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明第一臣 > 第五百五十一章 谕燕云檄

第五百五十一章 谕燕云檄


  张希孟一度以为,自己已经见惯了大场面,哪怕是几十万人的决战,洪武皇帝登基,他都能坦然面对,不就是一个出师典礼吗?
  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他想错了,这是一场凝聚所有人信念的战争,天下苍生,无数的百姓,都盼着这一天……张希孟以骑兵开道,从府邸出来,一条用黄土铺就的新路,直通校军场。
  在路上,竟然撒上了鲜花香草。
  马蹄踏过,足底生香。
  “马蹄香草过,人随凯歌还!”
  两旁的百姓齐声大吼,祝愿将士,能够顺利归来。
  马背上的张希孟心中振动,忍不住勒住战马,向两旁看去。
  顿时密匝匝的人群中发出呼喊之声,“张相公凯旋而归啊!”
  “张相公打个漂亮的大胜仗。”
  “灭了鞑子,重兴华夏啊!”
  ……
  声声呼喊,殷切期盼,悉数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张希孟当真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他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代表着千千万万的百姓,代表着天下军民。
  此战,必胜!
  张希孟到底没有说出什么,只是朝着两旁的百姓抱拳,随即打马向前。
  在他的身后,祝愿之声,此起彼伏。
  张希孟一路赶到校军场,距离还有三百步,李善长一身冠服,等候在路旁。
  “恭迎张督师!”
  张希孟勒住战马,冲着李善长躬身,“多谢李相公,恕我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李善长二话不说,竟然伸手抓过张希孟的马缰绳。
  “公为天下计,我为公牵马!”
  说完,堂堂左相竟然真的当起了马童,在前面替张希孟牵马坠蹬,向着校军场而去。虽说了解朝局的都知道李善长和张希孟之间,到底谁说了算。
  可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以左相之尊,牵马前行,也是给足了张希孟面子。
  就这样,李善长在前,引着张希孟进入校场。
  在两旁,全都是大汉将军,这些士兵身长面大,威武雄壮,一个甲胄鲜明,熠熠生辉,好像天兵降世临凡一般。
  着实威严!
  也幸好裹了些绸缎,让张希孟看起来更魁梧一些,不然别说将军们了,就算是这些大汉将军也比不上,江楠着实是有心了。
  等张希孟进入了校场,来到了中间的位置,他这才从马背上下来。径直走向御座,面见朱元璋。
  今天的老朱,冕旒冠,龙袍,没有铠甲,只是简单配着天子剑。
  瞧着张希孟快步走来,老朱满脸笑容,他竟然站起,向前走了几步,迎接张希孟到来。
  “臣,右丞相,北伐征虏督师张希孟,拜见陛下!”
  朱元璋脸上含笑,眼中尽是欣赏。
  时至今日,张希孟依旧年轻,身形提拔,五官英俊,器宇不凡,名扬天下……稍微翻看一下张希孟的履历,都会让人惊叹道五体投地的地步。
  他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划分时代,引领潮流,兴一家之学,辅一朝盛世的功绩……时至今日,张子之学,民本之说,已经成为天下显学,不光学生要读,官吏要考,普通百姓,也要知晓。
  这是哪怕孔老夫子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诸葛武侯是自比管乐,张希孟却是比孔夫子更有功绩,比姜太公更胜文名。
  得天独厚了属于是。
  而在此之外,张希孟在财税上面颇有建树,成立粮食银行,推行商科考试,筹建税务部。在对外上面,张希孟指点毛贵,开创外交学科,订立准则,成为大明对外打交道的根基。
  大力兴学,筹建天下最好的学堂,数以百万计的蒙童入学。
  鼓励工业发展,改善女子地位,促进外贸发展。
  一路数下来,甚至连张希孟担任时间不长的水师大都督,也是有声有色,遗泽不少。
  时至今日,张希孟又要多一个金光闪闪的头衔。
  北伐统帅!
  此前朱元璋已经任命了征虏大将军和两位征虏副将军。
  如今张希孟凌驾在三位大将之上,是名副其实的三军督师,总揽一切大权,负责光复燕云之地。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让人头晕目眩的高位。
  张希孟也仅能勉强控制,不至于失态,可掌心里,早就是汗水了。
  朱元璋主动拉起张希孟,笑道:“先生稍候,咱这里有一份诏书。”
  老朱声音不高,张希孟连忙点头,他主动站在了朱元璋身侧。
  而老朱则是从参政朱升手里,接过一份诏书。
  这份诏书,正是宋濂起草,张希孟润色,朱元璋最终敲定的北伐檄文。
  朱元璋展开诏书,目视全场,随即高声朗读。
  “檄谕燕蓟秦晋之人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豪杰,前赴后继,皆以抗元恢复,为毕生之志……”
  这篇檄文从一开始,就言明天下志士,反抗元廷不曾断绝,红巾是集大成者,而大明朝就是继承这一股法统……
  毫无疑问,这就是当初张希孟在崖山之时,倡导的内容。
  如果如同历史上的那样,没有这一套主张,朱元璋就必须承认元廷正统地位,然后才能阐发抗元道理。
  可是有了张希孟的理论支持,老朱的底气一下子就足了起来。
  咱未曾反叛元廷,奈何元廷无有人君之福!
  “元之君臣,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酖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此乃胡风横行,社稷蒙生。故有识之士皆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老朱利用这一段,痛骂元廷荒唐,天下纷乱,皇室胡作非为,正是胡风侵染,败坏华夏,故此需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故君失其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
  朱元璋抑扬顿挫,声若洪钟,痛斥元廷之失……在校场之中,除了满朝重臣,军中将士,竟然还有应天百姓,三教九流,齐集于此。
  甚至也先帖木儿等人,也有幸参加誓师大典。
  面对老朱的痛斥,也先丝毫不觉得什么不对。
  元廷确实烂到了极点,已经无可救药,赶快毁灭了算了。
  朱元璋痛斥元廷之后,随即话锋一转,“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时至今日,疆域辽阔,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岭南,湖湘汉沔,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猛士云集。予恭承民心,罔敢自安,故起大兵,择良臣,誓师北伐,解民倒悬。不敢有须臾迟疑。”
  老朱这几句话则是追忆自己发展壮大的过程,有指出虽然准备尚有不足之处,但是救民心切,也就顾不得什么了。
  精兵猛将,贤臣督师,这自然说的是张希孟。
  一篇檄文说到了这里,也差不多要收尾了。
  “朕虑民人未知,反为我雠,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原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老朱将檄文念完,在场军民百姓,悉数跪倒,山呼万岁。包括也先帖木儿等人,喊得尤其大声。
  天子再次申明,蒙古、色目,愿意归附,与华夏之民无异。
  从此之后,他们皆是华夏之民,当真是天命造化,福泽不浅!
  朱元璋念过之后,一转身,张希孟急忙上前躬身。
  “督师张卿!”朱元璋满脸红光道。
  “臣在!”
  “朕命你总揽兵权,北伐燕云,光复故土,重兴华夏!”
  张希孟稍微一顿,随即大礼参拜。
  “臣,谨遵圣旨!此战大胜,不负陛下,不负苍生!”
  朱元璋满意点头,随即摘下腰上的宝剑,递给了张希孟,而张希孟的佩剑则是被老朱接过,放在了一旁的托盘上。
  “先生当持此宝剑,扫荡元匪,匡扶中华!”
  “臣遵旨!”
  张希孟握紧明显沉了不少的宝剑,大步走下高台,随即翻身上马,抽出宝剑,高高举起。而后又纵马驰骋,从一队队的明军前面掠过。
  大家伙看得颇为惊讶,好家伙,原来咱们张相公还是文武双全,这骑术很高明啊!
  张希孟还能说什么,他也是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岂能连马都骑不好?
  张希孟纵马掠过之处,万胜之声,声震云霄,气冲斗牛。
  终于,张希孟从所有队伍面前掠过。
  他立身军前,高举佩剑。在张希孟身后,又出现了一杆大旗。
  火红的旗帜,迎风飞扬。
  在旗帜上面,有四个字:克复燕云!
  见到这一幕,在场的不少人突然觉得眼睛酸涩,有泪水忍不住流出。
  自割让燕云十六州算起,已经四百余年。
  这四百余年间,中原大地,遭受了一个又一个失败,国土沦丧,黎民变为牲畜牛马……多少仁人志士,意图恢复,结果功亏一篑,甚至无故冤杀。
  累累白骨,万千血泪。
  今日,终于有了足够的胆气,可以恢复燕云,重兴华夏了!
  “岳元帅,宗爷爷,在天之灵莫散,好好看看啊!”
  “文丞相,丹心长存,大军北伐,替你报仇了!”
  “陆放翁,王师北定中原了,你也可以安息了!”
  ……
  万千呼声,汇聚到张希孟身上,秉持着无数人心愿的北伐,终于到了!
  张希孟突然振臂,挥动宝剑,“尊奉皇命,出师北伐!”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注视着他。
  将士依照安排,迈着整齐步伐,昂扬出征,百姓欢呼,此起彼伏,还有无数报社撰稿人,奋笔疾书,穷尽一切词汇,记录下激动人心的一刻!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29386938_72041688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