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7章 总百揆(十二)第一把火:立储
第2117章 总百揆(十二)第一把火:立储
大的态势既然已经清晰,就要考虑具体的事务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好比战争想要胜利,首先要明确战略,接下来才好确定战术。
眼下可以确定的是,他高务实在一段时间以内必将是朝廷说一不二的重臣,唯一有权力限制他的人只有皇帝,但皇帝非到万不得已也不会限制他。毕竟,皇帝刚刚再次展示了他与高务实之间的君臣厚谊,总不能立刻自打耳光。
从这个角度而言,高务实作为新首辅,如今正是烧那新官三把火的最佳时机。
至于危机,当然也有。
首先,因为皇帝不肯增补阁员,内阁由原先的六人缩编成了四人。虽说高务实因此成了首辅,但事实上去职的两位阁老一人属于中立派,一人属于实学派——每一个是心学派出身。
换句话说,心学派阁老在内阁中的人数占比提高了,实学派的阁老占比反而降低了。如今内阁四人,真要是按照人数计票的话,实学派与心学派其实成了2:2平。
当然,高务实作为强势首辅,这种计票不可能起效——他根本不会发起“大家举手表决”这种呼吁。
另外,赵志皋虽然是心学派的阁老,但由于前一次为了保住儿子而不得不向高务实输诚,已经在心学派内部有了“投敌叛变”的黑案底,现在更多时候恐怕都不得不追随高务实,至少不太可能与高务实强势作对。这样一来,高务实的优势地位便更加明显。
这还没完,沈一贯由于涉及药膳案而自顾不暇,也不得不暂时向高务实服软,继而“自我发配”去相度泰山、扫榻南京,做好皇帝封禅泰山、拜谒孝陵的前期准备工作。
如此一来,高务实在内阁、在整个朝廷中枢,一时间就完全失去了平级制约,可谓“独掌相权”。这带来正反两个影响:
他权力极大,此时可以推行他想推行的几乎一切政策;他危险极高,任何政策的推行都由他完全负责,也为此承担全部后果。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潜在风险,那就是刚才提到的“申侯”问题。
如今的高务实与皇后、皇嫡子母子已经深度绑定,形成了如周幽王时期“申侯-申后-宜臼”一般的利益共同体。此时此刻,“周幽王”的态度是最关键的。
如果幽王觉得这一格局没有问题,申侯权力大点就大点,反正也不影响我周天子的地位,那么一切照旧,天下安泰,四海升平。
如果幽王觉得这一格局很有问题,申侯的权力已经大到无法制约,不仅让我这周王只能事事迁就于他,还能影响我百年之后朝廷的格局,甚至由于储君也被申侯控制,那我这个周王有没有必要活着,其实也看申侯怎么想……若是如此,麻烦就大了。
“申侯-申后-宜臼”模式对于周王本人最大的威胁就在于这是个强强联合,他们甚至强到可以随时抹除周王本人而不必担心任何政治反噬。
想想看,申侯实力强大,在朝中树大根深不说,自己还有兵权,可以调动大军随时开进京师,确保朝廷中枢不能脱离他的掌控;
申后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是周王的敌体,一旦周王突然驾崩薨逝,申后就有了代行天子之权的合法性,一时间懿旨等同圣旨;
宜臼作为申后长子,虽然作为王太子时并无实权,但他拥有最正统的名义、最尊贵的身份,可以在某些时刻发挥最关键的作用——比如周王暴毙,只要宜臼宣布一切无异,其他人就没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然后宜臼继位,申氏集团彻底把持周王朝朝政。
在中国的历史上,重臣不得结交太子乃是一项潜规则,甚至是明规则,原因就在这里:你已经是手握大权的重臣了,如果还能控制太子,那你直接把皇帝弄死,推太子继位,之后可不就再无掣肘?
不仅太子,理论上所有具备继承权——哪怕是顺位继承权的皇子,都是朝廷重臣不该结交的,因为一旦你这个重臣手里的实权与皇子的继承权相结合,那么皇帝本人就立刻处于一种可以被取代的危险位置。
伱要是皇帝,你也不答应啊!
不过如今的局面还没坏到那个程度,大明自有大明的政治惯性,也有大明各种制度互相限制的作用存在,皇帝还不至于担心没有开府实权的首辅会铤而走险干掉自己,推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继位。
关键是,目前皇帝与高务实还没有什么严重矛盾,高务实看起来也似乎没有把自己推上这条绝路的必要,甚至他还早就明确了他将来想要的是什么——南疆嘛。
南疆?对于皇帝而言,这本来就不是大明的固土,许诺出去并不心疼。甚至,如果将来南疆掌握在一位汉臣手中,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何况这样一来南疆在名义上还成了大明的国土了,这不也是一种开疆拓土吗?
京华所出的天下堪舆图皇帝早已看得烂熟于心,南疆、南洋在皇帝看来虽然不小,但从地理上而言未免有些支离破碎,“实非王业之基”,只能翼辅中原。
所以,皇帝与高务实之间现在已经有了一种默契、一种新的心理平衡。
你好好做朕的元辅,将来朕会把南疆南洋打包作为奖赏赐予你,让你高家拥有大明建国以来外姓臣子之中最为巨大、富饶的基业。
至少到目前为止,双方对此默契都是满意的。
隐忧虽有,但平衡与默契毕竟已经达成,高务实该干正事了。
次日一早,首辅高务实亲自上疏,请求皇帝早立太子,并明确皇嫡子常灏就是太子的最佳且唯一的人选,请皇帝早做决断。
同日上午,与高务实一并上疏的还有大量三品以上要员以及品级虽然不高,但身份比较特殊的翰林学官、科道言官。
及至下午,宗人府大宗正(宗人令)、寿阳长公主驸马都尉侯拱辰以“文职第一”的身份上疏请立朱常灏为太子,在京之靖难勋贵如各国公、侯、伯等联袂上疏,同样请立皇嫡子常灏为太子。
司礼监很快传讯而出:皇嫡子天数有命,确系皇太子最佳人选,但因年纪尚小,宜再观察些时日再做册立。
这话其实没错,毕竟这个时代的孩子夭折率的确比较高,哪怕是天家的孩子也未必就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好到哪去,该夭折的还是经常夭折。作为国之储君,要是年纪尚小便夭折掉了,那也是国家的大丧,是能不出现最好不要出现的坏事。
然而这一次,高务实显然不打算按照常理来。次日一早,高务实再次携群臣联袂上疏,而且有了昨日的铺垫,这一次上疏就不分多次了,而是所有昨日上疏过的人都在早上就递交了疏文。
不仅如此,昨日犹犹豫豫没有动作的一些人,尤其是不分心学派的官员,这一次也有部分加入了上疏行列。在这些人中,建极殿大学士赵志皋无疑是地位最高的一位。
建极殿大学士可不是群辅,而是正儿八经的次辅。赵志皋这么一上疏,朝廷上下都很震动。实学派官员们弹冠相庆,认为这是心学派方面承认在国本之争中彻底失败的表现;心学派官员们有些则很懵圈,不知道本方现在到底对于国本之争持什么态度。
当然,更多的心学派官员还是冷眼旁观,一边不屑于赵志皋的“投敌叛变”之举,一边又灰心丧气,觉得局面的确已经不可挽回。
满朝汹汹,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更何况,其实朱翊钧早就做好了册封朱常灏为皇太子的心理准备,昨天那样说只是出于一种他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
这就好比一个人为了某种信念坚持了二十年,等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刻,他反而会陷入一种迷惘,甚至一时之间还想着“要不再继续保持一下?”
这其实是人类的某种本能,差不多有一些“路径依赖”的意思。当一件做了很久的事忽然做完了,一时之间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干点什么。甚至会因此产生某种畏缩。
但很显然,高务实不打算让皇帝有畏缩的机会,更不愿意他把精力放在这种破事的路径依赖上。
大明虽然看似中兴,可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一些问题是原本就存在的,根子要上溯到朱元璋。不过,也有一些问题是他高务实改革之后新出现的。这也不奇怪,改革哪有一下子就完美的,无非是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而已。
总之,朱翊钧可能觉得现在天下大势一片大好,但高务实根本没这么觉得,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可不愿意皇帝在那儿怠政。
你要我做好这个首辅没问题,但你自己可也别闲着,大家君臣一场,要忙一起忙。
或许是朝臣这次上疏的场面够大,或许是感受到了高务实的决心坚定,朱翊钧终于还是在下午通过司礼监传达了谕令:着内阁、礼部等有司即刻准备皇太子册封典礼诸事,待一应准备妥当,朕自当钦定册封之期。
——
感谢书友“曹面子”、“我是廖振新”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klauszx”、“SeamChe”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这章是昨天的。呃,我虽然时间恢复了,但脑子里剧情有点脱节,容我连贯一下。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30756137_10615530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