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自此以后,大明再无衍圣公之名
今日,锦衣卫不打算亲自动手。
他们手握绣春刀,顺着官员队伍中特意留出的通道穿行,将人群分隔开来。
接着,不待刘建安吩咐。
来自内宫24衙门的太监小厮,带着不屑且严厉的神情步步进前。
“都给我瞪大眼睛瞧好了。”
“机灵点儿,动作都利索些。”
“官服、官帽,还有官靴、绶带、腰带,统统卸了。”
在众臣子面前,一名司礼监的老太监,双手往腰上一叉,站在刘建安背后半步远,挺胸收腹,大声吆喝着。
“本官无罪。”
“凭什么夺我官袍。”
随着太监步步逼近,一名大臣猛然喊叫,手中笏板、奏折也被吓得扔了一地。
两个小太监上前,打算强行扒下他身上那件大红袍。
眼见事态突变。
领头太监还未发号施令,身后一小太监已是一脸凶相,快步上前,右臂猛地一挥,带起一阵风声。
啪!
清脆一声。
在洪武门前响起。
那个甩手打脸的小太监,使出了吃奶劲儿,巴掌重重地落在了红袍大臣脸上。
几颗带着血丝的牙齿,自大臣嘴里飞出。
老太监眉头一皱,眼里却闪过一丝赞许。
小太监见状,连忙低头。
“大胆。”
太监冷声呵斥,却不明是在责怪低头小太监,还是对其他人。
随后他转向红袍大臣:“皇上圣意,特许你们告老还乡。你这般作为,莫非是想违抗圣旨?”
红袍大臣刹时半边脸颊肿胀如鼓。
他踉跄着跌坐在地,双手胡乱捂着火辣辣的脸。
鲜血顺着唇角汩汩而流,染红了衣襟。
多年仕途,红袍加身,高居庙堂之上。
生死予夺,尽在他一念之间。
哪曾料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内侍,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扇了他的脸。
大臣心里翻江倒海。
周围同僚个个心惊肉跳,眼见其他内侍步步逼近,意图剥夺他们官服冠冕,心头怒火与恐惧交织,却只能强自按下,不敢表露分毫。
这时,领头太监冷声开口。
“劳驾锦衣卫,替这两个没用的东西,卸了这人的官服官帽。”
身边锦衣卫迅速收刀入鞘,三两步跨上前,将那位官员牢牢摁在地上。
转瞬间,那身鲜艳大红官服就被剥了下来,官帽也被摘去。
一身白衫,就像废棋被弃于尘土里。
又一群宫廷侍从紧接着行动,卸下那些在洪武门前请求致仕的官员们的衣冠。
周围百姓哪见过这种阵仗,就算翻遍历史,何时有过如此情景。
现场只剩下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此刻谁也不敢多嘴半句。
但这就算完了?
马上的朱允熥姿态悠闲地侧头低语:“接着读。”
刘建安连忙又伸出手,第二道圣旨便落入掌中。
“奉天……大明辉煌,已历28载,开国虽乱,而今十四道皆是威武之师累累战功而得。当前四方不宁,境外侵扰频发,王道未彰,霸道凸显。”
“咱遍览史书,历数前朝,仅有秦法可鉴,欲立万世伟业,强军方能万世。今日起,咱重启秦时旧制,再行军功爵制,望百万雄师,扬国威于四海,开创万世伟业,保我大明盛世永固。”
“着令朝中各部,共议此事,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钦此。”
大明重启秦代军功授爵的政策,并正式向天下公布,广为人知。
身为应天百姓,对于这套军功爵制,只需稍加思索,便能意识到皇上这道旨意背后的深意。
而那些被宫中侍从一一剥去官服的大臣们,在听到这第二道圣旨时,个个瞳孔骤缩。
大明文官阶层的颜面,在此刻被彻底踩在了泥土里。
起初,他们不明白皇上为何敢于做出这样的决策。
但此刻一切都清晰明了。
皇上仅凭一道圣旨,就牢牢掌握了可以颠覆百万人命运的权柄。
大明再也不是文人的天下了。
文臣们一片哀叹。
这一次,刘建安无需朱允熥的吩咐,主动读起第三道旨意。
“奉天承运……国之文化,儒家为尊,天下百姓尊孔子为万世师表,此为民心所向。先圣遗风惠及千年,致和平教化,功绩流传万世。”
“然先圣之后,不思先辈之德,不行先辈之志,无视国法,私祭前朝,私通异族,以下犯上,罪不可赦。咱崇圣贤之道,心怀宽恕,死罪可免,活罪当受。”
“故剥夺衍圣公之爵,孔氏功名尽削,命有司将其押至南征大将军麾下,以王道之仁安抚新民,并遣往欧罗巴,传扬中原圣贤之道。钦此。”
洪武门前的哀嚎终于沉寂。
今天,若说皇上允了百官告老还乡,皇太孙策马威凌群臣,是把文官脸面狠狠地摔在地上。
那么褫夺孔府衍圣公爵位,抄没九族功名,放逐至遥远的欧罗巴,则无疑是将全天下士子学者,一股脑儿地踩入了尘埃。
自此以后,大明再无“衍圣公”之名。
孔子依旧是孔子,那位载誉千秋的大德圣人,世人仍将敬仰,与大明同享永恒荣光。
但儒生们从此成了皇权笼罩下的一脉学问,不再超然。
三道圣旨,一道比一道惊心动魄,如巨浪般一次次拍打着文臣们的心,冲击着嵩永街上围观的百姓,以及那些未请求致仕却匆匆而来的官员。
在这一连串震撼中,刘建安面容平静,诵读起第四道旨意。
“奉天……普天之下,亿兆黎民,朝廷设官十四道,官吏二万八千,岁岁官位虚悬。咱念民生之苦,忧社稷之重。国需良才,科举取士虽正途,然栋梁稀少。”
“今思变革,广设学院,教人识字明理,学得真本领,推行新政,办新学。开放公考,不论出身贵贱,上下并进,于新政之中,凡有才智,有志愿者,皆可于春日赴京,报名以显志向。”
“望四方周知,愿万民明白,盼有志之士汇聚朝堂,共绘大明盛世之图。钦此。”
新政与新学为何?
洪武门前,懂的人寥寥无几。
朝廷日后自会慢慢给大家说明白。
可有一点很明确,此后,在大明朝想要当官。
光靠考取举人,甚至挤进两榜进士的行列,已经不够了。
举人、进士们,依旧得经过那套公考流程。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3506075_2020136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