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 召对争锋(下)
第1409章 召对争锋(下)
王锡爵这一问非常直接,不像以往心学派喜欢打着各种高大上的旗号来反对的样子,而是直截了当问财力能否支应,这是他吃定了高务实或者说户部已经再无余力用于别处的表现。
户部是不是真的再无余力?这要看高务实是否打算实行他自己收拢财权之后的新制度。
如果按照原先的制度,户部其实仍有能力支持此次作战,而倘若按照他收拢财权之后的新制度,则反而会在短期内丧失这种能力。
这么说看起来很不应该,因为收拢财权之后,户部掌握的财力明显要翻几倍,凭什么反而会“短期内丧失这种能力”?
其实不然,收拢财权之后的户部真的会暂时陷入钱荒,因为户部手里将会突然多出大量的实物,而这些实物又无法快速变现成为真金白银,继而用真金白银购买战争所需的全部物资以及作为军饷、赏赐等开销。
这里有一个后世绝大多数书籍中都不会提到的冷知识,即有明一朝的所谓的财政收入只有数百万两(如400万、500万),并非是其财政收入的总额,而是单纯指征收入库的白银。
一条鞭法要改变的就是这一条,高务实要收拢财权、取消折算的目的也是提高白银收入,但问题在于……其他税收到底有多少?
在高拱清丈田亩基本完成之后,去年也即万历十四年的大明全国财政收入大致是这样的:
田赋折银约1800万两,但绝大多数无法折算,即其中绝大多数为实物;
盐税折银约200万两,且这笔收入是全白银,但因为开中法的缘故,要支应边镇约80万两,户部实收约120万两;
商税107万两,这笔收入也是全白银,但北方诸省加上被高务实改制过的广西就交了37万两,开海诸港交了46万两,两者相加占比已经高达77.6%。
而富庶的江南地区在去掉了港口商税(实际上是关税)之后,只交了11万两。这还是经过张四维那一次在江南收商税等几次事件之后的收入,此前甚至只有几百两,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剩下的部分,则是如四川等地的商税收入。
(注:根据《中国财政史》、《明代税课司、局和商税的征收——明代商税研究之二》等资料的研究分析,历史上这一时期明代全国商税只有23054两白银……我呆滞了。)
钞关收入42万两。钞关是有明一朝征收内地关税的税关之一,可准使用大明宝钞缴税,不过因为大明宝钞近乎废用,收上来的宝钞虽然高达八九百万锭,但这笔“收入”实际价值远不如纸面,折算之后就只剩42万两银子了。
以上数据一放,就可以看出大明的财政的“缺银病”有多严重:去年全国的太仓收银一共582万两,减去盐税、商税和钞合计的269万两,实际上田赋之中的白银缴纳部分只有313万两。
然而众所周知,大明财政占比最大的收入就是田赋,现在田赋收银的比例却只有不到两成,确切的说是17.4%。
高务实一旦收拢财权,就相当于承担了将价值高达约1500万两白银的实物变现的责任,他又不是神仙,这变现不要时间的吗?
何况变现也不能瞎卖,如何在合适的实际卖出合适的价格,并且不会导致全国范围的物价大幅波动,这都是他作为“大户部”掌舵者的责任。
当然,到了那个局面,就是考验“大户部”宏观调控能力的时候了。
回头说刚才那1800多万田赋,去掉收取白银的313万两,实际上还有1500万实物税。这1500万实物税也并非全都是粮食,大致上还分为如下类别:
米、麦有2400余万石,丝绵有41.4万斤,布帛有56.3万斤,棉花绒有22.2万斤,折色钞863万锭(即上文说的那42万两钞关税,明代统计在田赋里,我也不知道为啥。)
如果读者诸君还记得前一次朱应桢和高务实谈及岛津家和日本石高制度时,曾问及高务实“大明有多少石高”那件事,就会发现当时高务实的说法很“表面”。
高务实当时回答朱应桢说大明“石高”约二十亿。这话显然只是按照大明全国耕地面积与全国平均亩产来说的,他回避了实际征收的田赋有多少这个问题,因此朱应桢放肆取笑日本蕞尔小国,只及大明百一。
实际上,日本此时的田赋税率远高于大明十倍以上,实际征收更比大明靠谱得多,大明朝的什么隐田、飞寄等偷税漏税项目在日本基本没有,所以日本此刻的财力其实并不比大明差到哪去,要不然他们全国那五十五万常备军就只能喝风拉烟了。
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先是因为宗室问题启动了开藩禁计划,户部要为很多远支宗室“一次性买断”出钱,这已经是压力巨大了。
紧接着打了西北平叛之战,虽然高务实费尽心机打了一次“短平快”战役,但毕竟除了他本人率领的“中央军”之外,西北及周边各地的军力调动、作战也是要花钱的,如此一来户部、兵部又得亏进去一大笔。
兵部花掉的部分本来和户部没关系,但现在高务实既然要收拢财权,那么兵部的账也就只能一起接手,于是负担也得转移到户部头上。
再往后就是辽北之战,这次花的钱倒不算很多,但毕竟是冬天出兵,消耗的粮食、冬装等物资却不是张口就能来的,现在户部还在想法子给辽东补上这次的“透支”,而这也要花钱。
更糟糕的是,高务实推出的取消官员俸禄折算计划,由于各种杂七杂八的折算都没了,只有粮食布帛还暂时保留,因此今年年底的这笔俸禄开支,银两部分也比往年高得多。
那么,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大明朝到底需要多少官俸?
答案是:全国文武官员一共合计28963人的俸禄为5966378石,若以米价每石六钱银子计算而全部折银,则全年所需官俸即高达358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太仓存银哪怕这一年原封未动,也给不出来,更何况之前已经花掉了绝大部分。
所以现在让高务实既发白银俸禄,又支持辽东再开新战,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因此高务实提出了一个变通之策,他笑了笑,道:“王阁老,实不相瞒,以太仓存银而言,若要辽东再战而官俸取消杂折,自然是绝无可能。不过,若百官愿意暂以米粮折算取代杂折,则此事仍有可为。”
“米粮折算?”王锡爵微微蹙眉,然后又摇了摇头:“如今百官对取消折算翘首以盼,大司农忽然又把杂折换做米粮……这恐怕不太好吧?”
好肯定是不好,不少官员可能会觉得白指望了,完全是空欢喜一场。这种先给希望,又浇灭希望的做法,搞不好会让很多人对高务实严重不满,认为他说话不算数。
朱翊钧听了也有些迟疑起来,但他对高务实的理财能力一贯极为信任,既然高务实都说办不到,那想必就是真的办不到了。
想到这里,哪怕是九五至尊也不得不泄气,面露失望之色,喃喃道:“想不到此事这般难办,这却如何是好?”
高务实估摸着可能是最近几年大明战争胜利的次数太多,朱翊钧的心气都养高了。努尔哈赤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皇帝的心理底线,已经让朱翊钧恨不得马上教训他一顿,所以才会有如此表现。
不过这事没办法啊,银子就只有这么多银子,要保证开藩禁和收拢财权两大计划顺利推进,有些事就不能不进行折中。
此时,梁梦龙忽然朝朱翊钧拱了拱手,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
“梁卿既有话,但说无妨。”朱翊钧没等他说完便接口道。
梁梦龙看了高务实一眼,略微迟疑了一下,问道:“请教大司农,若是今年的粮禄折算能比往年略高一些,不知……是否可行?”
高务实脸上的肌肉不自觉的抽了一抽,暗道:老梁同志,你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全国官员俸禄若是都算粮食,折合高达近600万石。我哪怕只是上浮一成,那也加了60万石。
你以为全国米麦收了2400万石,这60万石就是小数目?你可知道我户部的开支可不只是给官员发俸禄,我还要发军饷和宗室禄米啊!
万历十五年军饷需要多少?去掉今年西北之战和辽北之战这两场意外出现的战争,常备军饷支出折银高达906万两——当然其中直接拨银子的只有70万两左右。
然而,这就意味着有836万两折银军饷实际上以调拨粮食、布帛等各类物资为主,倘若全以粮食计算,则相当于需要调拨将近1400万石粮食以供军需!
但是,还有总是禄米要发。这个就更神奇了,因为如果不计算“开藩禁”导致的总是禄米降低,那么以今年宗室总人数高达55万人来计算,所需开支的宗室禄米将高达约1600万石。
好家伙,国库直接赤字了,而且是粮食赤字。甚至仅军需和宗室两大块就要赤字600万石粮食,至于官员,还是喝西北风吧。
不过这事当然不可能,大明朝早就不给宗室们发全禄了,要不然高务实开藩禁怎么还会得到低级宗室支持?
实际上,数量庞大的低级宗室能拿三成实禄都要谢天谢地,他们又不被允许自行谋生,所以才会支持高务实为了开藩禁而提出的“一次性买断”计划。
然而这个明面上高达1600万石的禄米虽然不必发全,但由于“一次性买断”是要花钱的,户部肯定得卖粮食变现成银子,因此这笔支出又回涨了一部分。
总而言之,兜兜转转之后,财政支出依旧是极其紧张的,而且不仅是现银紧张,“变现时间”也很紧张——这就是高务实为难在“暂时”二字的根本原因。
按照预计来说,这种局面随着各项计划的顺利推进肯定会一步步缓解,毕竟开藩禁本来就是给朝廷甩包袱,只是现在各种事情堆在一块儿才显得捉襟见肘。
高务实需要的是时间,但现在由于事多,他最缺的也就是时间了。
“倘若上浮一成折算,户部便得多支出六十万石大米……”高务实轻叹一声:“我想知道,这一成上浮能否使百官满意?王阁老,若是这般折算,不知您能满意吗?”
王锡爵立刻面色不悦,道:“即使不上浮,甚至不取消杂项折算,我也毫不在意。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我是否满意,而是文武百官是否满意。”
高务实心里翻了翻白眼,暗道:那是自然,您老是苏州首富,搞不好还是大明仅次于我高某人的次富,这点俸禄自然是不放在眼里的。就好比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我自己的俸禄到底是多少呢。
其实高务实自己拿多少俸禄的总额他是知道的,但其中哪些属于“正工资”,哪些属于“补贴”,他真的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过,因为根本不会去关心。
此时申时行却不知何故,忽然微笑着伸手虚拦了王锡爵一下,道:“元驭兄这话倒是提醒我了……”然后朝朱翊钧拱了拱手:“皇上,臣以为阁臣及各部堂官的确应当做一表率,即便户部愿意为百官提高一成米粮折奉并取代杂物折奉,这上浮的部分阁臣及各部堂官也不必拿。”
朱翊钧沉吟道:“申先生有此心固然是好,只是这提高一成折奉的事高卿还未答应呢。”
好家伙,这是在逼我表态了?
高务实叹了口气,抬手一礼,也只好道:“既然皇上也这样说了,臣也不好推辞,这六十万石米粮户部出了。”
朱翊钧听了这话,忽然哈哈一笑,道:“好好好,高求真还是那个高求真!”然后顿了一顿,又道:“不过朕既是天下之主,也不能把事情全压在你头上。这样吧,户部出三十万石,内帑也出三十万石,你看如何?”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雪碧无量”的月票支持,谢谢!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0756137_10615604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