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地仙奇闻录 > 第一章,鱼形文

第一章,鱼形文


盗墓之风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墓葬破坏的现象出现,而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更为兴盛,各朝各代均有发生,且不再少数。

        这其中又以三国时期的曹操所创立的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为其中之最,广为世人所知,被许多盗墓贼尊为盗墓行当的祖师爷。

        而我们家族一脉,虽然同属盗墓一行,却从不尊曹操为祖师爷,而是尊崇与他同时代的东吴大帝孙权为盗墓祖师爷。

        没有曹操盗墓时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这么招摇过市,孙权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盗墓第一人,一盗长沙王吴苪墓,再盗南越王赵婴齐墓,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

        其中在盗三代南越王赵婴齐墓时,得到了三十六枚金印,其中《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中有一段记载

        :权以得三十六金印为冥宝,分赐坐下诸将以为象。

        这里说的是孙权把盗墓得来的三十六枚金印制作成了冥宝,分送给了底下的诸位官员,作为其身份的象征。

        而这三十六位得到赏赐的官员,拿着冥宝作为军中盗墓的首领,带领部下专门帮助孙权盗墓取宝,用来扩充军力,充当军饷。

        而在孙权死后,这三十六位冥军首领便辞官还乡,归隐山林去了,从此杳无音信,无迹可寻。

        而我的祖上,便是这三十六位冥将中的一位。

        祖上虽是盗墓出身,却在之后的历史岁月中再很少做过盗墓的勾当,流传下来的只有那件东吴大帝亲赏的冥宝,和一筒烂的只剩下几条竹片的古书。

        那件冥宝其实就是一个小孩儿巴掌大小的金色箭羽,上书四个龙飞凤舞的古篆字:帝受冥宝。

        而那本古书,记载名录的竹片已经不知道给丢到哪里去了,余下的几条竹片上主要记载的是阴宅风水,其中包括望气、观星、寻龙、点穴等一些关于倒斗方面的知识。

        本来一直到我的太爷爷辈,家里都还是富裕有余的,只是后来因为社会上时局动荡,家道才开始慢慢中落,再传到我爷爷手里,就已经穷的快揭不开锅了。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到1962年,那一年陕西多地发生自然灾害,庄稼地里颗粒无收,爷爷被逼无奈,这才重操老祖宗的旧业,挂上祖传冥宝,干起了挖坟取宝的勾当。

        爷爷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古书中丰富的寻龙秘术很快就在圈子里站稳脚跟,混出了名堂,积攒起了殷实的家底,还在北京城里置了座大宅子,一家人定居了下来。

        后来传到我爹手里,风头更盛,一时间我们陈家的铺子遍及全国各地,总部设在北京潘家园,分店有天津沈阳道,济南英雄山,西安八仙庵,总之是有名的古玩市场都有我们陈家的分店。

        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父亲在自己风头最盛的那一年,出了意外,在一次下地之后,再没回来。

        父亲死了,死在了千里之外的广东。大伯他们带回父亲的时候只有半截残缺不全的尸骨和一张满是刀痕的羊皮卷。

        作为父亲留下来的唯一遗物,大伯将羊皮卷上的刀痕一一拓印下来,发现那上面的刀痕居然不是胡乱刻画的,而是有其规律可循,将痕迹连接起来后发现,那赫然是一大片奇怪的文字。

        这种字体很古怪,乍看之下歪歪扭扭的像小孩儿乱涂的一样,不过仔细一瞧又有不同,那些字就像一条条在水里乱游的小鱼上浮下潜,有的甚至还能看出鱼鳞和鱼鳃来。

        这十分的奇特,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古怪的字体,大伯将那张羊皮卷带了回去,然后就一股脑儿的扎进了古文字研究的行业。

        我当时才十岁不到,却在懵懵懂懂间,将这件事牢牢记在了心里,以至于后来我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古文字方面。

        大伯一门心思铺在了文字研究上,家中的产业没了支柱,也渐渐衰落下来,分店一家接一家的倒闭,到我大学毕业,竟只剩下北京潘家园这一家独苗。

        我顺理成章的接过了铺子,打算一边经营,一边研究,不过我心里也清楚,大伯废寝忘食的研究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进展,我又能有什么发现呢,无非是心里的那份执念在作祟罢了。

        可谁又能想得到,在父亲去世的十年之后,当那种刻在我心灵深处的字体真真切切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23893868_1576945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