更省钱,速度更快。

        毕竟,如果要建造大量木质建筑。

        就需要很多阴干的木材。

        这对于迅速发展的燕藩来说,就比不上水泥砖石了。

        第一层,一个大房间。

        站在门口,可见里面一个个书架。

        有海军将士,或站在书架前,或坐在桌子前,静悄悄认真看书。

        方孝孺眼中震惊一闪而逝。

        这么多书!

        即便是他家都没有这么多书!

        朱棣低声道:“这里面的书,和你们读的书有很大不同,除了少量我们认为有可取之处,重新修订的先贤书籍,剩下的,更多是各类杂学书籍,比如数术、以及数术在农田水利、建筑中的实际运用,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农学书籍、历朝历代的工艺技术书籍,我们重新修订的史书……”

        用人民史观,重新修订的部分史书,已经在军中图书馆陈列,供将士们阅览。

        不过,这些书籍只是在军中。

        并没有在外面普及。

        无他。

        他不想因为这些书,招致大明精英层更大的敌视,影响现在每年五万名额的迁民。

        如果朝廷有一天,对燕藩的态度,恶劣到禁止迁民,禁止商贸。

        他就会将人民史观的史书,直接加入到,整个燕藩教育体系中。

        朱棣转身,带着方孝孺上楼参观。

        第二层有四间教室。

        匠人、农科司研究农作物的老学究,正在给将士们讲解一些工学、农学知识。

        朱棣带着方孝孺,从二楼上三楼时,介绍道:“二楼是讲各种杂学的,三楼是讲各种军事知识、军事条例的,四楼……”

        朱棣扭头,询问雍鸣,“不见你原吉师兄,他今天在这里有课?”

        雍鸣笑着点头,“嗯,今天是原吉师兄给海军第二舰队第三护卫舰队讲楚汉时期的历史。”

        方孝孺惊讶。

        夏家大小子,都能讲课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谁来回答一下,楚虽三户是那三户。”

        方孝孺刚准备询问,就听紧挨楼梯口的课堂内,传出熟悉的声音。

        分明是夏原吉。

        方孝孺快步走到门口边缘,只见一名海军将士站起来,大声回答:“三户分别指楚国三大氏族,屈、景、昭!”

        “很好!”

        只见十八九岁的夏原吉,含笑自如点点头。

        随即反问端坐的七八十个将士,“那么,亡秦的,真是这三大氏族吗?”

        “是!”

        “刘邦是楚国人!”

        “项羽也是楚国人!”

        “陈胜吴广也是楚国人!”

        ……

        听课的将士们,纷纷回答。

        “不对!”

        夏原吉一口否定众人的答案,转身,用粉笔在黑板写下‘百姓’二字。

        这粉笔是朱棣唯一直接插手搞出来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以前的白泥块,用水锤捣成粉末,混合一点鱼漂胶,在模具中晒干水分罢了。

        夏原吉转身看着一群听课的海军将士,解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精英们,以精英史观编史的狭隘观点,如果没有百姓,仅凭三大氏族,就能打败秦王朝?我们已经学了一段人民史观,看待历史,学习历史,就不能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要从人民史观的角度,去理解、解释历史大事件……”

        “劳动者创造历史,这是人民史观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

        “我师傅,也就是燕王总说,燕藩现在的一切,不是因为他出海造成的,而是百姓跟随他出海,所有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

        方孝孺不知自己怎么从海军大营教学楼走出来的。

        默默跟随在朱棣身后,直到和朱棣一同上了一辆马车后,马车缓缓驶出海军大营,行使在回宫的林间道路。

        才缓缓从震惊中回神。

        坐在朱棣对面,看着朱棣,“王爷,这人民史观……”

        他不敢往下说了。

        等于是摧毁了精英层。

        甚至摧毁了皇权天赋的那套理论!

        朱棣知道方孝孺想说什么,“希直是想说,我就不担心,这样教育将士们,有一天,我的后代胡作非为,被将士们推翻?”

        方孝孺点头。

        朱棣含笑摇头,“我不这样看,那些胡作非为的皇帝,为什么敢于胡作非为?无非是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目空一切,把自己当神看待!”

        “乡土村社建成后,官员的官僚风气得到了很大遏制。”

        “同理,我也坚信,只要人民史观在我燕藩军中、百姓中,坚定不移推行下去后,精英层、君主都会产生敬畏,人有敬畏之心,有害怕的东西,才会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如此,后来的继承者,即便平庸一点,但至少不会胡作非为。”

        其实,就是主体思想!

        “人民史观,不但教育百姓、将士,我这一系的继承者,也必须从小学习,人民史观更是会被定为我开创燕国的祖制,任何人都不得动摇,我的继承人动摇,天下人,可以群起而攻之!这番话,将来我会写入祖制中。”

        “如果有一天,我的后人,有人不知死活,敢动摇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那就是他咎由自取,活该!”

        “只要我的后人,哪怕心里不爽,行为都坚定不移执行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百姓就会拥戴他。”

        “燕藩的君权是天赋,但在我们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中,天心即民心!”

        上苍看不见摸不着。

        如何给帝王带来敬畏?

        还不如,目视所及,密集的百姓,对君王更具有震慑性。

        当一个君主,学习了人民史观,当一个政权下的百姓,所有人都相信人民史观时。

        统治者,看着一群坚信人民史观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顾虑。

        多考虑一下百姓的。

        方孝孺沉默思考。

        他无法预判,燕王这番话对不对。

        也无法预判,燕藩一旦推行人民史观后。

        是让燕国国运变长还是变短?

        “希直,人民史观这件事,我不希望传回朝中,你知道就行了。”

        方孝孺回神,郑重点头。

        他当然清楚,人民史观新编历史,若是传回朝中,会给大明和燕国的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下一秒,方孝孺脸苍白,“燕王认为,未来大明一定会与燕国的关系更加紧张是吗?到时候,燕王就会没有任何顾虑,推行人民史观?”

        朱棣扭头看向窗外,“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你来了好几天,也看了好几天,应该明白,我燕藩和大明,在很多内在的核心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冲突,我不会为了迁就大明而变成大明,我当然希望,双方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可中原能不能也如此?”

        “这些年,我已经没有试图改变中原了,但中原对我的敌意,似乎并没有随着我离开而减轻,对吧?”

        方孝孺沉默。

        燕王对未来悲观。

        此刻,他突然也很悲观。

        一会儿还得说服燕王回朝。

        这个沉重话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方孝孺收敛思绪,转移话题,“王爷,为什么还要教将士们农学、工学?”

        朱棣笑笑,“将士们早晚有一天,会离开军中,学点东西,将来离开军营,也有一技之长傍身,对了,明年,我们军中,三十五岁以上的将士,要有一批退役……”

        方孝孺瞪大眼睛。

        三十五岁退役?

        这可是一个士兵,最好的年纪啊!

        ……

        回到王宫。

        朱棣就带着方孝孺进入书房。

        众人在外面等着,看着紧闭的书房门,全都有些紧张担心,他们都知道,方孝孺要说什么。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4725620_10370065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