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朝政
典狱长离开后,益王独自立于大殿之上,像是在思考什么,他的面色凝重,眼神中夹杂着一丝疑惑,“奇怪,韩王既然知道了饭菜有毒,可他为什么还要吃下去呢,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益王自语,阴沉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空灵而又沉重
……………
接下来的几天,风雨欲来的长安城迎来了难得的宁静,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入秋以后,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丰收年,边关无战事,吐蕃,西乞接连向大唐示好,缔结友好盟约,就连前些天雅王掀起的武林风波也渐渐平息了下来,历经浩劫的大唐竟有了重回盛世的迹象
帝王龙颜大悦,朝堂之上谈笑声一片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吐蕃西戎主动交好,今年又是丰收大年,真是天佑我大唐啊”一名大臣恭维道,眼中满是激动
“哈哈哈,秦大人此言差矣,我大唐出现如今蒸蒸日上的盛况,应该说是陛下励精图治的结果,陛下圣明啊”另一位大臣接话道
“没错,没错,大唐有陛下这样的明君,臣子有陛下这样明主,乃天下之幸,百姓之福啊”
“是啊是啊……”
朝堂之上恭维声一片,无不是盛赞帝王的英明神武,帝王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沉醉于被臣子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当中,代宗是一个清明廉政,善于纳谏的明君,他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实行养民为先的政策方针,无愧于贤明之称
可及时这样,大唐王朝也一直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天宝之乱十年浩劫让大唐王朝元气大伤,藩镇割据,各个节度使拥兵自重使得李氏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百姓的生活也承担着极大的负担
已经很久没有好消息传来了,相比于百官的奉承,帝王更希望看到的是国泰民安,所以几天之中突然有这么多的好消息传来,帝王的心情是很不错的
收成大年,意味着大唐可以囤积粮饷,扩充军队,吐蕃西戎示好意味着边疆暂时不用担心外族的威胁,可以集中兵力来对付那些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武林的风波平息,意味着双方同盟关系的稳定
每一件都是值得高兴的事,帝王与满朝文武皆沉浸在捷报频传的喜庆之中,可唯有一人表情严肃,自上朝开始就一言不发,在人群之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宰相杨馆
但他站在人群的最前面,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脸色,再加上今日捷报频传,百官同庆,也没有人过多的在意他,但不代表臣子不关注他,作为当朝宰相百官之首,在朝堂之上,他是连帝王都不敢忽视的存在
“哎,你说杨相这是怎么了,前段时间事端横生,帝王为了武林和虎牢关的事情焦头烂额,百官各自献策,表达看法,可唯有杨相对此一言不发,如今捷报频传,帝王与百官同乐,可杨相却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好像朝廷之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这可不是杨相的作风啊”
杨馆侧后方的一位大臣注意到了宰相的异常,对着旁边的人小声的议论道
旁边的大臣轻轻的摇了摇头,对此表示不理解“哎,谁知道呢,杨相的心思又岂是一般人能猜的出来的,不过杨相这段时间确实是太奇怪了”大臣语气沉重的道,脸上满是费解,大臣的疑虑也是许多官员的疑虑,谁不知道宰相杨馆一向直言善谏,不避斧钺
面对帝王的过失与疏漏,其他的臣子都闭口不谈,可唯有宰相杨馆敢当堂指正,甚至在朝堂之上批评帝王,可这也是百官最敬重他的地方,杨馆虽然在朝堂之上不避祸嫌,甚至多次让帝王下不来台面,但帝王没有丝毫怪罪他的意思,因为代宗分的清忠奸善恶,他知道谁是忠良,谁是小人,及时宰相杨馆有时候弄得他很没有面子,可他还是对此人敬重有加
代宗在朝堂之上说过,他得杨馆就如太宗皇帝得魏征一样,亦师亦友,他把杨馆与大唐名相魏征相提并论,也可以看的出来杨馆在帝王眼中的地位
帝王也很快察觉到了宰相的反常,立马收起了满脸的笑容,看着杨馆询问道“杨大人,今天有这么多好消息传来,你怎么还不高兴呢”
帝王一发话,朝堂之上立刻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宰相杨馆身上,尤其是之前议论杨馆反常的大臣们,此刻更是竖起了耳朵,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宰相大人会怎么说
面对帝王的疑问,百官的目光, 杨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异样,他仍是满脸严肃的表情,沉思片刻后他面向帝王缓缓开口道“皇上,这几天之中确实传来不少的好消息,可你觉得大唐的危机真的解除了吗,我们在朝堂之上谈笑风生是否还为时尚早”宰相直言不讳道,帝王闻言微微皱起来了眉头
宣政殿之上响起了大臣们窃窃私语的声音,百官的小声议论,无不是言说宰相大人太过刻薄,有些不通人情,更有些平日里看不惯杨馆作风的大臣们言论宰相小题大做,不给帝王面子,但很显然,在这个百官同乐的日子里,宰相杨馆说的这些话有些不合时宜
“宰相大人,忧国忧民,励精图治固然是好的作风,但大唐出现如今蒸蒸日上的局面是帝王的英明与百官共同努力得来的,大家为此高兴高兴也是正常的,你把正常的庆祝与天下危亡的思想混为一谈,未免有些哗众取宠,小题大做了”站在最前面的一位大臣对着杨馆反驳道,此人乃当朝太师,官居一品,位列三公,在朝堂之上也可谓是权势滔天的存在,他算是杨馆的死对头,朝堂之上敢这么对宰相这么说话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是啊是啊,我们都知道杨大人心系国家,可是一码归一码,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大家一起高兴高兴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太师旁边的一位大臣接话道,他是太师的同党,同样也是三公之一当朝太傅,可谓是位高权重
“就是,再说了皇上一天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本就非常辛苦,现在好不容易出现了边疆安定,百姓安居的新气象,皇上难得的可以松一口气,与百官共同庆祝一下,可你却偏要和大家唱反调,搅了皇上的好心情,到底是何居心”另一位大臣继续道,相比于之前的两位言辞更加的犀利刻薄,对宰相杨馆充满了敌意,说话的竟还是三公之一的当朝太保
再看其他臣子,早已没了起初上朝时欢笑的表情,每一个人都神情肃立,低着头一言不发,东宫三师与宰相不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们三人自恃位列三公,常常和宰相分庭抗礼,只不过他们三人与宰相的区别便是,宰相杨馆是真心实地的为天下着想,为百姓着想,而三师在朝堂之上争辩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功利心而已,他们习惯了那种居于人上,位高权重的感觉
所以无论什么事情都想着压宰相杨馆一头,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出风头,其他臣子也是沉默不言,站在原地静静的观望,当三师与宰相起争执时,作为其他臣子就没有插话的资格了,这件事也只能有帝王来定夺
面对三师的挑衅,宰相杨馆没有表现出丝毫愤怒的情绪,他没有据理力争,甚至都没有去看三人一眼,只是冷冷的回道“如果你们只能看到边关和平,百姓安居的盛景,而看不到断壁残垣,生灵涂炭的杀机,那么我大唐就真的离危亡不远了”
太师冷笑一声,看着杨馆呵斥道“简直是一派胡言,危言耸听,我大唐现在蒸蒸日上,四夷臣服,百姓安居乐业,何来危亡一说”
“太傅言之有理,杨大人未免说的太过分了,全天下都知道西戎吐蕃接连向大唐示好,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今年是百年难遇的丰收大年,可你却说你看到了断壁残垣,生灵涂炭,难道你的意思是文武百官还有帝王都是瞎子吗,我们看到的盛景是假的不成”太傅接话道,言辞犀利刻薄
见其他两位发话,太保自然也要站出来说点什么,他冷笑着看向杨馆,语气阴沉的道“宰相大人你当着百官与皇上的面,说大唐离危亡不远了,我倒是想知道,是杨大人心系国家,夸大其词了还是说……杨大人说这话有别的意思呢”
太保的话音一落,其他臣子的表情离开变得复杂了起来,大殿下再次响起了大臣们窃窃私语的声音,有的在议论三师目中无人,太过放肆,但更多的是关于宰相杨馆的议论,在今天这个百官同乐的日子里,群臣对宰相杨馆说的一番话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但宰相杨馆对此则是不屑一顾,他不愿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只遵从内心的正义行事,作为两朝老臣,他亲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整个历程,深知繁华锦绣的背后潜藏着无限的杀机,因此他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因此当他看到帝王与群臣因为大唐刚出现一点起色就津津乐道时不经担心起了天下的危亡,因为此情此景他想起了大唐当年的变故,从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的变故
………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28858702_7473827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