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明小学生 > 第八百五十八章 四大家族

第八百五十八章 四大家族


王世贞这样的人,用秦德威的实用眼光来看,就是花瓶,标准的文艺士大夫,干不了什么实务。

        哪怕是以后的成熟完全体,当上了文坛盟主,写出了《金苹莓》这样巨著的王世贞,那也还是大花瓶。

        作为一代诗霸,秦中堂完全有实力为自己代言,需要未来的文坛盟主为自己增光添彩吗?

        所以身为文坛“老前辈”,秦德威小小的教育了一下王世贞,不要因为是“神童”就那么跳,想当诗霸的衣钵传人还差得远!

        于是少年版王世贞被打击得不轻,兴冲冲的跑过来找熟悉前辈“投诚”,居然还被嫌弃了!

        而且引以自豪的诗文连一个亲兵都没比过,太诛心了!

        在一片同情的目光下,王世贞失魂落魄的行个礼告辞,转身往外走。

        看着王世贞的背影,秦中堂忽然又意识到,自己的格局应该再大一点。

        王世贞不仅仅是王世贞,背后还有千年名门太仓王家,还有苏州帮。

        在科举高地里,自己与江西帮、浙党都不太融洽,所能笼络的也就苏州帮乃至南直隶“同乡”了。

        “慢着!”秦中堂忽然又对王世贞开了口:“我忽然想起,听说你的书法还不错,可以留下来当个抄抄写写的书办。”

        这个反转让在场的人都小小意外,刚才还把王世贞贬的一无是处,转眼间就要留人,当真是恩威莫测。

        只有吴承恩看穿了一切,这招他也经历过!

        戚继光也觉得有点熟悉,自己刚才是不是也这样?

        王世贞木然的转过身来,反问道:“真的?”

        秦德威叹息着说:“虽然你还不中用,但谁让令尊与我家两代交情,就勉为其难的照拂一下你!”

        不看僧面看佛面,身在官场,就少不了人情世故。反正一个幕府估计要用几十号人,多一个混子也无所谓。

        李成梁看连王世贞这个书生都能被留用,自己这外侄却得不到一个准话,急忙问道:“那我呢?”

        秦德威无可奈何,已经收留了两个十六岁的,如果唯独不要李成梁,也说不过去。

        只能说:“虽然你也没有什么用,但让你见见世面,丰富阅历也是好的。”

        秦中堂忽然又转头朝向戚继光,“你是不是内心感觉,我在故意反复,以此戏弄你们?是不是在想,我肯定是故意先贬低你们,然后再加以施恩?”

        戚继光连忙答道:“不敢!绝无此意!”

        秦德威正色道:“不是我要戏弄你们,也不是我故意反复。而是你们年轻人心浮气躁,总梦想建功立业,却又有种种缺陷!

        故而必须严格对待你们,让你们知道世态人心和己身不足。但与此同时,又要给你们机会,让你们有机会成长!”

        戚继光和王世贞一起听着,无论想不想听,都要听,起码要装出听的样子。

        看着眼前这些十六岁的少年人,秦中堂不禁又回忆起了自己少年时的岁月。

        “我在你们这个岁数的时候,已经中了举人,半年之后就中了状元!

        然后至今做官六年,除了廷杖之外从未受过任何朝廷的训斥,靠的就是两点,第谦逊谨慎,第二尊敬前辈!

        以我这样史上最年轻状元的身份,尚还要如此行事,你们就更不用说了!”

        秦中堂正打算再列出几条,更具体的言传身教时,忽然另一个属员匆匆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公文。

        被打断的秦中堂略有不悦,喝道:“又有什么事务?”

        那属员票报说:“朝廷有谕示送到,训斥中堂在德州逗遛迟滞,勒令中堂必须前行,不得贻误军机!”

        秦德威:“........”

        以朝廷名义的行文,那必定是内阁发的,而内阁又是严嵩说了算的。

        所以严阁老又犯什么病了?自己在德州多逗留两天,又碍着他什么事?

        场面有点槛尬,毕竟秦中堂刚长篇大论的自吹过做事靠谱,从未受过朝廷训斥。

        吴承恩善解人意的说:“朝廷谕示来的正是时候,为我等指明了前进方向。散了散了,老师明天还是速速出发吧!”

        又到次日,秦中堂按照计划,带着李娘子、李成梁、八个家丁,以及选出的十二名军兵护卫,组成了一个小分队,立即上路。

        至于吴承恩、戚继光、王世贞等人则跟着雁肿的大部队,再后面慢慢移动。

        秦中堂等人从德州沿运河南下,昼夜兼程,一路不停换船。

        穿过繁荣富裕的山东西部地区,便进入了南直隶地界,然后马上又到了江北重镇淮安府。

        在这里,秦中堂不得不又多逗留了一天。

        一来各人已经极度困乏,需要进行休整;二来小座师何鳌出任漕运总督,衙署就在淮安,礼节上要拜见。

        何鳌是录取秦德威为秀才的提学官,所以算是秦德威的老师之一,礼数上不能差了。

        可是秦中堂心里竟然发虚,有点害怕去见何老师,因为他先前有点坑老师了。

        本来在去年东宫大清洗后,何鳌有机会当詹事府詹事,而且何鳌本人也非常乐意当詹事,最后却被秦德威通过政治交换,改任了河漕总督。

        而詹事府詹事,则由浙党大佬张邦奇来担任,而现在张邦奇已经成为几个辅政大臣之一了。

        当初何老师对这个改任小有意见,不过出于相信秦德威政治判断力,以及迫于秦中堂的霸道,也就认命了,反正河漕总督也不差。

        但是事到如今,看看已经成为辅政大臣的张邦奇,何老师就有很多话想说了!

        坐在河漕总督的衙署里,秦德威还没来得及品完茶,就听到何老师淡淡的问道:“说说吧,先前你究竟是怎么判断的?”

        天下所有人都认为,詹事府詹事是清流美职,是最优先选择项;唯独你秦中堂偏生要别出心裁,拿詹事府詹事换了一个河漕总督。

        如果不换的话,如今的詹事兼辅政大臣就是他何鳌了,说不定下一步就能入阁了!这可能是一生都未必能有第二次的机会!

        秦德威也非常罕见的小有窘迫,蝴蝶效应这种概念,对何老师解释不清楚啊!

        穿越者也没料到,宫变提前爆发了,皇帝还陷入了长久的不死不活的状态。连锁反应就是太子监国,本来没卵用的詹事府詹事顺理成章的变身辅政大臣。

        最后秦中堂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着眼未来!

        学生我这次奉命前往浙江,总督平倭以及靖海之事,还要对老师多多请教。”

        秦德威这句倒也不是客套话,何鳌也是浙江人,对浙江情势肯定非常熟悉。

        而何老师最多也就抱怨几句,又不能真和秦德威翻脸,不然受损失的还是他。

        听到秦德威的问题后,何老师忍不住就皱眉头,“平倭为一,海禁为二,这是浙江最难办的事务了。你去浙江若严厉海禁.....”

        “等等!”秦德威插话说:“老师怎么认定我会严厉海禁?”

        何鳌说:“嘉靖朝的海禁,乃数十年来最严,皇上对海禁从不放松,你身为嘉靖男儿,难道不遵循圣意?”

        秦德威回应说:“其实有时候我也想过,也许堵不如疏,禁是根本禁不了的。”

        何鳌愕然了片刻,久久没有说话。

        秦德威正不知何老师到底怎么了,又听到何老师重新开口道:

        “其实正德年间,海禁已经有所松弛。就像你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那时候,很多沿海地方官对私人海贸睁只眼闭一只眼,然后对海船货物

        采取抽分之法,比如十抽其二或者其三,而后上缴给朝廷,两全其美。”

        秦德威对此评论说:“虽然灰色,但那样不也挺好的?”

        执行中的松动渐渐引发政策松动,自下而上推进改良,这也是个不错的路数。

        何鳌深吸了一口气,却继续说:“我当时身为御史,数次给朝廷上疏,不停重申海禁。

        然后朝廷就把抽分法禁掉了!再之后,朝廷态度就是严厉海禁,一直持续到嘉靖朝至今。”

        秦德威:“.......”

        原来当年海禁松弛的势头,是因为何老师你上疏而重新严厉起来。

        原来何老师你才是那个扼杀历史良性进步的反动剑子手,失敬失敬。

        “难道我做错了?”何鳌反问道。

        对错从来没有一定之规,秦德威直指核心的试探说:“不知老师当时上疏重申严厉海禁,是出于什么动机?

        只是单纯的想杜绝海上祸患,固守祖宗之法。还是另有目的,比如严厉海禁后,反而能通过走私获取暴利?”

        何鳌没有直接回答,只叹道:“你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浙江情况并不是一无所知啊。

        如今浙闽走私成风,而海上走私与地方豪势大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涌、绍等处,可能是天下走私海贸最多的地方。

        而且这两处同时也是科举大府,读书人众多,官员众多,十分难办。”

        在秦德威记忆里,绍兴府在大明出了八百多进士,宁波府也有五六百,官场势力当真不小。

        事情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了,支持严厉海禁政策的浙党人物,往往却不喜欢别人在浙江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在浙江动真格严厉执行海禁政策的官员,往往又被浙党攻讦。

        听起来十分诡异,表面看起来浙党很精分,但实际上都是生意罢了。

        海禁越厉害,走私利润才越丰厚,不止浙江,福建那边情况也差不多。

        既然都说到了这里,秦德威趁机又对何鳌问道:“我就是想问问,宁波有哪些大族?”

        何老师很敏感的说:“你不问别处,为何偏偏只问起宁波地方?难道你想在宁波开府?”

        秦德威同样没有直接回答,算是一种默认,总不能开口就对老师说谎。

        虽然传统上督抚主要驻地应该是在杭州但志在海上的秦中堂对杭州兴趣不大。

        省会杭州虽然是大明浙江行省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在当今,宁波才是东海贸易的中心,不管是官方的还是走私的。

        何鳌就介绍说:“宁波望族众多,但公认第等的只有四大家族。一般在宁波为官之人,若不知这四大家族,只怕都做不爽快!”

        秦德威只感到何老师这口吻有点耳熟,下意识的回应说:“四大家族都出来了,那么老师可有护官符?”

        何鳌莫名其妙的,护官符是什么玩意?

        秦德威回过神来,“老师还是先说四大家族吧!”

        何鳌就继续介绍:“这宁波四大家族分别是镜川杨氏、月湖陆氏、楼湖张氏、鉴桥屠氏。”

        你熟悉的人里,左都御史屠侨就出自鉴桥屠氏,詹事张邦奇则出自槎湖张氏。

        此后何鳌又仔细给秦德威讲了宁波地方的掌故,连带临近余姚等处也一起说了。

        比如四大家族之首杨氏曾经“一门五进士”杨氏与陆氏有联姻。又比如屠氏和张氏关系更好些。

        如果不是有“师生”这样关系,何老师肯定不会对秦德威讲太多。

        毕竟从目前态度倾向来看,秦中堂对浙党尤其是宁波乡党十分不友好,而何老师作为浙江绍兴山阴人,讲那么细有出卖同乡的嫌疑。

        说的差不多时,都临近半夜了,秦德威起身告辞:“王命在身,不能久留,明日还要继续启

        程。”

        何老师突然反应了过来,“今日闲谈,你怎么只问大家族的事情,没有提及倭寇?平倭才是你最紧要的事务吧?”

        秦德威含糊着说:“攘外必先安内啊!”

        他总不能说,五百年后对倭寇研究多资料多,很多倭寇的详细信息在自己心里大致都有数,用不着再去问人。

        而什么某地方几大家族之类的八卦,研究资料少得可怜,却又是自己需要掌握的情况,不问问这个还能问什么?

        从何老师这里出来,秦德威就去了驿站睡觉。

        等明日继续出发,穿过高邮、扬州,秦中堂在长江转了个弯,先去了阔别两年的南京城。

        当然也是有正当理由的,比如点选官兵组建标营,去南京军器监视察火器制作情况。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2053_74126661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