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魏亦有亡
相关近日洛阳城内纷传的谣言一事,话还得从头说起。
曹操自兖州起兵,先收豫州,再和徐方,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袁绍、刘表、孙权等强敌,终于水到渠成,受禅代汉。这时候中原绝大多数地区皆已稳固,就连新取的江东之地,有顾雍、陆议等带路党控扼吴、会腹心,基本上也没有出什么太大的乱子。要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刘氏喊冤,妄图复兴炎汉,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就连小小的冢岭山中,都三不知跳出来一个自称的“孝愍皇帝之子”呢——然皆螳臂当车,难逆大势也。
且在曹魏西境,地接吕凉,曹操称帝没多久,凉公吕布便即扫平了酒泉等郡的叛乱,亲统大军杀入西域,去做他“异域为王”的美梦去了。魏军、蜀军,皆来争夺陇上,最终还是曹家棋高一着,在吕布留守的国相杨阜、都尉阎行相助之下,顺利拿下了陇西、汉阳、安定、北地四郡。至于原本的凉州五国,魏军并未履足,仍然名义上从属于吕布,实际在杨阜掌管之下。
故此世人都谓,吕布已不足虑也,真正能够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的,只有二事:一是刘备割据益州和武都郡,并取交、广,酣睡卧榻之侧;二是……朝中还有一个太子曹昂呢,瞧着就不老靠谱的。
这年月很难保住什么军国机密,士大夫们口耳相传,曹昂曾经一度反对曹操称帝,甚至口称等自己继位之后,要把国家还给汉帝刘协等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啦。而等到曹操践极之后,便即册封曹昂为皇太子,偏偏曹昂倔脾气一上来,三辞三让,坚决不受。
皇太子为一国之储君,未来的天子。从来册命要慎之又慎,不会轻易反悔,所以辞让太子之事,有史以来。曹子修是独一份儿——这不是拜你为官啊,还要装模作样地假作谦逊。所以曹操也怒了,当即派兵围住曹昂府邸,要把他囚禁起来。
群臣皆来劝说,曹昂的正室夫人何氏领着嫡子曹髦。也跑去跪在曹昂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哀告。曹昂这人就是心软,见不得妻儿的泪水,才只得勉勉强强地上表谢罪,接受了太子之封。
可是这种硬逼着当上的太子,真的能够服众吗?曹氏诸子就此再度蠢蠢欲动起来,各结党羽,想要把这位大哥给轰下台去,而自代之也。
只是曹昂自从当上了太子以后,也不再胡闹了。也不干涉国事,只是老老实实地呆在东宫读书,曹操的气因而逐渐消去,别人也再挑不出他新的错来。要说曹子修除了在所谓的“君臣之义”上有些迂腐外,才能中上,品性高洁,又为魏国世子多年,影响力也不可小觑,他这一不闹腾了,诸弟就跟群狼围巨犀一般。对方皮粗甲厚,完全找不着地方下嘴啊。
曹操还特意把是勋的经注送给曹昂,要他好生研读。果然曹昂读完之后,似有所悟。特意把是勋召入宫中,问他:“如姑婿所言,汉失其德,吾曹氏乃能取而代之,然否?”
是勋说对啊,你不会才想明白这个问题吧?曹昂眉头一皱。又问:“然而古无此例也。如姑婿所言,尧舜之事,渺茫难知,各家所言,多有龃龉。其后夏失其德,殷商代之,商失其德,周武伐之,皆云以顺取逆,然而用之武也,未闻禅让之事。周亡秦兴,旋为楚灭,我高祖……汉高祖亦以戎事得之于楚。今我曹氏本为汉臣,而使禅让,譬若不横取不义之财,而鼠窃之,可谓德乎?”
是勋说你想太多啦——“不义之财,取之无伤,胡谓夺耶?窃耶?要在利于国家、生民,昔信陵窃符救赵,其谁责之?”
你要是说虚的,我真是无从劝起,你既然跟我谈史事,那就竖起耳朵来好好听讲吧:“昔商汤为夏臣,周文臣事于殷,秦为周之所封,汉高亦楚义帝臣子,其与曹氏臣刘,何其相似?为桀、纣、项羽等不识天时,强逆而动,以天下为私产而强守之,故汤、武、汉高等乃横取之也。今汉帝承天顺时,禅国于魏,当感其德,不可辞也。”
曹昂说如此说来,刘协还是有德啦,可是你又说汉失其德,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是勋说根本就不矛盾——“汉自桓灵以来,失德久矣,即建安帝亦无以绍继先世之业,乃让之于魏。其所禅让,可免刘姓族灭,可安国家社稷,如此而已,一让之德,岂可抵乱世之不德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圣人亦有其短,即盗跖亦有所长,岂唯一长,而可掩其诸短耶?”
曹昂皱着眉头想了好半天,最终却还是摇头,说我想不通:“昔汉高祖先入关中,以诛暴秦,复伐项羽,以为义帝复仇,世祖灭新莽而复国,德并大矣,即家父所为,亦无以过之也。则汉之德岂魏之德所可侔者耶?以小德而取大德,可乎?”
是勋闻言,不禁叹息,心说你这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怎么尽钻牛角尖儿呢?“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况于天子乎?岂先祖有德,子孙即无行亦可长保其业哉?天道是在,适者存而逆者亡,何必追溯远古?”想了一想,又再补充上一句:“若以先祖论之,曹氏之祖舜也,岂非有大德并大功于天下者耶?则曹氏为天子,孰云不可?”
哪有狂追祖先功业,以此来证明刘氏不当灭国的?谁还找不到一两个好祖宗出来吗?
曹昂微微苦笑,再问:“然而曹氏子孙若失其德,亦终归之于他姓哉?”
是勋闻言不禁一愣,心说这话可实在不好回答——谁都知道,世无不死之人,无不灭之国,可在公开场合说起来,全都得是“千秋万岁”,谁敢公开宣称咱们这个朝代也终究会灭亡啊。就好比既为曹家而立太子,那就证明曹操总有薨逝的一日,可是真当着曹操的面,你敢说“陛下死后如何如何”吗?
当然也不能完全不提,因为那是可以预见的不久将来的事情。所以古人就造出很多的隐语来,比方说“不讳”、“千秋”。可至于国家社稷,谁都琢磨着得在好多代人以后才会亡啦,估计我是赶不上了。没什么需要,干嘛去提,徒惹皇帝不痛快啊?
所以是勋听了曹昂的询问,只好绕着弯子回答——他朝曹昂深深一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太子能得虑此,真仁德之主也,魏必千秋万世……”
曹昂说您这么讲话就没意思了,我是真心请教,也请您直言相告——你是我家至亲,旁边又无他人,就算说了大实话,家父也不会责怪的啦,我更是绝不怪罪姑婿。
是勋叹了一口气,说那好吧。我就实话实说:“天下大势,分久乃合,合久乃分;人之有生,必有死也,国家有兴,必有亡也。从来开基定鼎之主,知民间疾苦,斯能振奋一时,后世子孙不晓祖宗筚路蓝缕之艰辛,恐将苛虐生民。则国亡矣。即以建安皇帝论,岂非聪明之主耶?然比之汉高、光武,所差难以道里计。魏有陛下定鼎,太子赓绍。斯可无忧,然亦不能保后世子孙,世世有德者也——九鼎必移!”我实话说吧,你曹魏也必然有灭亡的一天。
“然而,夏后之苗裔何在?周固封微子也,然微子亦非殷商之大宗耳。至于嬴秦、羋楚、项羽、王莽之裔。今皆不可得见矣。乃知汉以禅魏,虽无先例,却可为后世之宗,今不族刘姓,异日曹氏子孙亦不族矣。”咱们搞禅让是开了一个好头,以后的改朝换代可能不再那么血淋淋的,你今天放过了刘氏,将来自家子孙也容易得到保全。
曹昂冷笑道:“此为一族之私,非为天下之公也。”
是勋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庶民斯有私也,天子岂有私哉?如汤、武革命,流血漂杵,今魏受汉禅,不杀一人,岂非黎庶之福祉耶?汉德既衰,必有取而代之者也,若无陛下,得非董氏耶?袁氏耶?彼亦可效汤、武革命,则填于沟壑者,亦不识凡几。适云汉帝禅魏,德也,然若魏不受禅,欲强取之,其德何所由之?则魏之受禅,乃亦德也。”
最后他干脆压低声音警告曹昂:“太子若复云归政于汉,则陛下必废黜太子,即欲归政,其可得乎?且神器至大,既失者不可再有,人心若弃曹氏,何待太子之让耶?人心若在曹氏,让必祸于天下,岂仁者之所为哉?!”
曹昂有没有彻底被自己说服,是勋并不清楚,只是从此之后,曹昂倒是老实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到了这延康三年,突然间又出事儿了。
缘由就在于曹昂不知道受谁蛊惑,跑了两趟白马寺,听寺中僧人讲经,似有所得,于是也在宫内悬起了佛像,朝夕供奉。倘若仅仅如此也还则罢了,是勋是知道佞佛的皇帝将会惹出多大乱子来的——比方说梁武帝、武则天——曹操与群臣可想不了那么远,觉得这信佛嘛,就跟相信神仙方士似的,只要别一天到晚派人去到处搜集长生不死药,劳民伤财,那也无伤大雅嘛。
然而就在本年春季,突然有一名僧侣来到洛阳,暂时驻锡白马寺中,曹昂某次前往上香跟他撞见了,与之恳谈,大喜过望,就此把这个和尚请入宫内。从此以后,他不再攻读儒家经典,却整天痴迷于佛经释论,甚至斋戒、禁欲,把大群妻妾全都抛诸脑后。
本来吕布之女于归之后,颇得曹昂宠爱,可是如今他连吕氏女的寝室也一连好几个月不再履足。吕氏女委屈之下,跑去找曹操哭诉——老爹是期盼我给魏太子生下个儿子来,将来好想办法继位为君的,如今这儿子还没能生下来,老公就不再跟我房事了,那可如何是好啊?!
曹操大怒,当即下旨捣毁了曹昂私设的佛堂,并将那名僧侣逮捕下狱。曹子修倒是也真绝,他找曹操求情不得允准,一怒之下,干脆跑去白马寺,要求落发出家!
这事儿可彻底地闹大了……(未完待续。)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2282_73254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