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绝技
第二天考试结果出来了,果然不出沈依所料,语文98,数学76。沈依看到数学卷子上的一堆红叉子,脑袋快低到了尘埃里。
同桌的成绩更加惨不忍睹,语文66,数学72!没想到黄毛哥欢天喜地的举着卷子,“哈哈,我两门都及格了!”
沈依磨磨蹭蹭地回家,把考卷递给姥姥,等着挨呲儿。
姥姥还是笑微微的,“我大外孙女真厉害,上俩礼拜学,语文就考了个98!”
姥姥在长春读完了初小,比美玲姑姑的乡村小学四年级含金量高了不少,沈依的语文算术姥姥都会做。
姥姥打眼看了看数学卷儿,知道自己得拿出看家本领了。
趁着沈爸沈妈还没下班,姥姥找出一副扑克牌,沈家有不少扑克牌,都是佳木斯印刷厂的姑姑给的残次品。
沈依早在大庆后勤叔叔阿姨们的扑克对战中,就熟悉了扑克牌的花色和大小点数,姥姥帮助她重温了花牌jqk对应的点数,然后就开始教她如何和自己对战。俩人都抓三张牌,然后比点数大下,如果抓到三张k牌,肯定能赢,39点数最大。
俩人都忘记了学校才学到二十以内加减法,在扑克牌游戏和姥姥两角钱赌资的诱惑下,沈依锈了三个月的算术脑子突然开了窍儿。
祖孙俩兴致勃勃地玩着扑克牌,沈依已经越来越快地计算着三张牌的点数大小,姥姥让她报数儿算牌都念出声。
她边摸牌边报数:“我的牌5、9、钩,14加11,加起来25!姥姥的牌是7、9、尖,加起来17,姥姥输了,哈哈!”
姥姥循循善诱:“那你的牌比我多几个数?”
沈依算一算,她的减法还是比加法慢一拍儿,:“25减17,多8个数。”
“你算术知道咋验算不?你拿这多出来的8,加上我的牌17,看看是不是你的牌数?”
沈依算了算,点头。
“你看,算术就这么简单,你算明白了,以后出去买东西不能吃亏。”
沈爸接托儿所俩孩子回到家的时候,沈妈正在厨房忙活晚饭。
姥姥来沈家之后,母女俩从镇上买了好几个腌菜缸,东北冬天家家户户要准备腌各种咸菜,冬天除了过年那些日子,很难买到新鲜蔬菜,大家都要储备足够多的咸菜和干菜过冬。
沈家放杂物的凉房的墙根底下,腌菜坛子一字排开。最大的缸里是满满一缸积好的酸菜,今年搬家晚,酸菜积得比平时晚,姥姥说要等到年底才能吃上酸菜。沈妈说想吃的话,学校同事有十月份就积酸菜的,可以要来两颗包饺子做酸菜排骨,等自家积好再还给人家。
姥姥还腌了萝卜干和雪里蕻,沈妈喜欢做雪里蕻炖豆腐,她说豆腐是植物肉,多吃豆腐身体好。沈依喜欢吃雪里蕻炒黄豆,不过她更爱吃萝卜咸菜切丝加芝麻油。
沈妈前几天腌了蒜茄子,后勤卖的小茄子,姥姥叫茄子崽儿,只有大人巴掌大小,洗净晾干,加盐加蒜,坛子里一搁就能放上两个月。
晚饭果然是雪里蕻炖豆腐,汤里面漂着几个油梭,一大盘土豆片炒胡萝卜片,一大盘子炒鸡蛋。天冷的时候,东北人家的晚饭都有一大锅炖菜,吃饱喝足,身上总是热热乎乎的。
沈家饭桌没有食不语的规矩,反而是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好地方。
沈依今天比较安静,一直听着沈艾和沈山说话。回家才两个多礼拜,沈艾已经完全适应了回家的新生活,四岁半的她也开始爱说爱笑起来。
“托儿所老师今天夸我唱歌唱得好,还奖了我一朵小红花。”沈艾的眼睛笑咪成一条线。
“阿姨让小朋友给我二姐鼓掌了。”沈山替沈艾开心。
沈妈想起来大女儿考试的事情,“沈依今天成绩出来没有?你做题马虎,考双百费点劲。”
姥姥开始转移话题:“小依今天和我玩扑克,算数比我还快呢。”
沈依只好选择说一部分实话:“语文98,数学没考好。今天姥姥教我窍门了,我下次准保考得好!”
沈爸敲锣边:“你们洪校长可说了,期末考试进不了前十名,寒假回来就不能去学校了,得明年开学再念一年级。”
沈妈和沈爸挤了下眼睛,“那也挺好,能帮姥姥在家带弟弟,做点家务活儿。”
沈依苦着脸儿,心里说:“我可不想在家里干活儿带弟弟。”
吃过晚饭,她又扒着姥姥玩扑克,还要求爸爸一起加入战局,沈艾沈山观战。
爸爸知道丈母娘正帮着闺女巩固算术加减法,也过来凑了热闹。
这个晚上沈家特别热闹,沈艾沈山不停地加油助威拍巴掌,沈依的运气挺好,总能赢。
她越来越快地算着姥姥和爸爸手里的牌,39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准确无误。
几天下来,沈妈也加入了玩扑克牌的队伍。她以前在单位都是看别人打牌,自己一直当观众。没想到,现在打着帮沈依算术的旗号,跟着玩了几把,觉得挺有趣。
短短几天之内,打扑克成为沈家最受欢迎的休闲游戏,姥姥领着闺女和外孙女每天都玩上几把乐呵乐呵。沈依也开始替姐姐摸牌,她已经认识了54张扑克牌,还知道那四张大胡子花牌是老k,牌最大。
寒风呼啸的东北小城,扑克牌给大人孩子带来了欢乐时光。
姥姥撒下的扑克种子在沈家茁壮成长,沈妈退休以后,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和沈爸玩上两把扑克。她的儿孙辈可能都继承了姥姥的dna,家里出现了一堆扑克迷。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平时都不大碰扑克牌,只要回到盘锦的沈家,各个如戏精上身,都要陪沈妈打牌,而且绝不敷衍,全情投入,把沈妈哄得眉开眼笑。
沈依就在每天扑克牌的游戏训练中,算术的成绩一路突飞猛进,语文更是遥遥领先,她终于重新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1978年元旦刚过,家里收到佳木斯的喜讯,三舅的高考成绩出来了,他考上了佳木斯的一所中专。
“你三舅心气儿高,学习也刻苦。他小学没毕业就闹停课,初中毕业就下乡了,文化底子可赶不上你妈和你二姨。”姥姥心里对自己的三儿子挺服气。
“你几个舅舅都长得精神,你三舅最高也长得最俊。”沈妈也替弟弟高兴。
“姥姥,你们家出来两个中专生了,我妈和三舅!”沈依替姥姥数算着家里的文化人。
“你妈和你二姨都应该是大学生,她俩考试回回都是第一名。”姥姥真心替闺女们遗憾,她们原本可以圆一场大学梦。
“你姥爷肯定高兴,他就稀罕知识分子文化人,你三舅这回可给他争气了。”
沈妈看出来她娘惦记着佳木斯的老伴儿和孩子们了。
“娘,你春节前回佳木斯吧,要不我爹该有意见了,这眼瞅着来我家俩个月了,咱原来说好就帮我仨月,我不能说话不算数。”
姥姥有些犹豫,“原来是那么说的,这不我看你这边孩子都小,没个帮手倒腾不开嘛。”
沈爸过来一起劝丈母娘,“妈,我们单位托儿所开了个小幼班,孩子满三个月人家就收。”
“小四儿可能是月子里没做好,没小山壮实,喝奶也不冲。你看他翻个身懒洋洋的,身上没劲儿。”姥姥心疼小外孙。
“你们这盘锦咋没个正经照相馆?小四儿也没拍个百岁照。”姥姥对盘锦的荒凉一直耿耿于怀,盘锦大米和螃蟹也没让老太太改变印象。
她觉得盘锦这地方就是片文化沙漠,小孩哪能光靠吃喝长大成人,那和村子里的孩子有啥差别?沈妈他们姐弟八个,家里条件再不济,也过的是城市生活。
礼拜天节能去公园看看景,动物园里逗动物,寒暑假能去少年宫学特长,平时去图书馆借书读,冬天去松花江上溜冰刀,周末偶尔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家里人隔上一两年去照相馆拍张合影。这些在城里人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在闺女这嘎达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沈妈不禁叹了口气,“这边没个照相馆,小孩过百天好像也没人张罗着拍照片。”刚过了温饱线的爹妈们,孩子还在糙养着。。
“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没看这大学都重新招生了?工厂也在扩招工人?要不然她三舅和三姨能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还不都在农场种地?”沈爸是个乐天派。
“家里一下子出去两个,就剩我老弟和老妹在上学,你和我爸能减轻负担。”沈妈问姥姥,“他俩学习咋样?”
“他俩学习可赶不上你和你二妹,她老姨六零年出生的,在我肚子里就挨饿,一直饿到三周岁才能吃饱饭。我估摸着营养跟不上,影响智力了,她没你们姐仨聪明,性子也慢。你三妹是不爱学习,但是脑袋瓜好使,学啥都贼快。”姥姥对老闺女的学习成绩有些遗憾。
“她老姨明年高中毕业,考不上就等着招工。”姥姥没有对老闺女抱有幻想。
“万一我老姨运气好,考上大学呢?姥姥你回家不能这么和我老姨说,那不是灭自己的志气吗?”沈依觉得老姨已经被姥姥画上标签,还没考大学就先举起了白旗。
“你老舅不笨,不爱念书,他们小学乱糟糟的,可不如你妈上学的时候。”姥姥开始回忆往昔。
“你妈上小学那会儿,小学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教书教得好,各个都文质彬彬的,特别有礼貌。”姥姥用了个成语。
“那时候学生多尊重老师,不像你老姨老舅他们学校,学生不好好念书,一整就要斗老师,学校里老师不敢管学生能有个好?你老舅上初中才好赖懂点事儿。”
在沈爸沈妈的劝说下,姥姥同意过小年前返回佳木斯,回家与老伴和七个儿女共度新春。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9880108_1436843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