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
朱元璋曾被陈友谅追杀,马皇后背着他一路狂奔,终于逃出生天。太子朱标私下里将此事绘成了图轴收藏,以作纪念。
后来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心中惨然,常郁郁不乐。没有了马皇后约束,加上心情郁闷和朝政需要,他行事越加狠厉,越加肆意诛戮。太子朱标心地仁慈,于是向朱元璋进谏道:“陛下诛杀过滥,恐伤天和。”朱元璋默然无言,没有答复。
第二天,朱元璋将棘杖扔于地上,命太子拾起来,朱标觉得扎手,没有立即照做。朱元璋道:“如果我将这些刺都给你去掉,岂不美哉?现在说诛杀者,都是有罪之人。除掉他们是为了帮助你稳定权力,对你未来有莫大助益。”朱标顿首反驳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朱元璋愈加生气,拿起旁边的坐塌就扔向朱标。朱标一闪身躲开。朱元璋于是气得追着他打。朱标见躲不过,便将他私下里画的这个图轴故意掉落。画面散开,朱元璋看到上面的一幕幕,又想起了马皇后。他于是拾起来仔细观看,良久都不愿放下。朱标于是借此离开,回到自己宫中。
@以史为伴 这件事出自明代文人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从皇帝的角度来说,朱元璋是一位有谋略、行事果决、心狠手辣且思虑深远的皇帝。
从做丈夫的角度来说,马皇后是其糟糠之妻,两人结识于患难,朱元璋对她一直不离不弃。即便后来他又有了很多年轻貌美的妃子,但是他从没有因此疏远马皇后。两人之间的处事方式与民间普通的夫妻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嬉笑,还是怒骂,马皇后能够容忍朱元璋的脾气,朱元璋也能够听得进马皇后的劝说,两人可谓珠联璧合,是一对恩爱夫妻。
从做父亲的角度来说,朱元璋可谓为了儿子操碎了心。不光是太子朱标,包括其他的儿子也是如此。分封藩王既是为了大明江山,也是为了让众多儿子们在自己百年之后能有个好的归宿。诛连勋贵是为了让太子顺利接掌权力。《皇明祖训》是为了预防后世子孙执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藩王与中央王朝之间的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调整不同儿子及其后代之间的矛盾。
人无完人,朱元璋为后世诟病最多的就是他杀戮过重。其实哪代王朝不是建立在累累骸骨之上。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代帝王呢。——琼浆三盏透三关,火枣频添壮士颜。八臂已成神妙术,三头莫作等闲看。须臾变化超凡圣,顷刻风雷任往还。不是西岐多异士,只因天意恶奸谗。
话说哪咤回来见太乙真人,曰:“弟子长出这些手,丫丫叉叉,怎好用兵?”真人曰:“子牙行营有许多异士,然而有双翼者,有变化者,有地行者,有奇珍者,有异宝者,今着你现三头八臂,不负我金光洞里所传。此去进五关,也见周朝人物稀奇,个个俊杰。这法隐隐现现,但凭你自己心意。”哪咤感谢师尊恩德。太乙真人传哪咤隐现之法,哪咤大喜,一手执乾坤圈,一手执混天绫,两只手擎两根火尖枪,还空三手。真人又将九龙神火罩,又取阴阳剑,共成八件兵器。哪咤拜辞了师父下山,径往汜水关来。正是:
余化刀伤归洞府,今朝变化更神通。
且说姜元帅在汜水关计点军将,收拾界牌关,忽然想起师尊偈来:“‘界牌关下遇诛仙’,此事不知有何吉凶。且不可妄动。”又思:“若不进兵,恐误误了日期。”正在殿上忧虑,忽报:“黄龙真人来至。”子牙迎接至中堂,打稽首,分宾主坐下。黄龙真人曰:“前边就是诛仙阵,非可草率前进。子牙可吩咐门人,搭起芦篷席殿,迎接各处真人异士,伺候掌教师尊,方可前进。”子牙听毕,忙令南宫适、武吉起盖芦篷去了。
且说哪咤现了三首八臂,登风火轮,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丫丫叉叉,七八只手,走进关来。军校不知是哪咤现此化身,着忙飞报子牙:“禀元帅:外面有一个三头八臂的将官,要进关来,请令定夺。”子牙令李靖:“去探来。”李靖出府,果见三头八臂的人,甚是凶恶,李靖问曰:“来者何人?”哪咤见是李靖,忙叫:“父亲,孩儿是三太子哪咤。”李靖大惊,问曰:“你如何得此大术?”哪咤把火枣之事说了一遍。李靖进殿回子牙,备言前事。子牙大喜,传令:“令来。”哪咤进殿,拜见元帅。众将观之,无有不悦,俱来称贺。不表。且见次日南宫适来回报曰:“禀元帅:芦篷俱已完备。”黄龙真人曰:“如今只是洞府门人去得,以下将官一概都去不得。”子牙传下令来:“诸位官将保武王紧守关隘,不得擅离。我同黄龙真人与诸门人弟子前去芦篷,伺候掌教师尊与列位仙长,会诛仙阵。如有妄动者,定按军法。”
众将领命去讫。子牙进后殿来见武王,曰:“臣先去取关,大王且同众将住于此处。俟取了界牌关,差官来接圣驾。”武王曰:“相父前途保重。”子牙感谢毕,复至前殿,与黄龙真人同众门弟子离了汜水关,行有四十里,来至芦篷。只见悬花结彩,迭锦铺毹。黄龙真人同子牙上了芦篷坐下。少时间,只见广成子来至;赤精子随至。次日,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来至;随后有云中子、太乙真人、清虚道德真君、道行天尊、灵宝大法师俱陆续来至。子牙一一上下迎接,俱至芦篷坐下。少时,又是陆压道人来至,稽首坐下。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姓朱,名元璋,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省明光市赵府村跃龙冈)。俗称洪武帝、朱洪武,谥高皇帝,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皇朝。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然而,他为巩固君权,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令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而臣下权力分散,进而导致明朝后来内臣宦官乱政的局面,不过宦官仅是皇帝牵制文官集团所扶植的力量,其并未对皇帝的权力基础造成影响,没有达到汉唐宦官动辄废立皇帝的程度。大历史观是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的一种新式史观,以历史的内在逻辑为依据,通过现行发生的历史与未来作比较,从而对历史未来走向做出一定预测,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与编年体历史相似,以时间为经,史事为纬,集中反映一段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我们不妨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入手,来研究一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按大历史观可知,朱元璋出生在动荡的元朝末期。
对于明朝这位开国帝王,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他的一生,第一阶段1328—1352年,这一阶段的朱元璋的主要任务是放牛,当和尚,以及外出讨饭,这一阶段对皇帝朱元璋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1352—1368年,这一时期朱元璋的主要任务是造反,“高筑墙、缓称王”,以及推翻元朝的统治。
第三阶段是从1368—139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做皇帝。
1.
1.卑微的生命
“尧舜以来,得国至正者,唯汉与明”,这种史论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明朝与汉朝类似,开国皇帝皆是没有阶级背景的汉人,可称得上“布衣天子”。
高祖刘邦是泗水亭长,朱元璋则更惨,是地主家的放牛郎。同样的,两朝起义之初的目的都是为救万民于水火,而并非彰显个人野心。
因秦无道,刘邦私自释放刑徒,被迫藏于芒砀山,后陈胜起义,沛公啸聚三千义兵,于芒砀山斩白蛇起义。
而朱元璋所处元末时期,更是民族矛盾尖锐,人民分为四等,元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南民是最低等,元人无需劳动便可以获得汉人的全部财产。
不光如此,杀死一个汉人不需偿命,只需缴纳与毛驴等同价格的烧埋银即可,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须送给元人,甚至汉人连姓名不能拥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朱重八的名字便是如此。
可即使这样,朱重八一家仍然努力的活着,朱家世代为佃农,为地主耕种,每年所得粮食十分之八要上交地主,沉重的克扣让朱重八一家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但天不遂人愿,命运和朱重八开了一个大玩笑,1343年发生的严重旱灾以及瘟疫,夺去了朱重八双亲以及大哥的性命,孤苦无依的朱重八去找地主讨要一块土地来埋葬双亲和大哥,却惨遭拒绝,最后还是同乡的一个好心人给了他一块土地埋葬双亲。
这件事情给年幼的朱重八留下了极大的印象,年幼的朱重八十分不解,为什么地主不种地,每年却衣食无忧,而自己的父母在田垄间辛勤劳作一辈子,到死后却连一块容身之地都没有?
少年朱重八不知道,许多年前的东汉末年,曾有人发出和他同样的疑问,彼时,曹孙刘还未起事,那个时代他手执太平经振臂一呼,天下赢粮景从,他高声疾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创立黄巾军,自称大贤师,他就是巨鹿张角。
不过,和大贤师张角的主动反抗不同,少年朱重八从未想过去造反,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反抗,这时的朱重八只想在这个吃人的时代中活下来。
多么卑微的奢求!朱重八只想活下去!
2.苦难人生
失去双亲后的朱重八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每天干着脏活累活,还要遭受老和尚的责骂,即使这样的日子也没持续多久,第二年,严重的饥荒,让朱重八不得不外出乞讨。
正是这段乞讨的经历造就了后来坚毅果敢的朱元璋,每当敲开一扇门乞讨,都意味着一次冷眼与拒绝,可朱重八别无选择,生命与尊严之间的选择,朱重八选择了生命,因为他要活下去,在乞讨流浪的三年中,朱元璋受尽白眼,走遍了淮西各处,见遍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苦难的生活,为朱元璋造就一颗无坚不摧的王者之心。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伟大的,伟大的人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而成的,这一阶段后来的朱元璋影响颇深。
上天总是会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此时,朱元璋的机会来了!
元朝统治无道,各地纷纷爆发起义,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无数农民纷纷铤而走险进行反抗。
农民是最温和的存在,他们不像激进的文人,你只要让他活下去,他便不会反抗你!可即使活下去,这个最卑微的奢求,元朝都已经满足不了!一场新的社会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当时的社会上流传着“明王救世,普度众生”的说法,而这就是那一时代农民起义的最高革命纲领。
秉承这一革命纲领,颍州刘福通与韩山童揭竿而起,自立红巾军,推举韩山童为明王,北方的白莲教也蠢蠢欲动意欲讨伐元朝,各地纷纷起来响应。
而此时,收到儿时玩伴汤和来信的朱元璋还在犹豫不决。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这让朱元璋无法下定决心。
恰在此时,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去告密说他参加义军。左右是死的朱元璋,终于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开启了属于他造反之路。
朱重八的造反,实属被逼无奈,但这其中也充满着朱重八的怨恨,双亲和大哥的惨死让他记忆犹新,地主丑恶的嘴脸和乞讨时所遭受的冷眼都在这一刻涌来。
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他朱重八要活下去,要有尊严的活着,而不是像牲畜一般任人宰割!
他朱元璋要改变这个时代,不过就是一死,舍身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朱元璋立志要将自由之花种遍每一个角落!
殊不知,这一去,世上再无和尚朱重八,只有统帅朱元璋。
3.造反十载
第二阶段初期,朱元璋率先投奔红巾军郭子兴。
入伍后的朱元璋作战勇敢、机智灵活且时常身先士卒,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成为了心腹。
甚至,郭子兴不惜将养女马氏嫁与朱元璋,这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脚马皇后,因为不曾缠足,后世也用“露马脚”来比喻,说的就是马皇后的大脚。
婚后的夫妻二人伉俪情深,后郭子兴受人挑拨猜疑朱元璋,将他关入禁闭室,不许进食,马皇后不忍夫婿挨饿,窃饼藏于怀中,偷偷拿给朱元璋吃。朱元璋看见马皇后胸前的饼印,忍不住大哭。
怀饼救夫,成为一段美谈,正是因此,才让朱元璋对马皇后愈发尊敬。
随着马皇后的打点,朱元璋才得以被放出,出来之后的朱元璋更加骁勇善战,夫妻二人携手走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朱元璋在外征战,而马皇后为朱元璋打理后方,消除后顾之忧。
朱元璋的成功,好妻子马氏功不可没。
后来的朱元璋见濠州城中诸将争夺权力,于是下定决心倚靠自己力量开创一番天地。
朱元璋回到自己的家乡招募军队,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许多儿时的玩伴,纷纷来投靠他,这其中有像徐达、周德兴、郭英这样的当世猛将。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不妨朱元璋对他们的重用。
秦末时期,高祖刘邦的贴身卫士樊哙也是市井中杀猪卖肉的屠夫,动乱的时代,身份地位是最虚无缥缈的,若时运得济,布衣也可傲王侯。汉、明两朝,是最好的明证。
同样也是在这一时期,朱元璋遇见徽州人士朱升,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开始积蓄自己的力量,蛰伏待发。
这一时期,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声望达到顶点,与天下群雄争锋。
4. 一统江南
经过多年的实力积攒,当时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真正能与朱元璋一较高下的,只剩江浙的张士诚和湖北的陈友谅,面对两人,朱元璋再一次展现他天才般的军事能力和坚定的意志。
朱元璋认为盐商出身的张士诚特点是格局小,且并无远略;而渔农出身的陈友谅自幼受尽他人白眼,特点是有气度格局和心狠手辣。
如果先出兵攻打张士诚,到时,陈友谅一定会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术,倾一国之力攻击朱元璋,腹背受敌;但是如果先攻打陈友谅,格局偏小的张士诚一定不会背后袭击,到时便可逐一击破。
正是凭借非凡的远见,朱元璋制定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方针。
此时的朱元璋开启自己的登顶之路,或许,如果陈友谅不是生活在元末,又或未与朱元璋相遇,陈友谅也是平定一方、坐镇天下的人物。
只可惜,这一时期历史上只允许出现一位皇帝,最终,一时瑜亮的两人在鄱阳湖进行了大决战。
朱元璋以弱于陈友谅一倍之力,决战鄱阳湖。朱元璋凭借非凡的坚定意志和采取名士刘基(字伯温)的计谋,围困陈友谅于鄱阳湖中。陈友谅战败,突围时被流箭射中不治身亡。
天下一统即将迎来光辉,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一战鼎定了未来的历史版图,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大胜之后的朱元璋曾经来到紫金山上的一处禅寺。
在此处,朱元璋回忆起当年做和尚和乞讨的场景,寺中主持见他面带杀气,唯恐朱元璋会闹事,便拉着他去大殿讲禅,左右旁敲侧击询问朱元璋是何方人士,家住哪里,朱元璋面带笑意不予理睬。
当夜,寺院住持实在放心不下朱元璋,便向朱元璋居住的房间走去,想要赶朱元璋走。谁知早就人去屋空,但房间的墙壁上却用朱砂写就几行大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尤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此时的朱元璋不再是当年衣不蔽体的放牛郎,而是既汉之后第二个得国正者的帝王,天下枭雄陈友谅都已经败于朱元璋之手,谁还能阻挡朱元璋的崛起?
果不其然,陈友谅败亡鄱阳湖的四年后,张士诚兵败被俘,押解途中,自缢身亡。
自1352年起兵,至今1368年,朱元璋凭借他非同凡人的坚定意志和内心不败的信念,开创了足以让后人敬仰的基业。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记,救济斯民”成为时代最强音,朱元璋终于实现了让人间大地遍种自由花的理想,只不过繁华背后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浇灌的。
5.布衣天子
1368年,一个新的时代已然建立,不易日月,永照大明,自1352年起兵至今,十几载匆匆而过,他朱元璋也终究从衣不蔽体的放牛郎成为执掌天下的帝王。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十分懂得,只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才不会反对你,当政之后的朱元璋下令归耕农民,使耕者有其田。
在中央,朱元璋则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而且朱元璋对贪官十分痛恨,一经发现,查处绝不手软,以雷霆手段肃清吏治。
不用雷霆手段,不显菩萨心肠!
一系列为政举措下,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史称洪武之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少的愤懑让朱元璋开始残暴嗜杀起来,大肆屠杀功臣。受乞讨经历的影响,朱元璋性格愈发残暴,虽有马皇后的时时劝谏,但依旧不能阻挡朱元璋的嗜杀。
仅丞相胡惟庸一案,所受牵连之人有几万之多,一时间开国功臣人人自危。
为了搜集军政及关于各大臣的情报,朱元璋设立锦衣卫,被株连之人数不胜数,若非有马皇后的劝谏,大明更加会血流成河。
可就是如此残暴嗜杀的明太祖在晚年,马皇后去世时却悲痛大哭。
明史有云:“帝拗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
“帝拗哭!”
想他朱元璋自幼贫苦,乞讨时受尽白眼,不曾哭泣,参加义军九死一生,前途未卜时,不曾哭泣;
气吞山河决战陈友谅于鄱阳湖,打败张士诚,杀尽百万江南兵,也不曾有半点情绪;
但唯独那个胸中怀饼的马姑娘病逝时,明朝开国太祖哭的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
或许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兜兜转转一生,自己多想还是当年山野间放牛的朱重八,初心未改。
如果没有元末的压迫,自己或许和他人也没什么两样,一样的在田野中老死一生。
但历史终究不会给人选择的余地,自从踏入造反的道路起,放牛郎朱重八便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心如磐石的领袖。
据明史记载,临死之际,马背上征战一生的朱元璋,再一次跨上战马,朝着夕阳的尽头奔驰而去,仰天高歌:
“朱重八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重八一生有过繁华,也有过落寞,有过意气风发,也有过心如死灰,但朱重八一生唯独不曾平庸过!”
落日余晖将他的身影拉的悠长,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高歌远去!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1480_5913993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